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广东省一些县市的柑桔春芽期受到瘿蚊科幼虫的危害,经调查与饲养发现有两个同属的近似种混合发生。本文为分类鉴定部分,优势种被命名为桔芽达瘿蚊(Dasincuracitrigemmia Yang et Tang),另一种则称为桔孪达瘿蚊(D.citrigemina Yang et Tang),描记了新种的成虫和幼期,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昆虫生长调节剂S 31183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成虫吸血和产卵及卵的孵化的影响。方法 在实验室中 ,用S 31183作用于雌、雄成虫后 ,观察其对成虫吸血、产卵和卵孵化的影响。结果 成虫以分子质量数低于 0 1× 10 -9浓度的S 31183饲喂后 ,雌虫产卵率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在浓度达 1× 10 -6时 ,雌虫产卵增加 ,亚致死量的S 31183作用幼虫后 ,发育为成虫的雌虫产卵率下降 ,虫卵孵化率也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高剂量的S 31183影响成虫的产卵和卵的孵化  相似文献   

3.
吸果夜娥是山区柑桔的主要害虫。经调查,在广东发生的种类共52种。按成虫取食方式的特点可划分为:嗜食健果,兼食性和间接取食等三种类型,前两种类型能直接刺吸健果,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在广东半山区和山区。嘴壶夜蛾属优势种,常造成严重的为害。据室内和田间调查,嘴壶夜蛾在广州发生5个叠置世代。雌蛾必须取食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幼虫寄主植物为粉防己与木防己。主要以幼虫在寄主植物或松土块下越冬。田间数量消长属于秋季大发生型,即年中幼虫发生数量以9~10月间为最高,成虫高峰期出现于10~11月。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采用旋毛虫成虫感染小白鼠。实验结果表明,小白鼠经旋毛虫成虫感染后,在其肠道内发现旋毛虫成虫,在其肌肉内发现旋毛虫成虫。在其肌肉内发现旋毛虫幼虫。肠道内成虫数量范围在2~25条间。肌肉内幼虫主要分布于膈肌、后腿肌和前腿肌。隔肌内幼虫数量范围2~53条,后腿肌内幼虫和前腿幼虫分布较少,后腿肌内幼虫范围在1~7条,前腿肌内幼虫数量范围在2条。我们认为,旋毛虫成虫在某种条件下,在宿主移换过程中可以起感染期作用而感染宿主,引起宿主旋毛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柞蚕蛾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柞蚕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柞蚕属,学名为Anf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其个体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蛾)四个形态和生理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属完全变态昆虫。蚕蛾是在蛹期成虫组织器官形成后由蛹羽化而来,它既不取食,也不生长,在完成交配和产卵后即结束它的一生,可见蚕蛾是性成熟  相似文献   

6.
丙硫咪唑经临床应用证明抗蛲虫效果较佳。为确切了解该药驱成虫和杀虫卵作用,我们选择蛲虫病人实验,现报告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选择10名4~7岁儿童蛲虫感染者,投200~400mg丙硫咪唑,一次顿服。治疗后1~4天分别以水洗粪便淘虫计数确定驱成虫作用,以透明胶纸粘取儿童肛周虫卵,行人工消化液孵化,24h内观察幼虫的孵出确定杀虫卵作用。 2 结果与讨论:①驱成虫作用:治疗后第一天,收集7名儿童粪便,平均获得成虫1.4条,最多3条,最少0条。总计10条。治疗后第二天,收集6名儿童粪便,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TsL1-ES)中46-58KD抗原诱发小鼠的保护性免疫能力。方法用该纯化抗原组分加福氏完全佐剂(FCA)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3次,继以旋毛虫感染性幼虫300条攻击感染,感染后第7天计数小鼠肠道成虫数,第30天肌肉幼虫数和血清抗体IgG滴度。结果46-58KD抗原免疫鼠的肠道成虫减虫率、肌肉幼虫减虫率和血清抗体IgG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为46·4%、46·1%和2841·2,与TsL1-ES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48·3%、50·2%和3458·6)水平接近,显著高于佐剂对照组(4·8%、8·2%和748·6)。结论TsL1-ES中46-58KD抗原组分可产生明显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丝蚴及感染期蚴的低温冷冻保存已有不少报道。经冷冻后的幼虫仍具有原有的生物学特性。成虫的低温冷冻保存,国内尚未见公开报道;国外,Townson等(1986)首次报道了牛盘尾丝虫(Onchocerca gutturosa)成虫雄虫在液氮中保存36天,仍具有活力。本实验用液氮冷冻保存马来丝虫成虫获得成功,冷冻后的虫体能在体外培养液中存活并继续产出微丝蚴。材料与方法一、虫源:周期型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雌性成虫,取自本实验室动物模型,长爪沙鼠腹腔,生理盐水洗涤后备用。  相似文献   

9.
田舍三节叶峰是月季的重要食叶害虫。田间世代重叠。在广东广州,室内饲养年1~9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卵单个地产于嫩梢组织内,6~12d孵化。幼虫5~6龄,历期8.5~18.0d。幼虫早期群聚,末期分散,老熟时下地入土结茧。蛹期8~13.5d。老熟幼虫常滞育。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和交卵。成虫寿命1.5~9.5d。两性或孤雌生殖。 对2~4龄幼虫喷洒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剂、75%辛硫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氯氰菊酯乳剂、50%乐果乳剂以及40%氧化乐果乳剂的水剂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木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半合成人工饲料中木薯叶粉与黄豆粉的比例(A)、干酵母(B)、抗坏血酸(C)、蔗糖(D)、含水量(E)和琼脂量(F)六个因素的五个各自不同水平的组合对斜纹夜蛾幼虫发育速率、存活率和雌蛹重的影响,筛选出一个简易经济的、能够大量饲养斜纹夜蛾的配方。结果表明斜纹夜蛾雌蛹重与产卵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蛹越重,产卵量越高;饲料中干酵母的含量是影响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抗坏血酸对成虫生殖力的作用仅次于酵母,含水量主要影响幼虫发育速率和存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木薯叶粉与黄豆粉的比例和糖蔗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影响不大,琼脂用量则可从2%降至1.5%而不至发生不利影响。最优配方组合为B_4E_2C_3F_3D_1A_2,即饲养1200~1500头幼虫的用量为木薯叶粉790克,黄豆粉395克,干酵300克,抗坏血酸15克,琼脂90克,水6升。  相似文献   

11.
方文华  胡静 《首都医药》2010,(22):34-34
目的评价安普贴膏剂联合氧气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患者褥疮分期为:Ⅳ期3处,Ⅲ期15处,Ⅱ期18处,Ⅰ期20处。Ⅰ期褥疮防止局部再度受压,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Ⅱ期、Ⅲ期及Ⅳ期褥疮清创抽液后均涂擦安普贴膏剂,然后用低流量氧气(无需湿化)1~2L吹拂患处5分钟,每天3次,创面外用无菌纱布覆盖。结果Ⅰ期患者局部皮肤均在1~2天恢复正常,Ⅱ期患者换药后2~3天肿胀组织明显减轻或消退,创面开始结痂。8~9天脱痂愈合。Ⅲ期、Ⅳ期患者在应用安普贴膏剂后的7~8天坏死组织自溶,第10~14天10例创面基层明显可见新生肉芽组织生长。结论安普贴膏剂联合氧气治疗可加速创面结痂、脱落及肉芽组织和细胞的再生,为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1.胸膜、肺阿米巴病:当前多选用灭滴灵800mg,口服,3次/天。 2.肺吸虫病:可用别丁(bitin)30~50mg/kg,口服,隔天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或用吡喹酮25mg/kg、3次/天,共用2天、 3.类圆线虫病:虽然噻苯咪唑和甲苯咪唑都对成虫有效,但却不能杀灭移行至肺部的幼虫、最近发现的一种新噻苯咪唑衍生物——噻苯咪唑酯,既对肠道的成虫有效,也对移行中的幼虫有效。可一次口服5mg/kg 4.肺血吸虫病:血吸虫虫卵栓塞肺内的小动脉,引起多发性类结节状损害,由此而致肺动脉高压。为了预防今后栓子引起肺部进一步的损害,一次口服吡喹酮50mg/kg  相似文献   

13.
爻纹细蛾以幼虫钻蛀果实,导致落果。果实接近成熟则仅在种柄蛀食,遗留虫粪于果蒂内,影响荔枝产量和质量。 1982~1984年,在研究其生物学基础上,明确了其幼虫孵化多自卵壳底面直接蛀入果核,取食种腔内的子叶,并且还要在种腔内含物从液态变为固态后才开始入侵,又没有转果习性,这是过去产区喷药多次而保果效果不大的原因。 爻纹细蛾种群数量年中有极为明显的陡升陡降现象,与荔枝品种果实发育密切相关。幼虫取食果核子叶者,蛹大而重,成虫繁殖力强,取食夏秋嫩梢幼叶者,蛹小而轻,成虫繁殖力弱,差异极为显著。 根据荔枝不同品种果实发育进度先后开展预测预报,使用药剂杀虫双混合敌百虫,消灭成虫于产卵前,兼治荔枝蝽蟓,取得显著防治效果。1983、1984两年来虫果率均控制在10%左右,对照为25.6~94%。但1982年没有测报指导,虽多次喷药,虫果率除小核品种外,普遍在80%以上,中山市多宝农场的元技受害率甚至达100%,虫果比为3:1。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64-1966年间的调查研究结果,水稻黄矮病毒只能侵染水稻,不能通过病稻的种子传给后代,用病叶汁液磨擦法不能传病,病株“恢复”后其体内仍保持有病毒。晚稻病株“再生稻”存活越冬后,其体内亦保持有病毒,所以越冬病株再生稻是本病在广东的一个初侵染源,但其重要性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此病毒的媒介昆虫为大斑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黑尾叶蝉当时无发现)。大斑黑尾叶蝉的最短获毒饲育期少于5分钟,循回期一般为11天左右,最短为4~5天,最长为27天。保毒虫能继续传毒至死。但在开始传毒1~2天后,有些个体有一天(个别二天)的间歇传毒现象。大斑黑尾叶蝉最短传毒饲育期少于3分钟。此病毒不能通过带毒叶蝉所产的卵而传给若虫。孵化后立即在病株上取食的若虫,在第二令以后就能传毒。若虫的传毒能力与成虫差异不大,其循回期似比成虫的稍短。由于媒介叶蝉在广东的冬季还可发生1~2代,不能以带毒若虫或成虫越过整个冬季,所以在广东的媒介叶蝉不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源,因而广东早稻往往发病较迟较少。1966年曾在广州华南农学院农场(1955年晚稻发病较多)进行大田带毒虫率调查,从2月至5月上旬没有发现任何带毒叶蝉。从5月13日开始才发现少数带毒虫,这进一步证明了广东当地越冬后的媒介叶蝉是不带黄矮病毒的。因此  相似文献   

15.
家蝇幼虫消化后猪粪的家蝇孳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伟  陈美  彭文峰 《贵州医药》2002,26(9):789-790
目的观察家蝇幼虫消化猪粪的家蝇孳生能力变化。方法取家蝇幼虫消化猪粪置于猪舍中 ,观察家蝇的产卵量 ,幼虫、蝇蛹的发育和蛹的羽化率。设立新鲜猪粪对照 ,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家蝇幼虫消化猪粪上的产卵明显低于对照 (P <0 0 1 ) ,两组分别为 93± 4 9只和 870 0± 2 2 0 5只 ,蝇蛹的羽化率和未羽化蛹的胚胎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P <0 0 1 )。对照猪粪氮含量高于家蝇幼虫消化组。结论家蝇幼虫消化猪粪 ,可以明显降低猪粪对家蝇的孳生能力 ,具有消除猪粪作为家蝇孳生地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体外培养是了解丝虫幼虫在终宿主体内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为收集代谢产物和蜕皮液以制备抗原和虫苗等进行免疫学研究以及药物筛选开辟新的研究领域。1960和1965年,Taylor、Sawyer等相继报道犬恶丝虫感染期幼虫体外培养可存活30天,并蜕皮进入四期幼虫;1979年Chen和Howeus报道彭亨丝虫L_3体外培养存活20天,1982年Wong等报道犬恶丝虫和彭亨丝虫L_3分别存活31~33天,且均可完成蜕皮。在我国尚未见有类似的报道。1983年5月我们实验室成功地建立了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结果显示,每只小鼠由200条3日龄旋毛虫成虫感染的20只小鼠的肠内成虫数值范围6—57条,肌肉内幼虫数值范围17—33条。7日龄成虫感染的20只小鼠的肠内成虫数值范围2—34条,肌肉内幼虫数值范围2—55条。15日龄成虫感染的20只小鼠的肠内成虫数值范围0—8条,肌肉内幼虫数值范围0—3条。30日龄成虫感染的20只小鼠的肠内和肌肉内无成虫和幼虫所见。  相似文献   

18.
"万顷春声卷浪花,孤舟远泊天之涯.岳阳楼头无事坐,洞庭水试君山茶." 清代诗人王文治的这首诗由衷地道出了文人墨客对君山茶的钟爱. 君山银针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上,属于黄茶类针形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雅号"金镶玉".又因其茶芽挺直,形似银针,得名"君山银针".  相似文献   

19.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5,16(7):560-560
蛲虫俗称“线头虫” ,虫体细小如白色线头 ,中部粗 ,长为8mm~13mm ,宽为0 3mm~0 5mm ,雌虫大而雄虫小 ,是一种寄生在人肠内的寄生虫。蛲虫成虫一般寄生于人小肠下段、盲肠、阑尾、大肠 ,其头部钻入肠粘膜而吸食营养。蛲虫病多见于学龄儿童 ,但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亦可发生 ,可在家庭或集体机构中引起流行。其传播途径是肛门 -手 -口。雌虫常在夜间受到低温的刺激由肛门爬出 ,在肛门或会阴皮肤皱褶部爬动和产卵 ,几分钟内可产卵数万个。卵经手指、衣服、食物、尘埃、空气等途径进入口腔 ,至十二指肠或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并寄生于盲肠。有时肛…  相似文献   

20.
旋毛虫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我国普遍存在,黑龙江省是重要流行区。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宿主的消化系统,幼虫寄生于肌肉系统,可导致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宿主感染旋毛虫病。一般认为,肌肉内囊包幼虫数目1~2条,多则6~7条,肌肉内幼虫囊包沿肌纤维平行走行呈梭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