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宜昌市城区居民消化系疾病死亡情况 ,掌握其分布规律 ,降低消化系疾病死亡率 ,提高居民寿命 ,对近 2 2年来消化系疾病死因作了以下分析。1 材料和方法由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提供 1978~ 1999年死亡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公安部门 ,其主要死因采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 9》编码方法录入。2 结果2 .1 总死亡率和消化系疾病死亡率 宜昌市城区居民1978~ 1999年死于消化系疾病共 1737人 ,年死亡率为18.5 1/ 10万 ,其中男性死亡 10 33人 ,死亡率为 2 0 .86 / 10万 ,女性死亡 70 4人 ,死亡率为 15 .88/ 10万。这期间随着全死因总死亡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的死因资料显示 ,宜昌市城区居民第一位死因是循环系疾病 ,而在循环系疾病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心脏病。了解和掌握其分布规律 ,可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降低心脏病死亡率 ,提高居民寿命。由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提供 1995~1999年死亡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公安部门 ,其主要死因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9》编码方法录入。宜昌市城区居民 1995~ 1999年五年内死于心脏病共 1730人 ,年总死亡率为 0 .6 5‰ ,其中男性死亡 90 1人 ,死亡率为 0 .6 5‰ ,女性死亡 82 9人 ,死亡率为 0 .6 6‰。这五年随着全死因总死亡率的下降 ,心脏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病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水平.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评判居民病伤死因构成及减寿损失之间的逻辑效应关系.结果 1978~1999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前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达191.60/10万,在居民病伤死因中所占位置始终是第1位;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平均年死亡率为179.92/10万,女性为204.64/10万,女性高于男性.恶性肿瘤一直居死亡原因第2位,年均死亡率为85.62/10万,男性105.44/10万高于女性63.48/10万.损伤与中毒总死亡率由1978年的71.35/10万下降至1999年的45.20/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3位.损伤与中毒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减寿损失损伤与中毒最高占17.80‰:肿瘤次之占10.70‰.结论 居民病伤死因顺位及构成已发生明显改变,由循环系统疾病取代传染病成为第一位死因,死亡年龄日趋老年化,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另外伤害的减寿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应引起有关部门对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死因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宜昌市居民病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水平。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评判居民病伤死因构成及减寿损失之间的逻辑效应关系。结果:1978-1999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前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其中: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达191.60/10万,在居民病伤死因中所占位置始终是第1位。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平均年死亡率为179.92/10万,女性为204.64/10万,女性高于男性。②恶性肿瘤一直居死亡原因第2位,年均死亡率为85.62/10万,男性105.44/10万高于女性63.48/10万。③损伤与中毒总死亡率由1978年的71.35/10万下降至1999年的45.20/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3位。损伤与中毒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减寿损失损伤与中毒最高占17.80%;肿瘤次之占10.70%。结论:居民病伤死因顺位及构成已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循环系病取代传染病成为第1位死因,死亡年龄日趋老年化,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另外面对伤害的减寿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应引起有关部门对青年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宜昌市 1978~ 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 统计分析居民死亡报告单。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 ICD- 9标准分类 ,以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作为标准人口构成 ,结果  2 2年来 ,宜昌市居民伤害死亡率由 1978年的 71.35 / 10万下降至 1999年的 45 .2 0 / 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 3位。伤害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 ,其死亡率分别是 13.2 9/ 10万、9.17/ 10万和 15 .6 7/ 10万。在交通事故和淹死中男性死亡率分别为17.0 6 / 10万、9.0 7/ 10万 ,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 13.43/ 10万、4.42 / 10万。自杀死亡率女性为18.76 / 10万 ,男性为 12 .90 / 10万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交通事故、淹死、自杀 3方面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宜昌市居民伤害死亡 2 2年来居全死因前 4位 ,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宜昌市区居民传染病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 ,为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防治效果提供参考 ,现将宜昌市区居民 1978-1999年传染病死亡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来源于宜昌市死因统计年报表。死因分类根据WHO编制的ICD -9进行分类。死亡资料采用卫生部居民病伤死因统计软件分析。2 结果2 1  传染病死亡概况  1978-1999年 ,宜昌市区传染病年平均死亡率为 2 0 71/ 10万 ,男性为 2 6 3 7/ 10万 ,女性为 14 3 9/10万 ,死因顺位排第 5位。前后 2个时段 (1978-1988年、1989-1999年 )死亡率分别为 3 3 91/ 1…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市监测点居民死亡状况 ,找出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现将 1995~ 1999年我市监测点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监测点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我市 8个乡、镇监测点(1995~ 1999年 )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报告单” ,由专职人员负责填写 ,死因分类和编码按国际疾病分类和编码进行 ,死因分析按卫生部死因统计软件进行。结  果1 年均总死亡率  1995~ 1999年共报告死亡 336 4人 ,年均死亡率为 6 46 79/ 10万 ,其中男性 1934人 ,年均死亡率72 7 13/ 10万 ;女性 1430人 ,年均死亡率 5 6 2 71/ 10万 ,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χ2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面了解居民死亡情况 ,准确掌握主要死亡原因 ,以便进一步加强预防措施 ,为政府制订卫生政策和加大防病投入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对 1990~ 2 0 0 0年溧水县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监测点居民总死亡率为 479 63 / 10万 ,男性为 5 45 41/ 10万 ,女性为 40 8 0 2 / 10万 ;2 0~ 2 9岁组开始随年龄的增加死亡率上升 ;居前 10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病、伤害、肺心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传染病、泌尿系病、精神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结论 ]溧水县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与死因特点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沂市 1996~ 1998年居民死因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人口资料来源于市公安局 ,死因资料来源于市 1996~ 1998年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 (ICD -9)进行。用简略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 ,PYLL统计方法计算寿命损失年 ,使用寿命为 1~ 69岁。结  果1 死因概况  1996~ 1998年 2 5个乡镇累计调查人数2 764 75 1人 ,死亡人口 16365人 ,总死亡率为 5 91 92 /10万 ,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45 5 2 2 /10万、65 5 5 8/10万。2 死因构成及顺位 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脑血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 ,意外死亡已成为继循环系病、呼吸系病、恶性肿瘤之后又一主要死因 ,日益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因此从预防医学角度探讨其发生规律 ,对制订预防策略甚为必要。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对小昆山镇 1978~ 1999年居民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资料来源于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78~ 1999年生命统计资料。1.2 分类方法意外死亡原因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 -9中的一般分类法进行归类。2 结果2 .1 意外死亡率与顺位1978~ 1999年小昆山镇累计死因监测人口为 4180 10人 ,全死因死亡为 2 5 5 4人 ,平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寿光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调查居民1044747人,死亡7128人,居民死亡率为682.2 7/10万。男性为730.27/10万(3 85 2/5 2 7 479),女性为633.33/1 0万(321 5/517268);0岁组为51 8.69/10万,1~4岁为46.3 3/10万,5~9岁为23.6 8/10万,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明显上升。前4位死因全居民与男性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女性为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寿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7-2010年长沙市城区居民死亡水平与死因构成,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录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软件DeathReg2005,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年累计监测人口数为1 580 453人,居民因各种因素共死亡8 555人,平均死亡率为541.30/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431.36/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22.70/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458.08/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3,P=0.000)。占总死亡率94.47%的前七位死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长沙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意外伤害已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伤害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 3大疾病。 1999年宜昌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在其死因顺位中排列第三位。为减少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 ,现将意外伤害死因构成水平分析如下。1 材料来源根据 1999年宜昌市公安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 ;采用国家卫生部、公安部制定的栏目进行病因分类。原始资料报表采用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2 分析2 .1 居民死亡原因前 10位构成分析 循环系病总死亡率为 174.2 3/ 10万 ,排第一位 ;肿瘤总死亡率为 94.2 1/ 10万 ,排第二位 ;…  相似文献   

14.
分析泰兴市 1998~ 2 0 0 0年居民死亡资料 ,结果表明 ,当地居民粗死亡率为 4 87.15 / 10万 ,标化死亡率为 394 .2 8/ 10万 ;前 5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中毒与损伤 ;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 ,为 195 .0 6 /万 ,标化死亡率为 15 4 .4 3/ 10万 ,占全部死因的 4 0 .0 4 % ;男性居民死亡率高于女性。表明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已成为该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历下区各疾病监测点每年的死亡登记卡 ,每年年终进行全年居民死亡漏报调查 ,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 ICD— 9标准进行 ,人口资料由公安部门提供。2 结果2 .1 全死因概况  1995~ 1999年监测点累计监测人口880 0 98人 ,其中男性 45 5 2 6 4人 ,女性 42 4834人 ,性比值1.0 7∶ 1。五年总死亡 44 87人 ,年均粗死亡率 5 0 9.83/ 10万 ,其中男性死亡 2 42 6人 ,死亡率 5 32 .88/ 10万 ,女性死亡 2 0 6 1人 ,死亡率 485 .13/ 10万。2 .2 各年龄组死亡率趋势 除 0~岁组死亡率较高外 ,从 5~岁组开始随着人群年龄的增…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区居民22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 1978年~ 1999年宜昌市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方法资料来源于宜昌市居民病伤死因年报和人口年报 ,死因根据 ICD- 9分类 ,利用 Foxpro6 .0统计分析。结果 2 2年间恶性肿瘤一直居死亡原因第二位 ,年均死亡率为 85 .6 2 / 10万 ,男性 10 5 .44 / 10万 ,女性 6 3.48/ 10万 ,性比值为 1.6 6∶ 1。男女性均以肝癌、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居前三位。随着年龄增长 ,肺癌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前后两个时期 (1978~ 1988、1989~ 1999)比较 ,恶性肿瘤死亡率后 11年 (88.82 / 10万 )高出前 11年 (81.38/ 10万 ) 9.14% ,占总死亡的构成比增加 ,计算调整死亡率 ,则年平均死亡率为 6 2 .0 9/ 10万 ,男女性分别为 80 .18/ 10万、43.6 5 / 10万 ,后一时期 (5 9.0 8/ 10万 )低于前一时期 (6 6 .98/ 10万 )。各类恶性肿瘤中肺癌和乳腺癌死亡率上升 ,肺癌上升幅度较大 ,食道癌和宫颈癌下降幅度较大。 40~ 6 0岁年龄段死亡率下降明显。结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增高趋势 ,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人口老龄化是恶性肿瘤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肺癌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伤害死亡在居民死因中占有较大比重。为掌握近年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变动趋势 ,对招远市 1998~2 0 0 0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招远市 1998~ 2 0 0 0年居民死因资料来源于常规死亡报告 ,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ICD 9) ,标化死亡率按全国 1990年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死因数据通过“招远市死因管理系统”软件处理。2 结果2 1 死亡率  1998~ 2 0 0 0年招远市居民累积死亡12 933人 ,年均死亡率为 74 9 0 3/ 10万 ,其中伤害死亡 1935人 ,年均死亡专率为 112 0 7/ 10万 ,标化死亡专率为 99 85 / 10万。伤害死亡人数占…  相似文献   

18.
宜昌市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伤害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宜昌市 1999年伤害死亡在死因顺位中排列第 3位 ,现将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强度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资料来自 1999年宜昌市公安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 ;病因分类 ,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安部制定的栏目 ,按照国际统一分类法进行统计分析。原始资料报表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国家统计局批准 (85 )统社字第 2 31号〕。二、结果1.1999年宜昌市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构成分析 :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率为 174.2 3/ 10万 ,排第 1位 ;肿瘤总死亡率为 94.2 1/ 10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面了解枣庄市薛城区居民死亡水平,掌握人群死因结构,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薛城区2010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薛城区报告居民死亡2 105例,死亡率为493.58/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城区为282.48、农村为548.02(P<0.01);男性为583.46、女性为396.04(P<0.01);0岁、1~4岁、5~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分别为649.82、92.87、22.80、77.35、451.90、3 153.86(P<0.01)。前5位死因,全部居民和男性均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女性依次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结论]薛城区2010年居民死亡率较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ICD-10方法分类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死因及1~69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了解其死亡特点。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总死亡率579.43/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46.77/10万,女性为506.6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3,P〈0.05)。居民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死亡率185.77/10万)、心脏病(120.20/10万)、脑血管病(108.15/10万)、呼吸系统疾病(58.00/10万)、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24.94/10万)。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显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是导致居民早死的前5位原因。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这类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