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目前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以后外侧入路传统手术为主,损伤大,恢复慢,小切口手术未普及运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报道极少,临床RCT研究几乎空白。目的:对比前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后路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6/2009-09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102例,随机分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47),分别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后路切口方法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的伤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P〈0.05),置换后早期(2周,3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但2组置换后髋臼外展角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P〉0.05),且置换后6个月,1年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能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能够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置换后疼痛,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效果好,但是有学者认为其术中暴露比传统切口差,置换后易出现假体安置位置差等并发症。目的:系统评价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1975/2011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资料,收集小切口微创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小切口组在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用时方面优于传统长切口组,在术中及置换后并发症方面,两种技术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小切口组置换后近期(1年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切口组。提示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3.
陈长留  舒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2,(35):6503-6507
背景: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效果好,但是有学者认为其术中暴露比传统切口差,置换后易出现假体安置位置差等并发症。目的:系统评价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1975/2011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文献资料,收集小切口微创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小切口组在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用时方面优于传统长切口组,在术中及置换后并发症方面,两种技术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小切口组置换后近期(1年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切口组。提示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已有部分医院采用微创进行髋关节置换,但切口大小报道不一,位置也不尽相同.目的: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的置换指标及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30 例30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同期30例30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均衡(P > 0.05),疾病谱相似.两组病例均采用施乐辉公司生产的非骨水泥型假体,比较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中期的功能锻炼情况及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与结论:微创组与常规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输血量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微创组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置换时间、置换后影像学评价及髋臼角测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组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组快,而中期结果相似.置换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组除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切口近端皮肤擦伤.提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及置换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但应严格选择置换适应证,由拥有相应设备条件的医院及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开展.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争议多集中在小切口术野有限,是否会增加股骨颈骨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比较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完全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1001例患者。资料分析显示,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在医源性神经损伤、髋臼杯外展角、股骨柄内翻和外翻发生率、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再次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亚组分析表明:所有后侧入路的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在髋臼杯外展角、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和再次手术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后外侧入路的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组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微创切口和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改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外侧入路小切口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性分析2004-03/2005-03抚顺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3例(49髋),男22例,女21例;年龄22~79岁:均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前Harris评分(46.2±5.3)分.同期采用常规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例43髋,男22例,女13例;年龄31~78岁;16例使用混合型假体(髋臼非骨水泥型,股骨骨水泥型),其余病例均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前Harris评分(43.4±4.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围置换期出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置换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平均13.1个月.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围置换期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和切口长度均比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9.0±6.1)分和(88.1±7.4)分,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中1例置换后脱位,切开复位,经2周牵引开始功能锻炼,恢复良好;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未发生脱位.提示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围置换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51-3652
对比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小切口)和对照组(传统切口)各50例。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量、C-反应蛋白(CRP)、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兴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5):1253-1253,1255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切口组及小切口组各45例,常规切口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组实施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术后48 h引流量、输血、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少低于常规切口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假体匹配良好,位置佳,无脱位、无髋内或外翻;术后6周时小切口组Harris髋评分高于常规切口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髋评分无显著性异性(P>0.05)。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卢章云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324-1324,1326
全髋关节置换为髋关节病变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引进和手术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此方法切口小(6~10cm),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围术期出血量少,软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切口外形美观。手术方法的改进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长7~9cm,平均8.2c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术前设计的切口下顺利进行.切口7~9cm.平均8.2cm.术后平均随访24(12~30)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除1例术后切口轻度脂肪液化经治愈外.无术后并发症。功能评价接Harris评分由术前33(6~46)分.增加为93(75~100)分。【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易接受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且备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常规THA组和小切口THA组各34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及平均输血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6月的VAS评分和HHS评分。小切口THA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及平均输血量小于常规TH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THA组术后3d VAS评分和HHS评分优于常规THA组(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18-3320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经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将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平均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异位骨化、皮肤损伤两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肿、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属于临床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次单侧人工全髋置换40例,随机分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早期(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6个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好的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手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28例.骨折类型:按Garden分类,其中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14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术后下床时间7~14 d,平均10 d.按Harris髋关节置换评分标准及术后X线评定,结果属优16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3%.未并发坐骨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无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采用髋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人工关节霞换于术17例。结果切口长度8~10cm,平均8.5cm。甲侧髋关节段换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0~300mL.平均250mL.术后出血量为120~250mL,平均230mL;双侧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出血最为400~620mL.平均500mL,术后出血赜为350~500mL,平均400mL。术后3个月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9.5分。结论髋外侧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易接受、手术切实可行及易于临床开展等优点.但应注意接通应证及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0-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0-04)、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10-04)及所有关于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假体关节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并发症、髋关节残余疼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7个临床对照研究,共624例高龄患者(>60岁).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3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295例.Meta分析发现:①全髋关节置换组在疗效上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OR=2.88和95%可信区间为(1.84,4.49),P<0.05].②实验组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WMD=43.35和95%可信区间为(23.96,62.74),P<0.05].③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WMD=336.36和95%可信区间为(196.34,476.37),P<0.05].④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54和95%可信区间为(0.29,1.02),P>0.05].⑤实验组髋关节残余痛少于对照组[OR=0.30和95%可信区间为(0.18,0.50),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更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原发髋关节疾病和较强活动能力者.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持续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谨慎.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论证强度较弱,尚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选择2006-07/2008-04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的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03例(107髋)。按置换方法不同分为2组:微创组47例47髋:股骨头坏死15例15髋,股骨颈骨折28例28髋,骨性关节炎4例4髋,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非骨水泥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常规置换组56例60髋:按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方法进行;记录置换过程中、置换后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10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微创组随访3~11个月;常规置换组随访7~22个月。微创组置换过程中、置换后平均出血量少于常规置换组(P<0.05);常规置换组1例置换后发生深静脉栓塞,微创组无并发症发生;微创组随访3个月时Harris评分为(87.0±4.2)分,与常规置换组(89.0±3.8)分相近(P>0.05);提示微创组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疼痛轻,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置换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08/2007-06我科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13例。结果:切口长度7-11 cm,平均8.5 cm,平均术中出血360 ml,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24 h平均引流量110 ml,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Harris评分90分。结论:小切口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易接受,确实可行等优点,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继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将严重改变压应力系统和张应力系统之间的受力平衡.而保留股骨颈则保留了股骨颈健康骨结构,使假体应力沿股骨近端生理状况分布,亦可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导致假体松动.目的:评价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03/2008-04施行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42例52髋,均应用S-ROM假体(Depuy,美国),假体分为髋臼部分和股骨部分.记录髋关节置换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arris评分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并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随访12-61个月,平均39个月.全髋关节置换时间30~7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70~200 mL,平均110 mL.置换后X射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平均44.1°,前倾角平均21°.置换后第5天髋关节摄片确认置入假体正常后即要求扶助行器下地活动.置换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32.7±6.3)分,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3.2±4.1)分.提示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磨损小的特点,可以作为传统股骨柄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采用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恢复快、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遗留疤痕小、创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