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R波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根据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ST段移位及T波改变 ,将心肌梗死 (MI)分为急性、亚急性和陈旧性 3个时期。近年发现 ,MI早期心电图多不能显示 (MI)典型图形 ,往往只有ST T改变。本文旨在探讨超急性期MI罕见的“巨R波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1 “巨R波形”(GRWS)ST段抬高的特性1993年Madias首先提出GRWSST段抬高的概念 ,其常见于MI超急性期 ,尤其是前壁MI[1] ,偶见于下壁[2 ] 。此外 ,还可见于心肌急性严重缺血时 ,如不稳定型、变异型心绞痛[3] 、运动负荷试验、心房起搏及PTCA术中[4、5] 。GRWSST段抬高的心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帮助及时识别及了解巨R波型ST段抬高的表现及意义。方法整理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心电图表现。结果 8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至少在V_4~V_6导联均呈巨R波型ST段抬高,均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巨R波型ST段抬高表现,不仅仅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还可见于严重脑挫裂伤、脑出血及其他严重的、急性的病变,且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临床上在解读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方面存在某些误解的实际情况,作者愿和读者讨论如何正确解读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问题,供大家参考。尽管心电图是一门专业性技术,解释权应该属于医师和这方面的专家,但作者认为广大读者了解心电图的一些基本知识是可能的,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巨R波形ST段抬高临床上尚属罕见,往往呈一过性改变,常规心电图不容易记录到。它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预示病情危重,对其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明显改善预后。现报道常规心电图表现巨R波形ST段抬高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例。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辨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而引起,因此冠状动脉所供应的心肌迅速经历缺血、损伤以及坏死的过程。心电图就呈现相应的T波、ST段以及QRS波群的系列改变。所以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绝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显著而特异的改变,但也有小部分患者因为种种原因会使诊断发生一时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当心电图中ST段抬高时,常提示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当ST段抬高与R波降支融为一体呈巨R型时,则多见于AMI的超急性期.此多发生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时,常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其心电图表现以R波时限增宽、振幅增高、无清晰的ST-T可辨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在我院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16例患者。人院后采集病史、查体,并在10min内完成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人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又将ST段压低组分为: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4组。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并随访1-12(7.2±3.8)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ST段压低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组的患者较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或不合并T波倒置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结论.心电图的ST段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对2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R波、Q波和ST段变化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观察。将开始到结束的7次标测分成6个时间间隔.分别计算各个时间间隔的∑R、∑Q、和∑ST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R于胸痛发作后12h内迅速下降;∑Q逐渐增大,24h内变化最显著;EST 12h内迅速下降,48h后渐趋稳定。12例(57%)R波消失,Q波在发病后12h内形成;另9例(43%)于24h内形成。结论心肌梗死后ST段抬高、R波下降和Q波形成在快速型和慢速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  相似文献   

9.
魏敏  王美红  朱训刚 《山东医药》2013,53(29):100-101
冠状动脉综合征(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一组危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冠脉内皮下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常呈缺血性T波改变,可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大多有坏死性Q波;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下移和缺血性T波.2006年3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心电图呈缺血性T波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3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瞬间及过程中的心电图。结果 心率减慢29例(90.6%),QRS波群电压增高及波形变化30例(93.7%),时间延长29例(90.6%),ST段压低18例(56.2%)、T波倒置24例(75%)、低平5例(15.6%),异常Q波21例(65.6%),冠状动脉痉挛3例(9.3%),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瞬间冠状动脉压力升高、短暂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电图QRS波群及ST-T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1.
巨R波型ST段抬高是心肌缺血时心电图表现的一种,较为少见但是非常重要的类型,多见于窦性心律时。近期遇到一例心绞痛发作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到室性早搏(室早)呈典型巨R波型ST段抬高的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男性多在40-60岁之间。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开始表现症状,心电图是这类疾病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通常发病早期即可在心电图上出现一些特征性改变,如常见的T波倒置、T波高耸、ST段压低、ST段斜直型抬高、ST段弓背样抬高等临床医生均已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一些罕见的心电图改变,如巨R形ST段则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样"ST段演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凤臻 《山东医药》2003,43(13):46-47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ST段呈“墓碑样”改变的演变与其预后的关系 ,我院对 1990~ 2 0 0 1年收治的有心电图ST改变的 74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 74例AMI患者 ,男 48例 ,女 2 6例 ;年龄 2 9~ 85岁。按ST段形态有无“墓碑样”改变分为两组 ,有改变者为观察组 ,共 13例 ;无改变者为对照组 ,共 61例 ;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本文“墓碑样”ST段特征为 :①ST段向上凸起 ,并有快速上升阶段 ,凸起的ST段高于其前面的R波。②R波振幅低 ,持续时间 <0 0 4秒。③ST段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及T波极向的改变与冠脉造影前降支的病变情况进行比较,发现ST段下移组中70%有前降支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52.4%有前降支病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P>0.05;T波倒置组中92.3%有前降支病变,T波直立组中51.7%有前降支病变,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ST段下移伴T波倒置组中90%有前降支病变,ST段下移伴T波直立组中50%有前降支病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P>0.05,所以我们认为ST下移和T波倒置与前降支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后窦性搏动T波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证实的375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生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尤其是T波的改变.结果 375例房性心动速患者中,P波改变14例,R波振幅改变5例(增高1例,降低4例),ST段压低7例,U波改变2例,T波改变66例(17.6%).66例T波改变的患者中,46例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20例T波振幅增高,包括1例巨大直立T波.结论房性心动过速停止后,窦性心律下,多数患者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T波振幅增高相对少见,巨大直立T波罕见,其临床意义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60岁。大多因发作性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头晕而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D(、G)检查。发生ST—T改变者301例,其中单纯性ST段改变138例;单纯性T波改变163例,检出室性期前收缩(PVS)187例,房性期前收缩(PAS)195例。PAS并PVS 205例。本组均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T波低平、负正双向、浅倒者。运动后T波均直立。有6例在运动结束后3~4分钟出现T波负正或正负双向。5~8分钟T波逐渐恢复直立。ST段下移者,运动后ST段恢复正常者157例,运动后ST段未继续发生改变(下移或上抬)85例。  相似文献   

17.
对118例冠心病患者,依临床病史及心电图变化特点分组进行研究,均以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结果表明: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者若心绞痛或负荷试验时ST段回升或抬高、T波直立,其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此特点者,与不稳定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塞者相似,提示此种心电图改变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往临床上根据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ST段移位及T波改变,将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陈旧性心肌梗死3个时期,但近年来发现,在本病早期多不能显示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变化,往往只有ST-T改变,其中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的心电图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任建中 《山东医药》2004,44(26):4-4
梗死样心电图(ECG)指ECG上出现异常QS波、ST段弓背抬高、T波倒置或者ST段ST与T波融合呈单向曲线,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典型ECG表现。自1999年以来,我们遇6例非AMI患者出现AMI样ECG表现。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锦乾  阮爱兵 《山东医药》2005,45(32):57-58
2001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118例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旨在观察V1导联ST段改变在评价此类患者危险度方面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本组118例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男78例,女40例;年龄35~84岁,伴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20例,有吸烟史60例,均符合:①胸痛开始至入院时间〈12h;②既往无心肌梗死及慢性肺病史;③入院时为窦性心律且无室内传导异常。根据入院时V1导联ST段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ST段抬高组(A组25例):V1导联J点后80ms处ST段高于TP段至少1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