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采集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统计患儿粪便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7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3株(76.23%),以沙门菌(27.8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31%)、志贺菌(21.31%)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23.7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2.95%)为主。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41.18%)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38.24%)、氨苄西林(35.2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46.15%)最高,其次为四环素(38.46%)。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53.85%)最高,其次为四环素(46.15%)、氨苄西林(38.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均为53.57%,对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不耐药。结论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引发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 3家哨点医院符合腹泻病例定义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粪便标本92份,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对其进行沙门氏菌、志贺菌、致泻大肠杆菌等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从92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1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5.22%.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居所有检出菌的首位,占42.86%,其次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分别占28.57%、21.14%.夏秋季为发病高峰,3岁以下幼儿居多,占阳性者的64.29%.结论 青铜峡市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病原菌是致泻性大肠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门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特点,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采集监测点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分离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出血大肠O157:H7、空肠弯曲菌、结肠耶尔森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10种病原菌,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及BD PHOENZX SYSTEM全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结果 1260份标本共分离各类病原菌189株,检出率为15.00%,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沙门菌52株,蜡样芽胞杆菌22株,变形杆菌24株,副溶血性弧菌24株,空肠弯曲菌2株,结肠耶尔森菌1株,志贺菌3株,霍乱、出血大肠O157:H7未检出。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是江门市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濮阳市肠道致泻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经大便培养筛选出可疑病原菌,再用API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部分菌株需经血清学确证;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106份腹泻标本共检出486株病原菌,阳性率为23.1%(486/2106).其中志贺菌216株,占44.4%、气单胞菌153株,占31.5%、弧菌60株,占12.3%、沙门菌35株,占7.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4株,占2.9%,邻单胞志贺菌6株,占1.2%、普通变形杆菌2株,占0.4%.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及霍乱弧菌.结论 本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为主,气单胞菌和弧菌分别占第二位、第三位.肠道致泻菌的共同耐药模式是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多数肠道致泻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腹泻171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细菌性腹泻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人肠道及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者为对象,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59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71株致病菌,分离率为28.9%。其中弧菌属51株,志贺菌属66株(其中福氏4c生物亚型36株),气单胞菌属47株,其它7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可作为细菌性腹泻的首选药,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三代敏感性较好。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志贺菌属是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第一位病原菌,且以F4c生物亚型为主。弧菌属、气单胞菌属也占较高比例,亦不容忽视。应根据鉴定结果及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易玲 《大家健康》2016,(4):185-186
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确诊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者120例,以患者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细菌性腹泻儿童粪便样本共检测出病原菌3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7%。在这些病原菌当中,志贺菌占据比例相对最高,占据检出菌株的43.8%,明显高过其他菌株;药敏实验表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与头孢噻肟等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在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众多病原菌中,志贺菌、弧菌属与气单胞菌是主要的致感染病原菌。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细菌性腹泻中,需要充分考虑病原菌情况,予以积极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确诊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者120例,以患者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细菌性腹泻儿童粪便样本共检测出病原菌3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7%。在这些病原菌当中,志贺菌占据比例相对最高,占据检出菌株的43.8%,明显高过其他菌株;药敏实验表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与头孢噻肟等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在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众多病原菌中,志贺菌、弧菌属与气单胞菌是主要的致感染病原菌。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细菌性腹泻中,需要充分考虑病原菌情况,予以积极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本院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细菌性腹泻住院患儿15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共检出病原菌7种,其中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致泻大肠埃氏菌;不同喂养方式的患儿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对7种病原菌的耐药率高,而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物等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其次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注意饮食卫生可减少婴幼儿细菌性腹泻发病率;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析及耐药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的变迁。方法 :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结果 :从 2 0 15 7例北京儿童医院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菌属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共 13 44株 ,总检出率为 6.7%。其中志贺氏菌属 10 3 0株 ,检出率为 76.7%。福氏志贺菌占志贺菌属 82 .0 % ,其次是宋内志贺氏菌占 17.7%。沙门菌属 178株 ,总检出率为 13 .2 %。变形杆菌属 12 4株 ,总检出率 9.2 % ,以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致病大肠杆菌 12株 ,总检出率 0 .9%。福氏痢疾杆菌对 β-内酰氨酶类耐药率有所增加 ,阿莫西林 /棒酸的耐药率也有所增加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 ;对头孢三代类几乎都是敏感的 ;对氯霉素高度耐药。宋内氏痢疾杆菌、沙门氏痢疾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 :小儿细菌性腹泻以志贺氏菌为主 ,其中又以福氏痢疾杆菌占绝对优势。儿童感染的福氏痢疾杆菌对以前常用的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棒酸的耐药率增高 ;对头孢三代都较敏感。环丙沙星治疗福氏痢疾杆菌仍然是敏感的。治疗宋内痢疾杆菌可选用氨苄西林  相似文献   

12.
楼许柏  马章林 《海南医学》2011,22(15):111-112
目的 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在沙门菌分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PFGE方法对一起食物中毒分离出的68株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80份标本经传统生化和血清分型鉴定出的68株肠炎沙门菌,通过PFGE分型后,均产生14条电泳条带,且分子量大小一致.通过BioNumerics软件的数据化处理分析,得到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标本2310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2.29%(284/2310)。分离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高峰在6-9月;沙门菌感染中婴幼儿占52.56%,副溶血性弧菌在20~40岁多见。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茵,加强夏秋季海产品的监测和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安全教育是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本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细菌耐药情况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诊治的腹泻病人并符合病例纳入条件者共533例,对患者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分析。结果感染性腹泻533例中,共检出病原菌368株,其中以致病性弧菌为主,占71.7%(264/368);志贺菌属次之,占14.9%(55/368)。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部分细菌敏感。大部分细菌感染的患者表现为腹痛,主要在志贺菌感染的患者中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常见。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致病性弧菌,其中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大便性状与细菌菌种有关;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致病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氯霉素、青霉素.G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大部分细菌对于喹诺酮敏感,可首选,也可选用敏感的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两株来源于健康人肠道的耐酸耐胆盐菌株R92-2和R111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以筛选优良的宿主菌株为最终构建能高效表达和分泌β-半乳糖苷酶的工程菌奠定基础。方法表型特征分析后,利用16SrDNA两端的保守序列作为PCR引物,扩增两株菌的16S rDNA序列并测序,测序结果于GenBank中Blastn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型特征分析初步鉴定两株菌为乳酸菌。R92-2的16S rDNA序列与Weissella cibaria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R111的16S rDNA序列与Enterococcus faecium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R92-2为Weissella cibaria;R111为Enterococcus faecium。两株菌有望用于构建能高效表达和分泌β-半乳糖苷酶的工程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为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南沙中心医院分院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患儿均留取粪便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就诊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人口学信息以及大便培养结果,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共纳入2 658例,收集其大便标本进行大便细菌培养,共有258例粪便细菌培养沙门菌阳性,分离率为9.7%(258/2 658);其中,4例为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分离率为0.2%(4/2 658);非伤寒沙门菌254例,分离率为9.5%(254/2 658)。2016—2018年男女患病数为:男1 466例,女1 192例,男性大便分离阳性率为10.2%,女性大便分离阳性率为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83,P=0.298)。2016—2018年各年龄组患儿沙门菌阳性率为2.5%~14.7%,以1~2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2,P=0.000)。沙门菌阳性患儿不同年龄组的占比如下:<1岁为42.2%(109/258);1~2岁为36.4%(94/258);2~3岁为10.9%(28/258);3~4岁5.0%(13/258);4~5岁为0.8%(2/258);5~10岁为3.1%(8/258);10~18岁为1.6%(4/258);其中,3岁以下患儿占比达89.5%。2016—2018年,各月份沙门菌分离阳性率在0.79%~14.45%之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9,P=0.000)。其中,1、2、3、12月分离阳性率较低(0.79%~2.1%),4~11月份分离阳性率(9.51%~14.45%)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6—2018年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中,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伤寒沙门菌感染以散发出现。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全年均可发病,高发季节为春夏秋三季,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致病菌的感染状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将送检的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致泻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281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8株,阳性率为20.6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40株,所占比例最大,达68.97%,其次为气单胞菌6株(10.35%),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8.62%),沙门氏菌4株(6.90%),志贺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各1株(1.72%)。结论 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部、省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提高实验室微生物鉴定水平。方法 2001-2009年参加卫生部和湖北省临检中心的微生物学室间质评活动,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以CLSI/NCCLs标准进行。结果部、省质评菌株共23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0株,肠杆科菌细菌67株,非发酵菌46株,奈瑟菌属细菌8株;肠杆科菌和肠球菌属细菌鉴定正确率较高为100.0%,菌株鉴定总正确率为92.1%;药敏试验共测试63株菌,总正确率为90.5%。结论参加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对提高细菌鉴定水平、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夏秋季武汉社区引起腹泻病原菌的流行性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武汉社区4所大型医院4536份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REP-PCR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53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出非伤寒沙门菌64株(1.4%),志贺菌29株(0.6%),致病性大肠杆菌33株(0.7%)。其中主要致病菌是鼠伤寒沙门菌33株(52%),D群志贺菌16株(55%)。挑选13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敏感试验,并将分离的致病菌对这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敏感率﹑中介率进行比较,其中非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其他两种要高,但对第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强。分离的3种致病菌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的作用中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最强。32株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为9种,16株D群志贺菌基因分型为7种。结论武汉社区内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主要以非伤寒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为主,其中非伤寒沙门菌占了51%,基因分型提示有社区流行趋势,而且这些致病菌对肠道杆菌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本次调查结果对该社区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时花  杨晓云  周瑞  诸宏伟 《安徽医学》2013,34(5):571-573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腹泻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股泻患儿大便培养阳性分离菌株设为A组,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离菌株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10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149株(14.24%),革兰阴性菌(G-)860株(82.22%),念珠菌37株(3.54%);主要菌株及构成比(%):大肠埃希菌65.68%、肠球菌12.24%、克雷伯杆菌4.78%、肠杆菌3.73%。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A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增加。结论小儿消化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