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是本世纪60年代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以其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等突出特点,广泛运用于农业、通讯、医疗、军事等各个方而,并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领域里,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激光荧光光谱技术用于诊断疾病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荧光光谱诊断肿瘤的研究相当活跃,特别是早期诊断肿瘤方面已获得了一定进展,成为医学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荧光分为原子荧光、分子荧光、自发荧光、外源性荧光。 1 激光荧光光谱在诊断上的应用 1.1 激光荧光光谱仪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氙离子激光、氮分子激光、氪离子激光、可调染料激光等均作为激励光源,可观察并记录肿瘤组织的特征荧光,激光荧光光谱仪由激励光源、专输光纤及荧光检测记录系统三部分组成。 1.2 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 用激光荧光谱技术诊断肿瘤的方法早在70年代初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获得新发展,肿瘤荧光辐射有两种类型:是由肿瘤组织本身经紫外光激发的,称自体荧光;另一种是聚集在肿瘤组织上荧光物质作光敏剂经激发后发出,然后根据荧光光谱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为其中的一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荧光物质主要有荧光素钠盐,血卟啉衍生物,即HPD(Hematoporphy rin Dirivative)。  相似文献   

2.
张阳德  李罗丝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40-42,45
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ascr induced auto—fluorescence,LIAF)光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肿瘤诊断新方法,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快速、简便、无创伤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该文综述LIAF光谱技术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现今光谱技术在肺癌组织鉴别领域的相关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以阐明人工智能结合光谱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方向。使用特定策略对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总结在病理诊断领域表现较佳的光谱技术,并进行简要对比。当前主流的光谱技术为高光谱成像、漫反射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和多光谱技术,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增强光谱技术的诊断效能。人工智能结合光谱诊断有实现即时鉴别肺癌浸润程度的潜力,但当前多数研究还停留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和确定肿瘤边界阶段。  相似文献   

4.
激光光谱以其极高的光谱和时间分辨率、灵敏度以及无损、安全、实时等优点而成为医学光子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利用激光诱导荧光(LIF)诊断组织肿瘤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肿瘤内源性荧光光谱,尤其是通过检测体液的固有荧光光谱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增多.全文就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在胃癌诊断筛查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镜下激光激发自体荧光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有上消化道症状、行内镜、激光荧光和病理活检的198例患者,采用医用激光荧光快速诊断仪测定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自体荧光光谱,并与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0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的患者中,16例可检测到肿瘤特征峰,符合率为80.0%;22例经病理诊断为胃黏膜非典型和/或肠化患者中,19例检测到肿瘤特征峰,符合率为86.4%。156例胃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141例未检测到肿瘤特征峰。自体荧光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总符合率为88.9%,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90.8%。结论激光荧光光谱测定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婷 《当代医学》2009,15(24):24-25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检测、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肿瘤标志物的分类、临床应用及检测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对大肠癌进行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370 nm的激光器和荧光探测系统对临床病例进行大肠组织离体及在体实验,进行荧光光谱测定和分析.结果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谱峰位置和强度方面,在400~600 nm范围内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癌组织,尤其是480m左右的荧光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癌组织在波长(623±8)nm附近有1个突起的小峰,光谱强度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 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对大肠癌进行临床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诱发荧光技术是指人体组织细胞(如APUD细胞、黑色素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肥大细胞、视网膜母细胞等)内的一些代谢物质(如5-HT、儿茶酚胺)及其中间产物(如多巴胶等)经某些试剂(如甲醛、乙醛酸)处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发出某些特定的荧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显微镜已在很多单位广泛使用,从而为应用诱发荧光技术对某些肿瘤的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新方法。近年来,我科应用这一技术对恶性黑色素瘤和类癌癌细胞的荧光进行了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肿瘤进行诊断。方法用Cr:LiSAF激光器诱导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产生自体荧光,分析各试验组光谱强度差异。结果在(461.3±10.1)nm处,正常组织的荧光峰值强度明显大于癌症组织,而在(627.5±9.8)nm处,正常组织的荧光峰值强度则明显小于癌症组织。结论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差异有显著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1980年日本筑波大学的福富等人,用波长514.5nm的氩离子激光照射早期胃癌新鲜标本,采用0~550滤光片削减反射激光,观察激光所激励的荧光,发现Ⅱc型胃癌表面出现均匀的黄色强荧光。此后,人们在探明该荧光的实质和用于诊断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作者成功地记录了机体内氩离子激光激励的荧光像,用西坂等人研制的内窥镜实时荧光光谱分析装置,分析了氩离子激光激励的荧光光谱。方法经石英纤维向病变部位照射488nm的氩离子激光,用纤维光束内窥镜接收反射激光和荧光。将吸收激光的滤光片  相似文献   

12.
杨艳丽  杨长俊   《中国医学工程》2013,(2):54-54,5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工具,特别是对一些染色体数目异常和复杂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架起了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之间的桥梁。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一种应用非放射性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的方法[1]。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灵敏度高以及探针可长期保存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及基因定位、基因作图、基因扩增,包括产前诊断及哺乳动物染色体进化研究等领域血液肿瘤检测,血液肿瘤是我国十大高发肿瘤之一,细胞遗传学对肿瘤分型、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肠组织自体荧光光谱的判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大肠正常与肿瘤组织进行可靠的判别与诊断。方法:利用自体荧光在体检测系统在结肠镜下测量获取组织自体荧光光谱,采用一种多元判别算法对光谱进行判别分类。结果:所建立的多元统计判别算法可以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区分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对未知组织进行判别的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84%。  相似文献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自动化和重复性好、定量准确、污染少等优点,成为分子生物学和其它领域的重要技术工具,并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病原体和肿瘤等方面的检测和诊断.本文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主要原理、定量方法及目前在研究领域中主要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患者的脑脊液激光光谱特性。方法:用氩激光对5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脑脊液作了实验研究。对患病组与正常组脑脊液进行光偏振和荧光物理特性测量,以及脑炎患者脑脊液治疗前后的光谱测量。结果:病人脑脊液的分子对称性低于正常脑脊液,但荧光强度明显偏高;在氩激光照射下,正常脑脊液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变化较小,病态脑脊液荧光强度变化较大。治疗前后脑炎患者 Ram an 带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用激光光谱检测脑脊液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方面,有着其它方法难以比拟的临床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项新的物理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胃肠肿瘤自体荧光诊断及物质来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进行光谱分析胃肠道的固有荧光,从而早期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本文对诱导荧光技术的原理、胃肠道肿瘤固有荧光的常见物质来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自动化和重复性好、定量准确、污染少等优点,成为分子生物学和其它领域的重要技术工具,并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病原体和肿瘤等方面的检测和诊断。本文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主要原理、定量方法及目前在研究领域中主要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研人员日前成功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及激光诱导荧光等技术快速分析癌症病人体液、组织液成分,并建立相应的临床物质成分分析参数数据库快速确定癌症标志物,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对癌症的预警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科研合作团队成功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及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和其他光谱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或基因芯片传感器等,实现了某些癌症标志物的实时、灵敏、特异性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9.
Zou J  He HC  Yao YB  Dai QS  Han ZD  Zhong W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6):2544-2546
目的 寻找紫外激光诱发膀胱癌组织荧光特征光谱并探讨其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血卟啉单甲醚作为光敏剂,全固态紫外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波长355nm),检测膀胱癌组织特征荧光光谱。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膀胱癌组织自发荧光在445~490nm处存在双峰状组织特征蜂,经光敏剂孵育后癌组织药物荧光谱除出现组织峰外还在628.65nm处出现特征药物峰。结论 紫外激光诱发膀胱癌组织药物荧光光谱性质稳定,强度佳,特征药物峰处于可见光范围,肉眼易识别,有望提高早期膀胱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70nm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检测分析采集24例外科手术切下的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分析两者的荧光光谱差异。结果:采集了400~700mm波长范围的自体荧光光谱。400~590nm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癌组织。590~700nm癌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织。在波长460nm、690nm有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