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定云  肖桃元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3):176-178,i012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方法对1例结肠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组织形态主要由大小较一致的圆形、多边形细胞和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以MBP、NSE、HMB45、S-100和vimentin阳性为特点。电镜下细胞内可见Ⅱ~Ⅳ期黑色素小体,细胞外有不完整的基底膜及长间距胶原。结论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少见,发生于结肠尤为罕见。病理诊断应结合病史、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超微结构特点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在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上的特点,确立两者的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回顾1例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有关膀胱神经鞘瘤及膀胱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方面,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有明显差异。结论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临床极其少见,易与膀胱常见肿瘤混淆,造成误诊,免疫组化为重要的确诊依据。膀胱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应以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进行处理。临床上应重视两种疾病的鉴别,以正确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神经母细胞瘤(adult neuroblastoma ANB)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盛京医院诊治的4例ANB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4例ANB患者发病年龄22~33岁,男女比例3∶1.临床主要表现为胸腹部包块、隐痛不适.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小儿NB表现相同:瘤细胞圆形深染,大小较一致,可见坏死及钙化.瘤细胞表达NSE、NF、Syn.结论 ANB是一种极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在临床和病理诊断时要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神经鞘瘤是由雪旺细胞神经鞘膜良性增生形成,可发生于任何有Schwann细胞膜的神经,好发于头颈部及椎管内,而发生在胰腺的神经鞘瘤临床上极为罕见[1-41,其影像学表现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囊腺瘤相似,极易误诊.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性,现结合文献及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胰腺神经鞘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7岁,二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黑便,量中成形。无恶心、呕吐、盗汗、腹痛、腹泻等症状,在当地按胃或十二指肠炎症治疗,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以后多次反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外科治疗的3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3例均行手术治疗,均为完整切除,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罕见,缺乏临床特异性,绝大部分为良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良性神经鞘瘤预后良好,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囊神经鞘瘤的疾病特点,提高对阴囊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阴囊神经鞘瘤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报道的7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8例中,良性神经鞘瘤4例,平均直径6.5cm,平均病程4.4年,年龄34~48岁,平均年龄38.4岁,超声检查提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1例合并阴茎癌良性神经鞘瘤,患者年龄78岁;3例恶性神经鞘瘤平均直径12.6cm,平均病程2.2年,平均年龄75岁,超声检查提示肿瘤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结论阴囊神经鞘瘤极为罕见,目前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对于阴囊肿瘤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的有效方法,以避免恶性肿瘤的诊治延误。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肾上腺的神经鞘瘤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偶有乏力感数月,近二周乏力明显。查体:BP:120/78mmHg,腹部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检验肝功能正常,皮质醇183.7mg/ml。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外侧支一类圆形占位病变,大小为4cm×3.8cm,外缘边界清晰,内部密度不均匀,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小斑片状出血密度,胰腺向前推移;增强后见左肾上腺占位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CT诊断:左肾上腺占位,首先考虑嗜铬细胞瘤(图1)。手术所见:左侧肾上腺肿块呈椭…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女,50岁。因头晕、耳鸣伴行走不稳2个月。逐渐出现饮水呛咳,双眼畏光,2 d前不能行坐及行走。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双侧听神经瘤而入我院。查体:双侧听力减退,双侧咽反射消失,伸舌右偏,右侧面部痛觉稍减退,心肺腹无异常。胸片显示:心影扩大。心脏B超提示:中纵隔右房旁探及109 mm×80mm实性混合性回声之团,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53 mm×43 mm无回声暗区。CDFI示:胸腔内见不规则液暗区约40 mm×25 mm,考虑为中纵隔混合性占位病变,胸腔积液(少量)。2005-03-08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心内膜下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鞘瘤为泌尿外科的少见病.恶性更为罕见,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我院2009年2月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恶性神经鞘瘤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神经鞘瘤较少见,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本文报告华西医大附一院从1988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9例恶性神经鞘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 女,25岁.左鼻腔鼻塞、流清涕0.5 a余.手术见左鼻腔充满不规则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质脆,触之易出血,有蒂,基底位于下鼻甲上部,肿物切除.病理检查:息肉大小3 cm×2 cm×1cm,分叶状,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镜下肿物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瘤组织排列成束状、栅栏状,胞浆少,核呈杆状或梭形,无病理性核分裂.病理诊断左鼻腔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3.
杨建祥  卢俊 《现代康复》1998,2(4):353-353
神经鞘瘤(GN)是来源于神经鞘膜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偶有恶变。可发生于身体各处。发生胃少见。作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0岁。发现右颌咽旁肿块4年,并逐渐增大。语言含糊不清,吞咽不畅。于95年12月14日入院。既往有结核病史。体检:双颌下和软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心肺肝脾来发现异常。右烟恻壁肿块突出,占据日咽腔3/4,悬雍垂被挤向左侧,肿块上达右侧鼻咽部,下达喉咽部,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肿块推压右侧软腭使其向前突出。右下颌角后方可触及肿块为10cm×8cm×5cm,质中,表面光滑,右颌下三角区颈动脉三角区及腮院部位隆起,肿块可左右移动,上下不动。顶部CT:右侧咽分印图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境界欠清楚,CT值…  相似文献   

15.
对胃神经鞘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5岁。以反复拉黑便4d为主诉,拟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收住入院。患者近4d来,出现不明原因的黑便,伴上腹部隐痛,痛与进食无关,无反酸、嗳气及呕血,发病以来,食欲差,消瘦,头晕乏力。血常规:WBC 13,0×10^9/L,N0.772,Hb44g/L,PLT 481×10^9/L。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 男,39岁。因体检CT发现右肾上腺肿物1个月余于2007-02~26入院。肿块大小约8.0cm×6.5cm,无头痛、头晕,无全身乏力、四肢震颤等症状,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查皮质醇节律、24h尿去甲肾上腺素/甲氧基肾上腺素正常,血钾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无特异性异常。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女,45岁.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病变,患者平素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当时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及其他部位检查均未见异常,遂行肝脏强化CT扫描,见肝右叶前段有一1.8 cm×2.0 cm结节,增强后呈低密度,内部密度不均匀,边缘规则,远端肝内胆管扩大,肿瘤标志物AFP、CEA均正常,即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恶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男 ,12岁。因间歇性左鼻塞 2 a,加重 0 .5 a,经门诊行鼻内窥镜检查后 ,以左鼻咽新生物性质待查收住。检查 :CT示鼻窦内未见占位性病变。鼻内窥镜检查中隔居中 ,双侧鼻甲形态正常 ,中、上鼻道无新生物及分泌物积聚。左侧鼻咽部有一表面光滑、无蒂、活动度差之新生物 ,约成人中指头大小 ,其基底部似位于鼻底及鼻咽外侧壁。该新生物将左侧后鼻孔堵死 ,自右侧鼻咽部可见新生物内侧游离缘略偏过中线。该新生物表面可见清晰血管纹 ,触之易出血。入院诊断 :左鼻咽新生物性质待查 :纤维血管瘤待排。完善术前检查后 ,于全麻下行鼻内窥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化性胸腺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硬化性胸腺瘤1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罕见硬化性胸腺瘤,术前诊断为前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整切除并明确诊断。结论:硬化性胸腺瘤属于罕见疾病,易漏诊,术前影像学诊断并无特殊。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为肿瘤内含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而表现为经典胸腺瘤的特征,但广泛的透明样变和硬化的纤维胶原包裹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股骨DF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学特点:肿瘤由梭形瘤细胞和大量胶原构成,胶原纤维密集而粗大,呈波浪状或束状,瘤细胞核形态温和,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瘤细胞-βcatenin(2/2)、Vimentin(2/2),Desmin、SMA局灶(+)。结论骨DF具有较强的局部侵袭能力,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应手术广泛全切。联合检测-βcatenin、SMA、Vim、Desmin等标记物对骨DF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