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切除术组织样本135例,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Wnt7a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与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30.5,P=0.000)。Wnt7a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P感染、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远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7a高表达胃癌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Wnt7a低表达胃癌患者(均P0.01)。Wnt7a高表达(P=0.01)与远处转移(P=0.02)及为影响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Wnt7a高表达(P=0.02)与TNM分期(P=0.03)、远处转移(P0.01)为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显著相关。Wnt7a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100A4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确定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30例NSCLC 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S100A4蛋白在肺癌组织间质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表达的总阳性率为72.3%(94/130),在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间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59.6%、70.0%和75.0%.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8.91,P=0.000)、远处转移(χ2=5.51,P=0.019)及TNM分期(χ2=21.54,P=0.000)明显相关.间质S100A4蛋白表达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为36.2%(34/94),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63.9%(23/36),P=0.003].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OR=1.866)、有淋巴结转移(OR=1.826)、有远处转移(OR=6.224)、肿瘤低、未分化(OR=1.793)、TNM分期Ⅲ~Ⅳ期(OR=2.573)和间质中S100A4蛋白表达阳性(OR=1.776)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它有希望成为一种能预测肿瘤进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1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黏膜组织中CEBPB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EBPB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6%(13/81),癌旁组织中无表达或弱表达.单因素分析显示,CEBPB阳性表达与胃癌远处转移有关(P=0.048).CEBPB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9.4个月,低于CEBPB阴性表达患者的45.2个月(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CEBPB阳性表达是影响本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2.544,95%CI:1.154~5.610,P=0.021).结论 CEBPB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腺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9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原发灶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9例(29.29%)患者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阳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为阴性(P=0.000)。肿瘤直径>5 cm者CD13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41);CD133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44);有淋巴结转移(P=0.017)、淋巴管浸润(P=0.000)和血管浸润(P=0.000)者,CD13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P=0.011)、淋巴结转移(P=0.043)和TNM分期(P=0.049)分别是CD133蛋白表达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D13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短于表达阴性患者(P=0.04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淋巴结转移(P=0.042)、TNM分期(P=0.046)及CD133蛋白表达阳性(P=0.046)分别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驱动蛋白超家族中18A(KIF18A)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5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大于5 cm)中KIF18A mRNA的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前期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非癌旁组织)中KIF18A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KIF18A的表达率,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IF18A mRNA表达量为4.056±0.4024,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1.253±0.1438 (P0.01)。KIF18A主要表达在细胞质,KIF18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80%(74/92),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高表达率15%(3/20,χ~2=32.741,P0.01)。KIF18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15.031,P0.01)、淋巴结转移(χ~2=6.064,P0.05)及pTNM分期(χ~2=6.546, P0.05)有关。KIF18A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为54.1%,低表达组为100%(χ~2=15.326,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5)、分化程度(P0.01)、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p TNM分期(P0.01)及KIF18A表达水平(P0.0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IF18A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419, 95%CI:1.504~86.684, P0.05)。结论:KIF18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提示其可能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诊治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eu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98例胃癌确诊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40例患者癌旁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种组织标本中HER-2/neu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胃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8.78%比0,P0.05)。胃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Lauren分型有关(P0.05)。HER-2/neu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58.33%比28.95%,χ~2=8.066,P0.05)。胃癌组织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17.9个月比28.6个月,χ~2=10.565,P0.05)。胃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MGMT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研究胃癌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胃癌标本(胃癌组)和11例胃正常黏膜组织标本(对照组)中MGMT蛋白的表达。 结果示在胃癌标本中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5.26%(21/38),对照组中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1%(10/11),组间差别显著(P=0.038)。胃癌组中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P=0.015)、淋巴结转移(P=0.012)、远处器官转移(P=0.005)、临床病理分期(P=0.048)有显著相关。 提示MGMT蛋白表达可作为判定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域含蛋白7A(THSD7A)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新鲜HCC及癌旁组织标本中THSD7A m RNA表达及75例HC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THSD7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HCC组织中THSD7A m RNA表达下调(P0.05);THSD7A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4.0%vs.87.0%,P0.05)。THSD7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结节数目(P=0.011)、Edmondson-Steiner分级(P=0.013)、BCLC分期(P=0.048)有关。THSD7A蛋白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P=0.016)与无瘤生存率(P=0.013)均明显低于THSD7A高表达患者。结论:THSD7A在HC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THSD7A表达降低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出蛋白5(XPO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XPO5蛋白在92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XPO5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XPO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PO5蛋白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肝硬化有关(均P0.05)。XPO5高表达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以及1、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XPO5低表达者(46.8%vs. 78.5%、20.3%vs. 37.4%;75.9%vs.91.2%、36.1%vs. 58.8%,均P0.05)。XPO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P=0.036;P=0.013)。结论:XPO5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HCC的恶性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胰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织中cyclinD1、CDK4、p16和R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5 3例胰腺癌、17例慢性胰腺炎石蜡包埋切片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结果 慢性胰腺炎和癌旁上皮组织的cyclinD1、CDK4、Rb阳性率明显低于胰腺癌 ,而p16则相反 ;cyclinD1、CDK4和Rb阳性及p16阴性的慢性胰腺炎和癌旁上皮多为上皮中度至重度不典型增生 ;高分化和未转移胰腺癌cyclinD1、CDK4和Rb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和有转移的胰腺癌 ,而p16则相反 ;cyclinD1表达与CDK4表达呈密切正相关 ,p16表达与Rb表达呈密切负相关 ,cyclinD1、CDK4表达与Rb表达呈正相关趋势 ,与p16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 cyclinD1、CDK4、p16和Rb表达特征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UC1(Mucins 1)和MUC7(Mucins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MUC1和MUC7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1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42例(84.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MUC7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37例(74.0%),MUC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UC1和MUC7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蛋白NS3、Core、NS5A对肝细胞RASSF2 mRNA表达及RASSF2A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的影响。方法:用RT-PCR检测分别转染NS3、Core、NS5A表达质粒的肝QSG7701细胞(NS3/QSG7701、Core/QSG7701、NS5A/QSG770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中RASSF2 mRNA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NS3/QSG7701、Core/QSG7701及NS5A/QSG7701细胞中RASSF2A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以及去甲基化药物5-aza-d C处理后,各细胞RASSF2 mRNA表达情况与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肝细胞L02比较,NS3/QSG7701、Core/QSG7701、NS5A/QSG7701细胞中RASSF2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3种细胞的RASSF2A启动子均发生完全甲基化。经5-aza-d C处理后,RASSF2 mRNA的表达在NS3/QSG7701和Core/QSG7701细胞中明显上调(均P0.05),但在NS5A/QSG7701细胞中无明显变化(P0.05);NS3/QSG7701和Core/QSG770细胞经5-aza-d C处理后,增殖率下降、凋亡率增加(均P0.05)。结论:NS3、Core、NS5A能通过RASSF2A启动子甲基化,且NS5A还通过其他机制降低RASSF2表达,该作用可能参与了HC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ABCC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6例病理确诊为膀胱癌的标本作为观察组,26例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膀胱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ABCC3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根据ABCC3表达情况将膀胱癌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ABCC3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ABCC3蛋白或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均显著升高(P <0.0001).观察组中ABCC3高表达患者66例,低表达患者50例.ABCC3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 =0.019)、病理N分期(P =0.026)和病理T分期(P =0.018)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CC3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 =0.0098).结论 膀胱癌中ABCC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ABCC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ABCC3有望成为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水平,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标本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液标本2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三组血清AGR2水平.分析血清AGR2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均明显高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GR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行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AGR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③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血清AGR2水平与PSA水平显著相关(P<0.01);④ROC曲线下面积0.792(95%CI:0.698 ~ 0.886),当临界值为13.75 ng/mL,灵敏度71.7%,特异度75.0%.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AGR2水平增高,与临床分期及Gleason病理分级有关,提示AGR2在前列腺癌诊断、恶性程度以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H1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H13在23例正常膀胱黏膜和71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膀胱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DH1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H13表达减少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肿瘤形态无关(P>0.05),但是与肿瘤的生长、分化不良以及侵袭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H13表达减少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并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肾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g B  Gu F  Li H  Kong X  Yu L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73-375
目的探讨肾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肾癌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48例肾癌组织中bcl2蛋白低表达22例,凋亡指数(AI)均值为135;高表达26例,AI均值为104。两组AI均值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ax蛋白低表达34例,AI均值为103;高表达14例,AI均值为163。两组AI均值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cl2蛋白表达越强,bax蛋白表达越弱,凋亡细胞数就越少。结论bcl2和bax蛋白均参与了肾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调节,并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联合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由本院确诊收治的90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无早期肾损伤,46例)及T2DM合并肾损伤组(合并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PRM1、PRM2和T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精子运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生殖中心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本院精子库的供精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精液参数,并采用RT-PCR法检测PRM1、PRM2和TRF2的mRNA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①观察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及精子形态正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PRM1和PRM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RF2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RM1 mRNA与PRM2 mRNA与精子向前运动有显著的相关(P<0.05)。结论PRM1和PRM2与男性精子的运动能力相关,可能参与了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发生;临床上可根据鱼精蛋白PRM1、PRM2的表达水平进行早期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防治,为临床提供分子生物学机制,降低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组织中bcl-2、NDPK/nm23和p16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cl-2、NDPK/nm23和p16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NDPK/nm23和p16蛋白在34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本组34例胰腺癌组织中bcl-2、NDPK/nm23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1%和50%,其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淋巴结转移组bcl-2、NDPK/nm23和p16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