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 (IL-8)与支气管哮喘关系.方法 采用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IL-8),同时以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发病的关系, 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变化在哮喘患儿中的意义, 完善儿童哮喘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69例, 及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2例为对照, 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痰液的诱导和处理, 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哮喘组FEV1%和FEV1占预计值%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 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提高(P=0.009);哮喘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 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降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可以结合肺功能指标更好地完善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6(IL-36)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哮喘儿童65名,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儿童30名,缓解期组儿童35名,健康儿童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36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EOS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IL-17水平分别为(45.73±8.86)pg/ml和(21.06±5.51)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9±4.29)pg/ml(P<0.01);且急性发作期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2)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IL-36水平分别为(53.76±10.60) pg/ml和(24.45±6.59)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4.86) pg/ml(P<0.01);且急性发作期组IL-36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哮喘患儿中,IL-17和IL-36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IL-17和IL-36水平分别与EOS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17和IL-36参与儿童哮喘发病过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苏莉莉 《山东卫生》2006,(11):53-5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个体变应性体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最新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出对于变应性哮喘的防治首先应积极控制环境因素、避免接触变应原。  相似文献   

5.
吸烟在成人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中较常见,哮喘的严重程度受吸烟量影响[1].与非吸烟哮喘患者相比,吸烟者哮喘症状控制更差,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加[2-3].研究发现吸烟哮喘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有某种程度的耐药[4],但吸烟哮喘患者对皮质类固醇反应性降低的机制与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是否相关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09年1月-2012年6月,选择通过比较吸烟与非吸烟哮喘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吸烟对哮喘患者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有关.通常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以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为特征。60岁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可统称为“老年性支气管哮喘”。包括两种情况:1 患者60岁以前发病迁延至老年,称为早发性老年性支气管哮喘;(蓼患者60岁以后新发生的支气管哮喘,称为晚发性老年性哮喘。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因其症状的易变性导致临床诊治的困难,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以其检测的无创、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成为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热点,本文就FENO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患。其特征为气道反应性过度增高,临床表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出现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减弱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朱香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52-305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观察组)和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和MP-IgM阳性及阴性患者的EOS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P-IgM阳性率明显升高(χ2=69.832,P=0.0093);MP-IgM阳性患儿的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儿(t=2.671,P=0.0076)。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9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哮喘急性发作组)和缓解期(哮喘缓解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19、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外周血IL-19、IgE水平及EOS绝对计数分别为(327.92±245.79)ng/L、(260.48±108.77)kU/L、(498.29±96.46)×106/L;哮喘缓解组患者分别为(165.54±114.76)ng/L、(164.33±59.08)kU/L、(224.67±86.28)×106/L;对照组分别为(49.67±40.48)ng/L、(68.12±25.70)kU/L、(31.84 ±28.27)×106/L.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IL-19、IgE水平和EOS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IL-19水平和EOS绝对计数高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哮喘急性发作组IgE水平与哮喘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9水平与IgE水平及EOS绝对计数均呈正相关(r=0.826、0.738,P<0.05).结论 外周血IL-19在哮喘不同时期上升程度不同,IL-19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动态观察有助于哮喘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13浓度及其变化,探讨它在成人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同时检测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探讨它们与IL-13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1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9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诱导痰及外周血标本,制作成涂片进行细胞学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3、TNF-α及IL-10浓度。结果哮喘组血清IL-13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88±36.75)ng/L和(27.03±12.19)ng/L,P〈0.01],诱导痰中浓度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14±24.48)ng/L和(18.74±8.87)ng/L,P〈0.01],且血清中的浓度高于诱导痰中的浓度(P〈0.05);激素使用患者诱导痰中浓度比非激素使用患者低(P〈0.05),诱导痰中IL-13浓度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TNF-α及IL-10浓度均较对照组高[TNF-α分别为(66.32±18.74)ng/L和(5.36±6.86)ng/L,P〈0.01;IL-10分别为(118.08±55.17)ng/L和(5.66±8.03)ng/L,P〈0.05]。哮喘组中,发作期诱导痰中IL-10浓度高于稳定期浓度(P〈0.05)。轻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NF-α浓度与重度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是与哮喘发病病理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与嗜酸粒细胞的活动关系密切,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哮喘患者在激素治疗后其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特异性免疫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及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并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FEV1、FEV1/FVC、FVC和PEF肺功能指标分别为(2.82±0.35)L、(81.65±5.38)%、(3.46±0.45)L和(5.61±1.44) L/s,对照组分别为(2.17±0.29)L、(72.84±4.82)%、(3.24±0.41)L和(5.08±1.35) 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 1水平分别为(5.94±4.76) ng/L、(192.85±54.06)ng/L和(6.17±0.42)μg/L,对照组分别为(7.26 ±5.33) ng/L、(259.61±67.83) ng/L和(6.83±0.4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效果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L-18和TGF-β1均参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炎性反应,检测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能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4和IL-9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经健康体检合格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总疗程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抽血检查血清IL-8、IL-4和IL-9,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血清IL-4、IL-8和IL-9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2、4.031、3.132,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4,IL-8和IL-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5、4.022、3.076,P<0.01).结论 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之一,能更准确地评价哮喘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和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道黏液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影响及管理要点。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确诊哮喘并进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病史和一般资料、胸部CT结果、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血常规、过敏原总IgE、烟曲霉M3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根据胸部CT结果将哮喘患者分为有黏液栓组和无黏液栓组,统计气道黏液栓的分布和基于支气管肺段的黏液栓评分,分析气道黏液栓和临床病史、哮喘急性发作、肺功能[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及剩余25%、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预计值、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MEF75%预计值)]、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气道黏液栓是否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应的管理策略。结果100例哮喘患者中有黏液栓组24例,无黏液栓组76例。黏液栓组气道黏液栓的分布以双下肺多见(左肺下叶30.53%、左肺上叶9.16%、右肺下叶29.01%、右肺中叶14.50%、右肺上叶16.80%),黏液栓评分(4.42±3.12)分;体重指数(BMI)、入组前1年内因哮喘急性发作就医次数、FeNO、外周血Eos均显著高于无黏液栓组[(24.95±4.34)比(23.22±2.91)kg/m2、0(0,1)比0(0,0)次、97(37,169)比31(18,59)ppb(1 ppb=1×10-9)、0.41(0.15,0.70)比0.18(0.09,0.37)×109/L](均P<0.05);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FEV1/FVC、PEF%预计值、MEF50%预计值、MEF25%预计值、MMEF%预计值、MEF75%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无黏液栓组[(87.49±19.32)%比(97.34±14.24)%、(76.49±19.58)%比(91.07±18.33)%、(72.44±10.91)%比(79.48±8.13)%、(82.36±24.46)%比(93.83±18.27)%、(53.03±24.81)%比(75.75±27.15)%、(46.47±22.92)%比(64.09±25.90)%、(50.28±23.73)%比(74.53±26.80)%、(71.30±27.55)%比(89.92±26.82)%](均P<0.05);气道黏液栓评分和患者体重、入组时外周血Eos数量均呈正相关(r=0.413、0.478;均P<0.05),和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576、-0.46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道黏液栓评分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OR=1.269,95%CI:1.031~1.562;P=0.024)。结论哮喘患者具有较高的气道黏液栓发生率,并与Eos炎症水平、体型相关。气道黏液栓可促进患者气流阻塞、哮喘急性发作。临床可针对气道黏液栓制定相应哮喘管理策略,延缓哮喘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5.
IL-23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它与其受体结合后依赖JAK/STAT信号途径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影响T细胞和DC功能.此文就IL-23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HCC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4及其变异体IL-4δ2的表达,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10例哮喘患者IL-4及其变异体的表达,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患者IL-4表达较健康人群高,而且IL-4和IL-4δ2的比值远远高于健康人。结论IL-4和IL-4δ2表达的相对性可能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能是Th2细胞在不同临床疾病中功能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儿童哮喘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确定了186 例哮喘患儿为先证者,收集了186 对核心家系的资料进行了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儿童哮喘病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χ2 = 24 .80 ,P< 0 .01) ,先证者Ⅰ、Ⅱ级亲属哮喘病患病率( 分别为13 .68 % 和5 .3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1 .96 % ) 。哮喘病分离比为0 .14 ,95 % 可信限为0 .097 ~0 .18 ,哮喘病Ⅰ、Ⅱ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78 .18 % 和55 .02 % ,且女性亲属遗传度(83 .64 % ) 明显高于男性(73 .48 % ) 。结论 哮喘病属多基因遗传方式,遗传因素是儿童哮喘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对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位点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113例儿童支气管哮喘和131例健康儿童的MTHFR基因第677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与对照组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69,P<0.05).CC、CT、TT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x^2=6.35,P<0.05).结论MTHFR C677位点C→T的基因突变可能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