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脑灰质结构的作用,分析吸食海洛因总时间、吸食海洛因总量、每日吸食海洛因量等因素对脑灰质体积产生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采用MRI对17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5名健康受试者行3D 结构像扫描,所得数据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分析脑灰质体积,并比较两组之间的体积差异;分析脑灰质体积与吸食海洛因总时间、吸食海洛因总量、每日吸食海洛因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健康被试者相比,海洛因依赖者右侧眶额回、中央前回、左侧岛叶、扣带回、枕叶舌回灰质体积减少(P<0.005);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每日吸烟量后,脑灰质体积变化与使用海洛因总时间、海洛因总量、每日吸食海洛因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长期吸食海洛因导致脑灰质结构损害,主要涉及认知控制、情感、视觉控制等相关脑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探讨PD患者的脑灰质结构异常模式.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46例PD患者和19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NC)被试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PD患者按改良的Hoehn-Yahr (H-Y)分级标准又分为2个亚组,25例早期PD(ePD)组和21例中晚期PD(maPD)组.所有受试者在3.0T超高场磁共振仪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并获取三维高分辨T1WI数据,采用VBM-DARTEL(voxel-based morphometry-diffeomorphic anatomical registration through exponentiated lie)方法分析比较PD组与NC组、ePD组与maPD组间的脑灰质体积差异.结果 与NC组相比,PD组双侧额叶、颞叶、岛叶、扣带回、海马、梭状回、小脑及右侧楔叶、楔前叶等脑区的灰质体积减小,全脑灰质未见体积增加.与ePD组相比,maPD组双侧额叶、颞叶、岛叶、扣带回、直回、舌回、梭状回、海马、杏仁核及小脑等脑区的灰质体积减小.结论 VBM方法客观提示了PD存在广泛的脑灰质萎缩,且随病程的进展更为显著.PD脑结构的变化存在特定的空间分布模式,可能与PD的病理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联合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方法和自动分割技术观察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全脑灰质及皮层下灰质结构的形态改变,探讨其形态改变与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相关的灰质结构.方法 对27例早期PD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行常规头颅MR及3D T1 WI检查,采用VBM方法比较2组脑灰质图像.采用基于自动分割技术的FIRST工具精确自动分割T1图像中皮层下灰质结构,比较2组皮层下灰质结构的体积;采用形状分析比较2组皮层下灰质结构的形状,并分析PD组皮层下灰质结构形状改变的区域与临床UPD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组全脑灰质体积未见明显改变;PD组分割出的皮层下灰质结构的体积及形状未见明显改变(P>0.05);PD组左侧壳核的形状改变与临床UPDRS评分呈负相关(P=0.002、0.018、0.002).结论 VBM方法和FIRST工具的联合应用可较全面且精确地观察PD脑灰质结构的形态学改变;PD患者左侧壳核的形状改变有可能成为临床症状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采用MR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技术,探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方法:2016年5月-10月对本院22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行3.0T 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T1WI,经图像后处理及统计分析,获得两组受试者大脑灰质形态学差异的相关信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下腰痛组患者大脑皮层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减少,包括右侧额上回、左侧额内侧回、左侧直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岛叶以及右侧额下回(P<0.001,FWEc校正);无灰质体积增加的区域。结论: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可引起广泛的脑功能区灰质体积的减少,这些脑区主要涉及感觉、认知及情绪,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体素的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全脑灰质MRI成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磁共振T1 WI 3D成像研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对于正常老年人灰质体积改变的特点.方法:对21例轻度AD患者及18例正常老年人进行三维T1WI扫描,利用基于SPM5的DARTEL工具箱对扫描获得的结构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对轻度AD组和对照组的令脑灰质体积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轻度AD组的双侧海马、海马旁回及杏仁核、双侧丘脑、双侧颞枕叶皮质、双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下回等结构与对照组的灰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结论: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能够发现轻度AD患者中大脑灰质广泛的及细微的结构萎缩,从而能够更加早期、全面、客观地反映轻度AD患者的脑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初步探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习得可能的大脑基础及后天学习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名熟练掌握白族语言和汉语2种语言的白族健康成年人[简称白族白-汉双语者,其中男性18名、女性15名,年龄20~50(25.33±4.65)岁]和30名使用汉语单一语言的汉族健康成年人[简称汉族非双语者,其中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20~50(26.16±2.05)岁]的大脑MRI显像资料。对白族白-汉双语者和汉族非双语者进行三维T1加权扫描,所得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全脑灰质密度,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 结果 全脑灰质密度差异及其统计参数图的结果显示,白族白-汉双语者的右侧额中回(t=4.00,P<0.001)、右侧眶回(t=2.68,P<0.001)、右侧直回(t=2.25,P<0.001)、左侧直回(t=2.69,P<0.001)、左侧豆状核(t=3.90,P<0.001)局部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非双语者。 结论 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有差异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纹状体,其与白族白-汉双语者第二语言的习得关系密切,后天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对慢性失眠患者大脑皮层灰质体积的变化.方法 基于MRI体素形态学测量用于分析39例慢性失眠患者相对39例状态匹配的健康睡眠者大脑灰质体积变化.结果 相对健康睡眠组,慢性失眠组MRI灰质体积增加和减低的区域均位于右侧大脑半球.其中,灰质体积增加的区域主要包括右侧梭状回(BA 37),右侧小脑前叶突入右侧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是否于发病前即存在脑灰质容积的改变。方法 PTSD危险人群于创伤暴露后2天内行3 T MRI全脑扫描。搜集12例最终确诊的PTSD患者及12例年龄、性别及创伤暴露与之相匹配的对照组的脑结构图像,运用基于SPM5的VBM5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以P<0.001(未校正)、核团体素>3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SD组右侧杏仁核、海马旁回、前扣带回、额上回、颞中回、颞下回,楔前叶、左侧额下回、颞上回、岛叶、中央前回及中脑的灰质容积减少,未发现PTSD组较对照组灰质容积增加的区域。结论创伤暴露初期就能探测出PTSD患者存在与情绪控制、调节及记忆等功能相关的脑灰质结构改变,推测这些改变在创伤前可能已经存在,可能是PTS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方法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灰质变化.方法:应用3.0T MRI,对25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和22例正常志愿者进行3D T1WI扫描,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全脑灰质和区域灰质核团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发性硬化的全脑灰质明显萎缩( 679.40±52.6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合并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PVL合并痉挛型脑瘫患儿(研究组)及24名对照组儿童,进行3DT1结构像全脑扫描,并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及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对PVL合并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采用体素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组灰质体积的差异,提取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以年龄作为协变量,与GMFCS及MACS分级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双侧(顶叶、丘脑、小脑)、右侧(额叶、壳核)灰质体积下降(P<0.05,FDR校正,t>3.2505);双侧丘脑、右侧小脑半球第6区及左内侧和旁扣带回灰质体积与GMFCS分级呈负相关(r=-0.668、-0.397、-0.414,P均<0.05);双侧丘脑、右侧壳核灰质体积与MACS分级呈负相关(r=-0.557、-0.630,P均<0.01)。结论PVL患儿双侧丘脑、右侧壳核、小脑及左侧扣带回灰质体积变化与运动功能相关,体素形态测量学技术可用于评估PVL患儿脑灰质体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gray matter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the brains of narcoleptic pati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nty-nine narcoleptic patient with cataplexy and 29 age and sex-matched normal subjects (mean age, 31 years old) underwent volumetric MRIs. The MRIs were spatially normalized to a standard T1 template and subdivided into gray matter, white matter,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These segmented images were then smoothed using a 12-mm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 isotropic Gaussian kernel. An optimized voxel-based morphometry protocol was used to analyze brain tissue concentrations using SPM2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A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applied to the concentration analysis of gray matter images.

Results

Narcoleptics with cataplexy showed reduced gray matter concentration in bilateral thalami, left gyrus rectus, bilateral frontopolar gyri, bilateral short insular gyri, bilateral superior frontal gyri, and right superior temporal and 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i compared to normal subjects (uncorrected p < 0.001). Furthermore, small volume correction revealed gray matter concentration reduction in bilateral nuclei accumbens, hypothalami, and thalami (false discovery rate corrected p < 0.05).

Conclusion

Gray matter concentration reductions were observed in brain regions related to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cognition, attention, and memory in narcoleptics with cataplexy.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计算机处理核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s disease,AD)患者的灰质萎缩区域。方法采用逐像素形态学(voxeI-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结果和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相比,AD病人的海马、海马旁回、内嗅皮层、杏仁体、尾状核头部、颞中回、扣带回、顶下小叶、岛叶和前额叶背外侧区双侧萎缩;右侧丘脑枕、颞上回、顶上小叶不同程度萎缩,而感觉运动皮层、小脑和枕叶相对保持完好。结论 VBM方法克服了以往使用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OI)方法的可重复性差,费时等缺点,可以客观、自动和全面地分析AD的灰质减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