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婧  李萍  闫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39(5):1205-1209
目的 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00 mg/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2次/d。两组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6 min步行距离试验量表(6MWT)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N-端脑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P<0.05)。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疲倦、乏力、心慌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试验、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NT-proBNP、sST2、SDC1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协同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衰症状,明显提升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减弱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有效,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野县人民医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50 mg/次,2次/d,后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每2~4周倍增1次,直至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利心丸,3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6 min步行实验(6 MWT)、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0.43%)(P<0.05)。治疗后,两组6 MW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6 MW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组LVEF、SV、C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H-FABP、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降低H-FABP、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剂量为50mg/次,2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逐步调整至200mg/次维持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磷脂酶A2(Lp-PLA2)和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8%vs73.08%,P<0.05)。治疗后,两组6MWT、LVEF及血清Vasp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清NT-proBNP、hs-CRP及Lp-PLA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的6MWT、LVEF及血清Vaspin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血清NT-proBNP、hs-CRP和Lp-PLA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益强心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益强心片,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生活质量状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5.9%,较对照组83.7%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F、E/A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LAVI则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6MWD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则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但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V、EAI、HB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IL-6、MMP-9和ET-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补益强心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纠正机体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心肌损伤和心室重构,延缓病情进展,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范婷婷  何非  王晓晨 《安徽医药》2019,40(6):618-621
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基础治疗上,观察组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予缬沙坦口服,出院30 d后门诊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二次住院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出院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入院前均有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较入院时均有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6 min步行试验结果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 d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较缬沙坦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以及改善出院30 d后的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6.
崔娟  张娜  邹静怡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2):2657-2663
目的 探究桂哌齐特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9年6月—2020年9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80例HF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初始剂量为50 mg/次,口服,2次/d,之后根据患者情况每2~4周剂量倍增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0 mg/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240 mg,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与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心衰标志物、左室重构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胱抑素C (Cys C)、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6MWT显著延长(P<0.05)。治疗后试验组CO、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低于对照组(P<0.05),6MW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ST2、NT-proBNP、CysC、TIMP-1、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ACE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rEF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降低心衰标志物水平,逆转心室重构,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患者在停止服用ACEI类药物2 d后,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初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200 mg/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血清学指标[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水平变化,以及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KCCQ)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比治疗前降低,LVEF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MMP-9和sST2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MMP-9和sST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CCQ评分均显著升高(P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C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27例LVEF≤4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4)。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6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5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心脏功能指标[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血清胱抑素(CysC)、miR-451a、脑钠肽(BNP)水平。统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两组SDANN、SDNN、PNN50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SDANN、SDNN、PNN5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和6MWD均显著升高,LVESV和LVEDV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ysC、BNP水平均显著降低,miR-451a表达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ysC、BNP水平及miR-451a表达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治疗LVEF≤4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心率变异性,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延缓心力衰竭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方配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血清NT-proBNP、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组(61例)和益气沙库组(65例),沙库巴曲组均给予常规抗慢性心衰基本治疗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益气沙库组在沙库巴曲组基础上加以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心率变异性指标、血清NT-proBNP、MMP-9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益气沙库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沙库巴曲组(89.23%vs 72.13%)(χ2=5.979,P=0.031);治疗后,2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pNN50)及NT-proBNP、MMP-9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和降低。益气沙库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pNN50显著高于沙库巴曲组[(129.53±34.26 vs 114.28±31.84)ms、(112.31±36.02 vs 101.44±29.59)ms、(8.71±7.64 vs 6.37±5.80)%](P<0.05);益气沙库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MMP-9显著低于沙库巴曲组[(207.45±51.71 vs 268.62±74.15)pg·mL-1、(561.79±64.03 vs 688.19±87.94)pg·mL-1](P<0.05)。结论 中药益气活血方配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NT-proBNP、MMP-9指标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0.
马欣  付宝  李秋霞  苏毅 《安徽医药》2021,42(1):62-66
目的 研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接受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的CHF患者作为联合组,按1:1比例抽取同期单独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的56例CH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心功能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流体力学参数[射血-充盈血流逆转间期(FRI)、校正FRI(CFRI)、射血-充盈血流逆转流率(FRR)、左心室射血期峰值流率(FRPE)]、左心室流体力学参数、外周血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疗效分级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29%比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左心室流体力学参数及外周血各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LVEDD、FRI、CFRI及外周血PⅢNP、Gal-3、NT-proBNP低于治疗前,LVEF、SV、FRR、FRPE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12周LVEDD、FRI、CFR及外周血PⅢNP、Gal-3、NT-proBNP低于对照组,LVEF、SV、FRR、FRPE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各指标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5.36%比8.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CHF疗效优于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流体力学参数,降低外周血PⅢNP、Gal-3、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晨起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剂量50 mg/次,2次/d,之后增加50 mg/2周,直至200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量表(MLHFQ)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MLHFQ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MLHF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醛固酮(ALD)血清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T-pro BNP、ICAM-1和AL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片与雷公藤多苷片分别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宿州市立医院就诊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3次/d,同时给予口服来氟米特片20 mg,1次/d。观察组给予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同时给予口服来氟米特20 mg,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和关节疼痛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RP、ESR和R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8.82%和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片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来氟米特来氟米特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可舒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9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可舒片,1.24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压、血脂水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8%、9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24 h mSBP、24 h mDB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CP-1、ET-1、NO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1月在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温水冲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SD、24 h DS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循环阻力(SVR)低于治疗前,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的SVR低于对照组,CO、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Hcy、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神经介入后血栓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60例行神经介入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远端保护装置,根据病变血管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支架种类进行前后扩张。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洛他唑片200 m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术前1周至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动力学及血脂指标,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缺血事件及缺血病灶例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缺血事件及缺血病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三联疗法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神经介入术后抗血栓作用较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苁蓉益肾颗粒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治疗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普拉克索片,第1周起始剂量为0.375 mg/d,第2周0.75 mg/d,每周加量1次,每次日剂量增加0.75 mg,每日最大剂量为4.5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苁蓉益肾颗粒,1袋/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清胱抑素C(Cys-C)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0%、9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升高,UPDRS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MSE评分和UPD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s-C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Cys-C和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苁蓉益肾颗粒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MMSE评分和UPDRS评分,降低血清Cys-C和MDA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