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喉癌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超微结构特征,为探讨喉癌淋巴转移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人喉癌组织中央区、周边区和正常区内淋巴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喉癌中央区未见淋巴管,周边区淋巴管数量较正常区明显增多,管腔扩大;毛细淋巴管管壁破坏,细胞器发生明显改变。正常区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喉癌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喉癌癌周毛细淋巴管增殖与扩张在淋巴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喉癌癌周毛细淋巴管的增殖和扩张在喉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75例喉癌及其癌周组织、8例正常喉组织毛细淋巴管的状态和相关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和观察。结果:喉癌癌巢组织内未见毛细淋巴管;癌周毛细淋巴管的密度比正常组织明显增高(P<0.01),且均呈不同程度的扩张,部分管壁被破坏;各型喉癌癌周组织毛细淋巴管密度、管径及管腔面积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P<0.01),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亦明显增高(P<0.01)。结论:癌周毛细淋巴管的大量增殖、扩张是喉癌经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机理以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牙髓淋巴管网的结构与分布特点。方法 :将非脱钙组织和用EDTA溶液脱钙的组织冰冻切片 ,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HE、5′ Nase单染和 5′ Nase ALPase双重染色作比较观察。结果 :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仅见管腔样结构 ;5′ Nase单染可见呈深棕色、形状不规则的淋巴管 ;而在同一切片上 5′ Nase ALPase双重染色观察到呈深棕色的淋巴管和呈蓝色的血管。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牙髓的组织切片 ,见到丰富的呈 5′ Nase染色强阳性的淋巴管 ,5′ Nase反应产物存在于淋巴上皮细胞表面 ,牙髓中央部淋巴管较外围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丰富。结论 :5′ Nase ALPase双重染色对研究牙髓毛细淋巴管网分布具有特异性且能定位  相似文献   

4.
人胃癌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人胃癌组织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形态特征,为进一步探讨胃癌的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临床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按癌中心区、周边区和正常区分别取材,石蜡切片,应用高碘酸--无色品红--橙黄G法(PAS法)和半薄切片观察淋巴管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胃癌中心区无淋巴管,胃癌周边区淋巴管扩张、密度及淋巴管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区。结论: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且扩张,这增加了癌细胞侵入淋巴道导致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癌细胞淋巴道转移的机制,观察小鼠肝癌移植瘤淋巴管Podoplanin免疫组化及酶组化表达。方法取(H22)肝癌细胞株,接种于小鼠腹股沟部皮下,第20 d后处死动物,取肿瘤及瘤周组织。应用5’-核苷酸酶(5’-Nase)和碱性磷酸酶(ALPase)双重染色及podoplanin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肿瘤及瘤周组织淋巴管的分布。结果动物模型在接种20 d时可见明显肿块;癌周边区可见较多棕色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淋巴管腔较大且饱满,管壁薄,形态不规则。结论移植瘤周边区淋巴管增多,推测癌细胞淋巴道转移与癌周淋巴管的密度和扩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分布特点。为探讨胃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大鼠胃癌模型材料,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分布特点。结果大鼠早期胃癌见到组织炎性渗出,淋巴细胞浸润和腺细胞异型性改变。除黏膜层外,在胃癌组织各层内均见到扩张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并见到部分闭合的淋巴管。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数量和管径均大于正常区。结论大鼠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分布与癌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管的增多为癌细胞淋巴道转移提供了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标志物,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对81例患者的喉癌组织D2-40进行染色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统计分析喉癌微淋巴管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2-40在喉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喉乳头状瘤和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喉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与喉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喉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比较(P〈0.05)。喉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与患者的预后无关,而喉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及淋巴管密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淋巴管密度与喉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上对淋巴管密度高的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宫颈癌中晚期不同部位淋巴管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为探讨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临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材料,由癌组织周边区及正常区取材,应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和癌组织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 宫颈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且扩张.结论 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和形态改变增加了淋巴道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苏拉明对肿瘤上清液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肿瘤上清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模拟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应用MTT法检测苏拉明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苏拉明能够抑制肿瘤上清液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结论:苏拉明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达到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喉内淋巴管的研究对探讨喉的生理功能以及喉癌的淋巴转移机理和喉癌的诊断与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喉手术学、肿瘤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喉淋巴管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喉内的淋巴管配布、淋巴管的分部和吻合、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以及喉淋巴管的病理改变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就这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食管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规律、超微结构特征,为探讨食管癌淋巴转移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人食管癌组织中央区、周边区和正常区内淋巴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食管癌中央区未见淋巴管,周边区淋巴管数量较正常区明显增多,管腔扩大;毛细淋巴管管壁破坏,细胞器发生明显改变.正常区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毛细淋巴管壁的破坏和内皮细胞的开放连接可能是食管癌淋巴道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试验来研究胃癌组织微淋巴管β—catenin的表达及癌细胞转移之间的关系与发生机制。方法:正常胃组织标本2例,胃癌病理组织3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LYVE-1标记定位,对比不同条件下的转移与分化间的胃癌淋巴管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LYVE-1在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上皮呈表达阳性,而正常组织微淋巴管β—catenin表达呈阴性,胃癌组织β—catenin在胃癌微淋巴管中表达不显著,β—catenin在微淋巴管的表达低分化表达率为66.4%,在有转移组中表达率67.7%,分别同高分化组和无转移组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癌细胞的转移与胞质中β—catenin积累相关,促进了胃癌细胞周围微管道形成,提高了癌细胞的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在喉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相关因素以及淋巴转移的关系,了解VEGF-C蛋白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5例喉癌癌内组织、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观察并分析其表达与年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不同部位的VEGF-C蛋白表达明显不同。VEGF-C在癌内、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但癌内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其表达与TNM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VEGF-C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并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提示VEGF-C有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chemokinereceptor4,CXCR4)与喉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DF-1及CXCR4在45例喉癌和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组SDF-1、CX—CR4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声带息肉组显著增加(P〈0.05);SDF-1和CXCR4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SDF-1和CXCR4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DF-1阳性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SDF-1/CXCRd生物学轴促进喉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SDF-1高表达是喉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孔凡彬 《中原医刊》2007,34(4):17-19
目的 进一步提高喉癌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CT表现,声门上癌13例,声门癌20例,贯声门癌7例。结果 CT清晰地显示了喉部深浅结构,包括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声门下区全貌,亦能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软骨侵犯和颈部淋巴结。结论 虽然研究表明CT诊断喉癌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CT诊断明显高于喉癌T分期的准确性,为保存喉功能手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喉部病变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喉鳞状细胞癌40例及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各20例病变标本,分别进行微淋巴管及微血管染色.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喉乳头状瘤组织中LVD及MVD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组织,TNMⅢ~Ⅳ期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1),声门上型癌组织MVD显著高于声门型癌组织(P<0.05).LVD、MVD及TNM分期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和转移与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的密度有关,两者都是喉癌预后的负性因子,定量测定可作为喉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切片中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评价它们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CL、TAOK1、14-3-3 zeta、ZNF706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且均显著强于癌旁组织(P〈0.01);RCL的强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i67相关(P〈0.05),TAOK1的表达与ER、HER2表达相关(P〈0.05),14-3-3 zeta的表达与ER相关(P〈0.05),ZNF706的表达与淋巴转移、ER相关(P〈0.05)。结论:RCL、TAOK1、14-3-3 zeta、ZNF706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存在关联,RCL的强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i67相关,TAOK1的表达与ER、HER2表达相关,14-3-3 zeta的表达与ER相关,ZNF706的表达与有无淋巴转移、ER相关,测定乳腺癌组织中的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表达,有助于评判肿瘤恶性程度,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