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NE)体积(v)、CRP、IL-8等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兔发热时相中的变化。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兔模型,利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技术和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检测急性细菌感染兔(n=5)及对照组(n=5)的耳缘静脉EDTA-K2全血,统计分析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体积(NEV)及NE的直径。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寒战期、高峰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热期CRP、IL-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热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CRP、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早期(发热寒战期)兔耳缘静脉血WBC低、NE直径减小,因此WBC、中性粒细胞大小、CRP三者综合分析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动物模型分别向兔前列腺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定期处死后做病理学检查。结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兔多在急性炎症期死亡,白色葡萄球菌组半数以上进入慢性炎症期。表明人工细菌感染可使兔形成急慢性前列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大于白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易形成慢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胸模型,以模拟临床患者胸膜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情况,并探究尿激酶与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联合应用对兔脓胸的影响.方法:将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6)、用药组(n=6)和对照组,实验组(n=4);通过胸腔穿刺将引流管置入胸腔,实验组向胸膜腔内注入2 mL/kg的108 C...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8):657-661
目的探讨青霉素酶免疫血清在治疗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青霉素酶加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于新西兰兔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制备青霉素酶免疫血清。以肉汤培养管中加入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免疫血清和青霉素为实验组,同时设立肉汤培养管中加入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素酶免疫血清的实验对照组、仅有营养肉汤的实验空白组和肉汤培养管中加入青霉素和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空白组,进行体外实验,观察培养基有无细菌生长,并采用Phoenix100细菌鉴定仪鉴定所生长细菌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制备新西兰兔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分为实验组(经耳静脉注射青霉素酶免疫血清和青霉素)、空白对照组(仅经耳静脉注射青霉素)、实验对照组(仅经耳静脉注射青霉素酶免疫血清),连续观察各组新西兰兔体温、血培养变化。结果体外培养72 h后,实验组、实验空白组无细菌生长;空白组和实验对照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体内注射后第2、3、4、5、6天,实验组新西兰兔体温升高者均少于实验对照组(χ2=5.051、5.051、5.051、7.500、7.540,P<0.05)和空白对照组(χ~2=7.200、5.058、7.200、5.495、7.540,P<0.05);第7天,实验组新西兰兔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体温增高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8、3.529,P>0.05)。第1、2、3、4、5、6、7天,实验对照组新西兰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体温增高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267、0.000、0.267、0.220、0.059、0.024,P>0.05)。接种后第2天,实验组新西兰兔血培养阳性者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5),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χ~2=5.051,P<0.05);实验对照组新西兰兔血培养阳性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P>0.05)。接种后第4天,实验组新西兰兔血培养阳性者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χ~2=7.500、7.500,P<0.05),实验对照组新西兰兔血培养阳性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接种后第6天,实验组新西兰兔血培养阳性者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χ~2=7.540、5.000,P<0.05);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0,P>0.05)。结论青霉素酶免疫血清可以消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因产青霉素酶而产生的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实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侵入人的成骨细胞情况以及观察不同细菌感染剂量、时间与侵入细胞内细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人的成骨细胞,CFSE荧光标记细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菌感染剂量、时间与侵入细胞内的细菌数量关系。结果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感染侵入到人的成骨细胞内,随着细菌感染剂量增加,侵入细胞内的平均细菌数量和侵入率同步增加;感染时间到4h时细菌的侵入率最大,侵入细胞内的平均细菌数量在30min~2h呈现无统计学差异,但到4h或8h时呈现明显差异。结论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感染侵入到人的成骨细胞内,侵入细菌的数量与不同感染剂量及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患者混合细菌感染的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72-1773,1826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药敏现状。方法:取163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63例标本中,混合细菌感染51例,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9例,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7例,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感染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菌属混合感染6例,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感染2例,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混合感染3例;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敏感,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敏感。结论: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常见,及时了解混合细菌感染的种类和药敏状况,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提高糖尿病足感染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芙蓉膏外敷对家兔体表软组织感染的抑菌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实验,比较芙蓉膏粉剂溶液、复方黄柏涂剂和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菌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选用50只新西兰家兔进行抗炎实验,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匹罗星组,芙蓉膏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复制成功后进行药物干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分别于第2、4、7天给药后8 h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NE)数量,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结果 芙蓉膏粉剂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为2.5 mm)。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低、高剂量芙蓉膏均可减少兔后背软组织感染区的炎症细胞浸润,以高剂量芙蓉膏的作用为优。模型复制后2、4、7 d,莫匹罗星组,芙蓉膏低、高剂量组全血WBC、NE计数,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或呈降低趋势(P>0.05);芙蓉膏降低全血WBC计数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芙蓉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高剂量芙蓉膏可减轻软组织感染模型兔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符合临床特征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 2只随机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腹腔内注入标准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0 9cfu(腹膜炎组 )或生理盐水 1ml(对照组 ) ;48h后 ,在急性尿毒症模型下行腹膜透析 6h ,观察不同时点腹透液 (D)内葡萄糖浓度变化及肌酐 (Cr)、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与血清中浓度 (P)比值 (D/P)以及白细胞数的变化和水的超滤。结果 :腹膜炎组葡萄糖D/DO 低于对照组(P <0 .0 1 ) ;D/Pcr,D/PTP,D/PAl,D/PIgG及白细胞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通过兔腹腔内给予标准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研制出的腹膜透析腹膜炎模型 ,具有小分子溶质转运增加 ,大分子蛋白转运增加 ,超滤量减少和腹透液内白细胞数增多等特点 ,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基本一致 ,是一个较理想的腹膜透析腹膜炎兔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验性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8只)、假手术组(8只)及对照组(4只),实验组采用窦口不完全堵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动物模型,术后4周取上颌窦及筛窦黏膜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兔鼻窦都呈慢性炎症。结论:窦口不完全堵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成功建立稳定可靠的兔慢性上颌窦炎模型。  相似文献   

10.
壳多糖抗生素凝胶预防骨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壳多糖庆大霉素凝胶对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按Norden法制作兔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模型,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壳多糖庆大霉素组,壳多糖组,庆大霉素组,对照组。术后观察一般情况,X线片,骨培养及细菌计数,结果:壳多糖庆大霉素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各组,壳多糖组骨感染率无下降,但细菌计数等指标估于对照组,而庆大霉素组各观察指标和对照组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注射硅溶胶-抗生素假体在感染的兔人工髋关节一期翻修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人工关节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普通型兔人工假体,实验组采用可注射硅溶胶-抗生素假体对感染模型进行一期翻修.术后12周处死动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假体周围生物膜,并计算生物膜突破成功率.扫描电镜(SEM)观察假体表面生物膜.取假体周围组织行组织学观察,最后细菌培养检测翻修成功率. 结果 CLSM检测生物膜突破成功率:实验组85.7%(12/14),对照组35.7%(5/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实验组未见明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细菌分泌的基质仍然可见;对照组可见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其分泌的基质包裹在一起.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可见纤维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明显比对照组少.细菌培养:实验组翻修成功率85.7%(12/14),对照组翻修成功率42.9%(6/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注射硅溶胶-抗生素假体能抑制和突破假体周围生物膜,显著提高一期人工髋关节翻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差异性。方法取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经耳中动脉取肝素抗凝血,在NOVA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上测定血气、电解质指标。结果与日本大耳白兔比较,WHBE兔pH值、PCO2、PO2、SO2、BE-ECF、BE-B、SBC、HCO3^-、TCO2、a/A和P02/FI11个指标均明显低于日本大耳白兔(P〈0.05,P〈0.01),而Osm、Na^+和Mg^++明显高于日本大耳白兔(P〈0.01);与新西兰白兔比较,WHBE兔pH值明显低于新西兰白兔(P〈0.01)。而Mg^++明显高于新西兰白兔(P〈0.01)。结论上述结果为WHBE兔标准化提供可靠的生物学数据,同时为WHBE兔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感染性发热患者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PCT在感染性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73例发热查因的急诊和住院患者,采血测定PCT、CRP和血常规,同时通过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测明确诊断,比较各指标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的PCT、CRP和白细胞总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PCT对发热患者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83.3%,均高于CRP的敏感性(81.4%)和特异性(56.7%)与白细胞的敏感性(76.7%)和特异性(53.3%)。结论采取PCT的检测能更有效的鉴别急诊发热患者的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且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造词,有助于早期的正确诊断、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野外采集的蜱进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种属并完成该蜱的实验室人工饲养,研究该蜱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宿主的影响。方法 在体视镜显微镜下观察蜱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扩增蜱虫线粒体16srRNA目的基因,进一步确定蜱的种属;利用改进的实验室人工蜱喂养系统在新西兰白兔体表寄生蜱虫,分析其各时期的形态学变化和生活史特性,最后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寄生与未寄生新西兰白兔血液的14项血常规指标。结果 根据蜱形态学分析,雌雄蜱的假头基呈六角扇形,腹部肛沟明显,雌蜱腹部可看到明显的生殖孔和肛门,具有明显的缘垛;PCR扩增16srRNA 1.5%琼脂糖凝胶在约460 bp处有目的条带,确定野外采集蜱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在相对温度28 ℃,相对湿度(90±5)%的实验室环境下,血红扇头蜱发育1个完整的世代需要61~83 d,并表现出宿主单一性,即在不更换宿主的情况下,幼蜱、若蜱和成蜱均在新西兰白兔上寄生; 新西兰白兔寄生蜱6次后,体质量和体温降低,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率(LYM)等升高。结论 在相对温度28 ℃,相对湿度(90±5)%的实验室环境下,血红扇头蜱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需要61~83 d,并且寄生后新西兰兔表现出体质量体温降低,有炎性感染、轻度脱水和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甲万古霉素动脉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动物的疗效。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胫骨近端开骨窗,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鱼肝油酸钠,骨蜡封闭骨窗,复制出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去甲万古霉素200 mg/kg动脉灌注,对照组予静脉推注,于用药后0.5、1、2、4、6、8和12 h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液、病灶周围软组织和病灶炎性骨段的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结果治疗组炎性骨的去甲万古霉素浓度在用药后0.5、1和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4 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灶周围软组织去甲万古霉素浓度在用药后0.5、1和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4、6 h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则相反,治疗组去甲万古霉素浓度在用药后0.5、1和2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4 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4 h内经骨髓炎骨段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去甲万古霉素,能保证慢性骨髓炎清除术术野有较高的抗生素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鸡胚地龙膏对兔急性软组织损伤血清及组织液中疼痛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05只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出2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84只新西兰白兔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每组21只动物。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自然恢复愈合,阳性药物组采用奇正消痛膏治疗(0.75g/kg),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采用鸡胚地龙膏治疗,药物剂量分别为0.15g/kg和0.75g/kg。阳性药物组、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药膏涂布面积以超过受损区面积1/2以上为度,外用特制胶布及卫生胶布固定、包扎,每天换药1次,共给药8天。各组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第1、2、3、6、8天抽取5ml静脉血后,处死动物,留取损伤部位组织,制作组织液。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血液和组织液中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和组织胺(HIS)的含量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从损伤后第2天开始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HIS逐渐降低,其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HIS含量水平低于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P<0.01)。伤后3天鸡胚地龙膏高剂量组血清及组织液中PGE2、5-HT恢复到损伤前水平,较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提前5天恢复到损伤前的正常水平。而HIS含量伤后6天恢复正常,较鸡胚地龙膏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提前2天。结论鸡胚地龙膏可有效降低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血清和组织液中PGE2、5-HT和HIS等疼痛因子的含量水平,减轻损伤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at end-trial,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的关系,探讨无创PetCO2监测用于新西兰大白兔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3只,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后机械通气,呼吸次数40/min,调整潮气量使PetCO2在25~35 mmHg(1 mmHg=0.133 kPa),每增加1 mmHg为1组,共11组,每组3只动物。持续监测有创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PetCO2。PetCO2数值稳定3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CO2、HCO3-、P(a-et)CO2[P(a-et)CO2=PaCO2-PetCO2]。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在PetCO2为25~35 mmHg区间时,PetCO2与PaCO2呈高度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05。线性方程为y=1.87 x-15.85,其中y为PaCO2,x为PetCO2。P(a-et)CO2=(9.72±3.97)mmHg。结论持续无创的PetCO2监测能有效反映新西兰大白兔动脉血PaCO2,可用于指导新西兰大白兔机械通气,其合理的PetCO2在28~32 mmH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素131I联合低频超声微泡治疗接种于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VX2肝肿瘤的疗效。方法:将成功建立肿瘤模型的32只荷瘤兔随机分为4组(8只.组-1):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使用单纯核素131I治疗;C组,使用单纯低频超声微泡治疗;D组,应用核素131I联合低频超声微泡连续治疗。在2周治疗期间连续进行B超检查,观察各组肿瘤生长及体积变化情况。核素治疗后第1、2、4、8、14天分别对B、D两组行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并计算不同时间肿瘤区放射性计数值。治疗2周后取部分肿瘤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B、C、D 3组肿瘤体积及增长率均小于A组(P<0.05);B组放射性计数的衰减率明显高于D组(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B、C、D组坏死较A组严重,其中D组最明显。结论:核素131I联合低频超声微泡治疗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V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YQHXFF)对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8周;模型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给予高脂喂养6周后,用球囊拉伤法建立兔颈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第8周末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处颈总动脉组织中VCAM-1表达,HE染色观察颈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对比,益气活血复方可明显抑制损伤后的动脉内膜增殖反应,下调损伤局部VCAM-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抑制球囊损伤后动脉内膜增殖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