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阻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S组):仅结扎右侧肾蒂,左肾蒂游离;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右侧肾蒂,夹闭左侧肾蒂60min后,开放灌注24h;p38MAPK抑制剂组(SB组):静脉注射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10mg/kg),余同IR组。检测三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I水平和p38MAPK蛋白表达、组织病理评分并比较。【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BUN、Cr、TNF—α、IL-1水平、p38MAPK蛋白表达量及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上述指标SB组较IR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SB203580能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减少p38MAPK表达,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成功建立肾脏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研究缺血后处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夹闭大鼠左肾动静脉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组(I/R,n=10),缺血后处理组(IPo,n=10),假手术组(S,n=10)。检测血肌酐浓度(Cr)、尿素氮(BUN),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肾组织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组血清肌酐水平为(63.83±17.26)μmol/L,血清尿素氮水平为(11.56±2.75)mmol/L。I/R组分别达到(175.94±64.53)μmol/L、(42.85±14.67)mmol/L,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o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分别为(91.51±35.67)μmol/L、(15.91±4.12)mmol/L,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肾组织中SOD含量为(91.3±2.9)U/mgport,I/R组为(55.3±1.6)U/mg-port,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o组SOD含量为(71.6±2.7)U/mgport,SOD活性较I/R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肾小球、肾小管未发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I/R组病理形态与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IPo组病理形态较I/R组明显减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对肾起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了肾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小鼠分成假手术组、IR组、长春西汀低剂量干预组和长春西汀高剂量干预组,采用双侧肾蒂夹闭45min的方法建立小鼠肾IR损伤模型,HE染色后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再灌注24h后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观察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刷状缘消失,管腔内有管型等病理改变,血清中SCr、BUN、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水平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长春西汀10mg/kg和20mg/kg干预可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SCr、BUN、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减少,使肾组织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减轻肾IR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组织Intermedin(IMD)及其受体系统——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RLR)以及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AMPs)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改变。方法用动脉夹夹闭大鼠左侧肾蒂1 h再离体灌注1 h,制成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和损伤肾脏IMD含量;半定量RT-PCR测定IMD、CRLR、RAMP1、RAMP2和RAMP3 mRNA水平。结果形态学显示肾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球结构异常,细胞坏死、混浊肿胀或凋亡,基底膜剥脱;肾脏IMD含量较对照组低63.5%(P<0.01);IMD、CRLR、RAMP1和RAMP3 mRNA分别较对照组低51.8%、60.5%、88.8%和78.8%(P<0.01),而RAMP2 mRNA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IMD生成减少,IMD、CRLR和RAMP1,RAMP3基因表达均降低。提示IMD及其受体系统可能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与作用 ,以及抗 P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 (单抗 )对 DC的影响。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 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2 0 )和非治疗组 (n=2 0 ) ,按不同再灌注时间 (1、3、6和 2 4 h)再各分为 4组 ;另设假手术组 (n=5 )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 CD1 a+ CD80 +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组化 )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L SAB)法检测 P 选择素在上述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 CD1 a+ CD80 + DC在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甚少 ;而在非治疗组显著增多 (P<0 .0 0 1 ) ,且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 ,以肾小管间质最为明显 ,其分布和数量自再灌注 1 h起出现增多 ,于 2 4 h时为最高 (P<0 .0 1 ) ,并与大鼠血尿素氮和肌酐呈正相关 (P均 <0 .0 5 )。2缺血再灌注 1 h后 ,P 选择素在肾组织中广泛表达 ,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 3经抗 P选择素单抗治疗后 ,大鼠肾组织 P选择素的表达下调 ,随之 CD1 a+ CD80 + DC分布及数量减少 (P<0 .0 5和 P<0 .0 1 ) ,继而肾组织病理损伤和肾功能也相应减轻和改善。结论 :DC可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炎症免疫病理过程 ,并可能与 P选择素介导的肾内黏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阻滞剂-溶血磷脂酸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30±20)g,随机分为三组(n=10),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溶血磷脂酸组。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4 h点检测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ELISA方法)、肾功能指标及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同时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含有少量MCP-1,模型组MCP-1含量明显升高;LPA组血Cr、BUN比模型组均降低(P<0.01),肾组织MCP-1含量减少(P<0.01),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P<0.01)。结论:细胞因子-MCP-1参与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LPA可通过其抗炎作用,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氨肽苷在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60min建立急性肾脏I/R大鼠模型,以肌氨肽苷腹腔注射,动态检测血BUN、Cr、IL-4、IL—6含量以及大鼠尿量、肾脏重量变化。结果:在大鼠急性肾脏I/R损伤过程中,IL—6释放明显增加,应用肌氨肽苷的大鼠血BUN、Cr、IL—6水平低于I/R组,尿量增加,肾脏重量改变减轻,而IL—4水平在I/R组和治疗组均未免明显变化。结论:肌氨肽苷注射液可以抑制大鼠肾脏I/R损伤过程中IL—6释放,可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而IL—4在大鼠肾脏I/R损伤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监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的监测方法主要有血液生化、病理检查、肾图、CT和MR灌注成像等,但临床应用均有一定限制。CEUS能实时动态观察肾脏血供,时间-强度曲线(TIC)各参数与肾血流灌注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敏感度及特异度极大提高了超声对肾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兔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相关生化指标含量的影响以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川芎嗪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2004-08在潍坊医学院显微解剖学实验室完成。取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建立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0只。缺血后4h,川芎嗪组自耳缘静脉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含川芎嗪20g/L,山东潍坊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618)5mg/kg,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后立即撤去血管夹和橡皮带以恢复供血,再灌注后2h3组分别自术侧股静脉采集血样3mL,制备血清,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取术侧胫前肌,常规制备超薄切片,行电镜观察。结果:30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42.2±8.1),(27.3±3.5)U/L;(318±35)(153±21)U/L;(3141±271),(1783±289)U/L;(5.86±0.59),(3.77±0.43)μmol/L;t=47.237~8.856,P<0.01],川芎嗪组与对照组比较除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外均无明显升高[(59.7±3.3)U/L,t=13.320,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325.51±30.62),(443.49±38.13)NU/mL,t=8.404,P<0.01],川芎嗪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422.37±23.77),(443.49±38.13)NU/mL,t=1.504,P>0.05]。③电镜下观察可见缺血再灌注组显示线粒体空泡样变,嵴断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微绒毛减少,三联体异常,双侧终池宽大,横小管粗细不等;川芎嗪组三联体完整,糖原颗粒较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有吞饮小泡,内皮细胞可见轻微损伤,肌纤维基本正常。结论:川芎嗪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骨骼肌造成的损伤,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和血预处理后血-再灌注组(IPC)。光镜下观察并行肾小管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不同灌注时间的3种NOS的变化。结果: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IPC组均低于IR组,而IPC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型NOS在IR组中的表达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p38MAPK、JNK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和活化,从而探讨p38MAPK、JNK信号转导通路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缺血1 h再灌注1 h 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10).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观察肾组织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肾组织p38MAPK、JNK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观察p38MAPK、JNK的活化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肾功能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受损,BUN、Cr、MDA浓度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SOD活性低于假手术组(P<0.01),p38MAPK、JNK磷酸化蛋白在假手术组呈少量散在表达或不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p38MAPK、JNK呈阳性表达(P<0.01).p38MAPK、JNK mRNA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可增加p38MAPK、JNK的磷酸化水平及p38MAPK、JNK mRNA的转录水平,p38MAPK、JNK可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注射液对大鼠短暂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制成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 (30 mg/ kg)。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 )含量 ,采用亚硝酸盐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 B2 (TXB2 )及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含量。结果 :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葛根素组大鼠 MDA含量显著下降 ,SOD活性明显提高 ,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 ;同时 ,葛根素组在缺血后 30分钟时的 TXB2 及6 keto 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 ,4小时时恢复至缺血前水平 ,再灌注 18小时时再次升高 ,其中对照组 TXB2升高更显著 (P<0 .0 5 ) ,而 6 keto PGF1α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各生理参数变化 2组间无差异。结论 :葛根素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害的作用及改善缺血后血浆TXA2 PGI2 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在兔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康舟军龚肖崎杨瑞和作者单位:200433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急诊科(康舟军,杨瑞和);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龚肖崎)康舟军男29岁医师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时将导致多器官衰竭(MOF)的发生,但其机...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种由溶酶体介导降解衰老细胞器或蛋白质,产生氨基酸或脂肪酸供细胞再利用的自我吞噬现象,参与生物体的多种生理过程,当存在氧化应激、营养物质不足时,自噬活性显著增强,且其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已被证实,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并非十分清楚,仍需深入研究。本文就自噬及其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6只。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3h分别检测血浆NPY,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浆NPY,血清BUN、Cr、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结论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NPY水平与肾脏受损程度呈正相关,NPY可作为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估计肾脏受损程度的主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4只,建立右肾切除,左肾肾动脉夹闭45min后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将54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肾未缺血再灌注组18只,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组18只,在再灌注开始前5min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18只,在再灌注开始前5min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再灌注达1,6,24h时间点检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并观察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纳入动物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组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以再灌注6h为例,分别为(0.93&;#177;0.09),(1.19&;#177;0.08)μmol/g,(1919.55&;#177;126.52),(1338.10&;#177;5.50)μkat以,P〈0.05]。②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组血肌酐、尿素氮含量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降低[以再灌注6h为例,分别为(87.53&;#177;1.22),(121.63&;#177;21.17)μmol/L,(252.06&;#177;4.59),(369.14&;#177;18.38)mg/L,P〈0.05]。③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组肾脏病变与肾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水肿,基底膜多完整,肾小管腔内见少量管型。 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抗氧自由基损伤.提高内源性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全身和肺组织局部表达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和双肾切除组(BNx组n=10)。分别于术后6、24h留取小鼠肾和肺组织及血浆标本,观察肾和肺组织学改变,计算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称肺湿干重,计算肺湿干重比(W/D);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肺冲洗液中的IL-6、IL-1β、TNF-α的浓度,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肺组织IL-6、IL-1β、TNF-α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I/R组和BNx组小鼠术后24h时的BUN和Scr均显著高于Sham组(P均〈0.05),I/R组和BNx组小鼠术后24h出现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出血和肺间质水肿,两组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6h时I/R组和BNx组小鼠血清IL-6、IL-1β和TNF-α浓度与Sham组相比显著升高(分别为606.32±59.07和300.22±169.73vs121.52±9.12pg/ml;443.93±91.98和959.47±184.46vs21.71±2.47pg/ml,119.67±21.66和132.33±62.64vs30.21±2.46pg/ml,P均〈0.05);I/R组和BNx组小鼠肺组织冲洗液中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与Sham组比较显著升高(109.74±15.91和70.00±2.42vs37.69±7.96pg/mg,117.02±27.46和215.35±18.49vs42.10±5.20pg/mg,512.31±71.95和988.25±133.55vs52.76±12.82pg/mg,P〈0.05);术后6h肺组织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较Sham组显著升高(P均〈0.05);免疫组化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介导急性肺损伤,全身和肺组织局部的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建立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移植肾IR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6)、手术组(n=18)和假手术组(H-12)。观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术后1,3,5,7d[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4h肾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BUN平均(7.1±0.6)mmol/L,Cr(60.3±3.1)μmol/L;手术组术后1、3、5dBUN平均分别为(38.9±6.9),(31.8±6.6)和(16.8±5.3)mmol/L,Cr平均分别为(287.3±26.6),(201.0±26.3)和(132.2±24.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0.05),至d7肾功能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88.9%;假手术组术后肾功能变化较小,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4h形态学观察,手术组大鼠肾脏呈典型的IRI改变,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犬鼠肾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该大鼠移植肾IRI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手术难度低、稳定性良好、成功率高,是研究移植肾IRI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三七合剂(A&R)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血液活性氧(ROS)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抗IRI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SG)(n=5)和IRl24h组(n=10),A&R组(n=10)。造模:采用微血管夹夹闭双侧肾蒂,22vain后松开动脉夹,用5/0尼龙缝合线缝合腹部。再灌注24h后将小鼠行麻醉处死。A&R组给予A&R(3mL/d),假手术组及IRI24h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了解肾脏病理损害,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ROS。结果IRI24h组和A&R组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管腔扩张、变性与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等变化。IRI后24h时,IRI24h组、A&R组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均高于假手术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ROS荧光强度阳性率显著低于IRI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低IRI24h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红细胞ROS荧光强度阳性率与’肾小管损伤评分、肌酐、尿素氮水平成正相关(r=0.917,P〈0.01;r=0.897,P〈0.01;r=0.896,P〈0.01)。结论A&R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血液中ROS的活性,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对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