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贻庆  魏瑞芳  刘德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95-1595,1584
目的 了解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3~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μg疫苗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3~7岁儿童出生后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65.42%。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一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对479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μ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我市街道在校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3~12岁在校所有常住儿童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同时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结果:辖区内在校常住儿童1 522名检测对象中,乙肝抗体阳性728例,抗体阳性率为47.83%(728/1 522);乙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洪山区2~7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群体防治效果,有针对性地指导该地区乙肝预防工作。方法:抽取儿童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乙肝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2~3岁组与4~7岁组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在性别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岁组抗-HBs阳性率高于4~7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区在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方面工作成效显著,乙肝感染率低;儿保工作者应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至少在儿童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3年后,应对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并及时补种或加强免疫,同时对于反复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或低应答者可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林社润 《吉林医学》2013,34(18):3610-3611
目的:探讨研究3~6岁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对3~6岁儿童728例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所有儿童均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 ml,并检查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728例儿童中有4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HBsAg,其余均为阴性。抗HBs阳性424例,抗HBc阳性15例。不同性别儿童的乙肝免疫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血清乙肝免疫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6岁儿童的乙肝免疫效果较好,但是仍有部分儿童需要加强对乙肝疫苗的注射以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曾冬伶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99-99,131
目的分析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远期免疫应答效果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免疫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县2003~2004年1~18岁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为研究对象,选取1960例病例记录,满足父母或共同生活者中无乙型肝炎患者的条件,回顾性对比分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基础免疫后1年抗体阳性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1~18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调查分析,掌握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体保护水平,更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市6所医院出生并成功获得随访的儿童240例设为免疫组,并以同期出生的1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追踪随访,检测免疫组加强接种前后抗-HBs阳性率;同时检测1 a,3a,5a时两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及ATL异常率.结果 加强接种前总抗-HBs阳性率为55.00%,加强接种后总抗-HBs阳性率为70.8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3a保护率为79.20%,5a保护率为76.9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a,3a,5a时免疫组HBs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能明显增强儿童的免疫功能,加强免疫对于无免疫或弱免疫应答者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官兵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今后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乙肝三系五项阴性的官兵随机分组,用10μg和20μg乙型肝炎疫苗按0、1、6个月程序接种,全程接种后1、12、24个月检测血清抗-HB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抗-HBs的产生率显著高于10μg接种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值增高且下降也明显减缓,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部队官兵宜首选20μg乙型肝炎疫苗按程序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产业工人接种全程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炼钢厂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员工1 752人,经ELISA法检测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全阴的工人,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第8个月采血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低剂量组(接种乙肝疫苗5 μg)与高剂量组(接种乙肝疫苗10 μg)在性别、年龄、经济状况、人口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两对半检测显示:总体抗-HBs阳性1 472人(84.02%):阳性1 253人、弱阳性219人,阴性280人(15.98%),将不同剂量的两组抗-HBs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的构成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17.9,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阳性率分别为50.83%和78.10%;两种剂量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接种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结论:产业工人接种全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时,高剂量接种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乙肝疫苗免疫特性,提供选择生产路线的依据,对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为源乙肝抗原结构不同,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也有所不同。无糖基化的酿酒酵母抗原诱导Th1细胞反应能力强于其它种类糖革化抗原,对CHO疫苗进行去糖基化后,细胞免疫水平增强,与单克隆抗体反应的表位密度发生改变。在严格控制抗原量,孕妇的HBeAg水平和检测试剂等条件下,对518名免疫14批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母婴传播阻断研究,同时对2291名免疫21批乙肝疫苗的小学生进行1-7年的免疫观察,证明国产乙肝酵母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达到80.56%-92.59%,与国外酵母疫苗相同,5ug国产酵母疫苗虽然剂量小,诱导的抗体较低,但保护效果高于其他糖基化疫苗,与血源疫苗30ug相当,说明可能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国产酵母疫苗抗体阳转率在免后5年时与Merck疫苗水平相当,但低于10ug Amgen和血源疫苗,建议尽早加强免疫,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HBV S抗原变异,孕妇HBVC DNA含量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乙肝疫苗在海南省推广应用10年的效果,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原则根据海南省不同经济状况分层抽取5个市县,各市县根据不同经济水平抽取3个点,每个点按年龄组对1-10岁儿童各调查30-50名;按调查表内容调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史和表面抗原携带率(HBsAg),并与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了1-10岁儿童1552名,乙肝接种率为54.2%,HBsAg平均携带率为6.44%。在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的同一地区10岁以下儿童中,乙肝疫苗接种率由0提高到92.3%,HBsAg携带率由乙肝疫苗推广应用前的16,2%降到了2,11%;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不同。结论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乙肝感染率的极其有效的措施,经济条件是影响海南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确保安全注射是实现乙肝控制目标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不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将282例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对象随机分为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组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组,每组141例,比较两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结果:汉逊酵母组抗体阳转率为95.7%,显著高于CHO细胞组的85.8%,几何平均浓度为(2463.7±149.6)IU/L,显著高于CHO细胞组的(1576.7±123.2)IU/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种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预防接种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制定贫困地区乙肝疫免疫应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儿童用标准组群抽样(PPS)方法,检测HBsAg用ELISA方法。结果: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39.9%,HBsAg携带率为9.4%,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sAg携带率,接种疫苗较未接种儿童的HBsAg携带率低72.5%,不同接种率地区的HBsAg携带率不同,两个市县间,城镇与农村间的接种率及HBsAg携带率均存在显性差异,导致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收费过高和不知道要接种。结论: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降低儿童的HBsAg携带率,降低乙肝疫苗接种费用,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是提高贫困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制定或调整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无锡市某社区534名1-14岁常住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结果该社区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75%和91.57%,6岁以下两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低于1-6岁儿童(P〈0.01);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1-6岁儿童HBV感染率低于7-14岁儿童(P〈0.05)。结论近年来无锡市儿童乙型肝炎防治效果显著,加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提高疫苗接种率对于防治HBV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中、小学生血清三项乙肝感染标志(HBsAg、HBeAg、HBeAb),对三项标志全阴性者再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测定血清二项感染标志(HBsAb、HBcAb)。结果血清三项感染标志(HBsAg、HBeAg、HBeAb)全阴性者其HBsAb阳性率为81.27%,中学生阳性率为80.27%,小学生阳性率为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HBsAb有应答者HBcAb阳性率为5.12%,中学生阳性率为8.82%,小学生阳性率为0.6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64.58,P〈0.01)。HBsAb无应答者HBcAb阳性率为21.14%,中学生阳性率为19.73%,小学生阳性率为7.6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87.70,P〈0.01)。HBsAb有应答者和HBsAb无应答者其HBcAb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13.48,P〈0.01)。结论该地区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免疫效果不理想,小学生HBsAb阳性率较高,中学生HBcAb阳性率较高,提示学生中乙肝疫苗接种需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所有8月龄~4岁儿童接种1剂麻疹疫苗,每剂次0.5mL。结果此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903 926人,调查和报告接种率均为97%以上;2010年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2.83/10万,较2009年发病率6.03/10万下降53.07%;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8月龄~4岁年龄组麻疹病例205例,与2009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下降46.61%,57.29%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85.80%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42/10万。结论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开展麻疹后续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兴山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兴山县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3~20岁2269人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HBsAb阳性率为75.58%,HBsAg阳性率为0.84%。3~6岁组HBsAb阳性率为89.59%,HBsAg阳性率为0.41%。7~14岁组HBsAb阳性率为84.07%,HBsAg阳性率为0.57%。15~20岁组HBsAb阳性率23.90%,HB-sAg阳性率2.44%。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兴山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控制乙肝流行,降低HBsAg阳性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西灵山县2~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病毒(HBV)高流行区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按照横断面调查研究原理,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灵山县2~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3~5 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记物。结果 调查了1 594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覆盖率为100%;5岁以下儿童HBsAg标准化阳性率为0.17%(3/832,95%CI:-0.11~0.45);抗-HBs标准化阳性率为68.98%(95%CI:66.71~71.25);HBeAg 和抗-HBe 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0.16%(95%CI:-0.04~0.36)和0.38%(95%CI:0.08~0.68);抗-HBc 标准化阳性率为43.97%(95%CI:41.53~46.41)。不同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P<0.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城乡分布、低出生体重和分娩医院级别与抗-HBs阳性率有关,加强免疫与低龄儿童抗-HBs阳性率无关。3名HBsAg持续阳性儿童的母亲产检检测HBsAg阳性。结论 广西灵山县达到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目标 (<1%);已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学龄前儿童没必要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静宁县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现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辖区7个乡镇的15岁以下的1260人作为调查对象,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HBV感染标志物,以问卷和查验预防接种证或卡片的方式对乙肝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结果:15岁以下人群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95%、78.97%、5.16%,HBV感染率为6.98%。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95%,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χ2趋势=60.569,P=0.000)。结论:15岁以下人群HBV感染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减小而升高;乙肝疫苗接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聊城市开展阻断乙肝行动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抽取本市3个县1 500人,对其中HBsAg、抗-HBs检测均为阴性的给予乙肝疫苗注射,于完成全程免疫后1个月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抗-HBs检测均为阴性的为849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间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应答者给予加强复种,并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