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14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教训。方法对我院1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外科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部包块。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91.6%,94.2%。其中良性肿瘤44例,占38.6%,恶性肿瘤70例,占61.4%。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95.5%,恶性肿瘤切除率85.7%。术后良性肿瘤复发4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31例,26例行根治术,5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RPT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PRPT的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侵犯脏器者应采用将累及脏器一并切除,不能切除和切除后再发者宜探查活检和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990—2004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7例,就其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块。良性肿瘤23例,占40%,恶性肿瘤34例,占60%,平均病程21.6个月,70%恶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内,良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上。术前确诊率为68%,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1.3%,90.9%。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91.3%,恶性肿瘤32.4%,术后复发6例,3例再次行根治术。结论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早期诊断困难,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侵犯脏器者采用累及脏器一并切除,不能切除和切除后再发的主张探查活检和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4.
后颅凹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颅窝容纳中脑、小脑、桥脑和延髓 ,当后颅凹发生肿瘤后 ,会引起不同的病理损害 ,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由于后颅凹肿瘤的解剖位置关系 ,手术处理比较复杂 ,术后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1] 。所以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4~ 1997- 12共收治后颅凹肿瘤 87例 ,其中男 5 5例 ,女 32例 ,发病年龄 1~ 10岁 14例 ,11~ 2 0岁 4例 ,2 1~ 40岁 44例 ,40岁以上 15例 ,本组病例死亡率为 8.7%。肿瘤位于小脑者 72 % ,位于三、四脑室通路之间者为 19% ,其余位于脑干部位。临床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52例术后复发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内的肿瘤,其组织学类型繁多,部位深在,缺乏特异表现,肿瘤常较大,多累及周围脏器,因而其诊治比较困难。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对放疗、化疗及其他辅助治疗不敏感,而手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腹膜后肿瘤多呈低度恶性,较少全身扩散转移,局部复发后再切除率高,预后好。本文对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腹膜后肿瘤352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该类肿瘤术后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腹部外科一种少见的疾病,我院于1983~1997年共收治48例,其中43例经手术治疗,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5~62岁。临床表现中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者27例,其中14例就诊时已出现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另有15例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为首发症状;无自觉症状的病例中经B超或CT发现4例;其它手术剖腹时发现2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itneal tumor,PRT)指来源于腹膜后间隙,非来源于胰、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及大血管的肿瘤。现将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65例及我院5例共70例经病理证实的PRT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健  李双燕 《人民军医》2008,51(12):761-761
2005年12月~2007年8月,我们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49岁。其中骨关节痛19例,泌尿系结石5例,骨骼肌肉系统疾病10例,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10例。1·2方法1·2·1生化检查术前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及24 h尿钙水平进行测定。1·2·2高血钙危象处理大量补充生理盐水,充分扩容和利尿;使用降钙素;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1·2·3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安慰、鼓励和解释等,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治愈的信心。对有抑郁症者,给予耐心劝解、开导、关心和照顾。1·2·4术后康复监测生命体征,对相应症状给予药物治疗。术后2~3天鼓励患者在室内进行轻度活动,并与其沟通交流,通过综合性康复措施,促进患者恢复。1·3结果颈丛麻醉18例,全身麻醉14例,手术顺利。术后2讨论2·1术前处理要点(1)稳定情绪:患者因病程长、不能活动、食欲缺乏、担心手术效果等,导致情绪焦虑,因此,应针对其复杂心理,给予解释和安慰。(2)完善各项检查:嘱患者低钙饮食至少3天后(每天摄钙100 mg...  相似文献   

9.
肝后腔静脉阻塞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陈增民,赵国湘,朱玮冰,陈宇关键词肝后腔静脉阻塞,分流术,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7.3肝后腔静脉阻塞又称Budd-chiari综合征。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右心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总结其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收集了1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性3例,恶性9例,均行CT平行与增强检查。结果:CT定位诊断正确11例。定性诊断正确8例。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是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资料。结果2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11种病理结果。间叶组织来源的14例,12例为恶性;神经组织起源的4例,均为良性;残余胚胎组织起源的4例,3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来源不明的1例为恶性。大部分具有此部位肿瘤共同的CT征象,但又各具有一定特征。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观察肿瘤的CT征象,同时结合病人的病史、年龄、部位有助于正确的组织学分类诊断,从而提高对其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为初诊,另7例为术后复发,根据肿快大小、形态、相邻器官、腹壁和血管受累情况,密度特点及增强表现。总结定位定性征象。结果:定位正确率87.5%(术前84.8%,28/33)。定性正确良性5/13,恶性14/20,肿块边缘不整,邻近结构分界不清或粘连、肿块的实性或混杂强化以及体积较大对提示恶性较有意义。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强调了增强扫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 2 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显示腹膜后原发肿瘤的敏感性为 10 0 %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 84.0 % ,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 8.0 %。肿瘤径线较大 ,腹膜后器官和相邻的血管受压移位 ,肿瘤与邻近腹腔内器官间的脂肪间隙中断或消失 ,以及与邻近盆壁和/或腹后壁间界限不清均为肿瘤定位、定性特征性CT表现。结论 CT对腹膜后原发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一些重要的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螺旋CT资料,4 例作平扫,28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32例中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17例,其中间叶组织来源16例,11例为恶性,神经组织来源10例,3例为恶性,残余胚胎组织来源3例,均为良性,来源不明3例,均为恶性.CT定位正确28 例(87.5%),定性正确20例(62.5%).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螺旋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来源复杂,周围脏器多。旨在探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的X线、CT及超声表现,并与手术所见作对照分析。B超及CT具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CT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境界及质地,对腹膜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20例均行CT平扫,1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 肿瘤大小约10 cm×14 cm×16 cm~15 cm×17 cm×30 cm;肿瘤的形态绝大多数不规则.所有肿瘤均位于腹膜后间隙.(2) 20例脂肪肉瘤中,17例肿块中含有典型的脂肪成分,其CT值为-20~-130 HU,增强扫描时肿块内的脂肪成分无强化,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钙化;1例肿瘤的上部呈软组织密度,下部呈囊性改变;另2例为黏液型脂肪肉瘤,平扫CT值为20 HU,1例增强无强化,另1例未行增强扫描.结论 CT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定位诊断以及判断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分化型脂肪肉瘤或含脂肪的其他类型脂肪肉瘤能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CT特点,试图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腹膜后肿瘤的CT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腹膜后肿瘤的CT特点。结果脂肪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胃肠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4例,副神经节瘤2例,嗜铬细胞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皮样囊肿1例,脉管瘤3例,囊性淋巴管瘤1例。其CT表现各不相同,CT定位腹膜后的准确率为71.42%(20/28),其中准确定性率为21.42%(6/28)。另有8例错误定位于腹膜后的脏器。结论腹膜后肿瘤种类多,其CT表现有很多重叠,但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理念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接受急诊手术的脾破裂患者随机分为FTS组( n=44)和对照组(传统方法处理,n=4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早( t=6.527 P<0.05),住院天数少( t=2.847 P<0.05),住院费用低( t=3.208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χ2=4.83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巾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象为腹膜后器官和血管受压前移或侧移,肿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肌肉、脂肪间隙不清晰或消失,肿瘤与腹腔内脏器间隔的完整.术前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67%(26/30);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833%(25/30);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为水样密度或软组织密度,脂肪肉瘤呈现为囊实性或软组织密度肿块,嗜铬细胞瘤以囊变和明显强化为主要表现,畸胎瘤、脂肪瘤各有特征性表现,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33.3%(10/30)。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可靠.对肿瘤良恶性预测具有帮助作用,对病理组织类型估计能提供线索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水平。方法 对2001年3月的310名手术病人在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不同科室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为92.3%-100.0%。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最佳时机即手术期 应用率仅为29%,而手术后期预防性应用率为99%。围手术期用药种类可选用杀菌剂,但不可盲目选择广谱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临床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