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VR10 12 /Sj3 1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2只。A组为单磷脂 (MPL)组 ,B组为VR10 12组 ,C组VR10 12 MPL组 ,D组为VR10 12 /Sj3 1组 ,E组为VR10 12 /Sj 3 1 MPL组。滴鼻免疫。在第 3次免疫后 2周 ,每只鼠经腹部感染 40± 1条尾蚴 ,45d后宰杀 ,观察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初次免疫前和攻击感染前尾静脉采血并收集粪便 ,ELISA检测血清内特异性IgA、IgG及粪内sIgA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VR10 12 /Sj 3 1及VR10 12 /Sj 3 1加MPL滴鼻免疫均可引起小鼠血清IgG、IgA和粪内sIgA升高 ,且VR10 12 /Sj 3 1加佐剂滴鼻免疫组抗体的增幅 >不加佐剂组。VR10 12 /Sj3 1和VR10 12 /Sj3 1加MPL滴鼻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减虫率分别为 2 1.70 %和 2 8.82 % ,减卵率分别为 2 7.98%和 40 .72 %。二者的减虫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减卵率后者显著高于前者 (P <0 .0 5 )。 结论 VR10 12 /Sj3 1滴鼻免疫可引起小鼠产生全身和粘膜免疫应答及部分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碱性调宁蛋白样蛋白P14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jP14)对小鼠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无内毒素pcDNA3.1 (+)-SjP14及纳米微球DNA疫苗,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cDNA3.1(+)-Sj P14组及纳米微球-DNA疫苗组.各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pcDNA3.1(+)-Sj P14、纳米微球DNA疫苗100μg/鼠·次,每2周免疫一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周,尾蚴攻击,6w后处死小鼠,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同时留取肝脏,部分消化后在显微镜下行虫卵计数,计算减卵率.结果 pcDNA3.1(+)-Sj P14p核酸疫苗能明显提高小鼠的抗血吸虫感染能力,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达到44.6%和61.6%;纳米微球-DNA疫苗免疫能进一步提高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提高至56.2%和73.5%.结论 pcDNA3.1(+)-Sj P14核酸疫苗有一定程度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pcDNA3.1(+)-SjP14-纳米微球复合物疫苗免疫能增强小鼠对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探讨泥蚶多糖佐剂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方法 将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对照组、 泥蚶多糖组、 疫苗组、 疫苗+佐剂组等4组, 每组15只, 分别皮下注射100 μl PBS、 100 μg泥蚶多糖、 100 μg pcD? NA3.1?Sj26GST血吸虫DNA疫苗、 100 μg pcDNA3.1?Sj26GST与等量泥蚶多糖佐剂的混合物。各组分别于实验开始时、 第 2周、 第4周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第2周,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40 ± 1条/只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小鼠。感染后6周剖杀 小鼠, 收集血清、 肝脏及成虫, 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G水平, 计算减虫率及每克肝组织减卵率。结果 结果 感染后 6周, 疫苗组和疫苗+佐剂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分别为18.26 ± 0.42 mg/ml和20.21 ± 0.89 m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 0.05); 疫苗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28.60%和35.84%, 疫苗+佐剂组减虫率 和减卵率分别为38.04%和49.7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且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P均< 0.01)。 结论 结论 泥蚶多糖作为佐剂, 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重组铁蛋白的粘膜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铁蛋白(SjFer)原核表达质粒。以壳聚糖作佐剂,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rSjFer)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方法 用PCR扩增SjFer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上intein2的N端 ,经PCR、限制性酶切筛选阳性重组子并经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子转化大肠埃希菌,在低温和低浓度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利用重组融合蛋白的壳聚糖结合功能域(CBD)结合位点,使其与壳聚糖结合,经滴鼻免疫小鼠,于第3次免疫后2周攻击感染,用减虫率和减卵率表示保护力。感染前采血和唾液用ELISA检测抗体。 结果 成功克隆并表达了rSjFer。rSjFer以壳聚糖作佐剂经滴鼻免疫获得了35.51%的减虫率和52.17%的减卵率。免疫后小鼠血清IgG和IgA及唾液SIgA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 结论 获得了rSjFer,该蛋白以壳聚糖作佐剂经粘膜免疫能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pG免疫刺激序列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免疫保护的增强作用.方法设计合成一对含6个免疫刺激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第5314碱基Ssp I酶切位点,改建为pcDNA3.1-CpG.再将SjCTPIDNA片段克隆到pcDNA3.1-CpG的多克隆位点区,构建为pcDNA3.1-TPI/CpG.5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pcDNA3.1、pcDNA3.1-TPI、pcDNA3.1-CpG、pcD-NA3.1-CpG/TPI质粒DNA,每鼠100 μg.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士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 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d及攻击感染前2 d经尾静脉采血检测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IgG2a.末次免疫后2周制备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 pcDNA3.1-TPI组和pcDNA3.1-TPI/CpG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亚类IgG2./IgG1的比值分别为1.76和2.67,而其他两组则未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pcDNA3.1-TPI组和pcDNA3.1-TPI/CpG组小鼠的IL-2、IFN-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4无明显差异;pcDNA3.1-TPI组和pcDNA3.1-TPI/CpG组分别获得了25.98%和34.54%的减虫率,后者高于前者,并分别获得了27.68%和29.50%的减卵率.结论 CpG免疫刺激序列似能增强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Th1型免疫应答,并提高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SjCTPI)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将39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肌注pcDNA3.1质粒DNA 100μg/鼠;B组(实验组),每鼠肌注pcDNA3.1-SjCTPI 100μg;C组(加强组),每鼠肌注pcDNA3.1-SjCTPI 100μg及pcDNA3.1-P35和pcDNA3.1-P40的混合物100μg.每两周免疫1次,共计3次.末次免疫4周后,每鼠用45条尾蚴进行攻击,45 d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以及每鼠肝组织内虫卵数;于攻击前每组各取两只小鼠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SjCTPI介导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ELISA检测攻击前后的抗TPI的抗体水平.结果用ELISA检测抗TPI抗体的结果表明,攻击前A组的10份血清均为阴性,B组5/10份血清出现弱阳性,C组也有6/10份血清出现弱阳性反应.51Cr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A、B、C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9.1%、27.6%和54.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30.2%、52.9%;加强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32.7%、47.0%.结论进一步证实了SjCTPI DNA疫苗作为抗血吸虫病核酸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调宁蛋白样蛋白P14基因DNA疫苗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制备无内毒素DNA疫苗,用于免疫小鼠。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给予100 μl/鼠/次;空质粒组100 μg/鼠/次、pcDNA3.1(+)-SjP14组、pcDNA3.1(+)-SjP14 + pcDNA3.1(+)-SjGST组分别经肌肉给予100 μg/鼠/次;同上每2周免疫一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周,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1)条/鼠。尾蚴攻击6周后解剖小鼠,收集成虫和血清,计算减虫率并检测血清IgG1、IgG2a及总IgG;同时留取肝脏,部分消化后在显微镜下行虫卵计数,计算减卵率,部分肝脏用于组织病理学分析(HE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变化及肉芽肿情况。结果 与NS对照组比较,pcDNA3.1(+)-Sj P14p核酸疫苗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达到45.1%(P<0.05)和62.0%(P<0.001);SjP14核酸疫苗与SjGST核酸疫苗联合免疫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提高至56.3%(P<0.01)和73.9%(P<0.001);SjGST和SjP14 组减虫率大于SjP14疫苗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SjGST和SjP14组减卵率明显大于SjP14疫苗组,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SjGST和SjP14组与SjP14组血清IgG1、IgG2a及总IgG水平在免疫6周、12周后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但SjGST和SjP14组与SjP14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组织切片镜下显示,pcDNA3.1(+)-SjP14组肝脏病变较生理盐水组和空质粒组明显减轻,pcDNA3.1(+)-SjP14 + pcDNA3.1(+)-SjGST组肝脏损伤程度最轻,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反应轻,肉芽肿面积较小。结论 pcDNA3.1(+)-Sj P14核酸疫苗有一定程度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pcDNA3.1(+)-SjP14与pcDNA3.1(+)-SjGST疫苗联合免疫能增强小鼠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6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纯化的质粒DNA pcDNA3.1(对照组)、pcDNA3.1-TPI(TPI)、pcDNA3.1-(CDR3)6[(CDR3)6]、pcDNA3.1-TPI-linker-(CDR3)6(TLC)和pcDNA3.1-(CDR3)6-linker-TPI(CLT),每鼠100μg.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 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天及感染前2天经尾静脉采血检测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IgG2a.末次免疫后2周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TPI、TLC组和CLT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亚类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1.71、2.71和4.70,而其他两组则未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TPI、TLC组和CLT组小鼠的IL-2、IFN-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4则无明显差异.多价DNA疫苗TLC组和CLT组减虫率分别达到37.30%、39.09%,减卵率分别为41.61%、49.54%,均显著高于TPI组和(CDR3)6组(P均<0.05).结论多价DNA疫苗相对于单价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诱导宿主产生较高的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SjCTPI)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将39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肌注pcDNA3.1质粒DNA100μg/鼠;B组(实验组),每鼠肌注pcDNA3.1-SjCTPI100μg;C组(加强组),每鼠肌注pcDNA3.1-SjCTPI100μg及pcDNA3.1-P35和pcDNA3.1-P40的混合物100μg。每两周免疫1次,共计3次,末次免疫4周后,每鼠用45条尾蚴进行攻击,45d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以及每鼠肝组织内虫卵数;于攻击前每组各取两只小鼠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SjCTPI介导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ELISA检测攻击前后的抗TPI的抗体水平。结果 用ELISA检测抗TPI抗体的结果表明,攻击前A组的10份血清均为阴性,B组5/10份血清出现弱阳性,C组也有6/10份血清出现弱阳性反应。^51Cr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A、B、C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9.1%、27.6%和54.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30.2%、52.9%,加强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32.7%、47.0%。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SjCTPI DNA疫苗作为抗血吸虫病核酸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rSjFer)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方法 实验鼠分为8组,每组10只,包括rSjFer、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和rSjFer+CTB灌胃免疫组,以及rSjFer、CTB和rSjFer+CTB滴鼻免疫组,PBS灌胃及滴鼻对照组。在第3次免疫后2wk,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45d后解剖观察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免疫前和感染前尾静脉采血和取粪样,ELISA检测血清IgA、IgG及粪内sIgA水平。 结果 灌胃及滴鼻各组减虫率依次为3.98%、3.77%、25.57%及7.69%、4.50%、33.35%,每克肝减卵率依次为3.76%、2.46%、34.75%及4.40%、0.06%、60.10%。 结论 rSjFer粘膜免疫能诱导小鼠产生抗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测定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的噬菌体展示肽基因序列,研究合成多肽抗原的血吸虫病诊断价值.方法扩增目的噬菌体,制备和纯化噬菌体DNA,对目的噬菌体中外源性肽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演绎氨基酸序列分析.根据血清反应强度和演绎氨基酸序列选择2个噬菌体的展示肽段进行人工多肽合成.以合成的多肽为抗原,建立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愈后的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该合成抗原的血吸虫病疗效考核价值.结果测定了14个噬菌体展示外源肽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6个噬茵体的外源肽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其余8个噬菌体展示肽的基因序列不相同.分析演绎氨基酸序列,发现1个噬菌体展示肽中的3个连续的氨基酸(GVK)残基与血吸虫23 kDa分子氨基酸残基相同.合成多肽抗原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敏感性分别为92.3%和91.1%,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7.5%,检测健康人血清,特异性为95.5%.检测治愈后0.5年的同一病人血清,阴转率为55.3%,治愈后1年的病人血清中IgG抗体的阴转率为63.2%.结论 9个具有血吸虫病诊断价值的噬菌体展示表位的基因序列被确定,并证明了合成多肽抗原有较好的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等胆系疾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糖尿病胃轻瘫(DGP)等非胆系疾病Oddi括约肌(SO)功能变化,通过内镜采用灌注式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15例胆系疾病患者、13例非胆系疾病患者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结果显示,胆系疾病组的胆总管压力、SO基础压及蠕动波振幅明显高于非胆系疾病组(6.86±0.63kPa与1.27±0.10kPa,P<0.01;7.31±0.95kPa与1.87±0.16kPa,P<0.01;32.00±1.2kPa与24.14±1.5kPa,P<0.05);同时,非胆系疾病组的十二指肠压、SO蠕动频率及间期较胆系疾病组明显降低、减慢及延长(1.42±0.26kPa与0.30±0.10kPa,P<0.01;3.6±1.2次/分与2.2±0.4次/分,P<0.05;7.4±1.2秒与11.0±1.8秒,P<0.05)。结果显示,无论是胆系疾病还是FD及DGP等非胆系疾病均有SO功能紊乱,但表现形式相反,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Measurable evolution occurs in laboratory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under strong natural selection. The rate of adaptation to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opulations with genetic variability increased by radiation than in the control, nonirradiate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病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范围的传染病中 ,寄生虫的感染率可能要超过其它任何病原所致的感染 ,而血吸虫在许多方面都是一种不寻常的寄生虫 ,如雌雄异体、性染色体异配 ,寄生于宿主的门脉系统及有性和无性生殖的生活史等 ,这些特点 ,使其成为医学和兽医学中研究最为深入的虫种之一。据统计 ,目前大概有 2 - 3亿人有血吸虫感染 ,全球有 74个国家 6亿左右的人口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 ,尽管已有不少血吸虫病的防治经验 ,但要把人畜共患的血吸虫病危害减至最少 ,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 5 0年来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但并未得到彻底控制 ,究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