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扫描定位结合术中微电极记录技术及靶点选择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MRI扫描定位结合微电极记录,脑立体定向毁损法治疗帕金森病89例,其中Vim毁损6例,Gpi毁损71例,Gpi Vim毁损12例,结果:根据MRI扫描确定的靶点坐标与通过微电极记录确定的最终毁损靶点坐标不符的9例,变更范围1-3mm,患者震颤、僵直及运动减少等症状改善显著,术前及术后UPDRS评分经t检验统计有显著差异。结论:选择合适的靶点,MRI扫描结合术中微电记记录技术,提高了帕金森病手术疗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选择性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靶点组合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43例难治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在MR引导下行选择性多靶点联合毁损,术前应用高场强核磁共振进行靶点定位,手术前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3例精神障碍患者中,恢复6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3例,无效2例;各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术后状评分较术前有显著下降,其中对阳性症状缓解较阴性症状更为明显。强迫症手术后强迫思维与行为评分都显著低于术前的评分(P<0.05),手术近期效果及长期疗效稳定。抑郁症手术前后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评分有差异性显著(P<0.05),以抑郁症状缓解为最明显,且远期疗效较稳定。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一种有效方法,手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对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立体定向选择性多靶点联合毁损术微创、定位准确,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与术中电生理刺激结合确定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PD病人共进行76次手术,先进行立体定向CT扫描,将扫描资料在专用的计算机中确定解剖学靶点后,术中进行电生理刺激的方法验证和纠偏,根据调整后的结果进行射频毁损。结果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率达92.1%,电生理纠偏率为7.9%。结论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性很高,但术中电生理刺激验证和纠偏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及图像融合技术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甘油注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常规行MR扫描,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位头架后行CT扫描,将CT及MR图像输入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并确定穿刺路径。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无穿刺损伤所致并发症,术后疼痛立即消失,疗效优良率100%,术后面部感觉减退5例,均无特殊不适感。术后随访半年~1年,无继续服药患者及复发病例。结论立体定向图像融合技术能直接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并能对穿刺路径进行设定,结合术中电生理定位,确保能快速准确穿刺靶点,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和Gpi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方法:对28例帕金森病患行MRI、CT定位,微电极引导,配合术中测量阻抗和电刺激确定Vim、Gpi靶点,以80℃,90″毁损。结果:术后即刻症状消除89.3%,症状减轻10.7%。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Gpi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能否有效消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顽固性幻觉妄想症状.方法 对523例存在顽固性幻觉妄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隔区、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术后1年由精神科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术前存在顽固性幻觉的患者479例,术后症状完全消除430例、偶发31例,治疗有效率为96.2%.术前存在顽固性妄想的患者491例,术后症状完全消除454例、偶发12例,治疗有效率为94.9%.结论 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可有效消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顽固性幻觉妄想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证及毁损部位选择的经验.方法 60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病例选择至少满足三个原则①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②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有效;③认知功能良好,术中能良好合作.毁损靶点选择主要按临床症状分型确定.以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作为常规基础性治疗靶点,术中如震颤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加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单纯震颤型患者可首先选择丘脑腹外侧核为靶点.结果手术有效率97.3%,术后患者Hoehn和Yahr分级及UPDRS评分及“药物所致运动障碍”均有显著改善.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62.3%±10.6%,“关”状态改善率76.1%±8.7%,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永久性并发症为1.3%.结论微电极技术能显著提高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成功率.合适的病例选择对于良好的手术疗效是首要的.毁损靶点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分型确定,以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作为常规基础性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Leksell定向仪及三维影像系统的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方法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在自主研发的影像处理系统上三维呈现病人脑部影像,重建脑表面血管,设计合适的电极靶点、入点及立体定向电极路径,得出电极植入靶点三维坐标,及路径相应的αβ角度,利用Leksell头架系统钻孔植入立体定向电极。结果 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应用上述系统及方法完成9例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手术。共植入立体定向电极73根(触点6-14点)。无血肿及感染发生,电极植入后病人术后状态良好,无贫血、脑水肿及脑功能障碍。利用立体定向电极确定癫痫起源并通过电刺激定位了脑功能区后进行局灶性癫痫灶切除,术后癫痫Engle评分均为Ⅰ级,但是3例随访时间未满半年,术后2例中央区切除的病例有偏瘫和构音障碍,术后两周时恢复,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基于Leksell头架及自主研发的影像三维处理系统的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安全可靠,可以很好的应用癫痫起源及脑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靶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围手术期的配合与护理。方法局麻下用对10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颅内靶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护士积极配合配合医生做好对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10例帕金森病病人中,显效8例,有效2例。病人肢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障碍术后明显改善,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轻偏瘫,l例顽固性呃逆)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靶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不仅定位精确,毁损灶小,而且对肌肉震颤和肌强直等运动障碍症状的控制效果好。在护理上应注意术中配合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下多靶点毁损手术对老年期痴呆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及智力状况的影响.方法 在CT定位下,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对18例病人进行颅内多靶点毁损治疗.按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织于1990年制定的评定方法及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精神测评结果:显著进步9例,进步6例,无效3例,有效率83.3%,术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量表(SDSS)、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与术前比较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下多靶点毁损术是治疗老年期痴呆所致严重精神障碍有效方法,且并发症少,对患者智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对19例全身性扭转痉挛(GTD)进行了治疗.方法通过MRI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毁损靶点,微电极记录技术,术中对靶点行功能确认,使19例GTD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单侧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PVP)5例,单侧丘脑腹外侧核切开术2例,单侧丘脑底核切开术1例,同期双侧手术9例(双侧PVP7例,一侧PVP及另一侧STN2例),分期双侧手术2例.结果全部19例患者术后手术对侧肢体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19例患者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手术有效率100%.本结果证实PVP较之丘脑切开术确有更大的优越性,除使肢体症状显著改善外,可改善躯干症状,且可行双侧手术而无明显并发症.对临床上顽固性GTD,双侧PVP或苍白球和丘脑底核联合切开,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全面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毁损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证及毁损部位选择的经验.方法回顾60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经验,根据临床症状分型确定,单纯震颤型,选择丘脑腹外侧核(Vim,Vop)为靶点;僵直少动型选择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为靶点;混合型首先选择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为靶点,术中如肢体震颤改善不理想时,再加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结果手术有效率97.3%,术后患者Hoehn和Yah分级及UPDRS评分及药物所致运动障碍均有显著改善.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62.3%±11.3%,关状态改善率76.1%±8.7%.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永久性并发症为1.3%.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能显著提高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成功率.合适的病例选择对于良好的手术疗效是第一位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诊断明确,手术操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目前的生活质量.毁损靶点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型,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灵活地选择毁损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定位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在治疗癌性顽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CT导向定位方法,行双侧丘脑中央中核毁损对37例癌性顽痛患者进行止痛治疗。结果CT定位能精确的对阴性靶点进行定位。37例患者术后立即获得有效止痛,术后有10例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复发。结论CT定位立体定向中央中核毁损治疗癌症顽痛,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且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癌性顽痛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近几年我们使用MR影像定位确认靶点进行毁损。本组共做的250例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10例可疑靶点偏差时,再次进行MR定位,达到精确靶点定位。现对10例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MR二次定位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大脑胶质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影像学显示颅内病灶侵犯2个以上脑叶的患者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安装日本驹井式或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行CT或MRI增强扫描,利用"四点一线手算法"确定包含入颅点、靶点及靶点前后各10mm点共四个点的三维长轴,或采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系统(CAPN)计算靶点坐标及规划活检入颅。所取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经病理证实,17例诊断为大脑胶质瘤病,其中星形细胞瘤Ⅰ级3例,Ⅱ级8例,Ⅱ~Ⅲ级2例,Ⅲ级4例。未出现因活检手术而造成的出血、偏瘫等严重并发症。17例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对于明确诊断大脑胶质瘤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至2013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中间核(Vim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外侧部(PVP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45例。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UPDR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4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的UPDR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靶点定位、毁损范围及程度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术中用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验证靶点。术后6个月由精神科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140例患者中,恢复12例、显著进步107例、进步17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为97%。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是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靶点位置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例PD行丘脑手术10例(其中单侧丘脑手术8例,双侧2例),苍白球手术8例(其中单侧苍白球手术5例,双侧3例),丘脑加苍白球手术2例.所有病人均行MRI(西门子1.0T)薄层扫描,影像重建后测量原手术靶点位置及大小、分析靶点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20例病人有7例出现并发症.对侧肢体轻瘫,精神症状对侧半身疼痛和短期复发各1例,言语不清3例.毁损灶最大11×10×14mm,最小3×2×4mm.结论立体定向手术的靶点定位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手术成功关键在于合理靶点的选择、定位以及毁损灶大小适当.配合微电极记录技术和经验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射频颅内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方法对28例帕金森病病人行MRI、CT定位,微电极引导,配合术中测量阻抗和电刺激确定Vim、GPi靶点,以80℃、90s毁损。结果术后89.3%的病人即刻症状消除,10.7%症状减轻。手术后帕金森病统一量表(UPDRS)评分显著性下降(P <0.01)。随访3~48个月,复发率10.7%。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GPi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报告CT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12例帕金森病的方法和良好效果。方法:我们采用国产的ASA-602S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和ASA-601T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手术靶点均选用丘脑腹外侧核,定位采取CT和电生理测试相结合最终确定靶点。CT扫描时在三脑室水平连续扫描,获得与脑标准图谱基本一致的层面,确定大脑原点以及前、后联合坐标。靶点取X:13.5mm,Y:-4--6mm、Z:0-4mm。术中采取电阻抗测试、运动试验、感觉试验等电生理方法确认靶点,实施毁损时采取72℃、70秒,制作1-3个毁损中心。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震颤症状均完全消失,强直及动作灵活度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至半年,其中伴糖尿病者震颤部分复发,其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CT和电阻抗,电刺激等电生理测试的结合定位,是一种可取实用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