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M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提高对MB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MBC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等特点.结果 MBC占同期男性乳腺疾病的25%,占同期乳腺癌的1.19%.患者平均年龄为57.5(30~78)岁.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10年,平均13.9个月.53.33%(8/15)的MBC位于左侧乳腺,26.67%(4/15)位于右侧,双侧者6.67%(1/15).肿块<2 em者4例,2~5 cm者7例,5~10 cm者4例.86.67%(13/15)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6.67%(1/15)为乳头状癌,6.67%(1/15)为浸润性小叶癌.MBC的形态学特点为伴有乳头的巢团状结构,粉刺样坏死少见.33.33%(5/15)的MBC伴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阳性6例(66.67%);PR阳性7例(77.78%);CerbB-2阳性4例(44.44%);p53阳性4例(44.44%);Ki-67细胞增殖指数<25%者4例(44.44%),25%~50%者3例(33.33%),>50%者1例(11.11%).结论 MBC发病比例低,年龄偏大,就诊已属晚期,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的乳腺区域肿块.组织学上以非特异型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具有乳头的巢团状结构,淋巴结转移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24例女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并与男性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初次发病年龄要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的构成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低分化肿瘤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NM分期和肿瘤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男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保留乳房手术切缘阳性与相关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探讨保留乳房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305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对术中快速病理以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切缘状况与组织类型、广泛导管内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年龄的关系。结果:保留乳房手术切缘阳性与患者年龄(≤35岁)、EIC和浸润性小叶癌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手术时,术中应详细检查切缘状况,对年轻者、EIC、浸润性小叶癌需要慎重的选择保留乳房手术及设定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4.
龚畅  刘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3,32(11):1648-1656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轻乳腺癌患者并不罕见,且具有独特的医疗需求。随着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进展和国际共识指南的发布,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疗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2022年,为了规范和优化中国年轻乳腺癌的诊疗,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共识专家组发布了《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现笔者对该共识中的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生存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及生存资料.结果 全组随访率100%,随访期为3~279个月,中位随访65个月.随访期间,全组共有49例复发,5年内复发者占71.4% (35/49).其中有21例局部复发,28例出现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患者中肺转移8例、骨转移7例、肝转移9例、脑转移3例,其他少见转移部位包括软组织、肾上腺1例.全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4.3%和72.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辅助化疗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P=0.085)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大小(P=0.041)和腋窝淋巴结转移(P =0.024)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男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黏膜下肿瘤(SMTs)的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下诊治结直肠SMTs 559例临床资料、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结果 结肠SMTs中以脂肪瘤148例(84.1%)最为常见,其次为颗粒细胞瘤(GCTs)9例(5.1%),平滑肌瘤7例(4.0%),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7例(4.0%),胃肠间质瘤(GISTs)1例(0.6%)及其他SMTs4例(2.3%)。其中脂肪瘤可发生于结肠各段,以右半结肠多见;GCTs多见于右半结肠;平滑肌瘤、NETs多见于左半结肠。直肠SMTs中以NETs349例(91.1%)最为常见,其次为脂肪瘤13例(3.4%),平滑肌瘤11例(2.9%),GISTs7例(1.8%),GCTs1例(0.3%)及其他SMTs2例(0.5%)。其中NETs可发生于直肠各段,以下段直肠多见;脂肪瘤、平滑肌瘤多见于直肠上下段;GISTs可见于直肠各段。结论 结肠SMTs中良性病变多,可允许内镜下随访,当出现临床症状或瘤体短时间内增大时行内镜下治疗。直肠SMTs中有恶变倾向的病变占绝大多数,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彩超诊断为低分类的乳腺肿物应用微创旋切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于2008年3月至2021年12月术前彩超为低分类的乳腺肿物女性患者22 922例,其中284例患者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为乳腺癌,探讨彩超分类与患者年龄、肿物大小、病理组织类型、分子亚型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284例患者中术前彩超BI-RADS 2类11例、3类137例、4a类136例。组织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98例,其中有68例伴部分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19例,其中有6例伴部分原位癌;原位癌29例;黏液癌12例;其他类型癌共26例。分子亚型为Luminal A型96例,Luminal B型142例,三阴性乳腺癌37例,HER-2过表达型9例。ROC曲线分析发现彩超分类预测术前为乳腺癌的敏感度为47.9%,特异度78.1%,曲线下面积为61.8%。 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较小、原位癌、黏液癌及三阴性乳腺癌术前容易被乳腺彩超低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1月85例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164例同期随机选取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资料比较。 结果:观察组8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为45.88%,平均(30.27±2.41)岁,平均病程(11.51±1.5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瘤体积大、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上分化差(均P<0.05),但病理类型的构成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c-erbB-2蛋白表达水平高(均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淋巴结转移数多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连续收治的105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按照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和中老年组(>40岁),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双侧病灶的病理学类型、分子分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或远处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的特征及一致性和差异以及总体预后。结果 2组患者在第一原发癌灶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第二原发癌Ki-67高表达率、双原发癌的临床分期以及复发或远处转移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第一原发癌为T3~T4期者占比高、淋巴结转移率高,第二原发癌Ki-67高表达者占比高,双原发癌首诊为Ⅳ期的患者占比高于中老年组且容易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2组双侧癌灶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均存在一致性(P<0.05),年轻组的ER和Ki-67表达一致性更好,中老年组的PR和HER-2表达一致性更好。第一原发癌的组织学分级、双侧原发癌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浸润性导管癌497例中Luminal B型乳腺癌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Luminal B型的乳腺癌进一步分为4组:Luminal B1组,ER和/或PR阳性、HER-2阳性;Luminal B2组,ER阳性、HER-2阴性、PR高表达(≥20%)、Ki-67高表达(≥20%);Luminal B3组,ER阳性、HER-2阴性、PR低表达(20%)、Ki-67高表达(≥20%);Luminal B4组,ER阳性、HER-2阴性、PR低表达(20%)、Ki-67低表达(20%)。分别研究该4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与p53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在年龄和癌组织p53表达上,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uminal B2组中的患者年龄较年轻,多小于53岁(64.44%),其次是Luminal B1组(57.89%),Luminal B3组(43.36%)和Luminal B4组(30.30%);p53的表达在Luminal B1组中阳性表达最多(65.79%),其次是Luminal B3组(56.41%),Luminal B2组(43.33%)和Luminal B4组(27.27%)。在淋巴结转移方面,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B3组转移率最高(69.23%),其次是Luminal B2组(54.44%)和Luminal B4组(45.45%),Luminal B1组(36.84%)最低。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在肿瘤大小和VEGF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minal B型乳腺癌是由预后不佳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组成,根据免疫组化的指标仍可分成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并且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本研究通过临床病理大数据平台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间被诊断为乳腺癌并且接受了ALN手术的年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A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以列线图的方式可视化。通过AUC/C指数量化列线图区分不同ALN状态患者的能力,采用bootstrap方法(1 000次重复,随机数种子设置为12)进行列线图预测性能内部验证。另外,收集2015—2017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初诊为乳腺癌的年轻患者资料,对模型行外部验证。 结果:共纳入SEER数据库中23 778例年轻乳腺癌患者,其中39.6%患者存在ALN转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种族、肿瘤部位、病理学分级、肿瘤大小、胸壁或皮肤是否受侵以及ER、PR、HER-2状态与ALN转移有关(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种族、婚姻状态、边侧、肿瘤部位、分级、肿瘤大小、胸壁或皮肤是否受侵以及ER与PR状态是ALN转移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校准曲线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AUC/C指数=0.716)。共纳入391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其中49.9%患者初次手术发现有ALN转移。外部验证提示模型预测能力较好(AUC/C指数=0.798)。 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预测患者ALN转移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病、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不同年龄反映了患者的不同生理状态,由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缺失激素受体属于激素非依赖性,年龄是否影响该类患者的诊疗决策和预后有待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诊断年龄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美国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2016年经病理诊断为I~III期的TNBC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乳腺癌的诊断年龄将病例划分为18~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5组,比较各年龄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年龄与患者的乳腺癌特异生存(BCSS)的关系并计算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30 576例TNBC纳入分析,中位年龄57岁(IQR:48~67岁),其中18~39岁3 007例(9.83%)、40~49岁6 071例(19.86%)、50~59岁8 097例(26.48%)、60~69岁7 176例(23.47%)和≥70岁6 225例(20.36%)。各年龄组患者间的诊断年份、种族、婚姻状态、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及是否放化疗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诊断年龄的增加,肿瘤T分期和N分期呈现降低,组织学分级更好,治疗保乳率更高而化疗率更低。中位随访32个月(IQR:15~54个月),乳腺癌相关死亡3 482例(11.39%),各年龄段患者间的BCS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诊断年龄、种族、婚姻状态、肿瘤T分期、淋巴结分期、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及放疗与BCSS明显有关(均P<0.05),化疗与BCSS无明显关系(P=0.284)。多因素Cox模型的校正分析结果显示,18~39岁(HR=1.00,95% CI=0.88~1.13,P=0.990)、40~49岁(HR=0.95,95% CI=0.85~1.06,P=0.330)和50~59岁(HR=1.03,95% CI=0.93~1.14,P=0.597)患者的BCSS与60~69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70岁患者的BCSS较60~69岁患者差(HR=1.56,95% CI=1.41~1.74,P<0.001)。在不同诊断年份、TNM分期、手术方式和放化疗状态的亚组人群中,年龄与BCSS的关系基本相似。结论 TNBC患者的诊断年龄与预后存在相关性,高龄(≥70岁)是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而18~69岁患者的预后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3.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一直是肿瘤生殖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热点。为更好地给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生育力保存医疗服务,湖南省来自乳腺科、生殖科、遗传科的专家,汇总国内外相关重要研究结果和指南,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充分讨论后,制定了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实施方案共识。内容包括:阐述疾病及治疗与生育之间的关系;介绍目前可及的生育力保存方案;形成患者筛选、评估、适应证临床指南;建议实施跨学科就诊的临床流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T1期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容易出现复发转移与死亡等不良生存结局,预后较差。本研究探讨影响T1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早期识别高风险的T1期乳腺癌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 250例T1~T3期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T1期与非T1期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T1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下T1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曲线差异。结果:1 250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T1期261例(20.88%),非T1期(T2和T3期) 989例(79.12%)。与非T1期比较,T1期患者BMI值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少、不利生物学特性少、生存预后好(均P<0.05)。T1期患者随访期间共15例死亡,40例出现复发转移。中位OS时间为94 (5~132)个月,2、5、10年OS率分别...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临床上将HER-2低表达与HER-2零表达乳腺癌均被归类于HER-2阴性乳腺癌,并认为无HER-2靶向治疗条件。然而,近期的新型抗HER-2药物临床试验结果显示,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仍可从抗HER-2治疗中获益,使HER-2低表达与HER-2零表达乳腺癌患者之间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反应与预后方面的差异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探讨HER-2低表达与HER-2零表达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1 002例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M0)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HER-2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HER-2低表达组(409例)与HER-2零表达组(593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与预后的差异。结果 与HER-2零表达组比较,HER-2低表达组浸润性导管癌比例更高(93.4%),且病理分化等级多表现为Ⅱ级(78.7%);HER-2低表达组TNM分期中处于T1的比例低于HER-2零表达组,而T2分期的比例高于HER-2零表达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R-2低表达组激素受体(HR)阳性率为87.5%,在199例检测了雄激素受体(AR)的患者中,AR阳性率80.9%,两项数据均高于HER-2零表达组(均P<0.05)。HER-2低表达组Ki-67表达量明显低于HER-2零表达组(P<0.05)。同时,两组间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HR阳性患者中(均P<0.05),而HR阴性患者中以上数据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无论HR表达状况,HER-2低表达组与HER-2零表达组的总生存(OS)期和无病生存(DFS)期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此外,HER-2低表达患者中,AR表达状态对OS与DFS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 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早期乳腺癌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尽管两者的预后未见明显差异,但HER-2低表达患者的较高的HR与AR阳性率,以及较低的Ki-67表达水平,提示可能与内分泌治疗的敏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湖南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02年1月—2012年9月2?32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状态,将乳腺癌分为4个分子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湖南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47.57岁,绝经前患者(64.5%)多于绝经后患者(35.5%),以中期患者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国内不同地区及国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uminal A型比例占59.6%,高于国内上海(52.8%)与广东人群(31.1%)及非裔美籍人群(55.5%),但低于波兰人群(73.0%)与美国人群(66.1%),Her-2型所占比例(5.6%)低于其他人群,而三阴型比例(22.0%)高于大多数其他人群。各分子亚型分布在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中国湖南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Because a number of years may be required for normal cells to develop into carcinoma, genes involved in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might differ among breast cancers in young women and those in older women.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analyze subclonality during breast cancer evolution as well as diversity within each individual in our young patients’ cohort.MethodsA total of 13 women aged <35 years at diagnosi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were recruited. Serial sections of breast samples consisting of synchronous invasive carcinoma, adjacen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normal breast tissue, and metastatic lymph nodes were collected and prepar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HER2, and Ki67, and for extraction of genomic DNA. Germline and somatic gene alterations of genomic DNA were examined by targeted sequencing.ResultsGenomic DNA from 13 blood samples and 36 breast tissues consisting of 14 invasive carcinomas, nine adjacent DCIS, 11 normal breast tissues, and two metastatic lymph nodes were successfully sequenced. Germline gene alterations including pathogenic variants and gene alterations that were not yet evaluated for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were detected in all patients but one. Somatic gene alter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eight invasive carcinomas, five DCIS, and one metastatic lymph node. Different somatic gene alterations between invasive carcinoma and DCIS were detected in two patients. Somatic gene mutations were present in non-neoplastic tissues in three patients. No two patients had the same gene alterations.ConclusionOur results reveal diversity within each individual during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从2013年—2017年收治的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39岁;肿块大小0.5~4.0 cm;2例以乳房肿块就诊,1例以乳头溢液就诊;3例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结节;1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行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一期假体乳房再造术,1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组织病理学形态包括实质性癌2例,小细胞性癌1例。免疫组化示3例嗜铬粒蛋白A(CgA)及突触素(Syn)阳性,2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随访时间6~32个月,1例术后6个月因肝转移而死亡,另2例均无瘤生存。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通常无特异性,诊断金标准是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其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小细胞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以提高青年胃癌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63例青年胃癌患者(青年组.小于或等于40岁)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并与同期654例中老年胃癌患者(中老年组.大于40岁)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中女性、存在家族史及未分化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均P〈0.05)。青年组患者根治性切除率61.9%(39/63),低于中老年组的93.1%(595/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53例(91.1%)患者获得了1~84个月的随访,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0.5%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根治性是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分层预后分析显示,行根治性手术的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和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姑息性手术后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胃癌恶性度高.根治性切除率低,总体预后不佳;但积极行根治性手术者可达到与中老年胃癌相似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