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威汉代医简》大黄角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代医简》第50—51号简有方云:“治金疮内漏血不出方药用大黄?二分曾青二分消石(庶虫)虫三分(亡虫)头二分凡五物皆冶合以方寸匕酒饮不过再饮血立出不即从大便出”。文中“大黄?”一药,原书注释云;“简文中‘大黄?’,有二解:一谓‘?’为肉之古体,应是‘大黄?’;一谓‘?’为丹字,简86丹沙之丹亦作自,与此同,应释‘大黄丹’。按: ‘大黄肉’、‘大黄丹’均不见《神农本草经》,应作何解,尚待进一步研究”。今按:一作“大黄肉”解。肉,《尔雅释器》:“肉日脱之”,注云:“剥其皮也”。又俗称凡果实  相似文献   

2.
炮制,古代一名“炮炙”。“炮”:《说文》释为:“炮毛炙肉也,”《广韵》释为:“一曰裹物烧也。“炙”,《说文》释曰:“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传》:“炕火曰炙。”可  相似文献   

3.
海藻玉壶汤专为瘿病而设 ,乃治瘿名方。其化痰 ,软坚 ,开郁 ,活血 ,尤其适用于气滞痰凝之肉瘿、石瘿。该方组成有二 :一是出自《外科正宗》之方 ,由海藻、海带、昆布、半夏、贝母、陈皮、当归、川芎、连翘、独活、甘草组成 ;一方出自《医宗金鉴》 ,其在《外科正宗》方基础上加用青皮一药 ,临床中多用《医宗金鉴》方。作者不但在临证瘿病偏爱此方 ,在治疗其他外科疾病中也颇有领悟。1 颈部外科疾病颈部为厥阴、少阳、阳明经循行部位 ,易为情志所伤 ,继而气机不利 ,郁结不行 ,脾运失职 ,津液凝聚为痰 ,久之血瘀不行 ,最后痰、气、血郁结于颈…  相似文献   

4.
中医郁证的发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盛名 《中医杂志》2007,48(9):857-858
郁证在古代谓之"郁",其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说文解字》解释为:"木丛生者";(2)《周礼》注为:"声不舒扬";(3)《左传》注为:"郁滞也."《诗经·秦风》传曰:"郁积也",疏为:"郁积而茂盛."《书经》疏为:"愤结积聚之意";(4)王冰将"郁"注为:"奔迫也";(5)在《备急千金要方》治"郁肉湿脯毒"方引张文仲之语云:"肉闭在密器中经宿者为郁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白霞丹方论     
熟地、莲肉各八两,血余、人参各四两,萸肉、山药、霞天膏1、白凤膏2各四两,即用二膏糊丸。疗瘵最难,以补脾则伤肾,补肾则伤脾也。余合两者兼治之,可以立起沉疴。至制方之意,不过从六味3移步换形耳!1《韩氏医通》方:取纯黄肥泽公牛的项脊腿肉三五十斤,洗净,去筋膜,切成如栗大块,入铜锅中,加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使水常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煮至肉烂如泥,去渣,用桑柴火熬,不住搅动,使汁渐稀饧,滴水不散,即成。2葛可久《十药神书》方:黑嘴白鸭一只,去毛,于胁边开一孔,去肠杂,晾干;另取黑枣三升,去核,于枣内纳入参苓白术散一…  相似文献   

6.
咳血方出自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一书。笔者从1964年以来用该方加减治疗咯血2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经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10例,肺结核5例。二治疗方法基本方:青黛12克诃子肉10克海浮石10克山栀子10克瓜蒌仁12  相似文献   

7.
古今录验续命汤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为治疗风痱之方。《灵枢.热病》:"痱这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医学纲目》曰:"痱,废也。……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故名痱。"《圣济总录》曰:"病痱而废,肉非其肉者,以身体无痛,四肢不收而无所用也。"  相似文献   

8.
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曾不瞿然起,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我曾经阅读《内经》到《方盛衰论》篇,这篇文章的最后说:“不失人情”。我没有不惊异地起立,赞叹黄帝、岐伯了解人心的深入啊!尝,曾。《方盛衰论》,《素问》第八十篇篇名。殿,行军走在最后,  相似文献   

9.
一、芍药分赤白说 芍药分为赤白,当始于魏晋以后,六朝之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多,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引别本注云:“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唐·日华子云:“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宋·马志《蜀本草》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宋·苏颂《本草图经》曰:“芍药有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宋·王衮《博济方》云:“治五淋赤芍药一两”、《广利方》云:“治金疮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宋·初虞世《初虞世方》云:“治咯血衄血白芍药一两。”《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部类,李时珍  相似文献   

10.
据中医临床验证 ,肾虚精少者 ,必虚火妄行 ,则下虚上实 ,百病丛生 !追溯本方之起源 ,乃脱胎于肾气丸 ,据史料记载 ,肾气丸早在汉代大名医张仲景即张机所撰《金匮要略方》(又名《金匮玉函经》)中已有记载 :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千金方》(又名《千金要方》)中也有记载 :后至宋代严用和所撰《济生方》中亦有此方。三家用药基本相同 ,仅在桂枝一味药上略异 ,张机用桂枝 ,孙思邈用桂心 ,严永和用桂肉。实际上是同一种木本原料 ,仅加工精细不同而已。肾气丸又叫“八物 (味 )肾气丸” ,后人通用崔氏方 ,所以又叫“崔氏加减八味丸” ,也叫“八味地黄…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千金要方》的脏腑温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所论述的脏腑温病散在脏腑各篇,“伤寒上”还集中地记载了各脏腑温病的证候和方药,有青筋牵、赤脉攒、黄肉随、白气狸和黑骨温共五种温病,各病又分阳毒和阴毒(详见《要方·伤寒上》)。(一) 脏腑温病的记载,在现存的中医古籍中,首见于《要方》,但不是孙思邈标新立异,而是唐代以远的古代医学之说。在《要方》脏腑各篇之后记有扁鹊之语:“灸肝肺二输,主治丹毒牵病,当以原处调治,调其阳,理其阴,脏腑之疾不生矣。”等。可见,脏腑温病的有关资料,赖《要方》得以保存下来。宋代,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整理了《要方》所论的脏腑温病,并增方名。《三因方》亦引载此五病,命题为“四季疫症治”,前论后治,方增到九个(原七首),对原文和方药改动较大。虞抟在《医学正传》里对脏腑温病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用五味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 9方用五味子 ,另外有 3方在方后加减用之 ,共计 12首 ,附方如下 :  小青龙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辛夏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真武汤加细辛干姜五味子方 ;四逆散加五味干姜方 ;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方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方。1 五味子的药效考证  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 ,释名 :五味皮肉甘酸 ,核中辛苦 ,都有咸味 ,此则五味具也。宏景曰 :今第一出高丽 ,多肉而酸甜 ,次出青州、冀州…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6,(1):117-118
目的:探讨《风眩方》。方法:分析《风眩方》的流传以及风眩病证的概念、成因、治疗等。结果:《风眩方》作者是南朝医家徐嗣伯,它的流传是依靠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备急千金要方》的卷第十四中,孙思邈全文收载了徐嗣伯的《风眩方》。由于《备急千金要方》的流传,《风眩方》被保留到了今天。结论:徐嗣伯的《风眩方》是一部问世较早的针对内科专病的方书,它不仅具有历史的、文献的的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相似文献   

14.
夏季天气炎热,加上出汗多、过敏等原因,容易引发疮痈、疔毒、脚气等。治疗疮痈、疔毒、脚气,中医一般都首选外用膏药。因为这类疾病初起时病位局限,仅局部用药即可。正如《普济方》所言:"诸疮之证,或肿或溃,或硬或软不瘥者,皆藉以膏剂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  相似文献   

15.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用附子方36首(复出方不计)。以附子冠名15首,涉及条文55处,治疗各种病证,尤对疑难急症,沉寒痼疾屡起捷效,堪称后世之楷模。笔者用以指导临床实践,获益非浅。现归纳如下九端。一、麻黄附子温经发表《伤寒》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条  相似文献   

16.
<正> 牙龈,即牙齿与龈肉(牙床),二者同居口内,如木栽于土也。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直指方》云:“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龈肉由脾胃所主。《证治准绳》曰:“足阳明胃经进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进入下齿”。胃与脾脉络相连同居中焦,为水谷之海,生化气血之源。龈乃固齿之肉,需赖脾胃气血濡养,始能生长丰盛,而固齿不脱。因牙龈与肾胃大肠三经关系最为密切,在生理上相互维持,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若肾阴不足,精髓失养,或胃肠积火,循经上炎,则可致牙龈失安而病矣。《景岳全书》曰:“牙齿之病有  相似文献   

17.
失笑散小考     
据《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载,失笑散有三方:一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方,又名弓弦散;二是《洁古家珍》方,三是《疡医大全》卷十六引江度仍(《中国医学大辞典》为“江仍度”)方。本文兹就一方来源,剂量及炮制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进行探析。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癌性发热,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癌性发热的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及《伤寒论》柴胡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中医理论依据。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结论:应用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癌性发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灵枢·天年》:“黄帝曰:人之筹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肌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内经讲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以下简称教材)引马莳注云:“面之三里,即三部也……皆已耸起。”张介宾同此注。《太素·寿限》在“三部三里”处断句,“起”字连下“骨高肉满”四字为句。如此断句解释均欠妥当,又不明了。当为:“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从语法上看,“起”为不及物动词,在本句中作谓语带宾语“骨”,为意动用法;“高”是形容词,作谓语带宾语…  相似文献   

20.
《丹溪心法》左金丸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杨少华 《江西中医药》2003,34(11):33-33
《丹溪心法》载有左金丸一方 ,系丹溪首创 ,药简效宏 ,至今用于医家临床实践而不衰。1 左金丸及其沿革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火六》。丹溪认为 :“气从左边起者 ,乃肝火也。”左金丸作为治火“入方”(主方 ) ,书中标明 :“左金丸 ,治肝火 ,一名回令丸。”方中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共为末 ,水丸或蒸饼丸 ,白汤下五十丸。清·汪昂曾说 :“左金者 ,谓使得金令得行于左而平肝也。”左金丸后世又名为萸连丸 (《医学入门·卷七》)、茱连丸 (《医方集解》)、佐金丸 (《张氏医通·卷十六》)。黄连和吴茱萸作为药对配伍使用历史悠久 ,北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