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淦勤  邢时龙  曾掌 《江西医药》2021,56(7):971-974,1008
目的 探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从2017年5月-2021年5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的患者中筛选出4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肝血流阻断带的不同分为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为实验组(23例)与传统肝门阻断带组为观察组(20例).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术中CVP、肝门阻断次数、切肝时间、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胆漏、肛门通气时间、腹腔出血、术后ALT、TBIL、Hb、乳酸值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应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患者在肝门阻断所需总费用(8.0±0元VS 502.9±92.25元)、肝门阻断及松阻断总时间(2.85±0.57min VS 11.4±2.35min)指标上明显低于传统肝门阻断带患者.此外使用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平均值较传统肝门阻断带减少约2563元(44377.17±2258.28元VS 46940.40±1732.98元).结论 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能够安全、有效、简便的实现入肝血流的阻断,利于术中出血的控制、缩短手术时间.此外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取材更方便、制作更简单、肝门阻断更省钱省时省力,有利于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淦勤  邢时龙  曾掌 《江西医药》2021,56(7):971-974,1008
目的 探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从2017年5月-2021年5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的患者中筛选出4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肝血流阻断带的不同分为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为实验组(23例)与传统肝门阻断带组为观察组(20例).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术中CVP、肝门阻断次数、切肝时间、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胆漏、肛门通气时间、腹腔出血、术后ALT、TBIL、Hb、乳酸值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应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患者在肝门阻断所需总费用(8.0±0元VS 502.9±92.25元)、肝门阻断及松阻断总时间(2.85±0.57min VS 11.4±2.35min)指标上明显低于传统肝门阻断带患者.此外使用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平均值较传统肝门阻断带减少约2563元(44377.17±2258.28元VS 46940.40±1732.98元).结论 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能够安全、有效、简便的实现入肝血流的阻断,利于术中出血的控制、缩短手术时间.此外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取材更方便、制作更简单、肝门阻断更省钱省时省力,有利于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平衡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肝叶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于肝门阻断前30min恒速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mL,治疗组同时点予恒速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乌司他丁1.2万U/kg。两组分别在术前、肝门阻断末、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A2和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活性。结果肝门阻断末或术后第1天,对照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升高,治疗组无明显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恢复至肝门阻断前水平;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治疗组血浆IL-6,IL-8,TNF-α含量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两组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肝叶切除术可引起血浆TXA2/PGI2的平衡失调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引起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浆TXA2/PGI2平衡失调和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湘雅常德医院行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的5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肝中叶切除术、肝Ⅴ段切除术及肝左外叶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73±27)min、(123±9)min、(246±33)min、(96±18)min和(92±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5±97)ml、(134±28)ml、(252±36)ml、(108±25)ml和(107±36)ml;住院时间分别为(16±6)d、(12±1)d、(14±3)d、(11±2)d和(8±2)d。结论: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具术中出血少、分离管道结构更清晰、并发症少、手术用时短、康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级肝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V级肝损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第一肝门处门静脉右支缝合修补为主的复杂手术,1例行部分尾状叶切除及肝短静脉修补为主手术,1例行左肝动脉内支吻合为主的肝破裂修补术,1例行左肝静脉修补为主手术。结果 1例患者术后第10天因脑疝死亡,其余6例患者术后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中有1例胆漏和腹腔感染,1例肝脓肿,1例术后第4天腹腔出血。结论对V级肝损伤的手术治疗,可根据具体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合并伤的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式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就诊并被诊断有肝肿瘤的患者27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4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阻断入肝动脉血流,对照组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手术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手术中出血量为(426.5±19.8)ml,手术时间为(38.2±9.0)min,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幅度为(8.44±1.6)%,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为(6.9±1.4)d,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为(519.8±21.6)ml,手术时间为(41.7±10.5)min,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幅度为(20.1±2.5)%,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0.2±1.9)d,以上各项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不同等级肝硬化时各肝叶的体积变化规律为肝硬化患者临床评估、预后及肝胆外科治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更具价值的资料。方法选择50例正常成人(正常组)及40例肝硬化患者(研究组)肝脏进行MS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脏各个部位的体积,如左外叶、左内叶、尾状叶、右前叶、右后叶,计算整个肝脏的体积。结果正常组50例正常肝脏体积测量:肝脏总体积为(1275.70±329.58)cm3,左外叶为(229.18±73.39)cm3,左内叶为(224.89±54.78)cm3,尾状叶为(37.85±3.19)cm3,右前叶为(507.06±121.39)cm3,右后叶为(276.72±76.83) cm3。研究组40例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测量:肝脏总体积为(867.29±233.64)cm3,左外叶为(206.53±90.36)cm3,左内叶为(134.89±90.78)cm3,尾状叶为(34.45±8.99)cm3,右前叶为(395.06±135.44)cm3,右后叶为(152.16±55.83)cm3。结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各肝叶大小的变化表现为右叶和左内叶明显缩小,左外叶略有缩小,而尾叶变化不大,全肝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8.
61例肝外伤破裂诊治体会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史松贵,周宏滔,易培太我院在1981~1992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61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资料及方法本组61例外伤性肝破裂中,男52例,女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25岁三个月。肝脏损伤原因:多为高处坠落、车祸、锐器伤。闭合性损伤53例,开放性损伤8例。肝脏损伤部位以右叶多,右叶42例,左叶11例,左右两叶8例;合并其它脏器伤23例,按照湖南医大二院肝损伤分级,Ⅰ级者27例,Ⅱ级者25例,Ⅲ级者7刚,Ⅳ级者2例。本组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损伤情况,行肝不规则切除5例(右叶4例,左叶1例),修补缝合31例,加带血管大网膜修补缝合23例,带血管大网膜修补加胆总管引流2例。尤一例行肝动脉结扎,全部病例均用腹腔多管引流。术后并发症,膈下脓肿4例,胆瘘5例,肝内血肿及脓肿5例。治疗结果:死亡4例,其中合并脑外伤死亡2例,术后因复合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肝破裂合并第二肝门下方下腔静脉破裂术中死亡1例。再手术5例(行肝下脓肿引流3例,肝脓肿引流2例)。讨论肝脏质地脆弱,受外伤经常易破裂,由于含有丰富的血管及胆管,常引起严重后果,死亡  相似文献   

9.
杨杰  肖锋  陈小平  吴俊波 《江西医药》2010,45(6):547-549
目的对比数字化塑形钛网与术中手工塑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43例,其中21例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进行颅骨修补为试验组,22例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钛钉用量、塑形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10.35)min,对照组(110±15.1)min,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钛钉用量(8.5±0.6)个,比对照组(13.4±0.5)个数明显减小(P〈0.01);试验组术后塑形效果满意者21例,满意率100%,对照组满意者16例,满意率72.7%。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与传统术中手工塑形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相比,具有手术步骤简单、时间少、手术耗材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应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照组应用入肝血流阻断( Pringle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及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各时间段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清蛋白( ALB)、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阻断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各时间段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半肝切除术中的出血控制效果佳,患者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平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继发性肝癌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52例继发性肝癌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别采用了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左外叶切除、右前叶切除、右后叶切除和肝楔形切除术。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3%、19.4%和11.9%。结论对适合手术的继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超声测量正常成年人和肝病患者的肝尾状叶影像学数据,为临床超声诊断肝尾状叶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34例正常成年人肝尾状叶及34例肝病疾患者肝尾状叶进行前瞻性超声测量,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身高、体重指数以及肝疾病肝尾状叶的差异。结果正常成年人肝尾状叶前后径:男性(2.174±0.416)cm、女性(2.010±0.350)cm;左右径:男性(2.899±0.322)cm、女性(2.683±0.306)cm;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肝尾状叶上下径、前后径分别为(5.115±0.583)cm、(2.212±0.367)cm、(4.814±0.570)cm,(2.038±0.384)cm、(4.781±0.914)cm、(1.955±0.460]cm,差异有显著性。过低、正常、超重、肥胖者肝尾状叶各径线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成年人肝尾状叶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均小于肝病病人肝尾状叶的径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正常成年人肝尾状叶前后径、左右径男性大于女性,青年人肝尾状叶上下径、前后径大于中年、老年人,成年人肝尾状叶的各径线与体重指数、身高无相关性,肝病病人肝尾状叶的各径线均大于正常成年人。在肝尾状叶超声检测和其疾病诊断时应注意掌握生理性特点和疾病性差异,避免发生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在肺癌完全切除术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4年11月间34例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完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胸腔镜观察孔取腋中线后侧第8肋间,切口约1-2cm,根据肿瘤定位操作孔位置于第3至5肋间取腋前线至腋中线间,切口长约2cm-4cm,经单一操作孔完成肺癌完全切除术,其中19例术前已有病理学诊断,直接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13例术中先行肿块切除,冰冻为恶性,再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转常规开胸;33例行单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其中: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11例,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9例,1例行右肺中下叶双肺叶切除。全组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9.1±54.2)min;平均术中失血(255.2±94.7)ml;术中清扫淋巴结5-17枚;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平均(2.1±1.2)d;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平均(258.8±193.7)ml;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3.1±9.1)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7.8±3.93)d;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有:肺不张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癌完全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作为早中期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靖  邓贇斌  王亭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38-3239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破裂肝破裂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开放性损伤患者,均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15例闭合性损伤患者,5例采用上述方法确诊,10例采用诊断性腹腔穿刺均为阳性确诊.28例进行肝左叶部分切除术,20例进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12例分别进行肝左叶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60例患者中,5例(8.33%)死亡,余55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6±3.5)d.结论 创伤性肝破裂是一种危重急症,术前进行迅速正确的诊断,并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注重合并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黄山首康医院肝叶切除治疗3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37例患者中左半肝切除17例,右肝部分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右肝后叶下段切除的3例,左外叶切除的14例,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的1例,术中均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同时行胆肠吻合的7例,T管引流的3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包括切口感染3例,创缘液化坏死3例,胆漏1例,胆道出血1例。术后残石1例,随访6月~4年,结石复发2例。结论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逆行肝切除术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肝癌1 246例,其中巨大肝癌采用逆行肝切除术27例。与常规肝切除术相反,首先离断肝脏,然后分离病侧肝脏周围韧带,去除肿瘤。如周围脏器被肿瘤侵犯或有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则将受累部分器官连同肿瘤一病切除。结果本组27例全部成功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2.2h(1.3~4.3h),平均离断肝脏时间约26min(18~42min),平均术中出血340 ml(210~1300 ml),平均输血260 ml。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消化道出血1例,肝断面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5例,膈下感染1例。结论对于术野显露困难、与周围脏器紧密粘连或有侵犯的巨大肝癌,逆行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血浆制备温度和时间对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新鲜冰冻血浆分成三个温度组通过虹吸法制备冷沉淀,比较融化时间和冷沉淀中FⅧ活性、Fg的含量.结果 2℃、4℃和6℃的融化时间分别为(96.3±5.9) min、(89.6±4.3) min、(81.2±2.7) min.温度越高,所需的融化时间越短.冷沉淀中FⅧ活性分别为(95.36±4.8)IU、(91.21±3.3)IU、(89.8±3.1)IU;冰冻血浆在2℃条件下融化所得冷沉淀中的FⅧ活性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4,P=0.009,t =8.96,P=0.004),但4℃和6℃条件下融化所得冷沉淀中FⅧ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P=0.19).冷沉淀中Fg含量分别为(258.6±12.6)mg、(253.3±8.2)mg、(255.9±9.7) mg;不同血浆融化温度对Fg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P=0.37;t =0.270,P=0.56;=0.424,P=0.29).结论 2℃条件下血浆融化所制备的冷沉淀中FⅧ活性最高,但是所需时间也最长;6℃条件下融化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FⅧ活性较低,但是符合质量要求,而且所需时间最短,冷沉淀中Fg含量三个温度组之间没有区别.血站可以采用6 ℃融化冰冻新鲜血浆来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19.
外科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勇  谭正  吴劫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1-21,3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6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左全肺切除术20例(5.52%),右全肺切除术9例(2.49%),肺叶切除术255例(70.44%),袖式肺叶切除术23例(6.35%),肺部分切除术35例(8.56%),剖胸探查术24例(6.63%)。结果术后并发症20例,肺不张13例,胸腔感染17例,无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平均住院时间(12.4±3.8)d。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肺癌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肺癌疗效,对肺癌术后患者行术后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手术的应用。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34例,其中IA期2例,IB期2例,ⅡA期11例,ⅡB期13例,ⅢA期6例。周围型肺癌27例,中央型肺癌7例。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于患侧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作一长约2.0cm切口,置入胸腔镜。于第4或第5肋间作长约4.0~10.0cm横向小切口进胸。切除肺叶从小切口取消。常规清扫淋巴结。结果行右肺上叶切除7例(其中2例为袖状切除),右肺中叶切除2例,有肺下叶切除5例,左肺上叶切除8例,左肺下叶切除12例。手术时间65-220min,平均(105±28)min,术中出血100~450ml,平均(190±55)ml,术后胸管总引流量240~650ml,平均(360±110)ml。术后1例出现右股动脉血栓。术后住院时间6-9天。术后随访2~60月,2例失访,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10例。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是全胸腔镜手术及常规开胸手术的扩展,有其一定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