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背侧肾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13年以来经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背侧单纯性肾囊肿患者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100%,术后无复发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腹腔镜组少于经皮肾镜组[(38.45±21.73)mL vs.(68.95±26.8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经皮肾镜组小于腹腔镜组[(134.55±6.24)g/L vs.(125.25±6.90)g/L,(40.55±1.47)%vs.(40.55±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背侧单纯性肾囊肿均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为目前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常用方法,而对于背侧肾囊肿也可选择经皮肾镜囊肿去顶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为高龄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87例行胃切除术高龄(≥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4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中位年龄、术前合并症、ASA术前危险度评分、疾病类型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除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外(P>0.05),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73 mL vs.309 mL),肠功能恢复时间(4.1 d vs.5.5 d),进流食时间(4.2 d vs.6d),平均住院时间( 19.1 d vs.25.2 d),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28.2% vs.56.3%)均明显减少(均P<0.05).平均随访2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总生存率分别是57.1%和65.9% (P>0.05).结论:为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30例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微创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62.2±20.2)min vs(73.5±22.4)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后腹腔镜组((63±12)ml vs(36±1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术后出现大出血1例,发热2例,结石残留(4 mm)1例。后腹腔镜组出现发热1例,尿瘘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B超未见残留结石。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均可有效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微造瘘肾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接受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微造瘘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且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d疼痛评分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造瘘肾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有改善效果,但后腹腔镜术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治疗肾多发结石的效果。方法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66例肾多发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组和联合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降钙素原值。结果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PCNL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和术后降钙素原值明显高于联合组(P均0.01)。结论 对于肾盂结石并扩张积水的肾多发结石患者,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相当,但安全性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顺行经皮肾输尿管镜下与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合并感染的输尿管结石过程中手术时间、并发症、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改变等,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合并感染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2例,根据手术适应证分组,45例接受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57例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术前、术中、术后检查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并分别于术前第1天,手术后24h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病程长短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顺行经皮肾微造瘘组的手术成功率、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逆行手术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P<0.05).术前两组血清CRP含量无差异,术后24h有明显差异(P<0.05),顺行组较逆行组明显减少.结论 对于合并感染的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对机体全身的影响低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对于第四腰椎平面以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PCNL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随机选取8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并随机分腔镜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腔镜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然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全部取石成功,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14.51,P0.05),术中出血量(t=51.74,P0.05),肛门排气时间(t=8.63,P0.05),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4.51,P0.05);:对照组IL-2术后较术前下降(P0.05),IL-2术后较腔镜组术后降低(P0.05)。IL-6术后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IL-6术后对照组较腔镜组上升(P0.0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好,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高危肾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将226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患者分为高危组(ASA~Ⅲ或Ⅳ)(61例)和低危组(ASA~Ⅱ或Ⅰ)(165例),所有患者均行标准通道(22F)PCNL钬激光碎石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取净率、结石成分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53.4±14.7岁vs51.6±16.3岁,P0.05)和体重指数(29.1±5.2vs29.9±4.7,P0.05)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别接受73次和184次PCNL手术。高危组和低危组在平均合并疾病数量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9±1.8vs1.6±0.7,P0.05)。两组在结石总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16±1.21cm3vs3.25±1.34cm3,P0.05)。高危组和低危组在平均麻醉时间(128±34minvs96±25min,P0.05)和平均术后住院天数(8.3±3.5dvs6.1±2.7d,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平均失血量(146±28mlvs137±33ml,P0.05),并发症率(19.7%vs17%,P0.05)和手术时间(73±26minvs69±28min,P0.05)无显著性差异。高危组和低危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8.2%和93.8%,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同样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危肾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直径≤3 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3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消融组),以及同期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腔镜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与腔镜组比较,消融组手术时间(53.89 min vs.128.57 min)、术中出血量(7.29 mL vs.115.33 mL)、术后住院时间(1.86 d vs.5.50 d)、住院费用(1.73万元vs.2.23万元)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消融组与腔镜组的手术根治率(97.1%vs.100.0%)、3年复发率(51.4%vs.40.0%)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74.3%vs.76.7%、62.9%vs.66.7%、37.1%vs.40.0%)与总生存率(85.7%vs.86.7%、82.9%vs.83.3%、77.1%vs.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相似。射频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梗阻性结直肠癌导管减压后行3D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96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然后50例行3D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3D(腹腔镜手术组),46例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5.9 h vs.5.2 h,P0.05),平均总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3.3万元vs.2.7万元,P0.05),但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4 d vs.3.0 d,P0.05)、留置尿管时间(2.7 d vs.3.9 d,P0.05)、住院时间(15.2 d vs.23.8 d,P0.05)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0.0%vs.82.6%,P=0.744)。结论:3D腹腔镜手术治疗导管减压后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恢复快,且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方面与开腹手术相似,可作为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术在治疗家族性息肉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1例)和传统开腹组(2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均无输血(均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330 min vs.160 min)(P<0.05);术后,两组除胃肠道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 vs.24%),止痛药使用例数(0 vs.6),平均住院时间(8 d vs.14 d)及术后前3天平均引流量(30 mL vs.100 mL)均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未见复发,而开腹组3例复发(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家族性息肉病,且较开腹术在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连续收治的100例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2cm)患者,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各50例,分别行机器人和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两组术后环周切缘均阴性,机器人组切除的直肠系膜均完整,腹腔镜组有1例直肠系膜完整性被破坏。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平均术中出血量(67.1m Lvs.134.6m L)、手术时间(123.2minvs.152.6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5.7hvs.51.8h)、饮食恢复时间(52.9hvs.64.3h)、尿管拔除时间(4.4dvs.4.9d)均明显减少,但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组(5.6万元vs.4.2万元)及手术费用(3.1万元vs.1.7万元)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的手术方式、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术后住院时间、非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安全可行,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随着近年来重症医学的进步、外科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的更新,各类微创升阶梯技术逐渐成为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主流手段。然而,传统的开放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OPN)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时代下OPN治疗IPN的新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9年5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连续收治的140例IPN患者,其中24例行OPN,116例行单纯微创治疗,重点对其中24例行OPN治疗的IPN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指针、方法及结局进行分析。全组IPN患者均遵循延迟外科干预的治疗原则,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IPN,尽量保守治疗延迟至起病3~4周,待胰腺坏死充分包裹、液化后行外科干预。结果:24例OPN手术指征或原因包括无PCD穿刺路径1例(4.2%)、主动OPN 5例(20.8%)、微创手术无法控制的感染6例(25.0%)、合并严重并发症9例(37.5%)、外院已行腹腔开放感染仍无法控制3例(12.5%)。所有OPN患者均合并严重的腹膜后及血流感染,其中79.2%(19/24)为多重耐药菌感染,58.3%(14/24)合并血流感染,29.2%(7/24)合并胰周真菌感染,4.2%(1/24)合并真菌血症;肺炎克雷伯杆菌为最常见的胰周分离菌。与行单纯微创手术患者比较,行OPN患者重症比例高(87.5% vs.63.8%),平均ICU住院时间延长(26.9 d vs.17.7 d),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4.1 d vs.42.9 d)、病死率增高(45.8% vs.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一般资料、手术距离起病的平均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出血、肠瘘、胰瘘)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OPN患者术后主要死因包括感染性休克5例(45.5%)和失血性休克6例(54.5%)。结论:OPN在IPN的治疗中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有时候是唯一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段。在微创治疗的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合理选择OPN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对于进一步改善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胰头部胰岛素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施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胰头部胰岛素瘤剜除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输血、术后出血、C级胰瘘、严重感染、二次手术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随访期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肿瘤复发。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术中出血量[(65.0±43.18)mL vs.(89.09±118.08)mL]、手术时间[(146.81±84.15)min vs.(171.36±57.71)min]、术后住院时间[(6.70±1.42)d vs.(9.55±5.52)d]、B级胰瘘发生率(9.1%vs.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1例患者中4例中转开腹,中转率36.36%;机器人组11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胰头部胰岛素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可能更高,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炎(SAP)并发胰腺假性囊肿(PP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手术治疗的52例SAP并发PP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内镜-腹腔镜组),21例行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治疗情况、术后疗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内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均无PPC复发。结论: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SAP并发PPC,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形成个体化治疗策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胃间质瘤手术切除并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资料,将行腹腔镜手术与行开腹手术肿瘤位置相同的患者作1:1匹配,最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纳入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肿瘤位于近贲门处各5例,胃体小弯侧各12例,胃体(或胃底)各13例,近幽门处各6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切除方式(楔形切除:26例vs.23例;胃部分切除:8例vs.10例)无明显差异(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114 min vs.140 min;90 m L vs.138 m L);平均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减少(2.6 d vs.3.1 d;4.1 d vs.5.3 d;6.0 d vs.8.3 d);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0.0%vs.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病理指标、复发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且在肿瘤位置相同的条件下,比开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病人经皮内镜下清创(PEN)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心诊治的56例IPN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开放手术以及死亡的结局,分为PEN成功组(42例)与PEN失败组(14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入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有胆道结石手术史需再次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相关的手术指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7.5 min vs.125.3 min),术中出血量(67.3 m L vs.113.2 m L)、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3 h vs.55.2 h)及住院时间(6.9 d vs.12.4 d)均明显减少(均P0.05);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10 100元vs.9 600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镇痛例数(7例vs.17例)少于开腹组,切口感染发生率(2.9%vs.12.9%)低于开腹组(均P0.05),但胆瘘、胆道狭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等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加上术中的严谨细致的操作,腹腔镜在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出血量少、术后感染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术中、术后情况的差异,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330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150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腔镜组),另外180例行开腹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均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8.67%vs.32.22%,P0.05),其中主要是在术后肠梗阻、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6.67%vs.31.66%,P0.05),而两组非外科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3.32%vs.8.3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前患者的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前合并症均并为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总的并发症控制优于开放性手术,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