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相似文献   

2.
070640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刘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9).-1773~1775采用高频5.0~7.5MHz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婴儿17例19侧髋进行超声检查,并按月龄设立正常对照组17例19侧髋关节。结果:超声声像图可以较好地再现髋关节的解剖结构,正常对照组髋关节α角、β角和MR值分别为65.3°±4.5°,40.6°±7.5°和(64.2±5.2)%;发育性异常髋关节组α角、β角和MR值分别为:48.4°±6.2°,53.0°±10.1°和(40.6±10.8)%。与正常组比较反应骨性髋臼的α角及MR减小,反应软骨髋臼发育情况的β角增大…  相似文献   

3.
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手髋臼发育的变化,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特点。方法:117例(161髋)平均7.4年追踪观察,采用连续X线片,观察髋臼指数、臼头指数、Sharp角、ACM角、前倾角及髋九硬化带的形态变化,同时对股骨头中心距离差进行了测定。结果: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随年龄增长逐渐恢复,以复位后1年最为明显,复位后3年趋于平稳。髋臼发育不良,复位前髋臼指数为39°以上,复位后髋臼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治疗年长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手术方法,重点评价其重建髋关节稳定性的效果。方法从1993~1998年,应用Westin骨盆截骨和股骨短缩截骨,治疗年长儿童先天性髋脱位32例40个髋,患儿年龄平均9.5岁(6.6~13岁)。术前股骨头平均向上移位3.8cm(2.6~5.5cm),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2°(38°~50°)。沿用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的X线评定标准,对手术结果做出评价。结果31例39个髋术后获得3.4年至7年(平均3.5年)的随访。术后髋臼指数平均下降至22°,CE角平均增加至34°。临床评定结果:优20髋(51.3%),良14髋(35.9%),可2髋(5.1%),差3髋(7.7%);X线评定结果:优19髋(48.7%),良13髋(33.3%),可4髋(10.3%),差3髋(7.7%)。结论Westin骨盆联合截骨是治疗①年龄>6岁;②髋臼浅和外侧壁缺损、髋臼指数>45°;③股骨头与髋臼的大小相匹配者的理想方法。采取Ⅰ期股骨短缩截骨,而术前不做骨骼牵引,能有效的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但是,髋臼后外侧严重的缺损、股骨头明显大于髋臼的头臼不匹配者,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发育性髋发育不良髋臼的病理变化。方法21只新西兰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制作出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模型,右侧作为对照。按照石膏固定和模型出现的时间将实验动物分为A(4周)、B(6周)、C(8周)三组。测量X线片Sharp角及臼头指数,观察髋臼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比较组间及组内各项指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出现髋臼发育不良6例,全脱位型1例;B组出现髋臼发育不良6例,全脱位型2例;C组6例全部为髋臼发育不良。结果比较显示,实验侧Sharp角均比对照侧增大(P〈0.01),A、B组实验侧臼头指数均比对照侧减小,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但C组间无差异。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各组间实验侧的Sharp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髋发育不良的髋臼软骨厚度明显变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局灶性软骨细胞聚集或者退化的改变。而全脱位型的髋臼软骨则表现为厚度显著增加。结论发育性髋发育不良表现为一个渐进性的病理过程。体位因素影响髋臼的发育和病理改变,但这种影响具有个体差异,且可能仅作用于髋关节发育的某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后的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特点。方法 对本组 4 0例 (4 5髋 ) ,男 5例 ,女 35例 ,进行Salter骨盆截骨术 ,观察术后髋臼指数 (acetabularin dex ,AI)、髋臼指数深宽比 [acetabularindexofdepthtowidth ,AI(D/W ) ]、CE角 (center edgeangle)、臼头指数 (acetabular headindex ,AHI)、髋臼宽度增长率、股骨头增大率和闭孔面积比率的变化趋势 ,结合临床功能和X线片表现进行评分 ,平均随访 5 .7年。结果 术后AI和AHI逐年减小 ,3~ 4年AI稳定于 15°左右 ,AHI达到正常 ;AI(D/W )和CE角逐年增加 ,分别于 5年以后 ,3~ 4年达到正常 ;髋臼宽度增长率和股骨头增大在术后 3~ 4年最明显 ;患侧闭孔面积术后当时明显减少 ,6个月恢复。评分优良率 97.5 %。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术时患儿正处于儿童发育的第一高潮 ,塑形能力强 ,术后3~ 4年髋关节已近正常 ,以后髋关节包容继续加深 ,形态日趋完善。此年龄阶段手术可引起头大而影响覆盖 ,并应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过早发生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槽状髋臼扩大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槽状髋臼扩大术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以丰富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大龄发育髋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 1995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发育性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legg perthes病、扁平髋的患儿 45例 ,使用槽状髋臼扩大术治疗。介绍槽状髋臼扩大术的手术技巧 ,探讨其适应证、禁忌证及近期效果。结果 槽状髋臼扩大术使用交叉网状植骨方式 ,便于塑造臼形 ,术后患儿可得到一个圆滑、结构合理的髋臼 ,它适用于结构稳定、髋臼指数在 40°以内的髋臼发育不良、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Legg perthes病、扁平髋等患儿的治疗。 结论 槽状髋臼扩大术是一种有效扩大髋臼包容面积 ,使髋关节更加稳定 ,符合解剖结构“搁板”式造盖手术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方向的三维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发育性髋脱位髋臼方向的三维改变,为术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0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DDH)进行髋臼方向的对比性研究。男8例,女22例,年龄2~9岁,平均4.5岁。其中21例行Salter术。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进行髋臼三维重建,并通过旋转进行多方向观察。X线平片测量髋臼指数(AI)。结果 髋关节脱位时,髋臼指数(AI)增大(16.22±6.07)°;前外侧臼唇角(ALAL)增大(7.65±4.63)°、后外侧臼唇角(PLAL)增大(10.49±4.94)°,髋臼在冠状面上呈外展改变;髋臼横向旋转(TR)增大(5.78±3.88)°,髋臼在横断面上前倾增加;髋臼外侧倾斜度(LAI)增大(7.11±3.85)°,髋臼在矢状面上呈后伸改变。术后AI下降(16.45±5.55)°、ALAL下降(14.76±3.95)°、PLAL下降(15.49±4.94)°、TR下降(6.57±3.60)°、LAI下降(9.53±4.66)°。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方向呈现显著的三维改变,表现为外展、屈曲、前倾;Salter术能够通过纠正髋臼方向的变化使头臼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其选择原则:①单纯髋臼指数(AI)增大而前倾和屈曲不明显时,截骨远端单纯向外、向后旋转即可,不必向前旋转,以免引起截骨间隙增加导致骨不连和降低后覆盖;②根据髋臼方向的变化确定髋臼旋转程度,避免矫枉过正或不足;③Sater术可使后覆盖减少,髋臼后缺损  相似文献   

9.
Staheli''s手术治疗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Staheli 手术治疗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长期疗效。方法 采用McKay 髋关节临床和Willett X 线片评定标准,对术后3~7 年的15 例(16 髋) 的疗效予以评价。结果 临床优14例,15 髋;良1 例。X 线片测量:髋臼指数术前为(35.13±5 .52)°,术后为(11 .81 ±5 .71)°;CE角术前为( - 0.13 ±7 .21)°,术后为(42.50 ±4 .58)°;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 术前组为(47.18 ±15 .12)% ,术后组为(109 .04 ±13.57) % 。上述各项指标经两两配对t 检验,P< 0.001 。结论 术式操作简便,对股骨头的覆盖非常充分、是治疗儿童特别是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使用3DCT三维测量CE角,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方法利用3DCT对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CE角的对比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2岁1月~4岁,平均2岁11月;右侧14例,左侧20例。利用3DCT确定股骨头中心点,以股骨头中心点c垂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o(前侧髋臼缘)至90o(外侧髋臼缘)至180o(后侧髋臼缘),取到不同角度的相应截面。CE角随髋臼缘每旋转10o测量一次。以CE角为y轴,旋转角度为x轴,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三维显示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并可以量化表示。结果0o~180o之间CE角由图表显示,并直接反映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外侧方CE角均值为27o,95%可信区间为26.2o~27.9o。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间的误差变化分别为0.24o~4.53o和0.36o~5.58o。结论本研究发现,三维测量CE角的方法,不但全面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与髋臼对位的稳定情况,还可以用于评价髋臼畸形的矫治效果,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