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率约0.005%,占成人脑卒中0.5%[1].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复杂,常被漏诊和误诊.如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病死率很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病死率已降至5%~10%[2].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和溶栓,近来血管内介入治疗亦成为其有效治疗手段[3].介入治疗的病例数少,适应证的掌握尚欠缺.笔者复习和总结国内外血管内介入治疗CVST的相关文献.旨在探讨CVST可行的治疗方案,以便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癌血供研究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血管成像技术,因具有更快捷、更直观和可重复等优势,能够从各个角度展示血管的空间解剖和病变特征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1-3].因此,MSCTA成为肺癌血供研究及介入治疗术前评价的主要影像技术,在评估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确保介入治疗的过程和疗效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因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而行颈椎手术十分常见,临床医师期望对椎动脉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有清楚了解,以帮助诊断及治疗[1~3].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为无创伤检查,图像清晰,较好地反映了椎动脉解剖形态,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国内外均有报道[4~8].但对椎动脉病变的定位及扭曲的定位、定向问题均未见明确阐述.本研究总结了32例椎动脉扭曲的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定位、定向诊断经验.  相似文献   

4.
王恩普  刘勇 《武警医学》2009,20(5):389-392
由于角膜正常组织结构是透明无血管的,通常被认为是免疫"赦免"器官,因此其移植成功率很高.但由于感染、外伤等原因,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化,可不同程度地破坏角膜的免疫"赦免"状态,使角膜成为易发生排斥的器官.据统计,无新生血管的常规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率仅为0%~10%,而严重新生血管化角膜的移植失败率高达20%~30%,甚至60%以上[1,2].因此,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或降低血管化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就成为角膜移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桡动脉穿刺常用于动脉采血检验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1-4],亦有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报道[5-7].而原发性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一般采用股动脉穿刺,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现将笔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日益威胁着众多患者的肢体健康.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等.近年来介入技术已经成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7.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TRAS患者的血管造影表现,并根据狭窄的部位以及狭窄对介入治疗方法的影响进行分型. 结果 25例TRAS患者,动脉造影共显示了36处狭窄.狭窄程度为50%~95%[(77.7±13.1)%],长度为0.2~3.2 cm[(0.8±0.6) cm].属Ⅰ型狭窄(移植肾动脉开口部狭窄)14例,Ⅱ型狭窄(移植肾动脉主干狭窄)6例,Ⅲ型狭窄(移植肾内动脉分支狭窄)5例. 结论通过血管造影明确TRAS的类型,可以为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技术成功率的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发现,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1~3].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其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各个阶段均有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前列腺肿瘤血管的生成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因子和雄性激素的调控,评估肿瘤的血管生成对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颈部外伤性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或椎动脉损伤16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血管内介入治疗(栓塞或支架植入)和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7~46岁.血管损伤的原因有车祸,摔伤,刀伤和斗殴.2例(12.5%)有多处损伤;12例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2例动脉破裂有活动性出血.共20处病变中,行栓塞治疗14处,支架植入6处.随访一年内,临床改善或稳定14例,1例支架完全闭塞,1例动静瘘复通.结论 合理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头颈部创伤性血管损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中期Andreas等发展球囊导管后,开始了经导管介入治疗闭塞性冠状动脉[1,2]和周围动脉[3]疾病的时代,该技术无需血管内给药即可有效完成溶栓.尽管球囊成形术广受赞誉,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血栓形成、夹层和痉挛等急性并发症;血栓过大和病变处钙化等复杂病变而影响完全再通;以及术后再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在过去数年中,其他借助导管递送为基础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以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例如直接和旋转性动脉硬化切除术、激光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  相似文献   

11.
郭勇  张道春  林革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099-2102
颅内血管外皮瘤(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HPC)亦称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约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1].该肿瘤具有高复发性及转移性等特点[2~5],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延误治疗.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HPC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颅内微小动脉瘤(最大横径≤3 mm)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存在很大争议.由于微小动脉瘤腔小、壁薄,介入治疗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和风险.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及栓塞技术的进步,血管内介入技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广泛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4].本文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性支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回旋中子加速器轰击不锈钢支架,使其产生并载带放射性核素59Fe、60Co、58Co、57Co、51Cr、54Mn.将放射性支架植于兔髂动脉.应用血管造影、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放射性支架预防再狭窄的疗效.结果血管造影示髂动脉通畅,未见辐射相关并发症;放射性支架组较非放射性支架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0.37±0.14)和(0.81±0.10)mm2,P<0.01],狭窄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6.70±2.91)%和(13.15±1.40)%,P<0.01],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显著下降[(2.00±1.58)%和(10.88±6.98)%,P<0.05].结论放射性支架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在兔损伤血管内放置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肝癌综合治疗方案中首选介入治疗已是共识,肝癌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已为临床所接受。在临床工作中对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亟待规范。现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提出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治疗前的血管造影;对造影的双血供血管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分析中晚期肝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据此制定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考虑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介入治疗双灌注问题;耐药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是肺的营养动脉,从主动脉或其分支发出,沿纵隔、肺门分布到支气管肺内,其分支也分布到淋巴结、食管、气管等.既往对BA的研究主要是尸解[1~3],活体研究主要是血管造影,大多采用DSA检查,而极少有无创性研究[4,5].  相似文献   

16.
李斌  于红  刘士远   《放射学实践》2012,27(2):215-217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以下简称支扩)是一种支气管树进行性破坏所致的局部或广泛的不可逆转的扩张性疾病[1].根据病变支气管的形态改变,临床上常分为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混合型扩张四种类型[2-3].支扩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咯血,其病程的不可逆进展及反复发作致使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有一定难度和局限性.当并发相关血管疾病如咯血,尤其是大咯血时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多将24 h咯血量600ml以上定义为大咯血,死亡率高达32%[4].支扩在我国是咯血的最常见病因[5],因此临床对支扩及其所致咯血的病程进展、预防再咯血及疗效评定较为重视.  相似文献   

17.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早发现并诊断颈动脉狭窄,适时对其实施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1~2]。经股动脉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是诊断狭窄的金标准,近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MRangiography,MRA)、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多普勒超声等在颈动脉狭窄的无创性、微创性检查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CT仿真内窥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也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上述影像技术对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着重介绍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ynamiccontrastenhanc…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TIA后脑卒中发病率及卒中致死率均明显增高.因此加强对TIA的研究,探讨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理对寻找有效的治疗途径、估计预后十分必要.颈动脉内膜斑块或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TIA及脑卒中的临床症状[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血管重组技术已应用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斑块引起的TIA中正逐渐显示其优势[2].  相似文献   

19.
靶理论是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理论核心,其基本内涵是假定细胞至少含有1个遗传关键位点或靶,细胞必须是这个"靶"被辐射击中后才会死亡或产生某种效应[1-2].认为靶区以外受到辐射攻击不会引起细胞死亡,而且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细胞核DNA就是辐射诱发细胞死亡的靶.早期的研究显示,损伤核DNA产生的细胞死亡效应比细胞膜损伤后发生的效应要大300倍以上[3].  相似文献   

20.
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斌  曹喜才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12):1099-11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为20%~50%[1].由于50%以上的子宫肌瘤患者无临床症状,因此子宫肌瘤在女性中准确的患病率尚不清楚[2].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介入治疗子宫肌瘤自1995年Ravina报道后,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显著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3],逐渐成为妇产科学和介入放射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