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279例急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279例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有晕厥,胸闷,心悸等病人进行24小时DCG监测,发现在常规心电图检查阴性的部分病人中,24小时DCG监测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改变96例(占34%);而部分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者,DCG监测发现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其它改变;给急诊早期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因而24小时DCG监测在急诊病人中,尤其有心血管疾病或有不明原因的晕厥,胸闷,心悸等病人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3.
4.
<正> 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情况、发作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与预后关系,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30例冠心病人进行24小时Holter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38~80岁,平均61.05岁。缺血性ST段的诊断标准: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J点后80ms)或原有ST段压低者需再压低≥1mm,持续时间≥1分钟,两阵缺血发作间隔>1mm。ST段改变同时受试者有典型心绞  相似文献   

5.
徐予  徐岩 《临床医学》1995,15(3):42-42
本文对120例冠心病病人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是症状性心肌缺血的4.1倍,其中夜间SMI占夜间心肌缺血发作总阵次的93.7%,白天SMI占白天心肌缺血总阵次的74.6%,提示心肌缺血的有无症状与痛觉的阈值有关。。SMI的昼夜发作规律为:上午6-12时居多,占SMI总阵次的38.2%,凌晨0-6时最少,占11.99%。另外,夜间24阵次心肌缺血发作与夜间起床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动态心电图被广泛应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检测。现将我院近年来动态心电图检出的1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83例心绞痛患者24小时Holter监测到398次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MI 是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83例中有61例发生SMI,占总例数73.49%,SMI 398次占发生心肌缺血总次数75.83%。(2)SMI的发生82.16%与日常活动有关,并且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以上午6~10时为发生高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Y-H12M型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并详细按时记录24h活动情况及临床症状。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4%,复杂的心律失常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占80%。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 (DCG)做为重要的无创性心血管疾病检查方法 ,已广泛用于临床 ,它是日常生活中发现冠心病 (CAD)和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的惟一方法。心肌缺血发作的初始心率 ,称为心肌缺血阈值 (IT) ,IT的变异度 (V)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状血管张力的高低。现将我院应  相似文献   

10.
包健敏  黄杰  李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895-1895,1898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解剖上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症状。常规心电图往往不易检出,而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24h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信息,准确反映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短暂的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是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102例临床分析天津市黄河医院(300113)刘素芳,刁风祥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心肌缺血102例,探讨心肌缺血在24h内发作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以谋求对心肌缺血的合理治疗和预防措施。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苏晶  周莉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33-183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依据,而无心绞痛或其相关症状。大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SMI的发作直接可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是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24h动态心电图检测SMI的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于2002年1月至10月,我们观察了32例已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佩戴动态心电图24小时内心肌缺血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调查对象进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成年人高.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并且多发于下午与傍晚,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无症状心肌缺血因病人无自觉症状,容易被忽视,耽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回顾并随访分析45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中PAUSE的检出状况,结果示:①93%发生在夜间睡眠期0~6时;②最长PAUSE间期达3.5s;③心房颤动伴房室传导阻滞16例,房室传导阻滞15例,窦性静止12例,房早未下传8例,窦房传导阻滞2例,其中8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以上类型;④PAUSE的长短与患者的的自觉症状呈正相关,PAUSE越长则患者出现头昏、疲劳无力、晕厥的比例增加.故提出对PAUSE的分析判断应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自觉症状以及用药等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夜间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Holter监测,发现56例患者24小时中心率偏慢时,ST段是无痛性缺血性压低1.3~5.3mm。这一现象初步提示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极凝聚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无症状肌缺血心率变异生的变化情况,方法:204例冠心病患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24h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详细记录日常活动和相关症状,同时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的减低,204例患出现823次心肌缺血,其中624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心率变异性及多个参数均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和正常对照组比后降低幅度更大,P均<0.05,结论: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有效方法,老年冠心病患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均低于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更易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程杭 《临床医学》2004,24(9):16-17
我院于2001年1月~2002年12月对45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作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ECG)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分别对不同方法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其异常检出阳性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12.0%和28.0%,诊断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分别为34.0%和66.0%,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分别为8.0%和16.0%,ST-T段改变检出率分别为10.0%和26.0%,均有24h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都更高,可以做好病情的有效预测和准确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