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管癌和癌旁组织P16和P53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16的变化,并与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聚集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3例出现P16蛋白的免疫阳性反应(14%),此3例均为高分化鳞癌。在3例P16免疫阳性组织中,2例同时出现P53蛋白聚集的改变。22例手术切除癌标本中的各级癌前病变均未出现P16阳性反应。癌组织和癌旁上皮各级病变均出现较高的P53蛋白改变。提示:肿瘤  相似文献   

2.
喉癌和癌旁组织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喉癌向周围组织浸润发展的方式。方法:应用抗癌基因P53单克隆抗体(DO-1)对19例喉癌、癌旁和相对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3蛋白阳怀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和转化的细胞核内。喉癌的表达率为73.68%。癌的表达率为36.84%,且3-5个阳性细胞位于上皮基度部的细胞核内,呈局灶性、跳跃性表达。结论:喉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方式是跳跃性的,因此为达到手术治愈目的,喉癌切除订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应用枸橼酸-LSAB-微波免疫组化技术,。用P53单克隆抗体检测了30例喉鳞癌,癌旁交界处及癌旁0.1,1.0,1.5,2.0cm处粘膜和4例正常喉粘膜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P53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在癌旁交界处,癌旁0,5,1.0,1.5,2.0cm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6.7%,10%,0.0%,0.1^%;4例正常喉粘膜中无阳性表达,其间差异显著。2.P  相似文献   

4.
应用枸橼酸-LSAB-微波免疫组化技术,用P53单克隆抗体检测了30例喉鳞癌、癌旁交界处及癌旁0.5、1.0、1.5、2.0cm处粘膜和4例正常喉粘膜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①P53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19/30);在癌旁交界处、癌旁0.5、1.0、1.5、2.0cm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8/30)、36.7%(11/30)、10%(3/30)、0.0%(0/30)、0.0%(0/30);4例正常喉粘膜中无阳性表达,其间差异显著(P<0.01)。②P5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以喉癌组织中最强,随着远离肿瘤距离的增加,表达强度逐渐减弱。③P53蛋白的表达与喉癌部位、临床分期及肿瘤分级无关。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参与了喉癌的发生,P53过度表达是喉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距肿离0.5cm以内的癌旁组织,应视为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5.
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变过程中肿瘤抑制基因WAF1和P53的变化。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和各级不同病变组织中,均可见WAF1和P53在细胞核内的表达,随病变进展到间变和鳞癌,WAF1免疫阳性率逐渐降低。从正常到基底细胞增生,WAF1免疫阳性细胞数轻度升高,但到间变和鳞癌阶段,WAF1免疫阳性细胞数未见进一步升高。在正常上皮和基底细胞增生阶段,WAF1免疫阳性细胞数少于P53免疫阳性细胞,在间变和癌阶段更低。WAF1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底细胞第3、4层,比P53免疫阳性细胞高2~4个细胞层。提示:间变时低水平的WAF1可能与P53功能丧失有关。在间变和癌时WAF1低表达的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初诊病人多为中晚期病人,五年生存率较低。据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研究提示,食管上皮癌变是一个多阶段进行性发展过程,即正常上皮一基底细胞增生一原位癌一浸润癌,故食管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4例食管癌标本进行抗凋亡基因(Bcl-2)和肿瘤抑制基因(B3)的检测,研究食管癌病变各阶段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两基因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早期诊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WAF—1和P53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变过程中肿瘤抑制基因WAF-1和P53的变化。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和各级不同病变组织中,均可见WAF-1和P53在细胞核内的表达,随病变进展到间变和鳞癌,WAF-1免疫阳性率逐渐降低。从正常到基底细胞增生,WAF-1免疫阳性细胞数轻度升高,但到间变和鳞癌阶段,WAF-1免疫阳性细胞数未见进一步升高。在正常上皮和基底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8.
张艳玲  肖文华  梁后杰 《重庆医学》2002,31(12):1161-1163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P5 3蛋白、上皮钙粘蛋白 (E cadherin)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5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P5 3蛋白、上皮钙粘蛋白 (E cadherin)表达的改变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和癌旁组织中P16、P5 3蛋白、上皮钙粘蛋白 (E cadherin)阳性率分别为 37.14 %、4 5 .71%、31.4 3%和 10 0 %、11.4 3%、71.4 3%。肝癌的P16蛋白、上皮钙粘蛋白 (E cadherin)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 ,P <0 .0 5 ,而P5 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 ,P <0 .0 5 ;P16蛋白、上皮钙粘蛋白 (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无转移的肝癌中分别为 82 .14 %、15 .38%。有转移组分别为 2 8.5 7%、4 0 .91% ;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 1。P16、P5 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明显关系P <0 .0 5。结论 P16蛋白缺失和 p5 3基因突变 ,与肝细胞癌增殖、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E cadherin的丧失或低表达是肝癌获得高侵袭转移能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53、PCNA蛋白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3例乳腺癌、癌旁组织、30例乳腺腺病组织P53、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中P53表达阳性率60.2%,PCNA为100%;3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P53表达阳性率10%,PCNA40%。结论:P53、PCNA的联合检测有利于准确判断细胞增殖活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肺癌组织中P16、P21、P5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  张容轩  陈昶  丁嘉安 《上海医学》2004,27(4):244-245
目的 探讨早期肺癌组织中P21、P53、P16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57例肺癌患者,男49例,女8例;年龄33~83岁,平均60.7岁。腺癌13例,鳞癌43例,腺鳞混合癌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患者标本的基因表达,应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和多因素分析(COX regression)。结果 P16、P21、P53在病理分期T2期(肿瘤直径≥3cm)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3.1%、43.1%、68.6%,三者之间无相关性。COX回归分析表明P16、P53及肿瘤的病理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结论 P16蛋白缺失、P53蛋白阳性对早期肺癌的影响明显,且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食管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Rb和P16蛋白表达。结果:在25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发现8例食管正常上皮、13例基底细胞增生和4例间变。在正常组织未见Rb和P16免疫阳性反应,而基底细胞增生中Rb和P16的免疫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6%和9%,间变均为33%。提示:食管癌变的早期阶段已发生Rb和P16蛋白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1例(27.5%)癌组织中有p16基因突变,其中9例发生在第2外显子,突变率随癌分化程度减低及浆膜浸润和淋巴转移有增高趋势。癌旁粘膜中未发现p16基因突变。提示:食管鳞癌中存在p16基因突变,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晚期事件,并可能与食管癌的进展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食管鳞状细胞癌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状况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222例食管鳞癌P53蛋白表达;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检测55例食管鳞癌P53基因突变,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食管鳞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1.80%,与组织学分级(P=0.001)、TNM分期(P=0.005)、肿瘤浸润深度(P=0.000)、淋巴结转移(P=0.035)有关;P5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预后差于不表达者(P=0.0190),特别是TNMⅡ期患者(P=0.0084)。食管鳞癌P53基因大多数变异位于外显子5—8,其中变异热点在密码子24l和282位,P53基因第5,6,7,8,10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14.5%、1.8%、5.5%、18.2%、1.8%,总突变率为41.80%。P53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患者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17)。P53蛋白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符合率为82.14%。结论 P53蛋白的过量表达及基因突变,可以作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测定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患者(n=20)和正常人(n=11)血清中P53蛋白(突变型加野生型)的水平。结果:正常人血清P53蛋白水平为(0.15±0.09)μg/L,癌患者为(0.23±0.04)μg/L。癌患者血清P53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结果提示:血清P53蛋白水平可能是食管癌的一种重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16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细胞瘤组织(其中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P16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5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367,P<0.05),P16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516,P<0.05).与Ⅰ、Ⅱ级及正常组织比较,Ⅲ、Ⅳ级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53(x2=8.302,P=0.040)和P16(x2=15.069,P=0.002)阳性表达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16及P53的异常表达与脑胶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并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林州市36例贲门癌组织进行肿瘤抑制基因P53第4到9外显子突变分析。结果:36例贲门癌组织中3例发生P53基因突变(8%,3/36);突变分别发生在第5,6和8外显子上。对3例已知有P53基因突变的癌组织大体标本,分别在4个不同部位(12点、6点、9点和3点钟处)进行取材,进一步进行P53突变结果分析,发现3例中第1例4个位点均发生P53基因突变,且突变部位相同,第2例只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改变,第3例仅在一个位点发现P53基因突变,而其他3个部位未检测出P53基因突变。提示:尽管这一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均较高,但两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及机理可能存在不同的途径。同一肿瘤不同部位P53基因突变情况不一致,贲门癌变可能还有其它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组织内抑癌基因表达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不同反流状态下食管肿瘤发生的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无反流对照组(C组)动物模型,术后均注射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于26周取食管,用且化法检测组织中P53,P16,P21等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各反流组大鼠食管上皮细胞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反流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各反流组P16,P2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G组P16蛋白表达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别),其中D组、DG组的表达较G组更弱,D组与DG组结果相似,突变型P53蛋白折表达与P16,P2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及-0.75),P16蛋白的表达与P2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结论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可通过改变抑癌基因的蛋白表达而影响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作用,其中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作用较胃液更强。  相似文献   

18.
肺癌组织中MDM2、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肺癌组织中MDM2、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 31例肺癌组织及相应 21例癌旁 3cm组织和 12例癌旁 5cm组织中MDM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肺癌组织中MDM2、P53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②肺癌组织中MDM2与P53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 (r=0. 432, P<0. 05)。③肺鳞癌组织中MDM2、P53蛋白增高表达率分别为 77. 3% (17 /22 )和 72. 7% ( 16 /22 );肺腺癌组织中 2者增高表达率均为100% (7 /7), 1例小细胞肺癌和 1例大细胞肺癌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均降低,而P53蛋白表达均增高。结论:MDM2过量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方法:17例食管癌切除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及各级病变组织中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结果:癌旁正常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和鳞癌中存在75000,60000和55000 3条区域蛋白,75000最明显。75000区域蛋白半定量结果表明癌与癌旁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是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常见的蛋白类型,意义当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