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描述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梳理建档中存在问题,为电子健康档案进一步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40个试点城市人口、经济及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状况等。结果 :地区生产总值是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数量可能的影响因素(r=0.867,P0.01;集中指数C=0.026 6),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水平可能影响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r=0.440,P0.01),试点城市电子健康档案覆盖情况均衡性较好(基尼系数G=0.082 8),直辖市下辖区与其余城市建档模式、建档类型无显著差异(χ2=5.81,P=0.07;χ2=3.43,P=0.22),但户籍与流动人口的建档率存在显著差异(Z=-2.90,P0.01)。结论 :试点城市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已取得较好成果;经济水平可能影响档案建设;对流动人口的建档工作和档案利用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差异,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户籍人口健康档案的政策知晓率和建档率分别达到75.3%和52.3%,但流动人口仅为46.2%和19.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个人群建档率进行分省χ2检验后,得到的结论一致。相较而言,健康教育服务在户籍和流动人口中的普及率均较高,分别达到95.8%和89.6%。从教育服务方式上看,81.4%的流动人口是通过广播电视和宣传栏获得健康教育服务(P0.01),低于户籍人口的88.7%(P0.01),但56.6%的流动人口通过短信、微信等新媒介获得服务(P0.01),高于户籍人口的52.5%(P0.01)。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留居时间、医疗保险及就业性质是影响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而城市所处经济带、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则是宏观层面的原因。结论从全国来看,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只有同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入手,才能有效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健康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率分别为35.3%和50.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融合通过健康与公共服务因素影响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水平,流动特征通过社会融合、健康与公共服务因素对流动人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影响。结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水平较低,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水平低于户籍人口,应从卫生服务利用者、卫生服务提供者两方面提高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及流动人口服务需求。方法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之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国31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对中国城乡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中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情况进行描述。结果 44.4%的社区已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但流动人口中实际建档比例仅为16.9%。流动人口存在避孕节育、孕产期保健和疾病诊治等服务需求。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工作,规范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作为健康促进干预的依据,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社区卫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户籍身份对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户籍身份的双重属性,将居民分为本地非农户籍人口、本地农业户籍人口、外来非农户籍人口和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四类,比较其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差异,并探讨户籍身份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作用机制。结果:居民在健康教育服务利用上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社会保障、社会参与、信息获取是户籍身份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主要机制。结论:提升流动人口的服务利用水平,应成为各地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是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前提与基础。是以社区为中心,居民为对象,详细记录个人与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基本状况、疾病史、遗传史、疾病动态、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情况的各种资料。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要为目的。但在此项工作运行中发现,居民对建档工作不理解、误解、网络系统不能共享,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省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患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公平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收集2017年5—8月山东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在山东省居住时间≥1个月的6 000名≥15周岁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并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山东省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患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6 000名流动人口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者2 488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41.47%;过去1年患腹泻、发热、皮疹、黄疸、结膜红肿、感冒等疾病者3 646例,就诊者1 250例,患病就诊率为34.2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非在婚是山东省流动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危险因素,女性、流动范围为省内流动、愿意落户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山东省流动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保护因素;年龄较大、自评基本健康和健康是山东省流动人口患病就诊的危险因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其他医疗保险是山东省流动人口患病就诊的保护因素。结论山东省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患病就诊率均较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流动范围、落户意愿、自评健康状况和参加医疗保险情况是该地区流动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患病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洁  王勇  廖凯  李颖  唐力  王世清  龙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3,(12):1531-1532,1530
目的 了解湖南省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现况,发现建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无缝对接,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2年所有的“湖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进度月报表”,摘录居民健康档案相关数据,录入Excel2003电子表格,应用Excel2003、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 215.57万份,健康档案建档率为77.37%,其中4 869.70万份(93.37%)为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城市和农村建档率分别为76.99%、77.47%,女性建档率高于男性,65岁以上老年组和0~6岁儿童组的建档率较高,20~34岁年龄组最低;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的累计健康档案建档数分别占健康档案总数的7.22%、2.34%、0.34%;2012年每月健康档案建档数呈稳步上升趋势;全省33.21%的健康档案在最近一年内有相关服务的动态记录. 结论 全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使用工作发展不平衡,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更新比例较低,建议基层医疗机构落实长效合理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同时加强跨区域、跨系统的大信息管理联网平台建设,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无缝对接,促进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更新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赤峰市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及卫生服务情况,为决策层的决策居民健康服务提供其高效、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2009年的"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进行建立赤峰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结果到2015年12月的建档的规范率为85.8%,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率达100%。结论只有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电子信息化及网络化的管理,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和规范建档率,才能有效的保证其快捷、高效的统计、分析与利用居民的健康档案,也可为决策层的决策提供其高效、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综合试点省市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在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综合试点地区范围内,选取地市级卫生信息中心,通过问卷调查信息收集。结果 2012年年底,受调查地区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为83.1%,其中电子档案建档率为78.9%。结论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有了迅速提高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按照原卫生部要求建设的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比例并不高,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和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知情况,为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配额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九区居住时间≥6个月的一般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900人。77.8%的样本人群认为建档有必要,53.7%的样本人群关注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关注的是健康体检信息(52.4%)。74.8%的样本人群对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持赞同态度。样本人群对健康档案的知晓率为75.1%,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户籍对健康档案的知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知晓途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2%)。结论居民对健康档案的知晓情况受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户籍等因素的影响;其健康意识较低,对健康档案作用的认知较片面;健康档案的传播途径有待深入拓展;居民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可度较高,但其安全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社区医学杂志》2011,(13):39-39
<正>为如期完成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的目标,近日,山东省卫生厅印发《关于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市切实加大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中15~35岁83,242名流动人口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二元Logistic分析中国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3,242名中国青年流动人口中,27,811人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3.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婚、初中及以上学历、家庭平均月收入为5000~9999元、自评健康、省内流动、流动时间>1年、流动因素为社会因素、有定居意愿、办理暂住证、就业身份为雇主、机关事业单位、每周工作小时≤55小时、参与社会及公共事务活动、参保医疗保险、接受过健康教育的青年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建立健康档案(P<0.05)。[结论]中国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相对较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青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和均等性,保障青年流动人口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选取的四川省四个城市的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档案的平均建档率为86.4%;电子健康档案的平均建档率为82.0%;健康档案的信息以及数据更新存在不规范等问题;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系统不能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健康档案的使用需求。结论:增加健康档案建档数量的同时,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和使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均等化试点政策下,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改进完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均等化试点政策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建档率为28.3%,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籍性质、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是否居住在试点城市是影响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处于较低水平,均等化试点政策效果不明显,应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资源组合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助力均等化试点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情况,为促进社区卫生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芜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地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更新率和利用率均较低,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功能滞后于当前的需求。结论提高社区居民和卫生服务机构对健康档案的认识,提升健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培训相关人员,对当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常州市武进区遥观社区2013年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诊断,了解社区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有资料收集和专项调查的方式收集社区健康相关资料.结果:常州市武进区遥观社区常住人口115 951万,户籍人口44 552万,外来人口71 426万,户籍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38.40%,截止2013年底该社区健康档案建立38 516份,建档率为86.55%;其中老年人建档6 571份,建档率为98.32%.高血压病人6 104例,糖尿病1 384例;恶性肿瘤560例,重型精神疾病患者278人,管理260人.2013年该社区户籍人口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112例、脑血管病71例、呼吸系统疾病48例.2013年社区传染病报告240例,发病率为207.08/10万,发病居前3位的传染病是手足口病、肺结核、水痘.结论: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是社区重点干预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②传染病管理重点(尤其是流动人口)为手足口病、肺结核、水痘、梅毒、肝炎;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增加社区公共卫生医师和全科医生的配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金华市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现状,提出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和服务对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形式现场调查50家职业病危害作业企业500名流动人口。结果:流动人口以20岁~45岁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毕业,普遍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和自我卫生防护意识,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率34.00%、在岗职业健康体检率71.00%、离岗职业健康体检率为6.9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48.60%。工伤保险投保率77.00%,医疗保险投保率41.60%。结论:金华市流动人口职业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不高,职业病危害隐患严重。建议将职业卫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列入城市社区或乡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建立职责明确、监管到位、服务规范的职业卫生服务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东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对东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存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行系统抽样调查,了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完整性、使用情况、活化情况等。结果共抽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50份,一般资料表、健康体检表不合格率分别为4.57%和11.43%;在健康档案动态试用调查中,高血压或糖尿病居民动态使用率最高,一般居民动态使用率最低,常用于健康体检;东莞市户籍常住人员、非东莞市户籍常住人员、非常住人员之间的1年活化率、2年活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合格率、活化率较高,但也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居民配合度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方式,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社区居民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档案建档率、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健康理念等问题的调查。结果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档案建档率75%,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体利用率不高。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服务水平、社区卫生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