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市参加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的4个县近15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方法收集4个县近15年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和疑似疟疾病例资料,采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个县的人群发热病人血栓占当地总人口的5.84%,人群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的2.14/万降至2009年的0.04/万,未发现内源性恶性疟病例。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逐渐增多,恶性疟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是在东南亚国家感染。结论百色市4县区域疟疾得到有效控制,其发病率逐年下降,流动人口病例中没有发现当地继发性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3年粤桂琼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区2013年广西区8市县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广西区8个市县报告疟疾病例31例,占全广西全年总病例数的2.48%(31/1251);8市县人群发病率为3.7/10万。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48%,其中间日疟4例,恶性疟25例,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各1例;来自非洲感染病例29例,东南亚地区感染病例2例;有67.74%疟疾病例集中出现在6~7月份,2013年8市县报告的31例疟疾病例与2012年报告的16例疟疾病例相比,疟疾病例数上升了93.75%,8市县与全广西一样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3年三省(区)疟疾联防区广西的8个市县流动人口疟疾病例与2013年广西全省疟疾病例急速上升一样,疟疾病例数明显增加,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广西1995~2004年输入性疟疾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995~2004年输入性疟疾监测和控制结果,评价输入性疟疾对疟防工作的影响,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5~2004年广西全区92个市、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全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血栓阳性率为0.009%、0.049%,外出回归和外来人口血检阳性率为1,39%、0.32%,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21,22%(1140/5372),输入性病例占78.78%(4232/5372)。结论 广西连续17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最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但传播指数较低,输入性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粤桂琼疟疾联防区广西玉林6市县11年的疟疾防治与监测结果,评价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方法 收集1992~2002年三省(区)广西玉林6市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以及重点人群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1年间玉林6市县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48602人次.检出阳性30例,血检阳性率为0.004%。血检流动人员发热病人6302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584例,平均阳性率为0.93%。重点人群IFAT阳性率为0.037%。结论 玉林6市县经过11年联防与监测,1999年起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栓阳性率从1992年的3.94%降到2002年的0.15%,未发生输入继发病例,流动人口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大化县1990-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07年大化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362173人次、病灶点居民5562人次,外出回归3864人次,外来流动人群2425人次,检出当地感染疟疾病例23例,输入疟疾病例333例,当地居民发热病人,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发热病人血栓阳性率分别为0.003%,8.39%和0.37%,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91.01%(324/356),外来病例占2.53%(9/356)。结论大化县疟疾发病率连续18年控制在1/万以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疟疾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原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广西片区8市县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占全广西病例总数的7.27%(16/220),比2011年占全广西病例比例(15.18%)下降了52.09%;年发病率为0.02/万,与2011年持平。全年共血检常住居民发热病人17 595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7 33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6例,阳性率为0.22%,其中间日疟6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病例分布于玉林市、陆川县、容县、北流市、桂林市、全州县,所报告16例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感染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2年广西片区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对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1年广西疟疾流行特征,为广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西2011年网报系统数据及各市县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全年广西境内发现疟疾病人共112例,分布在全区的8个市和13个县,占全区总人口的25.26%.除1例疟疾患者来自安徽外,其他均为外出回归人员,其中在非洲感染的有71例,来自14个国家,在东南亚国家感染的有40例,来自5个国家.感染人类的四种疟原虫病例均已发现,其中恶性疟病例占总病例的56.25%.全年各月均发现有疟疾病例,分别于5月和11月出现高峰.全年疟疾死亡病例1例.人群发病率0.21/10万.结论 2011年广西疟疾病例均为流动人口病例,与2010年相比增加69.70%,全区无继发疟疾病例及本地感染病例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市1994~2009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9年梧州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以及蚊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6年来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例26492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例257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病例14702人次,检出输血感染三E/疟2例,输入病例26例,三类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7%(2/26492)、10.117%(26/257)和0。重点人群IFA抗体阳性率为0.078%。结论梧州市基本消灭疟疾16年来仅检出输血感染三日疟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26例,未发生输入继发疟疾病例,表明疟疾防治成果巩固,现行的疟疾监测和控制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外来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广西嗜人按蚊分布区控制后期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嗜人按蚊分布区1998~2003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疟疾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8~2003年广西嗜人按蚊分布区15个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以及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年间15个县年血检率在0.28%~10.8%,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血检阳性率均为0.04%,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86%,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55.09%(487/884)和44.91%(397/884),相对集中分布在环江县移民安置点和南丹、三江、融水、上思5个县。外出感染回归病例占28.85%,外来病例占16.06%;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13%。结论广西当前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率虽控制在1/万以下,但环江、南丹、三江、融水和上思5个县的疟疾发病较多,以本地病例为主;其余10市县则以输入感染病例为主,疟疾疫情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表、流动人口报表、血检登记表和疟疾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海南省14个联防市县20年共报告疟疾病人94314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92.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占全省疟疾发病病例的98.58%,占全省疟疾死亡病例的94.44%。疟疾发病从1991年的8920例下降到2010年的74例,降幅为99.17%。海南省疟疾联防区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319846人次,检出疟疾阳性62369例,阳性率为1.89%。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643468人次,检出疟疾阳性29144例,阳性率为4.53%,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8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X2=16787.07,P〈0.01)。结论海南省通过连续20年的疟疾联防,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锦辉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75-1177
广西开展全区性疟疾防治以前,有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等三种疟疾流行,遍布全自治区82个市县,1954年疟疾发病率296.67/万,死亡率1.4/10万,疟疾病人数占法定传染病总人数70%。经过多年积极防治,反复斗争,1987-1999年全自治区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2000-2010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03-2010年未发现本地传播的恶性疟。本文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疟疾流行与防治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3年广东省本省疟疾疫情的病例为106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17例,恶性疟79例,三日疟2例,卵形疟8例;死亡病例1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1001/10万。全省15个地级市中的38个县(市、区)有疟疾报告病例,深圳(28例)和广州(26例)共报告疟病例54例,占全省总数的50.94%(54/106);全省6个地级市和83个县(市、区)无疟疾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4.14:1(χ2=23.841,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岁,共有10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28‐(101/106),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以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这四类人员为主,共有57例,占总数的53.77%(57/106)。2013年广东省报告疟疾149例(包括106例本省籍和43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疟疾病例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33例和11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9.26%和7.38%,其余洲输入5例,占3.36%;输入疟疾病例最多的国家为加纳(29例)、占19.46%,其次为喀麦隆17例、占11.41%,第三是尼日利亚16例、占10.74%。结论 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2013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比2012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应该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南部与越南紧邻的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崇左市各市县狂犬病流行特征,为今后的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该市《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各市县区2004~2012年报告狂犬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该市7个市县区过去9年中报告狂犬病病例及死亡病例共120例,病死率为100%,全市年均人群发病率为0.61/10万,农民占总病例数的78.33%,病例数较多的年龄段主要在40~60岁,占总病例数的47.50%,其次为5~15岁,占12.50%,男女比为2.08:1,全市各市县均有狂犬病病例出现,但以崇左市所在地的江州区的病例数为最多,占总病例数的35.83%,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42/10万。结论崇左市各市县区应加强农村居民被家犬及其他动物咬伤的所有患者及时进行狂犬疫苗接种,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资源县2008年—2012年各乡镇卫生院全部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及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资源县在过去的5年中报告手足口病病例共1 862例,死亡病例共4例。2008年—2012年年均人群发病率为215.45/10万,5年中有3年出现病例高峰,且每次高峰年份比上次高峰年份的病例数量呈成倍增多,2012年人群发病率达到583.26/10万。0岁~5岁幼儿病例占97.15%;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8.41%,死亡病例全部为散居儿童。全县7个乡镇均有病例出现,病原学检测显示,其中EV71病毒占56.41%,CoxA16病毒占14.10%,其他肠道病毒(HEV)占29.49%。结论资源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区内其他县比较基本一致,应加强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昭平县12个乡镇2004年—2012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疫情报告资料,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制作各种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9年报告AHC病例共1 139例,年均人群发病率为30.27/10万,高于广西的年均发病率(6.12/10万),主要原因是2010年当地出现AHC暴发,人群年发病率达到199.80/10万。病例出现高峰在9月份,全部病例中25岁以下的占52.85%,学生、农民和散居儿童占85.25%,男女比为1.49∶1。全县12个乡镇均存在AHC病例,但以县城所在地的昭平镇病例较多,占总病例数的40.47%。结论当全省出现AHC暴发流行时该县同样会受影响,受感染的主要人群是学生和农民,在当地中小学应加强AHC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粤桂琼流动人口联合管理区广西片1992~2010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方法收集1992~2010年广西片8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19年间广西片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78.8万人次,流动人口19.2万人次,两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3%和0.38%,共检出疟疾病例759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69%(28/759),输入性病例占96.31%(731/759)。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73 825)。结论广西片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9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降至2010年的0.029%,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有效,联防联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隆林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效果,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7-2012年隆林县疟疾防治工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隆林县项目实施前(2007-2009年)共报告13例疟疾病例,其中出现1例本地间日疟病例、1例恶性疟死亡病例,项目实施后(2010-2012年)共报告1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无死亡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项目实施前共血检人员23 824人次,其中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血检数分别占90.86%和9.14%,项目实施后共血检人员23 387人次,其中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血检数分别占85.27%和14.73%;病例24 h内诊断及时率和规范治疗率分别由项目实施前的38.46%和38.46%提高到实施后的88.24%和84.35%;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率由项目实施前的37.43%提高到实施后的100.00%;中小学生和居民疟疾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实施前的20.83%和27.78%提高到实施后的95.14%和53.37%。结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加强了隆林县各项疟疾防治措施的实施,实施效果显著,是隆林县消除疟疾工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保山市隆阳区2005~2011年疟疾流行态势.方法 收集隆阳区2005~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用Excel2003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隆阳区2005~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 580例,占总报告传染病的9.83%,无死亡病例;间日疟1 093例,占69.17%,恶性疟465例,占29.43%;未分型22例,占1.40%.2005 ~ 2011年发病以输入病例为主,共1 562例,占总发病数的98.86%.年均发病率较高的是水寨乡、辛街乡和瓦房乡,年均发病率较低的是杨柳乡、永昌办事处和兰城办事处.疟疾季节流行分布呈现“单峰”型.病例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 452例,以农民为主,共1 506例,年龄段主要为30~49岁,共915例.结论 隆阳区疟疾发病率自2005年以来逐年下降,发病以输入性为主,本地病例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流动人员管理力度,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