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转移瘤约占恶性肿瘤的 2 0 %~ 35 % ,及时确诊对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我院 1 998年6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1 0 0例骨转移瘤 ,对其 X线、放射核素显像 ( ECT)及 CT表现和诊断进行分析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2例 ,女 5 8例 ;年龄 2 4~75岁。平均 4 9.5岁。 83例 5 5~ 6 0岁 ,占 83%。病程 :从发现恶性肿瘤至检出骨转移瘤的时间 :2 7例在发现原发瘤的同时已有骨转移 ;1年内出现骨转移者 4 8例 ,3年内 2 1例 ,另有 4例乳腺癌分别在 7年 ( 3例 )和 1 2年 ( 1例 )后出现骨转移。原发癌 :… 相似文献
2.
王鲁钟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1998,12(4):239-240
三叉神经瘤患者14例,12例做CT检查,2例做MRI检查,14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2例CT扫描呈混杂密度7例,均匀高密度5例,等密度1例,注射造影剂后多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均无脑水肿。2例MRI图像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X线平片示11例有岩骨,颅底骨吸收破坏。临床常伴有听神经,面神经等受累。 相似文献
3.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肿瘤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是肿瘤患者治疗的重点。X线、CT、MRI、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转移常用的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部位等来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其在肿瘤治疗效果评估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临床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不同脏器肿瘤骨转移的特点、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骨显像,部分病例增加断层或特殊体位显像,显像剂为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 (1)463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97例,阳性率42.5%;(2)其中肺癌92例,骨转移36例,阳性率39.1%,乳腺癌151例,骨转移64例,阳性率42.4%,前列腺癌157例,骨转移75例,阳性率47.8%,鼻咽癌63例,骨转移22例,阳性率34.9%;(3)肺癌、乳腺癌、鼻咽癌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为最多见,其次为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为最多见,其次为脊柱;(4)肺癌骨转移在1a内发生率为43.2%,1a后则有所下降,而乳腺、前列腺癌、鼻咽癌在6个月后仍呈上升趋势.结论肺、乳腺、前列腺、鼻咽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寻找原发病灶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7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发现原发灶的共有44例,其中40例(51.9%)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4例为假阳性.未找到原发灶的3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中,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其余36例随访时仍未找到原发灶.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5%.结论 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骨转移核素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癌骨转移喷射有显像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61例鼻咽癌患者做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61例鼻咽癌患者中有39例骨显像异常,结合临床及X线诊断为骨转移,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3.9%,临床Ⅰ、Ⅱ、Ⅲ、Ⅳ期的发生率分别是0、41.7%、57.7%、86.4%。39例骨转移患者中36例多发病灶(占92.3%),3例为单发病灶(占7.7%)。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胸部、骨盆、肢体和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CT与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75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周内先后行18 F-FDGhPET/CT显像和99 Tcm-MDP骨显像,对比分析两种显像的结果。结果 33例证实为肿瘤骨转移。18F-FDG显像和99 Tcm-MDP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75.76%、9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特异性分别为90.48%、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准确性分别为84.00%、7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9 Tcm-MDP骨显像发现的骨转移病灶数多于18 FFDG显像。结论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99 Tcm-MDP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性,18F-FDG显像则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脐尿管癌的CT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脐尿管癌的CT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脐尿管癌及4例其他脐尿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9例脐尿管癌患者的病变部位均在腹中线Retzius间隙脐尿管走行区,其中6例位于脐尿管膀胱交界区的膀胱顶壁或前壁,3例位于脐尿管上端.9例脐尿管癌中6例呈囊实性,3例为实性,4例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随诊复查腹膜转移者1例,肝转移者1例.结论 脐尿管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扫描能提供较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同时也是脐尿管癌术前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瘤体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GSTs)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瘤体直径≥5 cm GSTs5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交界性或恶性潜能者27例,低度恶性者10例,中、高度恶性者17例.瘤体圆形或类圆形者25例,团块状或不规则状29例.单纯腔内生长者14例,单纯腔外生长者30例,跨腔内外生长者10例.边界清楚者38例,欠清楚或不清楚者16例.强化方式均匀者10例,不均匀者44例;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者13例,中度强化者23例,明显强化者18例.瘤体表面出现溃疡者17例,内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或囊变者有43例,含钙化者9例.5例患者已有远处转移.结论 GSTs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但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于瘤体直径≥5 cm者的GSTs的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脂肪肉瘤占腹膜后、下肢软组织肉瘤的第一位 ,分别为 2 8% ,42 % ;上肢脂肪肉瘤占该部位软组织肉瘤的第二位 ,为 14% [1 ] 。脂肪组织肿瘤含 CT可发现的脂肪 ,CT值低于 - 2 0 HU被作为脂肪的证据 [2 ]。笔者报道 35例含脂肪组织肿瘤的 CT特征 ,着重讨论鉴别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4~ 2 0 0 1年收治的脂肪组织肿瘤35例 (附表 ) ,男性 2 0例 ,女性 15例 ,年龄 47± 4岁 (18~ 79岁 )。其中 1例为肝肾多发。脂肪瘤除 5例因局部肿物来就诊外 ,其余病变均系偶然发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CT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21个病灶)行CT灌注扫描,使用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120kV,60mA延迟时间10s,总扫描时间50s,使用GEAW4.2工作站和Perfusion3软件包,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图像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考察各种与灌注相关的参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流量(BF):(36.46±17.62)ml/(min·100g),血容量(BV):(13.76±8.59)ml/100g,平均通过时间(MTT):(28.23±15.75)s;血管表面通透性(PS):(16.45±12.36)ml/(min·100g),良性肿块组BF:(17.35±10.67)ml/(min·100g);BV:(4.63±3.47)ml/100g;MTT:(25.52±12.91)s;PS:(3.57±3.36)ml/(min·100g),两组BF、BV、PS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提供了乳腺肿块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CT/MRI诊断乳腺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癌CT与MRI表现,探讨CT、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先后行CT和MRI检查。分析乳腺癌CT、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46例患者中非浸润性癌3例,浸润性癌43例。①CT检出肿块38例,呈中等密度肿块,大小1.6-6.5 cm,边界不规整,棘状突起和毛刺31例,钙化影33例,27例呈细小沙粒状和成簇钙化,6例钙化较粗大;②MRI检出肿块43例,FSE T1 WI呈较低信号,FSE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压脂扫描呈明显高信号,棘状突起和毛刺35例,钙化灶均未能显示。结论CT、MRI对乳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MRI乳腺癌检出率高于CT,CT检出乳腺癌钙化敏感性高,CT和MRI结合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97例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925MBq~1110MBq行271人次SPECT全身骨显像,观察转移瘤在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接受2次~9次骨显像随访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最终发现49例骨转移瘤,占50.5%。第1次、2次、3次被确诊为骨转移瘤分别为23例(23.7%);16例(16.5%);7例(7.2%);第4次~6次被确诊骨转移瘤各有1例(1.03%)。结论:肿瘤病人核素骨显像的定期随访,对骨转移的早期发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CT灌注成像表现及其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胰腺癌CT灌注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正常胰腺42例,胰腺癌患者18例,行多层螺旋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螺旋CT自带软件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ROI强化峰值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灌注起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渗透性、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选择20例(胰腺癌组11例,慢性胰腺炎9例)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组织层面切片,行CD34、VGE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CT灌注成像表现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胰腺癌组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胰腺癌组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 (P<0.01);两组间的灌注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例慢性胰腺炎的MVD为(13.8±9.6),11例胰腺癌的MVD为(30.5±1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胰腺癌呈强阳性表达者8例,弱阳性表达者3例,在慢性胰腺炎中呈强阳性表达者1例,弱阳性表达者8例,VEGF的表达阳性率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患者MVD(中位数40.2)与BF(中位数26.9)、TTS(中位数14.8)和TTP(中位数145.3)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0.63和0.45,P均<0.05),VGEF(中位数为4.3)表达与BV(中位数18.2)呈负相关(r=-0.39,P<0.05). 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MVD、VEGF与CT灌注值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肿瘤微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骨淋巴瘤及淋巴瘤骨浸润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骨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淋巴瘤23例.其中原发性骨淋巴瘤5例,全身淋巴瘤伴发骨浸润18例,回顾性分析备类病例CT、MRI表现。结果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均为单发,分别位于股骨、髂骨、肱骨、胸骨和上领骨,均为浸润性骨质破坏,可伴有少许硬化;18例继发性骨淋巴瘤单骨发生10例,8例为多发骨浸润,其中溶骨型5例,浸润型6例,硬化型2例,混合型5例,病变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脂序列呈高信号,肿瘤可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骨淋巴瘤浸润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MRI在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规律,探讨99mTc-MDP SPE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46例经临床诊断为肺癌、乳腺癌或前列腺癌在我科行99mTc-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肿瘤骨转移阳性结果:肺癌阳性率47.67%,乳腺癌阳性率39.14%,前列腺癌阳性率68.80%。②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在不同区域骨转移发生率不同。肺癌、乳腺癌在肋骨转移率较高,转移率分别为43.10%和36.67%,其次为脊柱、骨盆;前列腺癌在脊柱和骨盆转移率较高,转移率分别为34.88%和33.72%。③骨转移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摄取增高即"热"区,较放射性摄取减少即"冷"区多见。结论:全身骨显像对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价值,故应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肾癌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的CT表现。结果肿瘤≤3cm 5例,〉3cm 12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10例,肿瘤钙化2例,分叶11例,周围侵犯2例。结论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