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12岁,因面黄、鼻出血伴发热1周于1994年5月17 日入住我院.查体: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无躯体畸形.血常规:Hb 49g/L,WBC 1.7 × 109/L,中性粒细胞0.04×109/L,BPC 11 × 109/L,网织红细胞(Ret)0.0043.髂骨骨髓象:未见骨髓小粒,油滴(+ + +),增生重度减低,粒系、红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1个/片,淋巴细胞、浆细胞相对增多,形态大致正常.胸骨骨髓象大致同髂骨.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7岁,2006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自觉头晕、乏力,伴面色苍白,多次门诊血常规检测提示全血细胞减少,诊断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待查,但未予进一步诊治.8月上述症状加重,因发热,合并肺部感染收入院.人院血常规:WBC2.09×109/L,RBC 2.47×1012/L,Plt 20×109/L,Hb 56g/L.骨髓细胞学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欠佳,红系、粒系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病态幼红细胞、病态粒细胞,巨核细胞多伴成熟障碍和畸形,血小板大小不等明显,浆内颗粒见有缺如.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发育异常(MDS-RCMD).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例1,男,70岁,以“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小板明显升高1周”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无发热、盗汗、消瘦等.体格检查:体温36.8℃,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脏、肺部未见异常,肝脏、脾脏肋缘下未触及.辅助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2.1×109/L,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1848×109/L,白细胞分类正常.(2)肝脏、肾脏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积分40,阳性率30%.血清铁蛋白及维生素B12正常.(3)骨髓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占71%,分类中性中幼粒7%,晚幼粒18.8%,杆状核28%,分叶核17.5%,未见嗜酸、嗜碱粒细胞;红细胞系占21%,形态正常;巨核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体积偏小,血小板呈大簇可见.骨髓染色体检查正常核型,p210bcr/abl融合基因阳性,JAK2V617F突变阴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8岁.主因发现皮肤出血点1周伴发热1d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针尖样出血点,无尿血、便血、鼻出血,未诊治.入院前1d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查体:中度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散在针尖样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段轻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侧胫骨无压痛.血常规:WBC1.15×109/L,HGB 86 g/L,PLT 15×109/L,中性粒细胞占0.33,淋巴细胞占0.50,单核细胞占0.15,未见幼稚细胞.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920.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后转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男,6岁.主因间断发热伴面包苍白、皮肤出血点10d于2007-03-05首次入住我院.入院时查体:神清,精神欠佳,皮肤黏膜苍白,四肢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及少量瘀点瘀斑,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约1 cm,眼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咽部充血,心肺未查及异常体征,腹软,肝肋下2 cm,质中等,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35×109/L,Hb 60 g/L,PLT 21×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其中粒系占6%,红系占2%,粒:红=3.0;淋巴系异常增生,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占91%,以小细胞为主,胞浆量少,呈天蓝色,核圆形,可见凹陷和折迭,染色质较粗,结构教一致,核仁不清楚;粒红两系受抑;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少见.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以VDLP方案(长春新碱1.5 mg/m2,每周1次共4次;柔红霉素30 mg/m2,第1天,第2天共2次;门冬酰胺酶5 000U共8次;泼尼松60 mg/m2口服4周)诱导化疗,化疗后第20天复查骨髓完全缓解,于2007-04-04出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8 岁,于2010 年12 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乏力,2 周后出现四肢皮肤淤斑,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15.37 ×109 /L,Hb 134 g/L,PLT 13 ×109 /L,遂来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有毒物质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否认家族遗传和传染病史.查体:体温36.9 ℃,脉搏80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0/80 mm Hg.面容正常,四肢散在淤斑、出血点,无黄染、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25.6 ×109 /L,Hb 120 g/L,PLT 9 ×109 /L.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155 U/L,尿酸468 μmol/L,乳酸脱氢酶4412 U/L,肾功能、离子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淋系异常增生,原幼淋巴细胞占93%,过氧化物酶(POX)阴性.免疫分型:异常细胞表达CD19str、CD20str、CD10、lambda、cCD79a、cIgM,部分表达CD9,不表达TDT,为恶性成熟B 细胞.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8岁,因"面黄、乏力1个月余,间断发热1周"于2011年1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1个月前出现面色发黄,自觉活动后乏力,未予重视,并有发热(1次,体温不详),未予治疗,体温自行降至正常,3 d前因面黄乏力加重在外院查血常规:WBC 8.64×109/L,HGB 81 g/L,PLT 87×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细胞占0.37.入院后查体:贫血貌,右颌下触及一花生大小的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无压痛,胸骨中下段压痛(+).复查血常规:WBC 9.44×109/L,HGB 63 g/L,PLT 73×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幼稚细胞>0.61;骨髓象:原幼淋巴细胞占0.88,免疫分型为B淋系表达.骨髓活检:提示为急性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染色体检查核型正常,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诊断为:ALL-L2型.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51岁, 以间断发热10余天, 齿龈出血1 d为主诉于2019年9月3日入院。血常规:WBC 3.20×109/L, RBC 1.43×1012/L, HGB 45 g/L, PLT 11×109/L。骨髓象:增生尚活跃。粒系异常增生占59.5%, 异常早幼粒细胞占58.0%, POX染色:强阳性。红系增生受抑, 仅见6.0%, 以中晚红细胞为主, 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部分呈缗钱状排列。淋巴细胞占9.5%, 形态大致正常。浆细胞占25.0%, 均为原始幼稚浆细胞, 可见双核浆细胞。巨核细胞缺如, 血小板单个散在少见。骨髓活检:HE及PAS染色示送检骨髓增生极度活跃(>90%), 异常细胞弥漫增生, 部分细胞胞体大, 胞质量中等至丰富, 胞核不规则, 核染色质细致;部分细胞胞体大, 胞质丰富, 核偏位, 部分可见核仁, 少量偏成熟阶段粒红细胞散在分布, 巨核细胞偏少, 分叶核为主;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染色MF-2级。免疫分型:髓系约占66.0%, 主要表达CD9、CD13、CD15、CD33、CD38、CD58、CD64、CD117、CD123、MPO。CD45...  相似文献   

9.
庄明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91-6791
2010-05我科收治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溃疡好转愈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56岁,退休干部。因发现血三系低下8a,伴右下肢大腿外侧溃烂、水泡4个月余于2010-05-26来我院就诊。8a前患者因头晕、乏力就诊于山东潍坊益都中心医院,查血常规提示WBC 2.3×109/L,HB 98g/L,PLT 33×109/L,骨髓示粒、红、巨三系增生减低,非造血细胞增多,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A),予司坦唑醇、环孢A素等治疗,血三系时高时低,血常规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7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年,加重1天于2005年11月以“心悸待查”收入我院心血管科。入院时体检:体温36.8℃,脉搏100次/分,神志清楚,呈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下肺呼吸音弱,律齐,无杂音,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2.8×109/L,红细胞1.68×1012/L,血红蛋白51g/L,血小板143×109/L,血沉140mm/h。后因两系减少,转入血液科,行骨穿,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浆细胞系统显著增生,占83.5%。其中原浆 幼浆占22.5%。核圆形,偏心位,核染色质较致密,深染,裂块状,着色不均匀,部分核仁不明显,胞浆丰富,深蓝色,呈泡沫状,…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1年余,伴牙龈出血2d入院.半年前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既往无输血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BP 135/95 mmHg,T 38.7℃,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皮肤粘膜有散在出血点,呼吸音粗,左肺底散在湿啰音.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47 g/L、RBC 2.1×1012/L、WBC 11.2×109/L、N 81%、L 16%、Plt 30×109/L.初步诊断:1)MDS-RAEB;2)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岁,因进行性苍白,乏力10余天与2000年5月26日入院.查体示: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cm,质韧,脾未及.血R:Hb68g/L,WBC2.9×109/L,N.20 L.75 E.02 M.03Plt102×109/L RC 0.03.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房芳  邵常岩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1048-1049
1病历资料 患者女,35岁,因乏力、头晕、心悸4个月加重2d收入院.患者神志淡漠,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肋下1.5cm,质韧无触痛,脾未触及,双上肢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自感头晕加重,尿液呈浓茶色,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WBC 6.2×109/L,Hb33g/L,PLT 175×109/L.骨髓穿刺报告:红系明显增生,H-J小体.Coomb's试验阳性.符合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2-Me处理IgM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型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82岁,因头晕,乏力10d,皮肤紫斑4d,加重1d入咸阳市二医院诊治.入院后查体:重度贫血貌,躯干及四肢可见散在斑状浅色紫斑;血常规示:RBC 1.11×1012/L,WBC 6.7×109/L,Plt 93×109/L,IgG 51.4g/L,IgM 10.88g/L,IgA 1.41g/L;经骨髓涂片检查诊断为多发型骨髓瘤(浆细胞型,MM).患者血样抽出后,立即凝集呈坚实块状,无法进行血型定型及进一步配血试验,遂由咸阳市中心血站血型室转送本科鉴定.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男,38岁.因患银屑病于2011-01开始服用百癣夏塔热片,3次/d,每次4片.1个月后,患者因牙龈出血来我院就诊,检测血常规:WBC 3.5×109/L,N0.658,Hb 125 g/L,RBC3.68×1012/L,PLT 23×109/L.根据化验结果,考虑为血细胞减少;骨髓穿刺显示: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增生活跃,淋巴细胞16例增高,全片见巨核细胞14个,诊断为白细胞并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6.
对恶性淋巴瘤并发急性胆囊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6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周伴发热入院.查体:皮肤及黏膜无瘀点瘀斑,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Murphy征可疑阳性,肝肾区无叩击痛.入院后血常规:WBC6.03×109/L,Hb 128 g/L,N 0.837,PLT 78×109/L,嗜酸细胞0.01×109/L.肝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肝脏回声改变,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腹部平片:不全性肠梗阻.腹部增强CT和MRI检查提示门静脉周围低密度,胆囊壁水肿,两下肺炎症,两侧胸腔积液,腹盆腔积液,后腹膜、盆腔多枚淋巴结显示.入院诊断:(1)急性胆囊炎;(2)两下肺炎;(3)双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7.
王如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70-4470
1病历摘要患者因咳嗽,咳痰10 d,加重伴发热3 d于2010-02-28入院。入院查体:T 38.9℃,P 12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 Hg,血常规:WBC 0.7×109/L,RBC 2.90×1012/L,Hb97 g/L,白细胞太少,无法分类。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原幼淋巴细胞占21.5%,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DOP方案化疗后4 d患者出现粒细胞缺乏,体温持续中度热至高热,医嘱予氨曲南(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20100101)2.0 g  相似文献   

18.
成玉斌  向阳  常晓慧  张彦丽  杜欣  孟祥华 《临床荟萃》2012,27(16):1451-1451
例1,女,20岁.因反复乏力、头晕8年余,发热、左小腿肿痛1天于2011年5月31日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骨髓穿刺检查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给予司坦唑醇(康力龙)等药治疗3个月效差,入我科,当时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53×109/L,血红蛋白(Hb)53g/L,血小板(PIT)16×109/L,网织红细胞(RC)0.002.骨髓呈油样,骨髓增生减低,粒系30%,红系10.0%.粒红两系增生减低,淋巴细胞比值相对增高,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生成障碍.骨髓病理示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消失,代之脂肪组织.诊为AA,给予康力龙及中医辨证论治,半年后Hb、WBC恢复正常,PLT升至30×109/L左右.后两次复查骨髓像示AA恢复期,染色体未见异常.2007年8月病情反复,血常规WBC7.5×109/L,Hb62g/L,PLT28×109/L,RC0.089.  相似文献   

19.
脾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一旦破裂,病死率高.脾动脉瘤一般为单发,多发性动脉瘤罕见,现将1例多发性脾动脉瘤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45岁.主因周身乏力、活动后气短1 a入院.查体:贫血貌,脾大,肋下可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64×109/L,Hb 72 g/L,PLT 43×109/L.超声示:肝实质增粗增强,脾大,脾静脉增宽,胆胰未见明显异常,不除外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脾功能亢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拟行部分脾栓塞术.术中脾动脉造影示:脾动脉明显增粗、迂曲,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动脉期于脾动脉分支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局限性膨出;实质期未见明显异常染色.  相似文献   

20.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26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症状体征皆相似三查骨髓见分晓--1例黑热病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教训 患者,男,28岁.因发热、消瘦、乏力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消瘦,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龈无增生.胸骨无压痛.双肺无干、湿啰音,心律整齐,无杂音.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5cm,质软.血常规:血红蛋白73g/L,红细胞2.6×1012/L,白细胞3.2×109/L,淋巴细胞0.56,中性粒细胞0.44,血小板56×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骨髓涂片报告示骨髓增生活跃,网状细胞0.15.有吞噬血细胞现象.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再行骨髓检查,结果示:似单核网状细胞0.08,考虑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经口服鲨肝醇、利血生,注射利巴韦林、聚肌胞等治疗3周,病情进行性加重,仍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9℃,血象三系细胞进行性下降,脾脏进行性肿大,平脐.到另一家医院诊治,再行骨髓涂片检查,见大量利什曼原虫,诊断为黑热病.追问病史,患者曾到九寨沟(黑热病疫区)打工1个月.经予葡萄糖酸锑0.6 g静脉推注,每日1次,治疗10日,发热症状缓解,1个月后血常规三系细胞恢复正常,脾完全回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