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年1月—2022年12月关于比较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加以筛选。对计量资料以标准均数差(SMD)、计数资料以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采用STATA 16.0软件分析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结果 共纳入15项文献、1 244例HCC。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或pMWA治疗HCC有效率[OR=1.01,95%CI(0.71,1.45),P=0.96]及疾病控制率[OR=0.91,95%CI(0.43,1.94),P=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甲胎蛋白(AFP)[SMD=0.12,95%CI(-0.23,0.47),P=0.50]、谷丙转氨酶(GPT)[SMD=-0.49,95%CI(-1.53,0.57),P=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谷草转氨酶(G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4,95%CI(-1.38,-0.30),P=0.002];治疗后1年[OR=0.93,95%CI(0.63,1.37),P=0.71]、2年[OR=0.92,95%CI(0.66,1.28),P=0.62]及3年[OR=0.67,95%CI(0.36,1.24),P=0.20]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相当,前者所致肝功能损伤更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累及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收集41例HCC患者,共44个肿瘤累及第二肝门区,于TACE后行RFA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统计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第二肝门区HCC完全消融率为81.82%(36/44)。消融后17例出现疼痛、10例一过性肝功能损伤、9例发热、2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死亡病例。41例患者术后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PFS为10个月。结论 TACE联合RFA可有效治疗累及第二肝门区的HCC,且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HCC,目前多采用以TACE为中心,联合阿帕替尼或微波消融(MWA)的疗法。对于中晚期HCC,TACE联合阿帕替尼或MWA均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但在联合疗法的应用和其远期疗效上仍存在争议。本文对TACE联合阿帕替尼或MWA治疗中晚期HCC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WA)同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膈下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HCC患者,其中57例(63个膈下病灶)接受MWA同步联合TACE治疗(MWA+TACE组),62例(71个膈下病灶)接受单纯TACE(TACE组)。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发现肿瘤残留时酌情行TACE或/和MWA。术后6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和/或MRI以评价疗效,记录TACE、MWA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内,MWA+TACE组接受1、2、3次TACE治疗者分别为29例、25例和3例;接受1、2、3次MWA治疗者分别为46例、10例及1例。TACE组接受1、2、3、4次TACE治疗者分别为8例、27例、25例及2例;组间TACE治疗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MWA+TACE组客观缓解率(ORR)为82.54%(52/63)、疾病控制率(DCR)为90.48%(57/63),TACE组分别为45.07%(32/71)、74.65%(53/7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WA+TACE组术后3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2例气胸、1例肝脓肿,TACE组2例消化道出血、1例胆汁瘤伴感染,均较轻微,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期间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MWA同步联合TACE治疗膈下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预测肝细胞癌(HCC)经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HCC患者,均于治疗前10天和治疗后20、60及90天接受腹部DWI及动态增强MR检查;计算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HCC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以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HCC复发的效能。结果 参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47例HCC患者纳入稳定组、33例归为进展组。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稳定组HCC病灶DWI多呈不均匀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进展组病灶多呈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HCC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75%(87/89)、92.31%(24/26)及96.52%(111/115)。以ADC值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HCC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2;以ADC=1.42×10-3 mm2/s为截断值,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13%及82.25%。结论 DWI联合动态增强MRI用于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HCC复发具有一定价值;ADC值可作为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检索腹腔镜肝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6月7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作者分别进行数据提取,并使用Re...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缩小后切除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Fan J  Yu Y  Wu Z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10-712
作者为探讨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缩小后行肿瘤切除的疗效,总结了5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经验。本组患者首次TACE前肿瘤直径5.6~20.0cm,平均9.43cm,每人接受TACE1~6次,平均2.9次,手术前肿瘤直径缩小至3.29cm,末次TACE距手术时间1~7个月,平均2.5个月。AFP阳性35例,TACE治疗后13例转为正常。59例患者中行肝段、联合肝段或肝部分切除56例,左三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1例。切除的肿瘤各有40%~100%坏死,其中9例100%坏死。TACE后13例AFP转为正常的患者中,9例镜下仍见癌细胞。59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65%和56%。作者认为TACE可为一期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争取手术切除的机会,且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疾病进展时间和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结果至随访截止日36例患者存活。46例(46/50,92.00%)患者服用索拉非尼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29例(29/50,58.00%)、乏力27例(27/50,54.00%)、腹泻20例(20/50,40.00%)、高血压19例(19/50,38.00%)等。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的患者较轻度或无不良反应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延长了138天(χ2=5.08,P=0.02),出现手足皮肤反应者的mTTP较未出现者延长了140天(χ2=6.64,P=0.01)。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HCC的不良反应多可耐受。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可延长疾病进展时间。出现手足皮肤反应提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比增强CT是临床评价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疗效的常规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更新,超声检查在HCC诊断与疗效评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且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本文主要对超声技术在TACE治疗HCC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TACE为治疗中期肝细胞癌(HCC)的标准方案,但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常需多次重复治疗,或可导致肝功能恶化。TACE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可使HCC患者临床获益增加,并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期HCC的TACTICS与SPACE方案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对于复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移植和重复肝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两者均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此外,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经皮微波消融(PMCT)也是治疗复发性HCC的有效方法,但TACE联合PMCT是否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TACE联合PMCT与单纯TACE治疗复发性HCC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2007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术后首次复发的530例HCC患者资料,其中161例行TACE+PMCT治疗(观察组),369例行纯TACE治疗(对照组),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RFS),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因纳入的两组患者间基线存在差异,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对两组患者行1:1配对,最终从两组患者中匹配出150对基线特征均衡的患者。30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观察组中位OS时间与中位RFS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43.1个月vs.19.0个月,P=0.001;36.0个月vs.16.7个月,P=0.002)。两组患者1、2年OS和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3、4、5年OS及RF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ACE+PMCT(HR=1.473,95% CI=1.094~1.983,P=0.011),肝硬化(HR=1.101,95% CI=1.041~1.165,P=0.001)是复发性HC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TACE+PMCT(HR=1.093,95% CI=1.037~1.151,P=0.001)和分化程度(HR=1.445,95% CI=1.135~1.840,P=0.003)是复发性HCC患者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ACE联合PMCT是复发性HC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可明显改善复发性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HBVR-HCC)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85例确诊为HBVR-HCC、没有手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其中44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41例单纯采用TACE治疗(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周HBV-DNA水平、肝功能、AFP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状况。 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HBV-DNA水平逐渐降低,而对照组逐渐升高,两组差异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谷丙转氨酶(ALT)与AFP水平、逐渐降低,但观察组在治疗24周后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逐渐升高,但观察组在治疗24周后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C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TACE对HBV活动存在激发作用,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HBVR-HCC可有效控制HBV,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 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中晚期HCC的治疗效果,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的方案也被用于临床,但目前尚无高质量的随机化研究来明确该联合方案的临床疗效,为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减少混杂偏倚影响,探讨TACE联合RFA对于中晚期HCC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单纯TACE治疗(TACE组)和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用PSM法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后,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以及按不同临床因素分亚组后的生存率差异。结果:共收集到22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TACE组127例,联合组94例,PSM后成功配对160例患者。TACE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18、2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57.9%、16.1%和94.4%、66.2%、29.2%,联合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TACE组患者(P=0.024)。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AFP≤400 μg/L和肿瘤为单发的患者中,联合组的生存时间均优于TACE组(P=0.044、P=0.037),而在AFP400 μg/L、肿瘤多发以及Child评分在A或B级的患者中,TACE组与联合组的生存率均无明差异(均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较单独TACE治疗对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着明显优势。在AFP≤400 μg/L和单发肿瘤的中晚期患者中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于多发肿瘤和AFP400 μg/L的患者,TACE联合RFA治疗并无明显优势;Child分级可能并不是选择TACE联合RFA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对原发性大肝癌(直径5~10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TACE组(n=42)及联合治疗组(TACE+PMCT组,n=60),均予一次或多次TACE,对TACE+PMCT组1~2周后给予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TACE+PMCT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AFP下降率均高于TA-CE组(P=0.030、0.024、0.020),其1、2年生存率亦均高于TACE组(P=0.007、0.001)。TACE+PMCT组与TACE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13个月(P<0.001)。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经皮微波消融(PMWA)治疗较大原发肝癌(HCC)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49例接受了超声引导下PMWA手术不可行的较大HCC(5~6 cm)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分析患者肿瘤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的总体生存(OS)和无瘤生存(DFS)情况,以及OS影响因素。结果:49例患者中首次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5.7%,二次消融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1%。截至随访结束(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41例(87.5%)出现了肝内复发;平均生存时间(54.4±32.0)个月;1、3、5年OS分别为87.8%、63.3%、39.1%。平均DFS时间为(35.8±30.6)个月,1、3、5年DFS率分别为69.4%、40.9%、21.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乙肝病毒定量阳性和甲胎蛋白(AFP)高水平是影响OS的不良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高水平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1.730,95%CI=1.135~2.635,P=0.011)。结论:PMWA是较大肝癌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术后复发的治疗仍需探索。术前AFP高水平是PMWA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对于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而言,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目前仍有很多争议。笔者总结可切除HCC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经验,比较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此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9例可切除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组),16例行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手术组除1例肿瘤广泛侵犯仅取材活检,其余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19例示切缘阴性;2例术后肝功能不全,经人工肝及其他支持治疗痊愈出院。TACE组16例肝动脉超选、灌注、栓塞顺利;1例因肝动脉完全栓塞,术后3 d因急性肝衰竭救治无效死亡。手术组8例术后辅助TACE治疗,5例靶向治疗,其中1例I型PVTT患者手术后联合TACE等治疗后仍生存47个月。TACE组13例多次治疗,4例给靶向药物,其中1例II型PVTT患者TACE术后经过7次灌注化疗及栓塞仍然生存25个月。与TACE组比较,手术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术后行TACE的例数更少、术后未做其他治疗的例数以及术后AFP恢复正常的例数更多(均P<0.05)。手术组与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2个月与9.5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43.5%、34.8%、17.4%与46.7%、33.3.0%、13.3%、0。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VTT分型、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直接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术后生存,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TACE治疗,尤其是对于可切除HCC合并I/II型PVTT的患者,但治疗选择可能受患者意愿、经济因素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超声常用于引导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癌(HCC)。部分MWA可经皮完成,对于特殊部位HCC,则常选择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下MWA亦存在局限,对于小肝癌、等回声结节或合并肝硬化背景等情况,灰阶超声(GSUS)定位靶病灶常存在困难,此时可应用超声造影来增加病灶与肝实质的显影对比,提高靶病灶可视性。但目前临床常用的造影剂如声诺维等增强时间窗较短暂,因而在HCC消融术中的引导作用有限。Sonazoid于2019年在中国上市,相比其他造影剂,Sonazoid的优势在于其能被肝脏Kupffer细胞摄取,在注射造影剂约10 min后进入其特有的枯否相,此期肝脏实质显像增强,且文献报告枯否相可持续至少1 h。HCC因缺乏Kupffer细胞则呈低增强或增强缺失,因此,术中Sonazoid超声造影(S-CEUS)理论上有利于靶病灶的定位,且能为MWA提供充足的时间窗。本研究主要探讨S-CEUS相较于GSUS在针对特殊部位HCC行腹腔镜MWA术中对于肿瘤定位的优势,并分析S-CEUS对于消融治疗的实时引导作用。方法 连续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49例靶病灶位于特殊部位行腹腔镜MWA的HCC患者,术中分别行GSUS与S-CEUS,分析术中靶病灶的定位情况,采用5分信心量表法对靶病灶的可视度进行评分,比较GSUS与S-CEUS对靶病灶的可视度差异;同时观察靶病灶枯否相持续时间,以及在枯否相行MWA的效果。结果 49例患者术前MRI发现病灶56个,术中S-CEUS发现病灶59个,穿刺活检均证实为HCC。GSUS扫描时,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为2.86±0.96;S-CEUS动脉相,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为3.90±0.78;S-CEUS枯否相,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为4.25±0.60。S-CEUS动脉相、枯否相对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均优于GSUS(均P<0.001);S-CEUS枯否相对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优于S-CEUS动脉相(P<0.001)。靶病灶枯否相持续时间超过1 h;术前已知多个病灶的病例均只注射1次造影剂即完成所有病灶的定位;3个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的隐匿性病灶均在枯否相发现;所有病灶均在枯否相进行MWA。消融后15 min再次注射Sonazoid即时评估及术后1个月增强MRI检查均显示所有病灶消融完全。结论 针对特殊部位HCC的腹腔镜MWA,靶病灶在S-CEUS动脉相、枯否相的可视度均优于GSUS,有利于靶病灶的定位;S-CEUS枯否相有利于MWA的实时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治疗中应用实时超声导航的解剖性肝段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30例行实时超声导航下解剖性肝段切除的肝癌患者(观察组)与30例行非解剖性肝段切除的肝癌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延长(153.5 min vs.128.5 min,P0.05),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175.0 m L vs.200.00 m L,P0.05),但术中输血率降低(10.0%vs.36.7%,P0.05)、肝门阻断率降低(16.7%vs.40.0%,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3.3%vs.33.3%,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6.7%vs.43.3%,P0.05),1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0.0%vs.53.3%,P0.05)。结论:实时超声导航下解剖性肝段切除的应用对减少肝癌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