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72岁,主诉心谎、胸部撞击感2天。心脏听诊发现患者心律明显不齐,但无脉搏短绌。平时体健,已坚持冬泳24年,既往无晕厥史。经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为房性心动过速,P′形态不同于窦性且规律出现,P′-R间期为0.4秒,房性心律150次/分,估计为房性折返邀动引起。而R-R间期明显不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健康体检时发现心动过缓及不齐心电图.既往无自觉不适,否认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心电图除V5导联-R波起始部有-窦性P波外余导联均无P波,ORS为室上性,时间0.10s,R-R140s,匀齐,心室率为43次/min,为交界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7例(病例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及60例(对照组)非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监测24h动态心电图,得出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率变异指数(HRVI)、24h内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及24h平均心室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以Pmmax>110 ms、Pd> 40 ms、HRVI< 25、SDNN≤100 ms作为判定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预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病例组Pmax、Pd 及24h平均心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9.40±8.25) ms比(93.36±9.45) ms,(42.76±6.14) ms比(34.20±6.38) ms,(89.29±24.62)次/min比(73.86±14.60)次/min],HRVI、SDNN显著低于对照组[35.16±14.93比39.77±16.01,(98.79±26.87) ms比(123.37±22.14)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病例组Pmax> ll0ms、Pd >40ms、Pmax> 110 ms+ Pd >40 ms、HRVI< 25、SDNN≤l00ms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有明显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左房心律是一种心律规则、心率正常、异位节律点位于左心房的较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P—R间期均在0.12~0.20s之间、心率50~100次/min可达120次/min。现将1990~2006年遇到左房心律的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随访观察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或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共24例.平均随访6个月.方法:每例患者起始服负荷量600mg/d,连续8~10d;维持量:根据个体反应采用最小有效量一般为100~400mg/d.用药前作24h动态心电图,全部患者用药4w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结果:24例患者服药后早搏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提示,用药后短阵房速、房颤发作和房性早搏均显著减少,随访中4例冠心病复发房颤,2例患者静推胺碘酮注射液恢复窦性心律后继续服药.患者服药前后的心率下降10次左右,心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胺碘酮可有效控制房性心律失常,对于房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是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7岁,工人。心跳、气短五个月。近一周加重,于1978年1月5日入院。血压140/90毫米汞柱。神志清,呼吸平稳。双肺未闻干湿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5次,心律不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下肢无浮肿。X 光检查:双肺纹理增强,心脏左四弓大。眼底检查: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血胆固醇190毫克%。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并行心律,多导联 ST—T 改变。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分析:上下两条为连续描记,的 aYR 导联心电图。主导心律为窦性心律,P 波依次发生,比较规整,其节律为75次/分,P—R 间期0.16秒,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0岁。临床诊断:陈旧性心肌梗塞,左心衰竭,心律不齐。就诊时心电图示:Ⅱ导记录,主导节律为窦性心律,P—P 间期0.8秒,心率79次/min,P 波顶峰有切迹,其宽0.12秒,说明有房内阻滞。窦性激动的 QRS 波呈 qvsR 型,间期0.10秒。有2个提前出现的 P 波,下传的心室波与窦性激动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63例伴有心脏疾患发生房性心动过速者,与24例无心脏器质性疾患发生的房性心动过速者作对照,观察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昼夜节律并统计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与发作相关的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结果本文检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者87例为11.3%,心脏病组63例检出率为13%,对照组24例检出率为8.4%(χ2=42.8,P<0.001)。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患者房性心动过速以右心房性发生率为高。心脏病组房性心动过速时发作的阵数、房速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发作时联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昼夜节律变化在心脏病组不明显而在对照组明显。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对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3岁。因心悸、胸闷1 d就诊。查体:体温 36.8℃,神清。心率7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开始描记时P- P间期与R-R间期(R1-R2)相等,为0.80 s,心率75次/min, P-R间期0.14 s,QRS时限0,08 s。随后P-P问期延长,为 1.08 s,心房率56次/min,P-R间期0.12 s,QRS仍呈室上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0岁,病历号035062,1985年3月11日因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病窦综合征入院。据心电图可见四种P波,1.窦性P波:有P_ 1.4—6.8—10.14—16.呈直立状,时间0.08s.P_14.5.8.14未能下传,并和交界性搏动发生绝对性干扰。下传之P—R0.16s,可测出窦性P—P 1.30—1.50s,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2.房性P’波:P_7.11—13属之,呈正负双向之外形,为起源于心房之异位P’波,P’—R0.15s,P’—P’较固定于1 .56s(38次/分),为房性逸搏心律。3.交界性P’波:R_1—7.10.16为交界性  相似文献   

11.
窦房结游走心律误诊为左房心律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房心律是一种心律规则、心率正常,异位节奏点位于左心房的较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而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体表心电图 P_(Ⅱ、DI、aVF)、V_4-V_6 ,通常诊断为左房心律,但对倒置P波是否均为左房或窦房结以外的心房部位某兴奋点所形成,存有疑点,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踉踪,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中≥2000ms的长R-R间期的临床价值,评价检测长R-R间期的意义,提高诊断心脏疾病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住院的长R-R间期≥2000ms患者65例,综合分析动态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各类原因.结果 长R-R间期发生率高,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等,而长R-R间期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房性早搏未下传、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扑动或颤动等.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测长R-R间期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61岁.因"胸闷、头晕3d,加重1d"入院就诊.查体:血压140/88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率80次/min.心界不大,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V1导联(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0.72 s(83次/min),R1、R5、R9、R13和R17为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为0.44 s,其中R1、R5、R9和R13为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QRS呈类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P2、P3、P5、P6、P8、P9、P11、P12和P14的P-R间期为0.18 s,P1、P4、P7和P10的P-R间期为0.40 s,P13为未下传心室.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插入性).(3)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房室交界处隐匿性传导致干扰性P-R间期延长.(4)不排除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提示房室交界处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T波电交替(TWA)与儿童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39例T波电交替的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3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胸部导联在窦性心律测量Q-T间期和R-R间期,计算Q-T/R-R比值,用TWA指数作为定量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心率、Q-T/R-R和Q-T间期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波时限和TWA指数两组患儿之间差异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波电交替发生与恶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关系,对预测儿童恶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3岁。因患高心病及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多次描记心电图,发现心率在72次/分时,为右束支内多种文氏现象及其伴发的室性并行心律,心率在57~60次/分时,上面两种心律失常均消失,心室传导正常。附图为1982年5、8月两次Ⅱ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匀齐,P—R间期(0.16″)固定不变。连续的前4条心率较快(73次/分),QRS波有周期性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凯时)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接受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组42例给予凯时治疗,10μg/d,连续14 d;对照组42例,不用凯时,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50ms的百分比(PNN50)增加,QT离散度(QT-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SDNN、SDANN、SDNN-index增加,QT-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及QT-d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NN-index、rMSSD、PNN5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凯时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房性二联律是指两个形态可异、同的P波接连出现形成的联律,其后伴有一较长的间歇,即P-P间期呈短,长有规律地交替出现[1]。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5年65例房性二联律动态心电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5例中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18~87岁。2结果DCG表现:⑴房性早搏二联律36例,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联律间期大多固定,多伴有不完全代偿间歇。⑵窦性早搏二联律2例,提前出现的P波与同导联的窦性P波完全相同,联律间期大多固定,早搏后的代偿间期为等周期代偿间期。⑶交界性早搏二联律7例,提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有逆行P’波,P’…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因心慌、胸闷反复发作2月余,再发1h 入所治疗.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发作时伴有轻度头晕,无恶心、呕吐,经休息、吸氧、口服速效救心丸1~2h 后可好转,每2周左右发作1次,此次发作后心慌明显加重.原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查体:呼吸稍快,脉搏140次/min,血压95/55mmHg,心电图示:心率140次/min,室上性心动过速.考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心电监护下给予常规剂量心律平70m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约5min注射完毕,观察20min,心率逐渐变慢、不规整、胸闷加重,出现黑朦,最长R-R间期为6 s,经胸外心脏按压后恢复窦性心律.经食道电生理检查确诊为病窦综合征.后给予安装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 s)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探讨DCG对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DCG记录到的186例房颤伴长R-R间期者分为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分析平均心室率、长R-R间期昼夜发生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睡眠无关组患者睡眠及非睡眠时平均心室率均小于睡眠相关组;睡眠无关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睡眠相关组;睡眠相关组患者长间歇时不伴黑矇或晕厥,而睡眠无关组患者长间歇时有22例出现黑矇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状态时。结论分析房颤患者DCG长R-R间期发生的频度、时间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0.
侯莹  李俊花  孙红 《工企医刊》2004,17(2):58-59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7岁。因心前区疼痛2小时入院。BP8/6Kpa,心律不齐。心电图示:P-P间期规则,频率45次/min,PⅡ倒置,PavR直立,Pv5、v6倒置。P-P间期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