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82岁.剑突下、右上腹部疼痛并加重2天.体检:P 70次/分,Bp 114/70 mmHg,体温36.8℃.腹平,剑突下、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阳性,肠鸣音正常,腹部无手术瘢痕,四肢活动可,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炎、慢性胃炎史.ECG: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尿量少,肾功能持续恶化,尿素氮、肌酐指标持续上升.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3×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836、中性粒细胞计数10.2×109/l、淋巴细胞比值0.085.尿素13.3 mg/l,血清肌酐114.0μmol/l,尿酸601.7 μmol/l. 影像检查:全腹部CT平扫示胆囊体积明显缩小,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致密影,胆囊壁增厚,边缘模糊,十二指肠壁增厚,与胆囊分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异常,胃内可见积液及液平面(图1),另于空肠末端可见一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缘不规则,密度欠均,位于肠腔内,呈同心圆混杂密度影,其近端肠管均匀一致稍扩张,内充满液性密度影(图2、3).  相似文献   

2.
例1 男,77岁. 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2 d入院. 查体:心肺(-),腹稍隆起,肠鸣音亢进,未见明显包块,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示:胆囊变形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少量积气影.回肠内见一约4 cm×3.5 cm大小环形高密度病灶,近端小肠明显扩张积液增多.手术结果:探查腹腔距回盲部约10 cm回肠内见4 cm×3 cm×3.5 cm大小结石,近端小肠明显扩张,胆囊明显缩小,与十二指肠、胆总管及肝脏广泛致密粘连,胆囊体部与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形成内瘘,瘘口直径约3 cm(图1).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1岁.因上腹部痛月余,呈渐进性加剧,加重3天伴腹泻入院,无畏寒、发热.体检:上腹部正中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白细胞计数:10×109/L.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 CT及MRI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强化明显,壁内见多发小囊状低密度影或长T1、长T2信号与胆囊腔相通,直径约5 mm,无强化,胆囊内尚可见多发小圆形高密度影或低信号影.  相似文献   

4.
腹茧症伴大网膜缺如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患者 男 ,40岁 ,以持续腹痛伴恶心 3h入院。查体 :腹部膨隆 ,可触及胀大的肠管 ,压痛阳性 ,其余无特殊。影像学检查 :胃肠钡透见 4~ 6组小肠短粗 ,位置上移 ,肠管紧缩聚拢 ,加压后不易分离。回肠远端距回盲部约 15cm处显示一较宽的带状纵行压迹 ,钡剂通过受阻 ,回盲部上移 (图1)。CT表现为腹腔内肠管周围增厚的纤维膜样软组织影 ,将肠管包裹其中 ,以腹前壁为著 ;腹膜亦呈不规则增厚 (图 2 )。手术所见 :手术见腹腔粘连严重 ,分离粘连 ,见大网膜缺如 ,小肠前包裹一层硬韧之纤维膜 ,厚 0 .1~ 0 .2cm ,色苍白 ,将小肠禁锢其中。在小…  相似文献   

5.
1病例简介女,68岁,因腹部用力突发腹痛、呕吐胃内容物1 d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82/96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晰,心肺未见异常,中下腹部膨隆明显,上腹部空虚,压痛、肌紧张明显,无明显反跳痛;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既往有肝炎病史。外院CT提示盆腔内见环形高密度影,腹部部分肠管扩张积液,盆腔少量积液,考虑节育环移位,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我院急诊CT定位相S1~2平面见环形节育器(图1A),横断位示中下腹部小肠明显扩张积液,少量积气,肠壁肿胀、密度增高,并可见肠系膜穿过节育环,肠袢及肠系膜呈放射状排列(图1B);腹盆腔积液(图1C),考虑节育环移位,合并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9×109/L,中性粒细胞9.89×109/L,血红蛋白97.00 g/L。考虑小肠急性绞窄性梗阻,行急诊全麻下剖腹术+肠切肠吻合术,术中见腹腔血性腹水约750 ml,宫内节育器穿透子宫,距回盲部约1 m处一段长约1.2 m的小肠穿过环形节育器形成内疝,嵌顿肠管缺血坏死,术中切除坏死肠管,断端行端端吻合,术中顺利。术中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小肠肠壁呈出血性梗死改变。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4 4岁。入院前 12h无诱因突发中上腹持续性剧痛及阵发性绞痛 ,身体蜷曲可略缓解 ,伴恶心、呕吐。体检 :腹略膨隆 ,未见肠形及蠕动波。中上腹压痛 ( ) ,可触及10cm× 8.0cm肿块 ,边界欠清 ,肠鸣音消失。B超诊断 :中上腹部实质性占位。X线腹部立、卧位平片示 :中上腹部中部均匀性密度增高 ,其周围肠管内少量散在之片状积气影 ,未见扩张之肠襻及液 平面 ,两侧腹脂线清晰 (图 1)。腹部CT平扫 :胃高度扩张 ,髂嵴平面以上小肠扩张伴积液 ,脐平面正中线左侧小肠扩张 ,多个平面见肠腔内壁有乳头状壁结节与之相连。近端小肠见局限性肿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对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价值。方法5例经手术证实为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均经腹部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了全部病例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显示5例的胆囊壁结构模糊,体积缩小,胆总管与肝内胆管内有不稳定闪烁状强回声反射。超声显示胆囊结石大小为1.0~7.0cm,其中,3例胆囊区见弧形强回声反射后伴声影,另2例胆囊内小结石声像图不典型。上消化道梗阻及胃潴留见于4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安全,无创,且有高的敏感性,可用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8.
气肿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中的一种变异型,约1/3患者有糖尿病,男性多见。由于气体积于胆囊腔和/或胆囊壁,因而可根据腹部平片做出诊断。作者报告5例腹部平片右上腹均可见卵圆形透亮影,提示为气肿性胆囊炎,但附加X线检查或用另外的手段均证实并非此病,而是其他原因。例1是美克耳氏憩室扭转;例2为胃造口术后导管的气囊进入十二指肠产生梗阻;例3为胰腺癌引起十二指肠梗阻而使降段扩张;例4为扩张的十二指肠球,内窥镜检为胃炎和十二指肠炎;例5是结肠肝曲胀气,虽有胆囊结石,但结石影可与胀气的肠曲分开。另外,十二指肠巨大憩室,右上腹脓疡(包括肝下、肝内和肾周),亦可产生类似卵圆形透亮  相似文献   

9.
例 1 男 ,5天 ,孪生儿之年长者 ,早产。出生后间歇性呕吐 ,量少 ,含胃内容物。第 4天腹胀明显 ,排出少量胎便。腹部仰卧位平片见胃充气扩张 ,小肠肠管内未见气体。胃肠造影见胃体增大 ,3 0 %泛影葡胺 10min后未进入十二指肠水平部。即行剖腹探查 ,见胃扩张 ,十二指肠降段被索带压迫 ,小肠系膜发育差。术后复查腹部平片 ,小肠肠管内均匀充气 (图 1~ 3 )。例 2 男 ,5天 ,孪生儿之年幼者 ,早产。症状、腹部平片及胃肠造影结果与例 1相似。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降段被粘连的索带压迫成角 ,肠系膜根部较狭窄。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80岁,反复右上腹疼痛6 d加剧8 h伴呕吐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墨菲征(+),未扪及包块,腹腔移动浊音(-).血常规检查:WBC 9.7×109/L,Hb 109 g/L,N 82%.肝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2009-09-13)提示胆囊大小正常,壁厚约7 mm,囊内探及1枚强回声团块,大小42 mm×26 mm.入院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症状加重实施CT检查.MSCT检查:首次CT(2009-09-23)显示未见明确胆囊及囊内阳性结石,胆囊窝结构显示不清,见含气的囊状影与十二指肠球部分界不清;十二指肠降段下部近第二弯曲可见肠腔内低高混杂密度影,高密度影呈半环状居于一侧,其上方十二指肠和胃充盈扩张,且十二指肠降段管壁增厚水肿,远侧十二指肠水平段空虚(图2).考虑:肠石致十二指肠降段和胃梗阻性改变.第2次CT检查(2009-10-01)可见肠腔内异物已经移位于十二指肠远端和空肠起始部的交界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粘连性腹内疝及合并绞窄性肠坏死的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粘连性腹内疝的CT资料,CT原始数据经多平面重建(MPR)及CT血管造影(CTA),以显示疝环、疝入肠系膜、疝内肠管的特征.结果 19例粘连性腹内疝均显示疝环,小肠扩张积液、聚集并移位,其中17例显示疝环处肠管狭窄与扩张肠管移行;17例显示疝入肠系膜水肿、增厚,肠系膜血管纠集、充血,其中11例显示疝环处肠管及其系膜扭转;15例显示腹水.根据疝入肠管影像表现将粘连性腹内疝分型:Ⅰ型为肠管扩张伴肠壁增厚(7例);Ⅱ型为肠管扩张不伴肠壁增厚(9例);Ⅲ型为肠管不扩张但肠壁增厚(5例).3型腹内疝肠管壁平扫CT值、动脉及门脉期肠壁强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和Ⅲ型小于Ⅱ型,Ⅰ、Ⅲ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粘连性腹内疝合并绞窄性肠坏死(5例为Ⅰ型,3例为Ⅲ型),CT显示肠扭转伴疝入小肠壁显著水肿增厚,肠壁模糊呈持续性低强化,其中4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栓塞,3例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或分支闭塞,8例均显示大量腹水.结论 粘连带形成的疝环,狭窄与扩张肠管移行以及小肠扩张、聚集并移位提示粘连性腹内疝的存在;疝入肠系膜水肿,血管纠集,充血,肠系膜血管闭塞,肠管壁显著水肿增厚并持续低强化,则是绞窄性肠坏死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2.
石双任  陈宏伟   《放射学实践》2012,27(2):226-226
病例资料 患者,女,84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腰部酸胀不适伴肉眼血尿(血尿全程伴条状血块),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径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见大量红细胞,余未见异常.B超示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积水,右输尿管中下段未见显示,膀胱充盈一般,膀胱壁毛糙.CT扫描: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积水.膀胱前壁见局限性梭形软组织密度灶(图1),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病灶与邻近肠管分界欠清(图2、3).膀胱内游离三角形高密度影,CT值45 HU,增强后无强化,注射对比剂90 min后,在高密度对比剂背景下呈三角形充盈缺损影(图4).输尿管镜、膀胱镜检查:右输尿管中段明显狭窄,未见结石及新生物;膀胱顶部见大小约3 cm×3 cm隆起性病变,表面不平,膀胱内可见血块.病理活检提示恶性肿瘤,择期行全麻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前壁实质内大小约5 cm×4 cm×3 cm不规则肿物,凹凸不平,与腹膜有粘连,与耻骨后脂肪及结缔组织粘连紧密,与肠管无粘连.  相似文献   

13.
读片窗     
患儿 男,7岁。反复呕吐7年,不伴腹泻、发热,大便形态正常。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触及包块,亦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CT检查:平扫显示中腹部偏左侧(相当于L2~3水平)有一圆形软组织包块影,大小约3cm×6cm×4cm,周边见充盈钡剂的肠管影。胃腔及十二指肠均无扩大,腹部未见肠管扩张及液气平面。增强后见上述软组织包块呈同心圆状强化,中央有一明显强化的圆形影,直径约0.6cm(图1)。肝、脾、双肾、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均强化良好,胆囊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异常结节灶。钡餐示:胃形态、大小、粘膜未见异常;十二…  相似文献   

14.
读片窗     
患者女,24岁。自述半月前上腹部轻度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不向他处放射,伴上腹部饱胀不适及食欲减退。体检:剑突下可触及包块,无黄疸。肝功能。血常规检查无异常。B超检查:①胰头部实质性占位病变;②胆囊肿大。X线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右侧少量胸腔积液。CT腹部平扫:胰头区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约4.0cm×5.0cm大小,边界不清,其中似见点状稍高密度影,胆囊扩大(图1)。增强扫描胰头区肿块影强化不明显,其密度不均,似有多个环状影呈车轮状改变,与胰头无明显分界;胆囊壁未见增厚;肠系膜动、静脉移位不明显;腹膜后及肠管…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 7岁。因反复上腹疼痛 10d ,复发加重 8h急症入院。既往有 5 0年间歇腹痛病史。入院查体 :急性痛苦病容 ,脱水貌 ,中上腹部稍隆起 ,以左侧明显 ,肌张力稍高 ,压痛、反跳痛明显。右上腹局限性振水音 ( ) ,移浊 ( ) ,肠鸣 9~ 12次 /min ,音调稍高 ,有气过水声。腹部平片示 :大量腹水 ,中腹部假肿块征 ,固定。小肠肠管内积气 ,但以积液为甚 ;局部肠管血运障碍可能性大。提示绞窄性肠梗阻。中下腹CT表现 :腹腔内见小肠扩张 ,扩张肠管内见大量液体 ;肠系膜血管明显增粗、扭曲、聚集 ,回肠远段及结肠均空虚 ,腹腔积液 (图 1,2 )。…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73岁,因右上腹持续性隐痛2个月入院.体检: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上腹部CT见胆囊壁增厚,囊内密度不均匀,与肝脏边界不清;增强扫描胆囊壁不均匀强化,内见分隔状强化影.考虑胆囊癌或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患儿 男 ,8天。足月顺产 ,出生后一般情况正常 ,因发热、呕吐 1天就诊。呕吐胃内容物并含有胆汁 ,为非喷射性呕吐 ,食欲不振 ,无惊厥、腹泻。查体 :发育良好 ,营养中等 ,心、肺未发现异常 ,腹部胀满 ,脐区及上腹部可见蠕动波 ,有压痛 ,肠鸣音亢进。X线检查 :透视见胃内大量充气 ,胃腔扩张 ,变换体位后见十二指肠亦扩张积气 ,内有液面 ,小肠及结肠内无明显积气 ,亦无液面。经插管注入稀钡剂 ,见胃及十二指肠显著扩张 ,钡剂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末端受阻 ,梗阻端呈尖嘴状。经多次变换体位 ,约半小时后 ,始见空肠内有极少量钡剂通过 ,呈斑点状 (…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7岁,因上腹痛7d入院.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有时向左腹部放射,无阵发性加重;体格检查:贫血貌,腹部平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9×109/L,血红蛋白29.9g/L,尿常规检查正常.上腹部CT示:平扫可见胃大弯前壁占位,形态不规则,密度欠均匀,内部呈略高密度,周围呈等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肝左叶向左侧延伸,肝实质见多发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未见异常.诊断:胃大弯前壁占位,考虑胃前壁肿瘤并出血,间质瘤可能大(图1、2).  相似文献   

19.
读片窗     
患者女性,48岁,腹痛12h于1989—07—08中午急诊入院,入院时昏睡,呈重度休克。查体:腹部膨胀,肠鸣消失。心脏无杂音,心率160次/分,血压8/0kPa。血常规:白血球11.2×10~9/L,中性89%,淋巴11%,红血球3.9X10~(12)/L,血红蛋白11.2g。腹部仰卧位照片显示(见图):胃、小肠明显胀气,空、回肠中度扩张,肠壁增厚,中上腹胀气肠管粘膜呈鱼骨样排列。中下腹扩张肠管呈半环状盘绕在腹腔内,即可见蜷曲肠襻征,结肠无气影。因病情急重,不允许  相似文献   

20.
胆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1~10年,并经B超和临床证实,其中5例有明确胆囊炎反复发作病史。发病时患者出现持续性中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停止肛门排气排便典型肠梗阻症状,5例患者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症状。结果所有病例CT图像上均可见胆囊窝结构紊乱,邻近胃窦或十二指肠降段壁增厚,胆囊空虚,胆囊及肝内胆管积气。1例胆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4例结石位于空肠段,其中2例结石位于屈氏韧带处;另3例结石位于回肠末段。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7~5.0cm,梗阻以上肠管扩张,积气积液明显,可见液平面。3例完全性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空虚,5例不全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内仍可见少量气体及液体,结肠内可见粪便气体混合影。8例均在术前经CT得到正确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凡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间歇性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特别是既往有胆道病史而无腹部手术史者,应考虑胆石性肠梗阻的可能,应行CT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