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中,手足阳明经穴选用最多,重视局部穴位,配合远端选穴,地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经穴,交会穴、五输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分析发现,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FD的古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FD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炼出针灸治疗FD的常用腧穴与腧穴配伍、腧穴分部规律以及经络、特定穴运用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针灸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结果分析反映循经取穴是古代针灸治疗FD选穴基础,特定穴是处方的组成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董勤 《辽宁中医杂志》2010,(7):1353-1355
针灸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借鉴了古人治疗惊风抽搐等经验,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本病病机及症状特点,形成现代临床治疗方案,选穴以头部穴结合四肢远端穴为主,刺灸方法以毫针法最为常用,多将体穴的毫针法与头针结合运用。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运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早期介入,改善预后;整体调整,弥补药物治疗的有限性;安全减毒,提高患儿治疗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肾结石的用穴规律。方法:制定统一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和检索策略,在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中采用专业检索,利用Excel建立肾结石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操作平台分别采用Weka 3.8和UCINET及NetDraw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对穴位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肾结石RCT文献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为肾俞,频率最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中背俞穴使用占优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针灸治疗肾结石中穴位相关性排第一的为肾俞-中极。结论:本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肾结石的主穴选穴规律,可为针灸治疗该病诊疗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治疗痤疮的经络腧穴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痤疮选穴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献报道,收集文献中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提炼穴位、经络配伍方法。结果针灸治疗女性痤疮时多选用关元、气海、中脘穴等;治疗迟发型痤疮多选用大椎、三阴交、曲池穴等;治疗聚合性痤疮多选用大椎、肺俞、丰隆穴等;治疗顽固性痤疮多选用承浆、足三里穴;曲池穴可能是治疗寻常痤疮的特效穴等。结论文献中挖掘出的针灸治疗痤疮选穴合理,所得穴位及经络配伍方法可为现代临床痤疮针灸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针足三里穴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EPIIO)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 8例EPIIO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 ,针灸组加用电针足三里穴。结果 针灸组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2 .5d ,对照组为 10 .5d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能缩短排便排气的时间 ,在术后EPIIO治疗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发表在国内的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和科研。方法制定统一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和检索策略,在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中采用专业检索,利用Excel建立泌尿系结石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建立泌尿系结石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操作平台采用Weka3.8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RCT文献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肾俞,频率最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中背俞穴使用占优势,以综合疗法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主穴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三阴交-肾俞。结论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穴选穴规律是关元-三阴交-肾俞,可为针灸治疗该病诊疗思路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痔疮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43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现代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痔疮临床选穴配伍规律在按经选穴配伍中主要为同经选穴配伍和交会经选穴配伍;在按部选穴配伍中主要为局部选穴配伍和上下选穴配伍。结论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病位明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痔疮选穴配伍规律,选取恰当的腧穴进行配伍,有利于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增强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促进针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总结近10年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文献,分析针灸治疗干眼症的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中国知网(CNKI)中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得到相关文献60篇,分析针灸治疗干眼症的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主要穴位为攒竹、睛明、太阳、合谷、三阴交,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使用频次最多,另外经外奇穴在选穴中所占比例也较多,所选腧穴主要集中在头面部、下肢,特定穴中交会穴和五输穴占优势。结论针灸治疗干眼症重视局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特定穴是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分析针灸改善脊髓炎运动感觉和二便功能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医学资源数据(VIP)以及PubMed中针灸治疗脊髓炎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选穴特点、针灸方式、治疗时机、总治疗时间、疗效、随访和安全性等。结果共检出26篇文献,针灸治疗以多种针灸疗法合用为主(12/26,46.15%);治疗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取穴以四肢部和手、足阳明经穴及病变脊髓节段附近督脉穴和夹脊穴为主,膀胱功能障碍以任脉下腹部穴和膀胱经腰骶部穴为主,肠道功能障碍以胃经下肢部穴、任脉下腹部穴以及膀胱经背部穴为主;介入时机多在发病3个月内;总治疗时间1~3个月居多。针灸改善运动感觉及二便功能的疗效在69.19%~82.56%之间;随访疗效稳定,无不良反应事件。认为在早期诊断、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灸改善脊髓炎患者运动、感觉和二便障碍有一定疗效,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的分析,研究整理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出1986—2017年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相关的临床文献,建立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处方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归纳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在临床上的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医家治疗腕管综合征选取的腧穴主要为大陵、合谷、内关、外关、阳溪和鱼际;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三阴经中的手厥阴心包经和手三阳经中的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所选腧穴的所在部位主要为上肢部;五输穴是主要选取的特定穴,其次是原穴和络穴,再次是八脉交会穴。结论: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对于早期、轻症效果明显,临床选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取穴为辅,重用特定穴,并且常在病变部位选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检索现代文献,系统分析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梳理1980—202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针灸治疗肿瘤的选穴和配伍规律。结果:得到相关文献32篇,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肿瘤选穴规律以按穴性选穴、按经脉选穴和按部位选穴为主,配伍规律以表里经配伍、特定穴配伍和天地人三才配伍为主,针灸治疗肿瘤疾病以三穴和多穴处方为主。结论: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肿瘤选穴配伍规律,选取恰当的腧穴进行配伍,有利于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增强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促进针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主穴运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收集近15年针灸治疗RA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RA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s 7操作平台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的选用频次最高,穴位使用频次最高为足三里,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主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命门-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和核心主穴对10对。结论总结出针灸治疗RA的主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RA提供了思路。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针灸取穴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其结果可较为直接的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4.
王冬梅 《陕西中医》2002,23(11):1024-102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治疗 ,取穴以百会、中极穴为主 ,辅以三阴交、阴陵泉、关元 ,同时用艾条温和灸。结果 98例中 ,痊愈 80例 ,占 81 .6% ,总有效率达 1 0 0 %。结论针灸治疗遗尿症疗效肯定。早期治疗 ,手法得当 ,气至病所 ,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探讨周围性面瘫(以下简称面瘫)针灸治疗量控制规律:①面瘫早期:穴定量恒,治疗取穴宜少、疗法宜简、针灸治疗量宜小且基本恒定;②面瘫中期:穴增量增,治疗取穴渐增、疗法渐增、针灸治疗量渐增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峰值且维持峰值时间恰当;③面瘫后期:穴增量减,治疗取穴继增、疗法渐减、针灸治疗量渐减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谷点";④面瘫后遗症期:穴变量微,治疗取穴以症显局部为主、疗法宜单一、针灸治疗量宜微小。认为遵循面瘫临证治疗量控制规律方可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发表在国内的针灸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用穴规律。方法制定统一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和检索策略,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VIP)、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采用专业检索,利用Excel建立输尿管结石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操作平台分别采用Weka3.8和UCINET及NetDraw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对穴位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输尿管结石RCT文献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为肾俞,频率最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中背俞穴使用占优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针灸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穴位相关性前两位的分别是肾俞-膀胱俞、肾俞-中极。结论本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主穴选穴规律,可为针灸治疗该病诊疗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观论述中风偏瘫针灸治疗方案的优化组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强调中风偏瘫针灸治疗方案优化组合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系统观的方法论原则,对中风偏瘫治疗方案如何优化组合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性的探讨和论述。结论:实现治疗方案的优化组合,应该成为今后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目标。针灸治疗的早期介入,不放弃6个月以后的治疗,早期取阳经穴为主,1日2次健患侧交替针刺,后期根据偏竣共同运动模式,上肢取伸肌群穴为主,下肢取内收,屈肌群穴为主,1日1次针刺患侧,是目前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4):681-68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牙痛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牙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82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牙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牙痛"同功穴"主要为合谷、下关和颊车;"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头颈部、下肢部和上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原穴。结论:针灸治疗牙痛,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09-12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不同时期针灸治疗胸痹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胸痹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胸痹常用的经脉、腧穴及特定穴,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结果:历代针灸治疗胸痹以心包经选用频次最高。从针灸治疗胸痹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阴经使用最为频繁,除胃经和大肠经外,其他阳经使用率均很低。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如五输穴、原穴、络穴等。结论:古代针灸治疗胸痹,所选穴主要集中在特定穴,体现了循经取穴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归纳总结近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阳痿的腧穴,分析得出针灸治疗阳痿的同功穴规律。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阳痿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得到相关文献81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阳痿"同功穴"的选用规律。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阳痿"同功穴"主要为关元、三阴交和肾俞,"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腰背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背俞穴和募穴。针灸治疗阳痿,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