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探测原发性肝癌术后疑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肝癌术后疑复发患者进行^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经迭代法处理和重建,获得经衰减校正后的断层图像和融合图像,以目测双盲进行诊断分析,并与CT(MR)及手术病理检查、临床随访作出的最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同机融合显像和CT(MR)对肝癌术后复发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100%、96%和78.9%、66.7%、76%。结论:FDG显像对肝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准确定位复发病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226例,与术前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判断食管癌外侵敏感性80.6%,特异性97.9%,阳性预测值86.2%,阴性预测值96.9%,准确性95.5%,假阴性6例,假阳性5例,食管壁厚度>2cm时肿瘤外侵率达92.0%。结论:CT判断食管癌外侵基本可靠,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有价值,对手术的难度估计有帮助,术前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喉癌复发的有关因素[俄]/…//-1995,(6).一27~31研究对象是81例喉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72岁。均施行喉癌切除手术,术后随诊3~5年,复发20例(24.7%),对喉癌复发的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1)喉癌复发取决于肿瘤分期,早...  相似文献   

4.
喉癌组织ER及PR免疫组化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ABC法对60例喉癌组织及25例非癌喉组织(包括10例正常喉组织,10例声带息肉组织,5例喉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检测。结果发现:喉癌组织的ER及PR阳性率分为80%及65%,而非癌喉组织的ER阳性率仅4%。PR全部阴性,差异有显著性,阳性率与喉癌的组织学分级成反比,且在染色程度上有明显差别,与年龄成正比,本文对ER及PR的存在与喉癌发病的关系作初步探讨。认为本课题有  相似文献   

5.
57例骨肿瘤的穿刺细胞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涂片细胞学对骨肿瘤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57例临床疑为骨肿瘤患者采取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的同时,做细胞涂片,分别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 细胞学检查总准确性80.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100%,无假阳性。结论 骨穿刺细胞涂片方法快速.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和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6.
喉鳞状细胞癌的遗传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肿瘤中占有很大比例,病理分型主要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全部喉癌的93% ̄99%,在世界各国发病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与其它常见的恶性肿瘤相比,对喉癌遗传机制研究较少。本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水平综述了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相关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癌基因,抑癌基因及杂合性丢失,旨在深入探讨喉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从而制订有效可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FHIT基因在喉癌中的缺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FHIT基因缺失是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常见的遗传学改变之一。为了探讨FHIT基因与喉癌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的方法,对11例喉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FHIT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缺失8例,占72.7%,首次发现了喉癌FHIT基因转录本的异常,经过测序证实了两例缺失。对FHIT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开喉癌的发病机制,开辟喉癌基因诊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喉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肿瘤中占有很大比例,病理分型主要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全部喉癌的93%~99%,在世界各国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与其它常见的恶性肿瘤相比,对喉癌遗传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水平综述了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相关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癌基因、抑癌基因及杂合性丢失,旨在深入探讨喉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从而制订有效可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能CT碘图在小喉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喉癌患者69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4例;年龄37~87岁,中位年龄60岁。分析其常规增强和双能CT图像,根据常规增强CT图、碘图表现对肿瘤进行诊断,并将CT碘图术前T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小喉癌在双能CT碘图上表现为病灶部位碘浓聚和/或软组织肿块形成,其诊断假阴性率(1.96%)低于常规增强CT(5.88%);碘图对小喉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是T1期97.4%(38/39),T2期90.0%(27/30),总准确率为94.2%(65/69),术前分期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881,P 0.05)。结论双能CT碘图能准确地显示小喉癌的部位、形态及侵犯范围,其术前T分期与病理分级一致性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40例使用弹簧芯状活检针经皮穿刺活检,CT扫描确定并引导穿刺途径,达预定位置取材。结果 37例有明确的病理诊断,诊断准确性92.5%。活检后并发气胸3例,咯血2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可以进一步明确肺癌的病理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空白基因型与喉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6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和56例住院非肿瘤患者为对照的GSTM1基因型进行了检测,近吸烟指数(smoking index,SI)不同分析患癌.喉癌组的GSTM1空白基因型频率为72.58%,对照组为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6.36,P=0.012),比值比值为2.65(95%)可信限区间1.24-5.57)。在高吸烟剂量组(SI>400),具有GSTM1空白基因型的个体患喉癌的相对危险度是4.68(95%CI为1.51-14.51)。结论 GSTM1是喉癌的易感位点,GSTM1空白基因型个体患癌风险增加,在喉癌发生中与吸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抗人喉癌/抗血管内皮因子(VEGF)双功能克隆抗体,用于喉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法:采用二次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喉癌/抗VEGF双功能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SP法检测喉癌及癌前病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VEGF的含量表达。结果:获得6株分泌抗人喉癌/抗VEGF双功能抗体的杂交瘤,经免疫组化证实与喉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率为93%,而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率为89%。血清中VEGF含量表达,喉癌组与癌前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IgG亚型鉴定为IgG2aBSAb抗体效价为1:25 600倍(ELISA法)。结论:二次杂交瘤法制备的双功能抗体具有均匀性、可控性、效价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喉癌抗血管生成治疗,动态检测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性激素对喉癌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喉癌和非喉癌组织的5α-还原酶(5αR)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OH)SDH)的活性,此两酶分别涉及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和雌二醇转化为雌酮。结果:5αR的活性在两种组织中没有差别。相反,17β-(OH)SDH活性在喉癌组织中明显降低,仅为非喉癌组织的50%。结论:促进喉癌发展的可能是雌激素而非雄激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BioPince^TM活检针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痰细胞学阴性、纤支镜不能确诊的42例肺部外周性病变患者,在胸部CT扫描定位下,应用BioPince^TM 18G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行病理学诊断.结果:42例患者共行穿刺43次,阳性39例(92.8%),阴性3例(7.2%),其恶性病变诊断率96.3%(26/27),良性病变诊断率86.7%(13/15).术后少量咯血2例,少量气胸1例.结论:应用BioPince^TM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肺部周围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喉癌和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的P53蛋白表达与S期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对喉癌和不典型增生上皮的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中S期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在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的表达率分别为40.00%,60.00%,71.43%和73.68%,声带息肉,不典型增生上皮和喉癌的S期组分分别为34.51%、50.18%和62.20%。其中有8例在2种指标中均为阳性,有两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53蛋白免疫组化和S期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评价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治疗后怀疑复发或残留的患者53例(治疗前诊断8例、治疗后疑复发45例)。经SPECT/CT同机联合扫描行FDG显像检查,用二次迭代法加衰减校正进行影像重建,与同期CT或(和)MR检查相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诊断组中,8例恶性肿瘤患者FDG显像均呈阳性,CT(MR)亦全部发现病灶,但不能对病灶进行有效定性;在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疑复发的45例患者中FDG与CT(MR)的假阳性、假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分别为0,4,32,9和3,7,29,6;FDG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100%、100%、69.2%;而CT或(和)MR分别为80.6%、66.7%、90.6%、46.2%。同机融合由CT提供的详细解剖资料能准确定位恶性病灶。结论:带有X线CT的符合线路的SPECT/CT同机融合PDG显像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核医学显像方法,尤其是对治疗后残余或复发的肿瘤,较CT(MR)及其它功能性检查图像等更具有较特异的定性和准确性定位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喉癌p16区域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缩小喉癌抑癌基因的寻找范围,探讨P16基因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P16基因附近5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60例喉癌进行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分析。结果 5个标记在喉癌中杂合性丢失频率均不高,最高仅达23.1%,但2个标记的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的频率较高,其中示记微卫星序列恶性循环频率高达46.1%。结论 提示P16基因在喉癌的发生中不以缺失为主,在D9S1752附近可能存在参与喉癌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48例脑梗塞的脑电地形图(BEAM)、EEG所见及其中31例头颅CT检测结果。结果表明BEAM异常率(81.3%)高于常规EEG(56.2%)(P<0.01),和头颅CT(80.6%)基本一致(P>0.05)。但在发病后三天以内BEAM异常率(91.7%)明显高于CT(40%)。BEAM定位诊断的准确性(53.8%)高于EEG(14.8%)(P<0.01),逊于CT(100%)(P<0.01)。因此,BEAM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病情转归,疗效观察,预后评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CT、MRI和血清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了3种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超声(US)、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AFP水平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提高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比较46例原发性肝癌的US、CT和MR/及血清AFP测定的优缺点。结果: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US为76%、CT为86%、MR/为94%、AFP为73%,US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检出率较高,但确诊率较低。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较高,血清AFP的确诊率也较低。结论:US、CT、MRI和血清AFP各有其特点,合理的综合利用,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局限性肿癌,纵隔镜检查发现40%上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这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非常不利。胸部CT目前认为是一种最常用的非手术检查纵隔方法,平均诊断的敏感性为64%.准确性为74%,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纵隔淋巴结针吸术(USTBNA)对肿大的纵隔淋巴结诊断价值如何?作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并与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