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三个县7934例农村育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状 况,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LISA 法筛查云南省石屏县、大关县、西盟县7934 例血清样 本,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育龄人群中HBsAg 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 三个县 7934 例,HBsAg阳性人数463 例, 阳性率为5.84%, 西盟县阳性率12.38%、大关县5.29%、石屏县 3.33%,男性阳性率为7.33%,女性阳性率为4.90%,三县之间和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 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1646例,构成比20.75%,HBsAb阳性及合并其他阳性2594 例,构成比 32.69%较全国流行率低。共出现HBV 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19 种, 其中排在前六位的是:HBsAg、 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 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均阴性,共4772 例, 构成比为60.15%;HBsAb 为阳性其余四项阴性, 共1646 例, 构成比为20.75%;HBsAb、HBeAb、 HBcAb 为阳性, HBsAg、HBeAg 为阴性, 共499 例, 构成比为6.29%; HBsAb、HBcAb 为阳性, HBsAg、HBeAb、HBeAg 为阴性, 共367 例, 构成比为4.63%; HBsAg、HBeAb、HBcAb 为阳性, HBsAb、HBeAg 为阴性, 共216 例, 构成比为2.72%; HBsAg、HBeAg、HBcAb 为阳性, HBsAb、 HBeAb 为阴性,共133 例,构成比为1.68%。结论 准备怀孕的易感人群应当给予宣传教育,孕前接种乙 肝疫苗;阳性人群要积极配合做好确诊和治疗等工作,从而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 关键词:育龄人群;乙型肝炎;流行;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1 0031 04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的远期效果和加强免疫的必要性。方法 对上海市南市区1986 年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至少隔年随访一次,抽血检测HBsAg、抗- HBc 和抗- HBs。在第5 年,对同年出生但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邻近行政区儿童进行调查,以此作为外对照计算疫苗的远期保护效果。结果 11 年HBsAg 阳性率在0 .46 % ~0.98 % 之间,平均0.70 % (25/3 578) ,大大低于免前本底对照和外对照,而且没有随免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同外对照相比首针接种后5 年的保护效果为85 .42 % (95% 可信区间:70 .11 % ~100% )。结论 新生儿首针接种后11 年内无加强免疫的必要,是否或何时加强,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244名52~60月龄出生时已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检测HBsAg、抗-HBc、ALT及抗-HBs滴度,随机分A、B两组,分别加强接种一针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细胞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均为5μg,一月后复查抗-HBs滴度。结果:A、B两组加强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6.77%、100%,GMT较加强前分别上升10.71、12.26倍,  相似文献   

4.
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0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持久性及远期保护效果,从1986年开始,结合农村计划免疫给新生儿接种3针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对免疫后首次检测HBsAg阴性的762名免疫儿童进行了最长10年的追踪观察。结果(1)母亲HBsAg阴性儿和阳性儿的抗-HBs阳性率以S/N值≥2.1标准计算,分别从免疫后第1年94.44%和84.21%降至第10年50.24%和34.7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抗-HBsS/N值的GMT由第2年的31.62和23.99降至第10年的3.09和2.51,下降更为明显,且GMT以免疫后3~5年下降最快,而抗-HBs阳性率则以9~10年下降最快。(2)母亲HBsAg阴性儿688名,共观察了3559.0人年,出现5例HBsAg阳转者,HBsAg年阳转率0.14%;母亲HBsAg阳性儿74名,共观察了456.5人年,出现1例HBsAg阳转者,HBsAg年阳转率0.22%,出现的6例HBsAg阳转者均未形成慢性携带状态。与乙肝疫苗免疫前同龄HBV易感儿童HBsAg年阳转率4.27%相比,乙肝疫苗对母亲HBsAg阴性儿和阳性儿的HBsAg阳转保护率分别为96.72%和94.85%。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15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消长动态及远期保护效果。「方法」从1986年开始,每隔1~2年,采取整群随机方法对湘潭随机方法对湘潭市区1985~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随访一次,采血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15年共观察儿童5006名,各次观察的HBsAg携带率为0.63%~2.32%,平均携带率为1.38%。明显低于免疫前同一人群的10.33%,保护率为86.65%(95%可信区间为72.13%~100.00%)。全程免疫后抗-HBs的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高峰值均出现在首针接种后7~12个月,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但免疫后15年的儿童中仍有45.31%的个体抗-HBs的mIu/ml值〉10.0,G值为27.95mIu/ml,且HBaAg和抗-H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免疫儿童中HBsAg阳性者的来源、变化动态及再感染的转归,选取45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平均7.4年的随访。结果首次检查有63例HBsAg阳性,占观察人数的13.8%(63/455);随访中发现6例HBsAg阴转,阴转率为9.3%(6/63),阴转者的S/N值较低(26.7)。原HBsAg阴性者随访中发现7例HBsAg阳转,其中5例变为慢性携带者,占随访后总阳性者的8.1%(5/62)。结果表明:HBsAg阳性率在母亲双阳性免疫儿童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共发现6例阴转和5例阳转,其替换率<10%。并发现HBsAg阴转后5/6例无抗-HBs应答。阳转者中HBsAg阳转前均有低水平的抗-HBs,有1例HBsAg和抗-HBs同时存在。对上述病例的特征进行了讨论,表明对母-婴免疫阻断效果的全面评估至少需要3年。  相似文献   

7.
海曙区儿童HBsAg携带率浅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妇幼保健所315010张奕琴,刘月娥宁波市自198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接种乙肝疫苗,1991年起纳入计划免疫,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已由接种前的6.1%下降到2.9%,效果显著。根据1...  相似文献   

8.
基因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访2年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明良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1):95-95,97
1995年9月对本校新生中的“乙肝易感者”(本文指经检测HBsAg、抗-HBs及抗-HBc均为阴性者)450例采用基因乙肝疫苗接种,于接种第1剂后的第6个月(T6)采血检测抗-HBs,有370例抗-HBs为阳性,其阳转率为82.80%(79.69%~85.75%),2年(T24)后再次采血检测HBsAg,抗-HBs及抗-HBc,未发现HBsAg阳性者。而抗-HBs的阳性保持率为73%(69.01%~77.21%),说明本文采用基因乙肝疫苗对青年“乙肝易感者”接种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作者建议,对大学生群体中的“乙肝易感者”应将基因乙肝疫苗接种列有常规预防接种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低剂量免疫保护持久性及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免疫应答。方法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新生儿免疫后13年的血清学效果和加免实验的抗体反应。结果941名免疫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滴度已明显下降,66.0%的儿童抗-HBs水平在保护性水平(mIU/ml<10)以下,但仍有较高保护效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0.53%)与免疫后1年时(1.4%)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国产乙肝血源疫苗具有持久的免疫预防效果。使用5.0μg剂量的乙肝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对105名抗-HBs阴性的儿童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结果加强免疫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70.5%,回忆反应较好。结论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低剂量免疫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持久性,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有较好的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诱导抗体阴转者对HBsAg的免疫记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血源疫苗新生儿期接种9~10年后,疫苗诱导抗体转阴者是否仍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保持免疫记忆。采用RIA方法测定并比较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加名)前后受试对象的抗-HBs水平。结果48名受试儿童加免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与滴度均明显高于免前(p〈0.01),70.9A%(34/48)的加免儿童保持免疫记忆,持续时间至少已3年,提示3针10ug乙肝血源疫苗新生儿期接种9~1  相似文献   

11.
用改进的化学交联技术将抗人红血球血型糖蛋白A单克隆抗体(MCAB-GPA)与HBsAg单克隆抗体重组,制备出检测HBsAg的双功能抗体。研制出快速全血凝集HBsAg检测试剂盒(JKD)。鉴定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可检测1~2.5ng/ml水平的HBsAg。JKD与EIA和PHA方法配对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8.3%和98.7%。对不同人群中HBsAg检测表明,16例EIAHBsAg阳性病人,JKD100%阳性,79例肝炎病人阳性率为64.6%(51/79),73名献血员未检出阳性,一般人群阳性率为3.8%(2/52)。上述结果表明,该试剂盒不仅简便、快速,而且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了1018名1~7岁新生儿期接种3针10μg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的儿童,检测HBsAg、抗BHs和抗HBc,以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低剂量免疫策略7年后的效果。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为2.0%,与1985年该免疫计划实施前儿童HBsAg阳性率12.7%比较,疫苗保护率为85.0%,保护率从免疫后1~2年的82.0%逐年上升为免疫后7年的96.4%;抗HBs阳性率为79.7%,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4.2%;两者从免疫后1~2年的91.8%和75.0%明显下降为免疫后第7年的73.7%和48.2%;抗HBc阳性率为3.0%,显著低于免疫前的18.4%。结果说明低剂量免疫策略控制乙肝是成功的,实施7年后是否需加强免疫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吸毒人员HIV,HBV,HCV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浙江省吸毒人员HIV、HBV、HCV感染情况,收集浙江省戒毒人员血浆182份,其中静脉吸毒者(IVDUs)64份,非静脉吸毒者(NIVDUs)118份。用ELISA法检测抗HIV,用EIA法检测HBV标志物和抗HCV。结果发现,浙江省吸毒戒毒人员抗HIV阳性率为0%,IVDUs组HBV总感染率为67.18%(43/64),HBsAg携带率为10.93%(7/64),HBeAg阳性7.81%(5/64),抗HCV阳性21.88%(14/64);NIVDUs组HBV总感染率为71.19%(84/118),HBsAg携带率为15.25%(18/118),HBeAg携带率为15.25%(18/118),HBeAg阳性5.93%(7/118),抗HCV阳性0.84%(1/18)。HBV标志物阳性率IVDUs和NIVDUs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HCV阳性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提示,浙江省为HIV感染低发区,为HBV感染高流行区,静脉吸毒为HC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两种阻断围产期乙肝母婴传播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曾有报道[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6个月内有24.3%~45%HBsAg阳性。因而加强对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阻断围产期HBV的传播是预防乙肝的一种有效手段。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我们筛选HBsAg阳性产妇的新...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ELISA法对159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分别检测HBsAg,HbeAg进行HBV宫内传播率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者16例,HBV宫内传播率994%(16/159),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宫内传播率1739%(16/6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母血HBeAg阳性、性别、产后出血、产程及羊水污染选入模型(剔除P值为010),OR值(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843(204—3476)、486(133—1738)、143(103—196)、112(100—125)及014(002—1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乙肝疫苗免后效果,我们按年龄随机抽取了237名儿童用RIA检测法对乙肝两对半进行观察,其中母亲HBsAg阴性儿童免后抗-HBs、GMT(S/N)均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HBsAg阳性率1.08%,抗-HBc阳性率为13.98%。母亲HBsAg阳性儿童抗-HBs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免后HBsAg阳性率为7.89%,抗-HBc阳性率为34.21%,说明免疫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高流行区,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在10%以上,乙肝感染率达60%,军队乙肝报告发病数有逐年上升趋势。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携带状况具有不平衡性,不同性别、年龄间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域间分布也不平衡,我们着重从不同地区军队干部HBsAg和抗-HBs携带状况探讨乙肝的流行情况。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于1998年10月同时分别选择驻北京、湖南和陕西三个地区的二炮部队干部进行血清HBsAg和抗-HBs检测。(2)方法:为ELISA法,试剂由华美北京…  相似文献   

18.
1456名中等师范学生HBsAg携带状况流行病学及KAP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为1456名中等师范学生HBsAg感染状况、529名学生KAP(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以及72名HBsAg阳性学生感染因素和心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HBsAg携带率为15.18%,高于全国调查水平,农村学生HBsAg携带率高于城市学生4.67个百分点,但两者无差异(P>0.05);农村及城市学生HBsAg血清阳转率(/百观察人年)分别为0.92%和0.60%;学生对HBV知识的了解,接触病人史,共用注射器及家庭条件等与HBsAg感染有关(P<0.05)。72名HBsAg阳性学生心理行为调查显示,HBsAg感染对其心理、学习均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儿童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济南市儿童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状况。方法:对部分7岁以下儿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抗-HAV、HBsAg、抗-HBs采用IRMA法。结果:抗-HAV、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6.88%、1.57%,72.58%、5.22%。结论 儿童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未形成免疫保护屏障;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效果。〔方法〕 1996年9月至1999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全程疫苗接种,并选择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120名,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62名进行3年免疫效果和阻断效果的系统观察。〔结果〕 新生儿接种疫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抗体的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的高峰值均出现在首针免后12个月,分别为98.33%和139.03mIu/ml,至36个月时,仍保持在89.56%和89.70%mIu/ml。两组双阳母亲所生新生儿的母婴阻断保护率分别为93.06%和92.59%。〔结论〕 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