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医疗锐器伤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以及处理各种医疗器械时由一切锐利器械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中常见的一种。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300万名医护人员意外被针刺伤[1],与其他业务人员相比,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2],针刺伤传播血液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正>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张荔霜  丁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36-13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锐器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是护理人员一个很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意外刺伤,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被传染。在工作中临床护士应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探讨避免针刺伤发生的对策,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针刺伤危害。方法:回顾全院各种针刺伤50人,对针刺伤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针刺伤排在前3位的是内科、外科、妇产科,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其中护理人员违规操作是主要原因;护士资历与针刺伤发生有关;针刺伤多发生在白班。结论: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减少针刺伤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护士每天均面临各种职业危险,最常见的是接触各种带病毒的患者,最危险的是锐器伤害对护士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威胁。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报道,每年至少有100万人被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为了杜绝这种针刺伤带来的危害,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研究设计了这种简易的针头保护装置。其主要针对临床中进行静脉输液及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操作结束后对针头进行终末处理的方法。据统计在我国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为79%,其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名列前茅。为了更好的保护好临床护理人员,我们不能只单纯的强调护理操作流程,更要找到安全有效的保护方法。而我们所设计的针头保护装置能有效的保证针头不暴露在外,减少刺伤的机会。通过临床使用,取  相似文献   

6.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人员与各种患者接触 ,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发生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等特殊职业损伤的几率非常多 ,这是造成护理人员发生血缘性疾病传播的最主要职业因素[1] 。在医院 ,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 ,但这种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因此加强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防护就更为迫切。1 发生锐器伤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多数锐器伤的发生不是随机、不可避免的 ,其发生与个人的认知、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因素有关[2 ] 。有 2 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 ,其中包括针刺伤后可能发生感染的HBV、HCV、H…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8.
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而急诊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频率更高。我科护理人员的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拔除液体时,我们对导致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改进措施后,护士分离输液针头扎伤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浅谈静脉输液中的职业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发生血源性传染性疾病。护士每天都在进行着大量的静脉输液操作,因此,发生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增加,其主要感染途径是针刺伤与皮肤粘膜血液暴露两大类,期中以针刺伤为主,约占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防护的危害与职业防护知识现状,分析锐器伤的危害及锐器伤的防护措施,针刺伤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方法:主要研究方法为参考文献,结合笔者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个人防护意识淡薄,锐器伤造成的危害性大。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个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防范针刺伤往往是指防范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被医疗锐器所伤,临床医生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患者群体,尤其是住院患者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对于患者针刺伤甚至没有处理预案、流程、规范等。笔者通过1例住院患者发生针刺伤进行反思医院管理的全面性及管理中的遗漏点,认为应促进医院风险管理,加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防范于未然,保证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2.
注射针刺伤的防护和应急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强轮转护理人员、实习护生防护注射针刺伤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注射针刺伤的发生率,并探索有效的应急护理对策。方法比较轮转护理人员和毕业实习护生培训前后在防护和应急护理注射针刺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发生注射针刺伤的情况。结果59位实习护生和9位轮转护理人员在培训前无人完全掌握防护和应急处理注射针刺伤的相关知识,发生针刺伤45(66.18%)人; 仅有(33.82%)23人未发生过针刺伤。培训后有41位实习护生和9位轮转护理人员未发生注射针刺伤,占73.53%,只有18位实习护生发生注射针刺伤。结论加强对学生和轮转护理人员培训注射针刺伤的防护和应急护理对策,可增强其防护注射针刺伤的意识、降低注射针刺伤的发生率,提高其在发生注射针刺伤后的应急护理能力,从而维护自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职业庆学之父Betnadio Remaini提出职业危害的概念,经过两个世纪的医学实践,职业安全已成为近年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当今,各大医院都极力追求最优质的服务(如五心服务),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相对是个弱点。而ICU护士则工作在危急重病房中,个人防护稍有疏忽易造成职业性损伤(OI),  相似文献   

14.
于先会  谭永霞  刘超 《中医正骨》2008,20(10):73-73
针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成为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一个很重要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发生情况,调查其自身职业危害防护情况,并讨论加强防护管理的策略。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纳入杭州市肿瘤医院护理人员共116名,将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归为观察组,将未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职业危害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职业危害将观察组分为异常亚组和无异常亚组,比较两组职业防护调查表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脱发、皮肤损害、月经不调、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骨髓抑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中异常亚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预防调查中意外暴露处理、化疗操作、污染物处理、废弃物处理及总平均分分值均较无异常亚组低(P0.05)。结论: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增加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且目前肿瘤化疗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行为不当,应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定期体检、改善工作环境、规范化疗操作等方面加强防护工作,为护理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实习护生被针刺伤意外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相关环节,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172名实习护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回顾性调查夏追踪调查。结果:100%的实习护生均有针刺伤意外经历,与针刺伤意外相关的操作主要有割锯、掰安瓿瓶(加药时)、重套针帽、分离夏处理钟头等(统称针刺伤)。绪论:实习护生被针刺伤意外的发生频率较高。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以减低实习护生被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特定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使护士成为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发生针刺伤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到护士体内,可能会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给护士造成极大地身心健康问题.而在各种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多种原因,针刺伤这种职业危害显得尤其严重.因此,如何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针刺伤的职业防护,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针刺伤.是由于医疗利器导致的一种意外伤害.例如:手术刀片、穿刺针、缝合针以及针头等~([1]).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状况的发生率较高.发生针刺伤后.带给护士不仅仅身体上不可预知的伤害,更影响到其心理的健康~([2])。实习护士由于刚进入临床工作.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很高.为了找出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自2014年06月起针对75名实习护士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4-2015年.对150名实习护理人员的实习信息进行分析,所有实习护士均为3-5年中等卫生学校与高等卫生学校中毕业的学生.实习时间为1年,所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意识不强及患方诊疗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而伤及身心健康,职业感染几率高。因此,增强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的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传染病医院是集中收治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医院,护理人员因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以及传染病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增加了职业危害的风险性。常见的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危害等。锐器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传染病医院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6.7%,其中79.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造成的危害将产生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影响,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对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和特点、防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减少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