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耐多药病区接受治疗的335例MDR-TB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医师处理MDR-TB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3年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耐多药病区接受治疗的335例MDR-TB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264例及老年组(年龄≥60岁)71例。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不同年龄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及发生或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转归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8.4%(229/335),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胃肠道反应46.0%、高尿酸血症和关节痛42.1%、肝功能异常35.0%;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39%(170/264)和83.0%(5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9.0%(158/229)治疗成功,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4.1%(68/106)治疗成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结论MDR-TB患者接受抗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积极、正确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可不影响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视,并掌握一般处理原则.方法 对2009年6月30日~2010年3月7日第七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符合入组条件的53例患者在全程督导下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引起不良反应非常多见.5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恶心呕吐44例,占83.02%;肾功能异常19例,占35.85%;肝功能异常18例,占33.96%;头晕耳鸣10例,占18.87%;皮疹药物热8例,占15.09%;低钾血症7例,占13.21%;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占11.32%;血液系统异常2例,占3.77%;其他6例,占11.32%.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更为复杂、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患者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应及时发现及时正确鉴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合理应用抗痨药,使其发挥最佳的杀菌及抑菌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争取治愈每1例病人。方法 总结多年防痨工作中,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致病因素,提高诊疗水平。结果 确定耐药病人耐药种类,并予以淘汰,制定切合病人个性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结论 对耐多药结核病人实行个体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更主要还可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79-82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96例,均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标准用药方案,观察组在标准用药方案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帕司烟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4.59%(140/14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81.08%(120/148),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6例研究对象共出现36例不良反应,其中用药7 d内出现不良反应3例,8~15 d发生不良反应4例,16~30 d发生不良反应19例,31~45 d发生不良反应9例,超过45 d发生不良反应1例。性别、年龄、耐药株来源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可考虑采用在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帕司烟肼,临床疗效良好,灭菌效果好。但是为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是指痰菌持续阳性,其致病菌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利福平两种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的肺结核[1]。由于存在化学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和其他人为因素,耐多药肺结核病日益增多,对全球结核病的控制造成了严重威胁[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耐“异烟肼、利福平”肺结核患者采用6/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18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年邯郸市传染病医院对第七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项目符合入组条件的31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案治疗24个月。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痰涂片找结核菌、胸部X线片。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23-70岁。完成治疗后痰菌阴转率54.8%,病变明显吸收35.48%,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4.84%。治疗结果显示:3l例患者治愈率为54.84%,结核患者的年龄、病史长短对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的治疗成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44,P〈0.05;χ2=6.903,P〈0.05)。结论年龄、肺结核病史长短对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成败有影响。本方案治疗耐“异烟肼、利福平”肺结核效果满意,但费用较高,可用于临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7.
异烟肼的特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烟肼是最常见的抗结核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损。但还存在一些特殊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抗结核药物在临床上的不合理应用,耐多药肺结核(MDR-TB)病例明显增多,而MDR-TB对当今最重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都耐药,寻求新的高效抗结核药物成为日益关注的课题。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32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福平的肝外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耐药性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 (MDR -TB)的发生成为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 (NTP)实施的重大障碍。我科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 (LVFXV)联合其它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及预防结核菌耐药性产生取得一定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经胸片证实肺内有软性病灶及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的初、复治肺结核病人。初治 :登记时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新发现患者 ;化疗未满一个月的新发患者。复治 :初治失败的患者 ;复发患者 ;非连续化疗超过一个月的患者 :丢失追回中断治疗的涂阳患者 ;经过化疗的慢性排菌患者[1] ;未用过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吗啡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观察接受吗啡类药物治疗的晚期重度癌痛患者,记录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中以便秘的发生率最高,占63%,恶心呕吐35%,嗜睡、过度镇静5%,眩晕7%,排尿困难3%,精神错乱和神经系统反应3%,瘙痒1%,呼吸抑制0.15%,无成瘾性。结论:对癌痛患者合理应用吗啡类药物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30-133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9 年1~12 月我院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38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类型、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多因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38 例患者中,发生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有7 例(1.30%)、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有42 例(7.80%)、严重的不良反应有128 例(23.80%),一般不良反应有361 例(67.10%);538 例患者中,男242 例,女296 例,年龄最小0 岁,最大88 岁,40~65 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48.10%;538 例患者中,静脉滴注、口服、皮下注射途径最多,分别为72.02%、12.35%、9.05%;538 例患者中,结果好转298 例(55.39%)、治愈227 例(42.19%)、未好转5 例(0.93%)、不详8 例(1.49%),没有发生死亡病例;年龄较大、存在肝脏疾病、糖尿病、长期饮酒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要充分认识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患者基本情况,根据每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制订有效地抗结核方案,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以便减少、防止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医院2015年上报的37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居首位(55.59%);以静脉给药(92.81%)引起的ADR最常见;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附件、全身系统,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和监测工作,发挥好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院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日升  张雯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154-1155,116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收集的630例不良反应报告表,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在大于60岁年龄组(23.81%);静脉滴注导致的ADR发生率最高,占71.59%;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微生物药物,为62.54%,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占118例;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4.76%。结论引起ADR的因素有多方面,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抗结核化学药物引起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2007年10月~2008年3月共收治涂阳肺结核病人89例(男性66例,女性23例),发生不良反应38例,占42.7%,其中男性3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8.5%,女性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1%,合并多种不良反应10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50例次。结论服用抗结核药物常常引起肺结核病人的不良反应,是患者不能完成疗程的原因之一。但通过医生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的宣教。树立治疗信心;督导医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处理,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可较好地减轻或消除病人的不良反应,减少中断治疗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精神类药品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精神类药品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不良反应主要分布在20-40岁年龄组,累及神经系统、代谢与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8类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反应最为高发。结论:精神类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非常广泛,应加强其临床监测,加快推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2月~2011年6月收集的266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s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发生ADRs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40~69岁;损害部位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用药部位及全身性损害为主。结论在肿瘤药品的临床应用上,应该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1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158例。结果:15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75例,女83例。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52.5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消化系统损害及皮肤损害。在不良反应轻重程度上,轻度者占76.8%,中度占22.4%,重度占0.8%。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转归较好,其中75.8%者治愈。24.2%的患者经采取有效措施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总结、信息传播,为临床有效、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正确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我院126例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消化系统63.4%,泌尿系统毒性12.7%,血液系统毒性15.9%,心脏毒性8.7%。有14.3%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并发症。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应根据个体差异,选用疗效相当、反应较轻的药物和不同的治疗手段,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上报的24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物,占40.73%;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31.05%;静脉给药是导致ADR的主要因素,占88.3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5.4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