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肝切除术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11月在我科进行开腹左肝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的B淋巴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8+)进行检测,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NF-γ、INF-2、INF-2R的含量,分别在麻醉前0.5h(TO)、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时刻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T1、T2时刻的B淋巴细胞数目和T0时刻没有明显变化;②T0时刻,两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CD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T0时刻比较,两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CD8+在T1时刻均明显降低(P0.05),全凭静脉组的CD3+、CD4+、CD4+/CD8+在T2时刻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T2时刻静-吸复合组的CD3+、CD4+、CD4+/CD8+则明显高于全凭静脉组(P0.05);③T0时刻,静-吸复合组、全凭静脉组的INF-γ、IL-2、sIL-2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刻,两组的INF-γ水平均明显小于TO时刻(PO.05),T2时刻基本恢复(P0.05)。T1时刻两组的sIL-2R水平均明显小于T0时刻(P0.05),T2时刻稍有恢复(P0.05)。T1、T2时刻,两组的IL-2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在肝切除术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恢复上较全凭静脉麻醉快,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38)和研究组(n=262)。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刻(T0-麻醉前、T1-麻醉后30分钟、T2-麻醉后60分钟、T3-麻醉后90分钟)免疫球蛋白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T1时刻的IgG、IgA、IgM水平和T2、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T1时刻的IgG和IgM水平及T1、T2和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相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和T2时刻的CD4+低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刻的CD4+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镇痛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预后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效果,为肾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入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n=33)为术后接受细胞治疗组,B组(n=37)为单纯手术治疗组.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于手术治疗前8周及治疗后8周采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比值),了解治疗前后机体免疫水平.结果 Ⅰ、Ⅱ期患者A、B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A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可明显提高Ⅲ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对肾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为A或B级,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咪达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0.2mg/kg、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麻醉维持:吸入2%~3%七氟醚、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1·h-1。B组:麻醉诱导时静注丙泊酚2mg/kg替代依托咪酯,麻醉维持时泵入丙泊酚4~6mg·kg-1·h-1替代吸入七氟醚,其他麻醉药同A组。分别在麻醉前30min(T0)、术毕即刻(T1)及术后72h(T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T2时A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T0时,B组仍明显低于T0时(P0.05)。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显著降低,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0~64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为3组(n=15),Ⅰ组:PCLA药物为芬太尼20μg/kg;Ⅱ组:PCIA药物为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2 mg/kg;Ⅲ组:氟比洛芬酯1 mg/kg静脉超前镇痛联合PCIA芬太尼10 μ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手术结束前10 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并连接PCIA泵,3组PCLA泵中均加入氟哌利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 ml,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5 min.分别于术前30 min(T_0)、术后1、24、72 h(T1~3)时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的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计算CD4~+/ED8~+.记录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Ⅲ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Ⅰ组和Ⅱ组(P<0.05).与T0时比较,各组术后血浆NE、ACTH和Cor的浓度均升高,Ⅰ组和Ⅱ组,T1时、Ⅲ组T1,3时淋巴细胞CD3~+水平降低,Ⅰ组和Ⅱ组淋巴细胞CD4~+水平和CD4+/CD8~+均降低(P<0.05),淋巴细胞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和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术后血浆ACTH浓度降低,淋巴细胞CD3~+水平升高,Ⅲ组术后血浆NE、ACTH和Cor浓度降低,T1,3时淋巴细胞CD3~+水平升高,T1,2时淋巴细胞CD4~+水平和CD4~+/CD8~+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术后血浆NE浓度降低,淋巴细胞CD4~+水平和CD4+/CD8~+升高(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既可降低芬太尼PCIA用量,又可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从而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且术前和术后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时在15min内静脉泵入1μg/kg右美托咪定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随后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0.7μg·kg-1·h-1和生理盐水0.125ml·kg-1·h-1。检测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1d(T4)和术后3d(T5)血清IL-6、血浆Cor浓度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2~T4时血清IL-6和T2、T3时血浆Cor浓度升高(P<0.05);T1~T5时CD3+、CD4+、CD8+、CD4+/CD8+显著下降(P<0.05);D组血清IL-6及血浆Cor浓度无明显变化,T2和T3时CD3+、CD4+、CD8+、CD4+/CD8+显著上升(P<0.05)。结论全麻期间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探讨靶控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2例,其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麻醉47例(A组),静脉麻醉45例(B组),于麻醉诱导前(T0)、主要手术步骤完毕(T1)、术毕时(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等5个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NK细胞CD16+CD56+的变化及辅助性T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随围手术期的进展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B组在T1、T2及T3时间点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CD4+/CD8+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P0.05)。CD16+CD56+细胞在T2时间点降至最低,之后逐渐恢复,两组间比较,B组在T1、T2、T3及T4时间点上,CD16+CD56+明显低于A组(P0.05)。INF-γ及IL-2在麻醉后开始降低,A组在T2、B组在T3时相点降至最低,随后逐渐回升,但在T4时相点尚未恢复到T0时相点水平,B组T1、T2及T3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IL-4及IL-10在T1时相点逐渐升高,T3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B组IL-4在T1、T2及T3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B组IL-10在T2、T3及T4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靶控麻醉和静脉麻醉均能抑制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尤其以抑制细胞免疫为主,靶控麻醉对免疫抑制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静脉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6h(T2)、术后48 h(T3)测定CD4+%、CD8+%、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结果两组CD4+%、CD4+/CD8+比值JL-2水平下降(P<0.05),T1至T3时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2至T3时B组CD4+/CD8+比值、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sIL-2R水平A组T1时显著高于T0,T2达最高峰;而B组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至T3时A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配合全麻可减轻围手术期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术后镇痛对胸壁结核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浆皮质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复合全麻+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B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PCIA,C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分别于麻醉前30min(T0)、术后4h(T1)、术后1d(T2)、术后2d(T3)、术后3d(T4)及7d(T5)晨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用放免法测定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水平,记录T1~T4各时疼痛VAS和镇静RSS评分。结果 T1、T2时A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的R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在T1和T2时三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低于T0时(P<0.05,P<0.01);C组T4时恢复至T0水平,A组和B组T5时恢复至T0时水平。T3、T4时A、B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和PCEA可使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较早恢复到术前水平,其机制与抑制皮质醇水平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D、E5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E组分别为术后3、7、14、28 d组,运用猪胰弹力酶灌注法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局部T、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CD4+ CD28-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结果 大鼠腹主动脉局部T、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的变化:术后7dT细胞显著升高(40±15,P<0.05),B细胞及巨噬细胞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3种细胞表达升高最为显著(P<0.05);术后28 d,3种细胞的表达较术后14 d明显下降.术后各组大鼠外周血CD4+、CD28-T细胞均有升高(P<0.05),以术后7d比例最高(8.1%±2.1%,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是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炎症细胞之一,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其亚群分布变化所致的免疫及炎症反应在腹主动脉瘤形成早期可能起着重要的触发及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年龄37~72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48),罗哌卡因组(R组,n=47)和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组(RD组,n=49)。D组患者于切皮前10min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浸润麻醉(1∶200 000肾上腺素),R组和RD组患者于切皮前10min用20ml 0.5%罗哌卡因行浸润麻醉;R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D组和RD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10mg地佐辛。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0min(T3)、拔管后30min(T4)时,记录患者BP、HR,检测患者血丙二醛(MDA)、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组和RD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D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患者SBP均明显升高,T3时D组和R组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3时RD组的DB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D组和R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患者血糖、Cor、MDA、E和NE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T1~T4时RD组的血糖、Cor、MDA、E和NE浓度均明显低于D组和R组(P0.05);三组患者麻醉期间均未出现头痛、头晕、呼吸抑制、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RD组患者躁动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组和R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对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颈丛镇痛),B组(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静脉全麻+PCIA).测定麻醉前30 min(T0)、术后4 h(T1)、24 h(T2)、2 d(T3)、3 d(T4)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观察T0~T3时、VT、肺活量(Vc)、RR、SpO2、MAP和HR;记录T1~T3时疼痛、镇静评分.结果 T1、T2时三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A组T4时各免疫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和C组T1时RR较T0时明显增快(P<0.05),而T2时SpO2、Vc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A组T1时RR低于B、C组(P<0.05),而V1高于B、C组(P<0.05),A组T1、T2时Vc、SpO2均高于B、C组(P<0.05);A组术后T1~T3时MAP、HR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可减轻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采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拟实施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指标、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T0~T4时刻比较,丙泊酚组的波动范围较七氟醚组更小(P0.05);两组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波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丙泊酚组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七氟醚组(P0.05),CD8~+测定值低于七氟醚组(P0.05);术后观察,两组术后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胸片肺部炎症征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两组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根治术中采用丙泊酚麻醉较七氟醚麻醉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对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70例,年龄36~65岁,体重45~75kg,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镇痛分为预防性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预防性镇痛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酮铬酸氨丁三醇60mg入壶静滴,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术后30min(T_1)、1h(T_2)、4h(T_3)和24h(T_4)时疼痛VAS评分。在T_0、T_4时测量患者血浆T_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水平。结果 T_1~T_4时C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T_0时和A组(P0.05);T_4时C组T_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明显低于T_0时和A组(P0.05),两组CD4~+/CD8~+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4时C组IL~(-1)β和IL-6水平明显高于T_0时和A组,T_4时A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T_0时和C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能够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手术及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罔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 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 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 h、术后24、48、120 h五个时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3+CD6+CD56+).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在手术2 h、术后24、48 h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0 h CD3+CD16+CD56+仍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与B组比较,A组CD3+、CD4+、CD4+/CD8+在术后24 h下降幅度较小(P<0.05),而NK细胞则在手术2 h和术后24 h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较单用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为A或B级,ASAⅡ或Ⅲ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关腹;C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术毕即刻(T1)、术后24h(T2)、48h(T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数量、NK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T0~T3时血清炎性因子(IL-2、IL-10)浓度及T0、T2、T3时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记录T0、插管即刻(Ta)、T1、拔管即刻(Tb)时SBP、DBP及CVP。结果 T1、T2时两组CD3+、CD4+、CD8+、CD4+/CD8+明显低于T0时,且C组明显低于D组(P0.05)。T1时两组NK细胞明显高于T0时,D组明显高于C组(P0.05)。T1、T2时C组IL-2浓度明显低于T0时和D组,T2、T3时C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T2、T3时两组Cor、ALD、ACTH水平明显高于T0时,D组Cor、ALD、ACTH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Ta、T1、Tb时C组SBP、DBP、CVP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结论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方法 高龄全麻胃癌根治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以BIS值为控制目标;Ⅱ、Ⅲ组以临床指征为目标.Ⅰ、Ⅱ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TCI,Ⅲ组以人工法输注丙泊酚,而后以恒速泵入.记录入室静卧15 min (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3 min (T4)、5 min (T5)的HR、SBP、DBP;并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浓度变化.结果 T1、T2时三组SBP、DBP明显低于T0时(P<0.05);T3时Ⅰ、Ⅱ组SBP明显低于Ⅲ组,Ⅲ组HR明显快于Ⅰ组(P<0.05).T2时三组Cor浓度明显低于T0时(P<0.05),T3、T4时Ⅱ、Ⅲ组Cor浓度明显高于T2时(P<0.05).T3时三组NE、E浓度明显高于T0时(P<0.05),T5时三组NE、E浓度明显低于T3时(P<0.05).结论 在丙泊酚用于高龄患者麻醉诱导中,以BIS指导丙泊酚TCI在麻醉诱导期能够较好地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降低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患者滤泡液中T、B淋巴细胞亚群来探讨T、B淋巴细胞亚群对获卵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ICSI助孕的患者40例,根据获卵率的多少分为获卵正常组(获卵率80%,A组,n=20)与获卵差组(获卵率50%,B组,n=20),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者滤泡液中T、B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A组的平均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获卵率(90.8%vs.48.9%)亦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滤泡液中CD8+T淋巴细胞[(21.09±4.55)%]显著高于A组[(10.35±3.21)%](P0.05);两组患者滤泡液中CD4+T细胞数[(65.57±12.35)%vs.(62.34±11.62)%]及B淋巴细胞数[(4.78±1.69)%vs.(6.08±2.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泡液中CD8+T细胞的比例增高可能影响到ICSI助孕患者的获卵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技术对食管癌手术苏醒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温毯+输液输血加温组(W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2h(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h(T4)的鼻咽温,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寒战、术后感染及住院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1、T3、术后2d(T5)及5d(T6)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C组在T2~T4时的鼻咽温较T1时明显降低(P0.05);W组在T2~T4时的鼻咽温明显高于C组(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W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3时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均明显下降,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在T3时,W组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明显高于C组,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采用充气式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技术具有保护患者体温、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同时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止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行OPCABG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11例,术后均采用吗啡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及第3天(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化学发光法测血浆皮质醇.结果 与T1比较,两组血浆皮质醇在T2和T3均明显升高(P<0.05),但E组患者升高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T2和T3 CD3 、CD4 和CD4 /CD8 均较T1明显下降(P<0.05).但与E组比较,A组T3及T4 CD3 、CD4 、CD4 /CD8 下降更明显(P<0.05),且E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在T4已恢复至T1水平(P>0.05).结论 全麻对OPCABG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将减轻此抑制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