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4-2015年邯郸市食品中金属元素污染状况,及时提出预警,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依据《邯郸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收集2014-2015年监测点的食品样品1 233份进行铅、镉、镍、铬、砷、汞、锡、铝等金属元素含量检测和分析。结果 2014-2015年邯郸市食品中金属元素检测合格率99.8%,检出率40.6%。其中重金属元素铅、镉、铬的检出率较高,铅检出率为54.3%,镉检出率为51.8%,铬检出率为69.7%。铝元素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10.4%。结论 2014-2015年邯郸市部分食品受铅、镉、镍、铬、砷、汞、锡、铝等金属元素的污染,应继续加大监测力度,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范围,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孙成平  钟晓妮  张燕  贾元元 《重庆医学》2012,41(18):1848-1849,1877
目的了解某地粮食类食品铅、镉、汞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对694份粮食类食品标本的铅、镉、汞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照。结果该地粮食类食品总体合格率为97.41%。大米中铅超标率为9.17%,镉超标率为4.95%,汞超标率为0.92%;镉在大米、小麦粉、玉米面中均被检出,超标率分别为4.95%、4.55%、4.35%;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为4.17%。不同采集地食品合格率比较,超市高于农贸市场。结论该地粮食类食品污染状况需要引起关注,监管部门今后应加强对各类粮食类食品的监测及安全监管,并科学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正确消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山市2004~2009年食品中金属污染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探讨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措施.方法 对2004~2009年食品中的铅、镉、汞和铝含量检测数据作描述性分析.结果 362份食品中铅含量超标51份,超标率为14.09%;镉超标36份,超标率为9.94%; 155份食品中汞超标18份,超标率为11.61%; 114份食品中铝超标34份,超标率为29.82%.所检食品中叶菜类的铅、汞、猪肾的镉、油条的铝超标率居高,分别是铅超标率31.37%(16/51)、汞超标率61.11%(11/18)、镉超标率25%(9/36)、铝超标率58.82%(20/34).结论 该市食品总体维持较高的合格水平,个别食品金属含量超标率较高,应健全食品的管理制度,继续加强对食品金属污染的监测力度,提高检测水平,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1年--2013年大新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大新县辖区内的学校、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供应单位、居民定居点,并从中采集面米制品等12类14214份样本。参考不同年份《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操作程序,分离、检验实验样本中的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铝等)、黄曲霉毒素和致病性菌株,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这14214份样本中,未发现有重金属元素超标的样本,但是在玉米、花生以及月饼等食品中却检出了黄曲霉毒素B1(<5μg/kg)。在致病菌株的检测上,共检出314份样本存在致病菌株,致病菌株的检出率为2.21%。其中,豆制品的致病菌株检出率最高,为10.13%。在检出致病菌株的样本中,共存在致病菌482株。其中,霉菌的检出量最多,为418株,约占致病菌株检出量的86.72%。米面制品的致病菌株含量最高,为95株,约占致病菌检出总量的19.71%。②农贸市场样本的致病菌株检出率最高,为1.78%。③从2011年到2013年,致病菌株的检出率逐年降低。结论:大新县食源性市售食品存在一定的致病菌污染,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韶关市居民膳食中铅、镉的污染状况。方法通过2007年对各类食品中铅、镉含量的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随机抽检10种食品42份样品进行铅、镉的监测,镉的合格率为85.00%,铅的合格率为73.81%。结论目前部分食品中铅、镉含量偏高,对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应加强对食品污染物监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宁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定点随机采样的原则采集市售的10类193份食品样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和《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检测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从193份各类食品中检出致病菌25株,总检出率为12.95%(25/193)。其中腊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63.64%(14/2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75%(10/17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65%(1/155)。结论南宁市市售食品有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我市肉质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分布情况。方法 依据我国《肉类食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肉类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指标,随机选取我市城乡及城郊等地区118份各类肉品进行抽样检测。分析并整理全部样本检验合格情况、各类肉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及各类食源性致病菌在肉与肉制品中检出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随机抽检的118份肉制品中,86份肉品检验合格,检验合格率72.88%;熟肉制品检验合格率高于生禽肉及生畜肉检验合格率(P<0.05);118份样品中32份样品检验不合格,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2株,总检出率为27.12%,包括熟肉制品3例(6.00%)和生肉制品29例(42.65%);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低于生肉制品(P<0.05);本研究118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2株,包括蜡样芽胞杆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弯曲菌1株及沙门菌27株,其他菌落均未检出。结论 肉质食品作为我市食源性致病菌高危产品,尤其是生肉制品应加强致病菌监测与预防工作,保证市民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海珠区市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市售食品污染物现况,为制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海珠区各类超市、农贸市场各类食品进行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共监测样品418份,合格率72.97%。不合格食品主要是猪内脏、水产品、水发食品或保鲜食品、凉拌菜、蔬菜、烧烤熟肉。镉、甲醛、亚硝酸盐、山梨酸、二氧化硫仍然是食品污染的主要指标,镉超标率为3.90%,甲醛超标率为30.14%;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在水产品和畜肉中检出,检出率为3.81%,73.08%的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大肠菌群超标。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市售食品污染相对较轻,但仍存在重金属、食品添加剂、食源性致病菌等污染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年玉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致病高危食品,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4789.3.4.10.30.40—2010、GB/T4789.7.9.36—2008以及《2010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致病菌分离鉴定以及大肠菌群MPN法计数。结果检测13个品种的食品共104份,其中23份食品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2.1%。13个品种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前5位分别为鲜冻水产品(63.6%)、生禽肉(50.0%)、婴幼儿配方食品(42.9%)、生畜肉(37.5%)和生食水产品(18.2%)。直接入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共40份,阳性33份,阳性率为82.5%。结论直接入口食品致病菌污染率高,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应重点监督,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目前承德市食品安全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按照《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和《2014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应用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和气相色谱等大型仪器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全年监测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样品368份,超标32份,超标率8.69%;监测食源性致病菌样品329份,检出14株,超标率4.26%。结论承德市部分食品受到铅、总汞、农药、人工合成色素等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提示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市售蔬菜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及铅、镉、汞的含量,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及监督检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包头市各类蔬菜市场的蔬菜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蔬菜中甲胺磷、敌敌畏等常用有机磷、有机氯农药;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本中的铅、镉含量;采用双道荧光光度法测定标本中的汞含量。结果:120份蔬菜样品中,均未检出有机磷农药;在夏秋季和冬春季的各60份蔬菜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分别为65.0%和3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均无超标样品。蔬菜中汞的检出率为14.2%(17/120),但含量未超过国家规定限量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铅和镉。结论:包头地区市售蔬菜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及铅、镉、汞的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监测2013—2016年安徽省六安市市售各类食品,对样品检测数据中铅、镉的平均值、检出率、超标率等进行分析,并依据检出数据参照风险评估模型对重金属铅、镉的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为六安市食品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安徽省食品风险监测方案,采集六安市市售食品包括谷物类、蔬菜类、水产类、水果类和肉类检测分析,采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依据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法,对六安市各类食品中重金属铅、镉元素的健康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2013—2016年共采集324份市售主要食品样品中,铅含量均值为0.034 mg/kg,总检出率为36.7%,总超标率为3.9%;镉含量均值为 0.030 mg/kg,总检出率为59.0%,总超标率为0.7%。各类食品中重金属铅的健康风险为谷物类>蔬菜类>水产类>水果类>肉类,相对应风险值分别为0.130 0、0.096 3、0.003 8、0.001 9、0.001 6;重金属镉的健康风险为谷物类>蔬菜类>肉类>水产类>水果类,相对应风险值分别为0.516 0、0.101 1、0.065 8、0.007 6、0.000 9。结论 六安市市售食品除了部分样本受到重金属铅、镉污染外,总体膳食摄入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居民通过膳食途径摄入重金属铅、镉的非致癌健康风险(THQ<1)处于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阳新县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阳新县2011-2013年农贸市场、夜市路边摊、熟食连锁店的各类熟肉监测样品159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2013年共监测样品159份,合格率83.0%,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69.1%、86.9%、93.1%,合格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不同商家熟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有差异,熟食连锁店合格率为100%,农贸市场及夜市路边摊合格率较低。不同种类熟肉制品中,肉灌肠及腊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合格率低,为71.7%,烧烤及油炸类食品合格率稍高。结论阳新县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合格率逐年升高,以熟食连锁店合格率最高,但总体合格率只达到83.0%,情况不容乐观,需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熟肉制品的食用安全,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市售粮食、肉蛋类、乳制品中铅、镉、汞的含量水平,分析污染原因,为了解环境对食品的影响、加强食品安全及监督检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包头市各类食品市场的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本中的铅、镉含量;采用双道荧光光度法测定标本中的汞含量。结果:包头市售的4类430份食品样品中,除粮食样品中未检出汞、乳制品中未检出镉外,其它样品中均检出铅、镉、汞,但含量均为微量。结论:包头市售的粮食、肉蛋类及乳制品中重金属铅、镉、汞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地区2010年食物中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食物中重金属铅、汞、镉的含量状况及分布规律。方法样品均为石家庄地区县(市)市售常见食品,样品处理及测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 (GB/T5009.12.15.17)。结果食品中重金属主要是铅污染,样本中铅的超标率分别为猪肾50.0%、猪肉44.0%、米(大米、黑米)35.0%、面粉33.3%。镉的超标率较低,样本中汞含量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结论石家庄地区铅污染严重;食品中汞、镉安全。  相似文献   

16.
黄春丽 《医学动物防制》2014,(10):1143-1145
目的为掌握马山县农村环境土壤重金属铅、镉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客观地评价该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马山县2011-2012年农村环境土壤重金属铅、镉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作为评价依据。结果 2011-2012年共监测土壤40份,土壤中铅含量全部符合国家《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2011-2012年85.00%的村土壤中镉含量超标,最高值分别为4.48 mg/kg和7.32 mg/kg,超过土壤二级标准限值分别为14.9倍和24.4倍,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是石丰村和杨圩村。结论马山县农村环境土壤大部分村中镉含量超过土壤二级标准,属重度污染,每年需重点对超标行政村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清徐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掌握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动态变化,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方法:共调查20个村庄,农户100户,土壤监测20份,按照《山西省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要求执行。结果:所调查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26.18%,土壤中蛔虫卵未检出,铅合格率100%,镉合格率100%。结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应加强对环境卫生知识宣传和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