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临床治疗措施有限,预后极差。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4(FAT4)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TNBC患者新鲜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FAT4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TNB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T4的表达,分析FAT4的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0例新鲜标本中,TNBC组织中FAT4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以癌旁组织为参考,TNBC组织中FAT4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82±0.09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37±0.082。60例石蜡标本分中,FAT4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3.33% vs.71.67%,χ~2=28.104,P0.001);FAT4的表达与淋巴结状态(P=0.034)、肿瘤大小(P=0.001)、TNM分期(P=0.028)、组织学分级(P=0.023)和Ki-67指数(P=0.031)明显有关,而与年龄(P=0.744)和月经状态(P=0.933)无关;FAT4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明显长于FAT4阴性表达患者(42.0个月vs.34.6个月,P=0.037);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FAT4高表达是TNBC患者DF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52,95% CI=0.29~0.98,P=0.041)。结论:FAT4在TNBC组织中呈低表达,FAT4的低表达与TNBC患者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AGGF1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3例HCC与癌旁组织中AGGF1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比较AGGF1蛋白表达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探讨AGGF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183例HCC癌组织中AGGF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8.3%比14.2%,P0.001)。与AGGF1阴性组(58例)相比,AGGF1阳性组(125例)中多发肿瘤患者更多(13.6%vs 0.0%,P=0.003)、TNMⅢ~Ⅳ期患者更多(46.4%比25.9%,P=0.008)和BCLC分级为B级患者更多(57.6%比31.0%,P=0.001)。AGGF1阳性组的VEGF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AGGF1阴性组(71.2%比22.4%,P0.001),MVD也显著高于AGGF1阴性组患者(32.6±8.4比16.5±5.5,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证实AGGF1阳性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短于AGGF1阴性患者(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TNMⅢ~Ⅳ期、AGGF1阳性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GGF1蛋白水平是影响H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AGGF1蛋白可作为HCC患者的预后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abex-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C细胞和HCC患者临床样本中Rabex-5 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50对HCC及癌旁组织中Rabex-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人正常肝细胞系相比,HCC细胞中Rabex-5 m 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敲除HCC细胞系中Rabex-5表达后HCC细胞系的增殖能力收到抑制,细胞发生凋亡。与癌旁组织相比,HCC组织中Rabex-5 m RNA(P=0.001)和蛋白(P=0.031)表达显著上调。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显示Rabex-5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包膜浸润(P=0.001)及临床TNM分期(P=0.021)密切相关。此外,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Rabex-5高表达HCC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Rabex-5低表达患者(P=0.025)。多重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证实Rabex-5表达是HCC预后的独立标志物(HR:1.958,95%CI:0.947~3.841,P=0.032)。结论:Rabex-5参与HCC发生和发展的调节,可以作为HCC治疗的新靶点,其过表达可作为HCC预后不良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 i R-1256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预测远期生存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78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 R-1256的表达量,通过Kaplan-Me ie r生存曲线分析m i R-1256表达水平不同的CR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C患者的癌组织中mi R-1256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1)。与mi R-1256高表达患者相比,m i R-1256低表达患者的TNMⅢ~Ⅳ期比例更高(24.4%vs 54.5%,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更高(24.4%vs 58.0%,P0.001)、PFS和OS均明显缩短(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Ⅲ~Ⅳ期(HR=4.983,95%CI:3.484~6.588,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HR=2.031,95%CI:1.204~3.491,P=0.009)和m i R-1256低表达(HR=3.281,95%CI:2.256~4.982,P0.001)是影响CRC患者PF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TNMⅢ~Ⅳ期(HR=4.203,95%CI:2.301~6.874,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HR=1.784,95%CI:1.243~3.886,P=0.047)和mi R-1256低表达(HR=2.903,95%CI:1.835~5.218,P0.001)也是影响CRC患者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C癌组织中m i R-1256的降低与CRC肿瘤进展相关,也是预测CRC患者远期生存预后降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CD166)的表达及其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关系,探讨ALCAM/CD16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ALCAM/CD166及Bcl-2、Ki-67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以及其与Bcl-2、Ki-67的相关性。结果 1在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LCAM/CD16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9.2%(76/96),明显高于其在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ALCAM/CD166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307,P=0.001),而与Ki-67蛋白表达无关(rs=0.064,P=0.475)。结论 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及转移有关,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手术切除的HCC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CDC6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CDC6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结果:HCC组织中CDC6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癌旁组织,q RT-PCR结果定量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6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卫星结节有关(均P0.05);CDC6高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低于CDC6低表达患者(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CDC6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HR=1.089,95%CI=0.986~1.186,P=0.033)及总生存率(HR=2.441,95%CI=1.128~3.652,P=0.012)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CDC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C6可能参与HCC发生及进展,并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目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存在争议,亦无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予以证实。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SII对胰腺癌的预后意义,以期为改善患者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SII 与胰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队列研究,总计3 0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SII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OS)缩短(HR=1.26,95% CI=1.13~1.40,P0.001)、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较差(HR=2.32,95% CI=1.55~3.48,P0.001),而SII与胰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无明显关系(HR=1.27,95% CI=0.95~1.70,P0.106)。亚组分析发现,SII临界值≥600时,高SII与OS缩短有关(HR=1.39,95% CI=1.14~1.69,P=0.001),而SII临界值600时,SII与OS无明显关系(HR=1.22,95% CI=0.97~1.54,P=0.089)。来自奥地利与美国的研究显示SII较高与OS缩短有关(HR=1.40,95% CI=1.07~1.84,P=0.016;HR=1.37,95% CI=1.02~1.84,P=0.004),而中国的研究显示SII与OS无明显关系(HR=1.22,95% CI=0.97~1.54,P=0.089)。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高SII均与OS缩短有关(HR=1.40,95% CI=1.07~1.84,P=0.004;HR=1.38,95% CI=1.18~1.61,P0.001),而混合治疗患者中SII与OS无明显关系(HR=1.09,95% CI=0.92~1.29,P=0.303)。无论AJCC Ⅰ~Ⅲ期还是Ⅲ~Ⅳ期患者,高SII均与OS缩短有关(HR=1.39,95% CI=1.14~1.69,P0.001;HR=1.38,95% CI=1.14~1.66,P0.001);无论是治疗前或治疗后,高SII均与OS缩短有关(HR=1.39,95% CI=1.19~1.62,P0.001;HR=1.37,95% CI=1.02~1.84,P=0.037)。此外,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胰腺癌患者的OS有预测作用,而CA19-9对OS无预测作用;以上4种指标对DFS均无预测作用,而对CSS有预测作用。结论:SII较高可能是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TEN和Ki-67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40例及术后离体组织14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检测PTEN和Ki-67蛋白和m RNA在甲状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TEN和Ki-6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 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明显低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5.0%(14/40)比60.0%(24/40),P0.05〕,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2.5%(29/40)比42.5%(17/40),P0.05〕。2 PTEN m 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在14例甲状腺癌标本中明显低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0.225 7±0.036 3比0.503 6±0.037 5,P0.05);Ki-67 m 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在14例甲状腺癌标本中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212 1±0.042 1比0.293 6±0.027 4,P0.05)。3 PTEN和Ki-6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甲状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无关(P0.05)。4 PTEN蛋白和Ki-67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605,P=0.000),而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s=-0.021,P=0.899)。结论 PTEN和Ki-67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有一定关系,二者联合可能有助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和临床分期,可能作为甲状腺癌基因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域含蛋白7A(THSD7A)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新鲜HCC及癌旁组织标本中THSD7A m RNA表达及75例HC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THSD7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HCC组织中THSD7A m RNA表达下调(P0.05);THSD7A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4.0%vs.87.0%,P0.05)。THSD7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结节数目(P=0.011)、Edmondson-Steiner分级(P=0.013)、BCLC分期(P=0.048)有关。THSD7A蛋白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P=0.016)与无瘤生存率(P=0.013)均明显低于THSD7A高表达患者。结论:THSD7A在HC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THSD7A表达降低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对于复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移植和重复肝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两者均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此外,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经皮微波消融(PMCT)也是治疗复发性HCC的有效方法,但TACE联合PMCT是否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TACE联合PMCT与单纯TACE治疗复发性HCC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2007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术后首次复发的530例HCC患者资料,其中161例行TACE+PMCT治疗(观察组),369例行纯TACE治疗(对照组),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RFS),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因纳入的两组患者间基线存在差异,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对两组患者行1:1配对,最终从两组患者中匹配出150对基线特征均衡的患者。30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观察组中位OS时间与中位RFS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43.1个月vs.19.0个月,P=0.001;36.0个月vs.16.7个月,P=0.002)。两组患者1、2年OS和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3、4、5年OS及RF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ACE+PMCT(HR=1.473,95% CI=1.094~1.983,P=0.011),肝硬化(HR=1.101,95% CI=1.041~1.165,P=0.001)是复发性HC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TACE+PMCT(HR=1.093,95% CI=1.037~1.151,P=0.001)和分化程度(HR=1.445,95% CI=1.135~1.840,P=0.003)是复发性HCC患者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ACE联合PMCT是复发性HC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可明显改善复发性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脯氨酸、谷氨酰胺剪接因子(SFPQ)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SFPQ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正常肝组织及HCC组织中SFPQ的表达丰度差异;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SFPQ表达与HCC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以及与增殖基因PCNA、Ki-67和周期蛋白CCNE1、CDK2的相关性。观察敲低HCC细胞株HepG2及Hep3B中SFPQ的表达后增殖能力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组织标本分析结果显示,SFPQ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HC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CC组织中SFPQ mRNA表达丰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越高,SFPQ mRNA水平越高,高表达SFPQ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降低,SFPQ mRNA表达与PCNA、Ki-67、CCNE1、CDK2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敲低SFPQ表达后,HepG2及Hep3B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并出现明显G1期阻滞(均P0.05)。结论:SFPQ在HCC中表达升高,升高的SFPQ可通过调节HCC细胞周期,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加速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的核仁蛋白(PES1)、Ki-67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术后病理学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85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ES1蛋白、Ki-67表达,按照乳腺癌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乳腺癌癌组织中的PES1蛋白、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64.71%,癌旁组织分别为37.65%、2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PES1蛋白、Ki-67蛋白表达无明显的相关关系(Spearman秩相关系数=0.175,P0.05);PES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S1、Ki-67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手术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517例原发性HCC获R0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7例中巨大HCC(≥10 cm)患者69例,小HCC(<10 cm)患者448例.二者的5和10年生存(OS)率为分别24%、18%和49%、30%,中位OS分别为23.0个月和58.0个月(P<0.001,log rank检验),中位无瘤生存(DFS)分别为15.3个月和34.8个月(P<0.001).巨大HCC患者的1年复发率显著高于<10 cm HCC患者(24.3%比44.9%,P=0.022).复发患者中二组肝外复发者分别占16.0%和32.7%(P=0.004).与<10 cm HCC组相比,巨大HCC患者较为年轻,血清AFP值>400 μg/L者、大肝切除(≥3段)者、切缘<0.5 cm者、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较多,围手术期输血亦较多,巨大HCC组织学呈高分化者显著低于<10 cm HCC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血管癌栓是影响巨大HCC患者C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未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巨大HCC安全可行.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血管癌栓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TACE治疗能改善术后的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信号肽-CUB-EGF结构域蛋白3(SCUBE3)和特化蛋白1(SP1)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SCUBE3、SP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组织中SCUBE3、SP1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CUBE3、SP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SCUBE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TNMⅡ~Ⅳ期、分子亚型为Luminal A或B型、Ki67高表达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较高(P<0.05),SP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为Luminal A或B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较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见乳腺癌组织中SCUBE3与SP1蛋白表达阳性呈正相关(χ2=7.979,rs=0.316,P=0.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CUBE3、SP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情况差于其阴性表达患者(χ2=4.042,P=0.044;χ2=10.676,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UBE3和SP1蛋白表达阳性(HR=6.020、P=0.016;HR=4.077,P=0.018)、有淋巴结转移(HR=3.518,P=0.017)、Ki67高表达(HR=7.989,P<0.001)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CUBE3、SP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较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性,二者均同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分子亚型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探究Ki-67和miR-18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相关性。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样本中Ki-67的表达,同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织样本中miR-182的表达,综合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和miR-182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iR-18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miR-182的表达水平(P0.05)。Ki-67与miR-182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35,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和miR-18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Ki-67和miR-182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出蛋白5(XPO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XPO5蛋白在92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XPO5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XPO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PO5蛋白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肝硬化有关(均P0.05)。XPO5高表达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以及1、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XPO5低表达者(46.8%vs. 78.5%、20.3%vs. 37.4%;75.9%vs.91.2%、36.1%vs. 58.8%,均P0.05)。XPO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P=0.036;P=0.013)。结论:XPO5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HCC的恶性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c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TAC)后肝组织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p53和p21_(waf1/cip1)蛋白的表达.方法 HCC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行TAC治疗的HCC患者39例(TAC组),术前未行TAC治疗的HCC患者50例(非化疗组),肝血管瘤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5例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的8-OHdG、p53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8-OHdG表达在癌组织中表现为非化疗组高于TAC组(F=9.516,P<0.05),对照组最低(F=9.516,P<0.01);在TAC组与非化疗组均为癌组织高于痛旁组织(分别t=7.101,t=8.020,均P<0.001);癌旁组织与对照组的8-OHdG水平差异尤统计学意义;TAC组与非化疗组巾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8-OHdG表达呈正相关(r=0.651,r=0.493,均P<0.001).p53表达在TAC组和非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1~(waf1/cip1)三组间有差异表达.在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p21~(waf1/cip1)表达均为对照组最高(F=13.459,F=16.613,均P<0.001),TAC组高于非化疗组(F=13.459,F=16.613,均P<0.01),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_(waf1/cip1)在非化疗组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的水平呈正相关(r=0.872,P<0.001).结论 HCC痛组织的8-OHdG、p53和p21~(waf1/cip1)的表达高于痛旁和非HCC肝组织;癌细胞可能经由增强的氧化应激修复机制逃脱介入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USC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行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SC3在HCC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USC3的表达情况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及癌旁组织中TUSC3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92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例(60.9%)HCC组织中TUSC3表达下调,癌旁组织中33例(35.9%)TUSC3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SC3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P=0.008)、TNM分期(P=0.031)、肿瘤直径有关(P=0.0 2 0)。20对新鲜标本的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TUSC3的mRNA[(0.99±1.46)vs.(1.96±2.18)]与蛋白[(0.49±0.35)vs.(1.04±0.4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论:TUSC3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HCC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Lgr5和Ki-67蛋白在胃癌组织及其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胃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69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Lgr5和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Lgr5和Ki-6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较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高[Lgr5蛋白:87.0%(60/69)比16.7%(5/30),χ2=45.81,P0.001;Ki-67蛋白:79.7%(55/69)比36.7%(11/30),χ2=17.43,P0.001]。Lgr5及Ki-67蛋白在低-未分化、N1~N3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N0期及HP感染阴性患者(P0.050),Lgr5蛋白表达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0),而Ki-67蛋白表达与此无关(P0.050)。Lgr5及Ki-6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和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0)。Lgr5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s=0.340,P=0.004)。结论 Lgr5蛋白可能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并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Ki-67蛋白也可能参与了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且也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此二者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同时HP感染可能与Lgr5和Ki-67蛋白协同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