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Chel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细胞周期、Ⅰ型胶原纤维(collagen Ⅰ)、PK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Ena抗CFb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AngⅡ组、Chele+AngⅡ组、Chele+AngⅡ+Ena组和AngⅡ+Ena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法测定collagen Ⅰ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PK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结果:与AngⅡ组比较,Chele和Ena组及Chele+AngⅡ+Ena组CFb增殖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1),collagen Ⅰ含量降低(P<0.05或P<0.01),CFb G0/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 或P<0.01),PKC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Ena和Chele能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cyclinD1转导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越橘中原花青素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Ⅱ) 诱导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cardiac fibroblast, CFb) 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 AngⅡ诱导新生大鼠 CFb 增殖,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 法测定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的量,硝酸还原酶法、分光光度法检测 NO、一氧化氮合酶 (iNOS) 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 p27 蛋白的量。结果 原花青素 (25、50、100 mg/L) 可抑制 AngⅡ 诱导的 CFb 增殖、胶原合成增加及TGF-β1蛋白量增多,并明显提高 CFb NO 的量、iNOS 的活性,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05、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 G0/G1 期细胞比例随原花青素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S期细胞比例随原花青素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 <005、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也表明原花青素可增加 p27 的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1)。结论 原花青素通过促进 p27 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 CFb 增殖和胶原分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牛磺酸(Tau)对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内实验以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Tau治疗组(80、160和320 mg•kg -1•d -1),取心肌组织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HE 染色。体外实验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Tau治疗组(40、80和160 mmol•L-1)。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ELISA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JP3〗因子P27的变化。结果:体内实验显示Tau〖JP3〗(160和320 mg•kg-1•d -1)组羟脯氨酸含量低于Iso组(P<0.01或P<0.001);HE染色可见Iso组心肌纤维增生、排列紊乱、肌浆肿胀;Tau组明显减轻Iso引起的心肌损伤。体外实验表明,各剂量Tau组CFb增殖程度及TGF-β1蛋白含量均低于AngⅡ组(P<0.05或P<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Tau(80和160 mmol•L-1)组P27蛋白表达量高于AngⅡ组(P<0.05或P<0.01)。结论:Tau通过抑制TGF-β1蛋白含量的增多、促进P27的表达,抑制CFb增殖和胶原合成,最终抑制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RAECs,AngⅡ刺激RAECs建立细胞增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观察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亚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00μmol/L)对AngⅡ诱导RAECs增殖的影响。硝酸还原酶及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AECs iNOS mR-NA的表达。结果:大豆异黄酮在0.1~1.0μmol/L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抑制RAECs增殖,但可被L-NAME部分抵消;大豆异黄酮能升高NO、NOS和iNOS水平,增加iNOS mRNA的表达。结论:大豆异黄酮对AngⅡ诱导的RAECs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上调iNOS基因表达,升高NO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以AngⅡ为诱导剂,建立VSMC细胞增殖模型?应用MTT法,CellTiter-Glo■ Assay法检测细胞增殖,观察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及亚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VSMC iNOS mRNA的表达?结果:大豆异黄酮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VSMC增殖,该作用可被L-NAME部分抵消;大豆异黄酮能升高NOS?iNOS和NO水平,增加iNOS mRNA的表达?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该作用可能通过上调iNOS基因表达?升高NO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第三代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为Ⅰ组(有氧组)和Ⅱ组(缺氧组),每组再分为6个亚组,即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AngⅡ+不同浓度缬沙坦组。在每组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缬沙坦和AngⅡ进行36h细胞培养,其中Ⅱ组(缺氧组)最后4h在5%CO2/95%N2的缺氧环境下进行培养,然后分别检测NO含量及NOS活力。结果:缺氧和AngⅡ均能显著降低NOS活力及NO含量:单独应用缬沙坦对NOS活力及NO的合成无影响,当缬沙坦和AngⅡ联合作用时可逆转AngⅡ对NOS及NO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缺氧对照组及单独应用AngⅡ组相比较,缺氧+AngⅡ组能进一步降低NOS活力并抑制NO的合成。结论:缺氧和AngⅡ均能造成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缬沙坦能逆转AngⅡ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缬沙坦可改善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缬沙坦的合理运用可起到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396-400
目的:探讨异丙酚(Propofol)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的机制。方法:用AngⅡ建立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和异丙酚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量;用免疫细胞化学化法测定各组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经典型蛋白激酶Cα亚型(cPKCα)的表达。结果:100μmol/L的异丙酚对AngⅡ诱导的大鼠CFb的增殖抑制效果最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细胞G_0/G_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S期和G_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1);异丙酚组细胞的G_0/G_1期细胞百分率高于AngⅡ组(P<0.01),S期和G_2/M期细胞百分率低于AngⅡ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的CFbⅠ、Ⅲ型胶原含量增加(P<0.01);异丙酚组大鼠的CFbⅠ、Ⅲ型胶原含量低于AngⅡ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CFb中TGF-β1的蛋表达升高(P<0.01),异丙酚组大鼠CFb中TGF-β1的表达低于AngⅡ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CFb中ERK1/2和cPKCα的表达增加(P<0.01);异丙酚组大鼠CFb中ERK1/2和cPKCα的表达低于AngⅡ组。结论:异丙酚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CFb的增殖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增加,其机制与降低细胞中TGF-β1的蛋白表达和抑制ERK1/2、cPKCα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氨基水杨酸(5-ASA)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55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Ⅰ组)10只,模型组(Ⅱ组),5-ASA灌肠治疗组(Ⅲ组)及生理盐水灌肠组(Ⅳ组)各15只;Ⅱ、Ⅲ、Ⅳ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发大鼠实验结肠炎模型,检测各组肠粘匀浆或上清液中NO水平,NO2活性,观察各组的病理学变化。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结肠粘膜NOS的活性,NO的水平明显高升。Ⅲ组和Ⅳ组相比NO水平,NOS活明显降低,Ⅰ组未见明显病理学变化;Ⅱ组粘膜及粘膜下层明显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糜烂及溃疡形成;Ⅲ组治疗后溃疡有不同程度修复性改变。而Ⅳ组未见相应改变。结论:5-ASA可抑制NOS活性,减少NO产生,从而减轻结肠粘膜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单体Rh2对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Ginseng Rh2(G-Rh2)对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FC细胞(密度为1.0×109•L-1)分为空白组、G-Rh2组(3、10、30 mg•L-1)组,MTT法检测MFC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抑制蛋白p27kip1在MFC细胞中的定性和定量表达。结果:与相应空白组比较,G-Rh2(3、10、30 mg•L-1)组在1、2和4 h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剂量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G0/G1期细胞比率随着剂量增加而上升(P<0.05或P<0.01),同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含量逐渐降低(P<0.05或P<0.01),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含量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参皂苷单体G-Rh2可抑制MFC细胞增殖,可使MFC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抑制细胞活性,这一过程可能与p27kip1升高、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 U Ⅱ)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系统的影响。方法:体外血管薄片孵育,以生化及放射活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孵育液中亚硝酸盐(NO-2)含量, 血管 NOS活性及cGMP含量。结果:孵育1.5 h到3 h,U Ⅱ(10-9~10-7 mol*L-1)呈浓度依赖地刺激血管NO-2生成增加(14.8%~80.9%)。 U Ⅱ刺激血管组织总NOS和固有型NOS活性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不影响iNOS 活性(P>0.05)。10-9~10-7 mol*L-1的U Ⅱ呈浓度依赖的增加血管组织cGMP含量(P<0.01)。实验还观察到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GN-L-nitro-arginine, L-NNA)显著抑制了U Ⅱ刺激的血管组织NOS激活、NO生成和cGMP含量增加。结论:U Ⅱ激活血管组织NOS/NO途径,增加血管NO生成与cGMP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灵草液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采用大鼠脑组织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用IBO损毁大鼠双侧nbM,建立AD模型大鼠。手术后灵草液连续灌胃共20d,1d1次,每次2m l。灌胃期满后即将大鼠断头处死,并立即在冰盘中开颅取脑做组织匀浆,取其上清液测定各生化指标。结果:用IBO损毁大鼠双侧nbM,建立的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均明显升高。灵草液能显著地降低AD模型大鼠脑组织NO含量和NOS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灵草液能降低AD模型大鼠的NO含量和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小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 用含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条件培养基原代培养NSC,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作为NO的体外供体. 24 h后用Griess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释放量;取一半细胞进行MTT试验,另一半细胞换成无SNP的条件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再行MTT试验. 另取经SNP抑制24 h后的NSC进行血清诱导分化试验和免疫组化试验检测其NOS表达. 结果: 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NO释放量随SNP浓度的增高而增加;MTT试验反映经SNP作用后的NSC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经SNP作用后的NSC在解除抑制后仍能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并能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样细胞,这些NSC表达nNOS和eNOS,而不表达iNOS. 结论: 外源性NO对培养状态下的小鼠NSC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都梁滴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及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都梁滴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硝酸甘油皮下注射制作偏头痛模型。各组大鼠灌胃给药后,分别观察其挠头次数,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测血浆NO、NOS和CGRP水平。结果造模后30 min各组大鼠前肢挠头次数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60 min阳性对照组和都梁丸高剂量组大鼠挠头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造模后90、120、150 min,都梁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组大鼠挠头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NO、NOS、CGPR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都梁滴丸高、中、低剂量组NO、NOS、CGRP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都梁滴丸可通过降低血浆中NO、NOS、CGRP水平来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EM-1)降低动脉血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14只和侧脑室给药组6只。静脉和侧脑室注射EM-1及其阻断剂Cyprodime,静脉注射NOS抑制剂L-NNA,分别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大鼠静脉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及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P<0.01和P<0.01),可被Cyprodime和L-NNA阻断;侧脑室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静脉注射EM-1可能通过μ阿片受体激活血管内皮NOS,促进NO释放降低动脉血压。侧脑室注射EM-1可能通过中枢μ阿片受体降低动脉血压,与NO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体系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 方法:Yorkshire猪4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90min后,松解2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测定造模前后和再灌注后血清ET-1和NO的含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心肌血流恢复情况;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ET—1蛋白表达;病理学分析心肌组织形态变化。 结果:血府逐瘀胶囊组造模后和再灌注后血ET-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而NO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治疗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253)。Western blot显示血府逐瘀胶囊组eNOS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所提高。ET-1蛋白表达则有所下降(P〈0.01)。HE染色及微血管密度分析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府逐瘀胶囊组毛细血管扩张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结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血府逐瘀胶囊可能通过调控NO和ET-1基因表达来达到对AMI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nitric oxide (NO) in gastric wall in hypoxic neonatal rats, the activity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of gastric wall was measured and the NADPH-diaphorase biochemistry test was taken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NOS in the gastric wall of neonatal ra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ormal rats, NO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acute hypoxic rats (P>0.05). However, in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neonatal rats, the activity of NOS was markedly increased (P<0.01), and the NOS positive reactive products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in the gastric muscle, but no changes in the mucosal and submucosal layer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creased gastric motivation and th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caused by asphyxia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NO in gastric wall.  相似文献   

17.
烧伤大鼠胃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烧伤后大鼠胃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别检测了胃组织中NO含量及原生型NOS(c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活性,并分析了NO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两型NOS之间的关系。结果 烧伤后胃组织中iNOS活性大幅上升,与NO的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而cNOS活性呈下降趋势,与NO相关不显著(r=-0.53,P〉0.05)。结论 烧伤后胃组织中NO的变化受iNOS活性影响,iNOS活性上升,cNOS活性下降可能与烧伤后胃肠道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全华  陈加飞  王平  吴芹  蒋青松 《重庆医学》2012,41(21):2131-2133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血管紧张素Ⅳ(AngⅣ)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采用BCA法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和MTT法观察VSMCs的增殖;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比色法和硝酸还原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BBR(10、30、10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Ⅳ(0.1nmol/L)诱导的VSMCs的增殖和蛋白含量的增加(P<0.05);并上调AngⅣ所致eNOS mRNA表达的减少(P<0.05),同时升高AngⅣ降低的NOS活性和NO浓度(P<0.05)。L-精氨酸也有类似作用(P<0.05),而NG-硝基-L-精氨酸甲酯可以抵消BBR和L-精氨酸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 BBR可抑制AngⅣ诱导的VSMCs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eNOS mRNA的表达,增加NOS活性,促进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