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纳入所有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最大给药剂量不超过90 mg;1 min内注射总剂量的10%,剩余90%在1 h内注射完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血流量(Q均值)、平均血流速度(V均值)、外周阻力显著高于治疗前,特征阻抗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Q均值V均值、外周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征阻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AOPP、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5 mL加入到生理盐水10 mL中,10 s内静脉推注;而后45 mL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L,60 min内静脉滴注,1次/d,只给予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100 mg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抗凝纤溶系统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3%、9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意识、面瘫、水平凝视功能、言语、上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抗凝纤溶系统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邓红星 《江西医药》2022,(12):2103-210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2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持续治疗14 d。通过观察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减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增加脑部供血量,减轻神经损害,改善预后,且未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6.
王云  刘定华  吴伟 《江苏医药》2013,39(16):1923-192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5h内的ACI患者64例分别采用rt-PA 0.6 mg/kg(最大剂量为60 m)(A组,30例)和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 (B组,34例).治疗后24 h、7、28和90 d用NIHSS量表评估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ADL)量表评分;以治疗期间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内病死率评估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90 d内颅内出血:A组2例(6.6%),B组4例(11.7%).90 d内死亡:A组1例(3.3%),B组3例(8.8%).结论 应用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的ACI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与讨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1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300例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20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神经营养药物、自由基清除剂和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发生5例出血,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出血,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现象。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加入生理盐水,最大剂量90 m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1次/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1~3 mg/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滴速小于0.75 mg/(kg·h),1次/d,每天最大剂量15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BI指数、血流学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9.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联合阿替普酶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同期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40例,血塞通对照组4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使受损神经功能在短期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阻止病情的恶化,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阿替普酶这种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溶栓的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且,对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小,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替普酶这种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飒  雷蕾  华锋  宋波  姬利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39(6):1468-1472
目的 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阿加曲班注射液,起始2 d剂量为2.5 mg/h,24 h持续,之后剂量为10 mg/次,在3 h左右完成静脉滴注,2次/d,此剂量连续使用5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90 d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比对照组的81.4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sVCAM-1、IL-1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为88.89%,对照组为7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可改善体内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以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入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1 min内静脉推注10%,然后60 min内匀速静脉泵入余下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持续时间40 min,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55%、9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B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2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0.2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 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90%、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NIHSS评分、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SOD、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在潍坊市中医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首先1 min内静脉推注总量的10%,然后60 min静脉泵入剩余90%,最大剂量9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次,2次/d,连续治疗14 d,然后改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连续治疗9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90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期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期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MMP-9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5):1348-135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充分稀释,30 mL/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9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内皮素-1(ET-1)、血管生成素(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发病24 h之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总剂量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 m L丹红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脑梗死灶体积、急性期缺血半暗带体积、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急性期缺血半暗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脑梗死灶体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前2 d以60 mg/d的剂量静脉泵入24 h,第3天以10 mg/次滴注,2次/d,1次/12 h,给药时间3 h/次,连续治疗5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加入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3、7、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AR和血浆FIB、D-D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ET-1、MCP-1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整体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血栓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西安高新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在治疗开始的前1 min先将10%的剂量以静脉推注的方式注入体内,剩余剂量则持续滴注60 min,治疗1次,溶栓完成后继续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脑血栓片,6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良Barthel评分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IL-17、CRP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IL-17、CRP水平改善情况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各种切变速率下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种切变速率下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改善情况更加明显(P<0.05)。结论 脑血栓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并能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及机体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榆林市第二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10%静脉推注,90%静脉滴注,1 h内滴注完毕,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 m 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患者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溶栓前后多普勒超声(TCD)参数、TCD血流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量表(NIHSS)评分、Rankin表(m R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完全闭塞型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3.33%,部分闭塞型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0.00%,非闭塞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9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两组完全闭塞、部分闭塞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Vm)、舒张期血流速(Vd)均上升,搏动指数(PI)下降,同组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完全闭塞、部分闭塞比例下降,非闭塞型比例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完全闭塞、部分闭塞、非闭塞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部分闭塞和非闭塞患者m RS评分显著下降,同类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非闭塞患者m 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脑功能,促进闭塞血管再通,改善血流动力学,有益于短期预后,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稀释于500 m 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使用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8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EGF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脑血管储备能力呈一直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比较,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VEGF水平,增加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