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9例脾良性病变,其中1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2例脾囊肿行脾下极部分切除,1例局限于脾上极的脾淋巴管瘤应用Habib 4X行腹腔镜脾上极切除术。结果 1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12例行脾切除术,其中一级脾蒂法5例,手术时间60~115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30~300 ml(平均170 ml);二级脾蒂法7例,手术时间85~19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30~500 ml(平均240 ml)。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20~50 ml(平均30 ml)。3例行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110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40、60、100ml。1例由于术后短时间引流量多、引流液色红而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取脾时意外撕裂大网膜导致出血,成功在腹腔镜下止血。术后住院4~11 d,平均6.0 d,无术后并发症。19例随访3~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2例脾切除术无远期并发症发生,6例脾囊肿行开窗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未见囊肿复发,1例脾淋巴管瘤行脾上极切除术后无肿瘤残留、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及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为脾良性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为15例脾良性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针对脾蒂及脾局部解剖情况采取3种术式:(1)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2)不规则性脾脏部分切除术;(3)规则与不规则性结合行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1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11例采用(1)法、3例采用(2)法、1例用(3)法。手术时间2.0~5.5 h,平均(2.5±1.2)h;术中出血量155~520 ml,平均(220.1±85.8)ml。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脾脏血管瘤8例,脾脏假性囊肿4例,真性上皮性囊肿3例。术中无一例出现胰腺损伤、胃肠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1例(6.7%)患者发生胰瘘。腹腔硅胶引流管放置时间除胰瘘患者外,均于3~7 d拔除,平均(4.5±2.3)d;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呈淡红色,为60~120 ml,平均(78.2±22.7)ml。结论:针对脾蒂、脾良性占位位置、局部解剖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睥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腹腔镜睥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107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1例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2例腹腔镜睥囊肿开窗术。病例构成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5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33例,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MA)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5例,脾囊肿3例,脾脓肿1例,脾血管瘤3例,牌淋巴管瘤2例,副脾2例,脾破裂1例。结果:108例手术成功,1例因术中脾下极血管出血中转开腹,1例因术后操作孔肌层动脉出血二次手术。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急诊行LS;3例脾囊肿患者中2例行开窗术,另1例囊肿较大,行LS。手术时间1—5h,平均2,5h。手术失血20~3000ml,平均200ml。术后排气时间为48~72h,术后平均住院5d。结论:对于部分血液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脾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对7例术前诊断为脾脏良性病变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7 例患者脾脏病灶直径为6~15 cm,平均直径9.1 cm;4例位于脾脏上极,3例位于脾脏下极。7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100~205 min,平均(165±17)min。术中出血量为70~230 mL,平均(148±56)mL。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2~5 d;术后住院时间5~7 d。术后无腹腔大出血、消化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浙江金华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29例脾脏占位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病人中良性19例,恶性10例。19例良性肿瘤中15例行脾切除术1例行脾部分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术。10例恶性肿瘤中8例行脾切除术,1例累及肝左外叶及胃,同时行胃部分切除和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脾血管肉瘤因肿瘤巨大并与周围脏器粘连严重,且肝脏有转移结节,无法切除而取活检。结论脾脏占位术前定位诊断较容易,定性较为困难。脾良性肿瘤可根据情况行脾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应用于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1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包括外伤性脾破裂11例,脾脏良性肿瘤6例(脾脏错构瘤2例,脾脏血管瘤1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脾囊肿1例,脾脏炎性肉芽肿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改为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85.2±4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5±67.0)mL;术后引流2~5 d,平均(3.0±1.2)d,引流量10~290 mL,平均(50.7±36.4)mL。术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行增强CT,见保留血管支通畅,脾周少量积液,脾脏边缘少部分缺血坏死,无脾脓肿、脾周脓肿形成,所保留的脾脏与术前相比有血供的区域大于30%。术后随访22个月,残余脾脏血供良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5月至200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完成的67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临床资料,其中血液病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脾亢25例,脾占位性病变16例。其中11例合并胆囊结石。 结果 67例病人平均脾脏切除时间2.2h,术中平均出血量83.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d。1例术后出血,8例术后引流液淀粉酶增高,其余病人无腹腔镜手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11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巨脾病人行全腔镜下脾切除术。30例中转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原因为:巨脾、肥胖、脾胰韧带极短、出血、粘连。1例门静脉高压病人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各种脾脏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由我院同一治疗小组在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完成的39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种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1例,脾血管瘤5例,脾囊肿4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酒精性肝硬化脾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淋巴瘤各1例。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手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脾长径(14.2±5.0)cm,手术时间(100.3±50.3)min,术中出血量5~1 500 mL(平均118.8 mL)。均留置脾窝引流管,术后24 h引流量10~1 000 mL(平均164.7 mL),拔管时间(3.64±2.12)d,术后住院时间(6.26±2.17)d。1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后康复。无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膈下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多种需行脾脏切除的疾病,而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次手术行多部位病变切除而不需增加手术切口长度的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我院1999年6月-2005年12月行LS32例,超声刀游离脾周韧带,血管切割缝合器离断脾蒂,脾脏装入塑料袋剪碎取出。结果LS成功29例,手术时间60-27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0-1000ml,平均230ml。术后住院3—7d,平均5d,无术后并发症。3例中转开腹,1例为脾蒂出血,1例为胃短血管出血,1例为脾周围炎粘连紧密出血。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18例血小板恢复正常,4例术后无升高。2例溶血性贫血术后血红蛋白升高。4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血液系统疾病中须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33例成功地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另2例在腹腔镜脾切除后脾床渗血,施行小切口脾床止血。结果: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4120min。术中出血量20-600mL,平均120mL。平均住院时间6.4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lO个月,19例完全有效,12例部分有效,总有效率88.6%。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完成的63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脾囊实性占位性病变6例,肝硬变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48例。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250min,平均136.5min;术中出血100-2100mL,平均220mL;住院时间6-14d,平均7.4d。术后无手术死亡。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术中大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疾病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14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中脾脏上叶切除8例,脾脏下叶切除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2例在3D腹腔镜下完成.术后病理:脾囊肿6例,血管瘤4例,脉管瘤2例...  相似文献   

13.
��ǻ����������Ƣ����7������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囊肿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7例脾囊肿。囊肿位于脾下极3例,脾体中间部2例,脾上极2例。行囊肿去顶引流3例,脾切除4例。结果手术均成功,3例囊肿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5min、30min及55min;4例行脾切除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5min、55min、55min及80min。囊肿开窗引流术术中几乎无出血;脾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均不超过50mL。所有病人术后第1天均可恢复饮食并下床活动。行开窗引流者术后2~3d出院,脾切除者术后住院4~5d。3例开窗引流者分别随访8年、7年、1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脾囊肿,具有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有望成为脾囊肿外科治疗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脾囊肿的保脾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囊肿保脾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微创器械和镜下单人双手操作缝合技术为8例脾囊肿施行保脾手术,根据囊肿所处的部位、大小、性质,采用囊肿完整剥除4例,脾部分切除2例,囊肿去顶开窗引流2例。结果8例脾囊肿都成功地完成了腹腔镜下去除囊肿和脾脏的保留,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60~120ml,平均80ml。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4~6d出院。8例术后随访1~72个月,平均38个月,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去除囊肿而保存脾脏的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15.
比较手助腹腔镜脾切除与开腹脾切除治疗巨脾的效果。回顾性分析41例因巨脾行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23例,开腹脾切除术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时间长[(313+41.8)min vs(209+19.9)min,P=0.01]、术中出血量少[(324±54.8)ml vs(539±154.8)mL,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0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6±1.2)d vs(9±1.4)d,P=0.01]。结果表明,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脾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尚缺乏对该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原发性脾囊肿是上皮性囊肿.近几年,腹腔镜脾脏外科手术普及率不断提高.该研究报告了关于经腹腔镜保脾手术治疗脾囊肿的相关经验.1996年至2006年间,作者治疗了11例有症状的非寄生虫性脾脏巨大囊肿病人.病人均诉左上腹涨满症状,触诊可扪及腹部包块.术前腹部超声及CT均已明确诊断.病人接受经腹腔镜脾脏囊肿部分切除术或脾脏囊肿开窗减压术.结果发现,7例病人为脾脏间皮囊肿,2例为脾脏表皮样囊肿,2例为脾脏假性囊肿,没有发现囊肿癌变.手术操作时间为62~85 min,无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脾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尚缺乏对该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原发性脾囊肿是上皮性囊肿.近几年,腹腔镜脾脏外科手术普及率不断提高.该研究报告了关于经腹腔镜保脾手术治疗脾囊肿的相关经验.1996年至2006年间,作者治疗了11例有症状的非寄生虫性脾脏巨大囊肿病人.病人均诉左上腹涨满症状,触诊可扪及腹部包块.术前腹部超声及CT均已明确诊断.病人接受经腹腔镜脾脏囊肿部分切除术或脾脏囊肿开窗减压术.结果发现,7例病人为脾脏间皮囊肿,2例为脾脏表皮样囊肿,2例为脾脏假性囊肿,没有发现囊肿癌变.手术操作时间为62~85 min,无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金华市中心医院实施的5例脾脏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规则性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术中出血量14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4 d。术后无腹腔出血、胰漏、腹腔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脾脏良性肿瘤施行腹腔镜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19.
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及疗效。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脾囊肿、2例脾血管瘤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病变4例位于上极,1例位于下极,病变最大径(5.4±2.7)cm。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3.0±48.0)m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儿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收治4例脾脏良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4例患儿中脾脏囊肿3例(其中表皮囊肿1例,单纯囊肿伴囊内出血1例,假性囊肿伴感染1例),脾脏血管瘤1例。所有患儿均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接受开腹手术,1例接受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出现。全组患儿平均随访(12.0±8.2)个月。术后均出现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阿司匹林4~6个月后停药。术后无脾脏肿瘤复发、血管栓塞、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发生。结论小儿脾脏良性肿瘤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合B超和CT检查其诊断符合率接近100%。脾脏良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考虑到脾脏是小儿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对较小病变可行脾部分切除术。如术中难以辨别肿瘤良、恶性,需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