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73,自引:4,他引:69  
目的比较间断所道湿化法和持续气道湿化法临床效果。方法5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实验组(B)两组。两种气道湿化方法从肺部感染、痰阻、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从四方面比较,持续性气道湿化效果优于间断湿化方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病人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后气管内持续滴入湿化法与间断滴入湿化法湿化气道的效果.方法 将5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成2组,甲组采用持续滴入湿化法,乙组采用间断滴入湿化法.结果 湿化24h后,甲组湿化满意率为86.2%,乙组为52.17%,湿化不足者乙组为8.7%,甲组为0.001%.结论 持续滴入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不易形成痰栓,且能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给药对气管粘膜纤毛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给药对气管粘膜纤毛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给气管造口后的家兔进行气管滴药,在用药的第7天和第14天取其气管粘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 用药第7天即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粘膜纤毛损伤性改变,表现为纤毛脱落、缺失、断裂、方向混乱、倒伏、变短和参差不齐,其气管粘膜纤毛受损面积显著大于生理盐水组;用药第14天,气管粘膜纤毛损伤加剧,表现为部分区域纤毛大片脱落,其气管粘膜纤毛受损面积也显著大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使用传统的气道湿化液-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对气管粘膜纤毛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气管粘膜上皮表面粘液纤毛清除功能,从而造成痰液潴留,堵塞气道。  相似文献   

4.
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彩萍  卢卫宁  陈小君  谭翱  谭宇敏 《护理研究》2009,23(34):3143-3144
[目的]探讨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气管切开102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2例)采用麻醉科使用的止痛泵持续气管内滴药,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一次性注射器行气管内滴药间断湿化,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痰痂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9.61%,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5%,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5.77%;对照组痰液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44.0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00%,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96.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止痛泵定量持续气管内滴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实用、省时省力的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气管切开102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2例)采用麻醉科使用的止痛泵持续气管内滴药,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一次性注射器行气管内滴药间断湿化,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痰痴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9.61%,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5%,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5.77%;对照组疫液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44.0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00%,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96.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止痛泵定量持续气管内滴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实用、省时省力的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雾化器接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比较2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雾化器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63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微剂量输液器气道持续湿化组(A组)130例,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组(B组)133例,比较A、B两组气道湿化效果,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不良反应情况,护士操作所需时间。结果:A组湿化满意127例,湿化不足3例,效果明显好于B组(P0.01)。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护士操作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微剂量型输液器进行气道持续湿化较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9月气管切开患者40例,以2012年1~4月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湿化法;2012年5~9月的2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试验组痰液稀薄,无痰痂出现,无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有效防止痰痂,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为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儿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入住PICU行气管切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观察2组患儿日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吸痰时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痰液黏度、日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能有效地降低患儿肺部感染及气道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缩短气管切开周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元焕 《天津护理》2009,17(3):155-156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肺部感染率升高,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阻塞。我科自2007年2月开始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注射器间断气管滴人和输液泵控制滴速持续滴入湿化液,并观察两种气管湿化方法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8例E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鼻加湿化上氧,观察组给予费雪派克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舒适度、吸痰费用、气道湿化7 d后痰细菌培养分类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舒适度、吸痰费用、气道湿化7 d后痰细菌培养分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费雪派克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明显优于人工鼻加湿化上氧,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气道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均匀地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肺部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法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保护气道黏膜,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红  徐习 《护理研究》2008,22(3):666-667
介绍了气管切开病人常规湿化方法和改进湿化方法,从常规湿化液及特殊湿化液两方面阐述了湿化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0.45%的低渗盐水加沐舒坦用于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5例,分别采用气管持续滴入传统湿化液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对照组)和滴入0.45%低渗盐水加沐舒坦(观察组),比较2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痰液性状、痰痂形成和呼吸道感染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渗盐水加沐舒坦气道湿化法用于开放性气道湿化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0.45%的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水湿化气道,观察记录湿化效果、痰液粘黏稠度、呼吸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湿化效果较好33例(82.5%),湿化不足4例(10.0%),湿化过度3例(7.5%),研究组较好35例(87.5%),不足2例(5.0%),过度3例(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Ⅰ度占60.0%,Ⅱ度占25.0%,Ⅲ度占15.0%与研究组的62.5%,25.0%,12.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呼吸道黏膜出血13例,刺激性咳嗽13例,肺部感染16例,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例、3例、6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45%氯化钠溶液和注射用水用于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2者湿化效果良好,但0.45%氯化钠溶液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0.45%氯化钠溶液是理想的湿化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能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我科于1997年1月~2004年4月对微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湿化2种方法进行了效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又称气道造口术,是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而将患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气囊气管套管,以开放呼吸道,解除其梗阻的手术。这是ICU中抢救重危病人常用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会影响正常鼻腔功能的发挥。因为空气不再经过鼻腔而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气道,鼻腔失去了过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应用两种不同的气管内滴药法的气道湿化效果和所需护理人力的情况。方法将62例颌面部复合性外伤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性气管内滴药法,对比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并统计其护理操作消耗的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的发生率及需要雾化吸入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气管内套管痰痂发生率无差异,P〉0.05。为患者气管内滴药护理操作人平均每天所需的时间,试验组为10min,对照组为144min。结论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