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宫腔内多部位、多灶性病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药物或机械方法全面抑制病灶增殖或去除病灶是提升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完全缓解率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作为承担胚胎种植和发育重要功能的器官,在子宫内膜癌治疗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保护正常子宫内膜功能是改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治疗完全缓解后妊娠率和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如何平衡去除子宫内膜病灶和保护正常子宫内膜功能之间的矛盾是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子宫内膜癌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全子宫与双附件切除术,使年轻女性丧失了生育功能。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症状出现较早,癌细胞分化程度好,且往往肿瘤局限于内膜,大多为激素依赖型,预后较好。近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了年轻女性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本文从激素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指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年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约有7%~8%的EC发生在育龄期女性~([1])。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女性生育计划推迟,约70%年轻EC患者在确诊时尚未生育~([2])。目前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对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EC年轻患者,经详细的病情告知及知情理解,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的肥胖指标特征, 并分析肥胖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各40例(分别为EAH组和EC组), 收集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计算肥胖指标, 分析肥胖指标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1)肥胖指标:80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中, 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的发生率为40%(32/80), 腹型肥胖(腰围≥80 cm)的发生率为79%(63/80)。EAH组、EC组患者的肥胖指标包括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身体圆度指数(BRI)、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2)影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疗效的价值:病理类型为EC及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 5项肥胖指标高是保留生育功能治疗9个月后完全缓解(CR)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大剂量孕激素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为年轻患者提供了生育机会.本文将围绕近年的研究分析此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合适的妊娠时机及助孕方式,探讨适合此类患者安全有效的助孕策略,旨在提升此类患者保育治疗后的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杨开选  唐霄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495-497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并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年轻的EC患者达7.1%~([1])。标准的手术治疗对于年轻的EC患者意味着丧失生育能力,因此对于年轻未育的早期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影响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临床治疗涉及EC的病理学相关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分级、有无肌层浸润、脉管侵犯、雌孕激素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年轻育龄期EC患者相对少见,但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以及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EC出现明显年轻化趋势。EC的标准治疗方案使得女性永久性失去生育功能以及绝经前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严重影响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年轻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的治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的保留生育功能方案主要有: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以及宫腔镜下EC病灶切除术。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肥胖与EC发生发展相关,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期间体质量管理同样也至关重要。现就年轻EC女性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治疗以及治疗期间体质量管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徐言  薛誉  王超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2):112-115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第六大癌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患者的保留生育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已被研究证实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密切联系,但对保育治疗的临床意义尚未见总结性的文献报道。现有的研究表明p53野生型对孕激素治疗获益最大,DNA错配修复缺失(MMR-D)可能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POLE超突变型与更好的保育疗效、p53突变型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更多数据的支持;通过个案分析,林奇综合征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并不作为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禁忌证。本文回顾目前已发表的文献,对肿瘤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病变保育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生育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常寻找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复习有关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相关文献,探讨适合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特征、治疗前的评估、治疗方案、疗效以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5%发生在40岁以下的妇女,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生育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症状(月经异常)出现早,多为早期、分化程度好、且多数为性激素依赖型,预后较好。现已有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保守手术及激素(通常为孕激素)治疗成功且保留生育功能、成功分娩的报道,现就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在过去几十年内逐渐提高,因此寻求生殖功能的保护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子宫内膜癌(EC)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此类患者通常分化良好且为雌激素依赖型,而EC的标准治疗会使得患者生育能力彻底丧失,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回顾目前已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早期EC保留生育功能的诊疗进展,并探...  相似文献   

12.
强烈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无肌层浸润的年轻患者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可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体重管理、大剂量孕激素、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其他抗雌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宫腔镜病灶切除手术以及二甲双胍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妊娠率,并且不影响患者生存。在完成生育功能后需进行根治性手术,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双侧卵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的分子分型特征, 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的早期EC和AEH患者共46例, 分子分型分为4型, POLE超突变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非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高拷贝型。回顾性分析早期EC和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 (1)46例患者的年龄为(32.9±5.8)岁, 其中EC 40例、AEH 6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首选醋酸甲羟孕酮(MPA)或醋酸甲地孕酮(MA), 首选药物治疗未获完全缓解(CR)时可选用或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46例患者中, 1例患者治疗未满3个月无法评价疗效, 其余45例患者(包括4例治疗满3个月但不足6个月者)中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CR 32例(71%, 32/45), 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8个月(4~12个...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发病的年轻化及女性育龄的推迟,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诊治中,需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在不增加肿瘤复发的情况下,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最佳的生育指导,改善生育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口服孕激素治疗失败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及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疗效、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口服孕激素治疗失败后要求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经评估仍符合保留...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并且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及女性生育年龄延迟,越来越多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尚未完成生育功能而期望生育。因此,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适应证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及文献报道等进行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适应证存在的问题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40岁以下者相对少见,只占所有病例的2.1%~14.4%.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子宫双附件切除,或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此种手术治疗尽管对早期肿瘤的治愈率高,但患者却丧失了生育能力.一般情况下,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有不孕史的未孕妇女,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现已有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反复子宫内膜诊刮及激素(通常为孕激素)治疗成功且保留生育功能的报道.保守性治疗尽管可行,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诸如恰当的治疗前评估,孕激素治疗的期限及剂量,完成生育后子宫切除的必要性等.因此,本文复习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就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法及结局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育功能的疾病,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代表的药物结合辅助生殖为主。近年来,手术在重建子宫腺肌病生育功能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的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39岁患者存在胚胎反复种植失败史、后壁局灶性腺肌病灶引起宫腔形态改变者,部分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的病灶切除术后可获得成功妊娠。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性消融子宫腺肌病灶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有前景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鉴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影响,在有生育要求的症状性子宫腺肌病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19.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保留功能治疗,包括未生育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和年轻患者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治疗,是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治疗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必要性、病例选择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1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必要性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国内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并且随着宫颈癌筛查及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子分型及关键致癌基因突变对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高效孕激素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进行分子分型及关键致癌基因检测的171例EC和AE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开始孕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约每3个月进行1次宫腔镜病灶切除及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 用于评估疗效;进一步对影响EC和AEH患者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1例EC和AEH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2岁;EC 86例, AEH 85例;分子分型:无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157例(91.8%), 错配修复缺陷(MMR-d)型9例(5.3%), POLE突变型3例(1.8%), p53异常型2例(1.2%)。NSMP型与MMR-d型患者治疗40周累积完全缓解(CR)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6%、60.0%;P=0.593);但与NSMP型患者相比, MMR-d型患者CR后的1年累积复发率显著升高(分别为14.4%、50.0%;P=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 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存在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