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制瘤素M(OSM)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及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取第3代按以下分组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A组:低糖杜氏改良培养基(DMEM-LG) 100 mL/L胎牛血清(fetal calf,serum,FCS);B组: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C组:HGM 20μg/L HGF;D组:HGM 20μg/L OSM;E组:HGM 20μg/L HGF 20μg/L OSM,于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表达,高碘酸-希夫氏(PAS)染色检测糖原表达,谷氨酰胺脱氢酶法检测上清液尿素含量.结果:C,E组于诱导第7天出现AFP阳性表达,以后其阳性表达率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诱导第7天E组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x~2=6.322,P<0.05).C组、E组分别于诱导第7、14天出现CK18阳性表达,于诱导第7天开始出现糖原阳性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表达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点E组CK18(14 d:x~2=4.811,P<0.05;21 d:x~2=6.902,P<0.01;28 d:x~2=5.771,P<0.05)及糖原(14 d:x~2=6.902,P<0.01;21 d:x~2=6.818,P<0.01;28 d:x~2=6.818,P<0.01)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C,E组培养上清液中尿素浓度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增高,E组增长幅度比C组高.A,B,D组各时间点均未见AFP、CK18、糖原表达及尿素浓度变化.结论:MSCs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HGF能够诱导MSCs分化肝样细胞,OSM与HGF联合使用,能促进MSCs的分化,明显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2.
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探索其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产妇脐血,用相对密度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MNC,进而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MS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际志。分别用HGF、FGF4、俩者联合、无生长因子四种处理因素,及含2%FBS的DMEM,1×ITS讲行诱导培养,并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的第7、14、21、28天留取细胞,RT~PCR法检测AFP、白蛋白及C-met FGFR2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FP、白蛋白、抗肝细胞抗体和CK18的表达,PAS法进行糖原染色,分析是否诱导出肝细胞样细胞。结果 MSC强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诱导后7,21天分别检测出AFP,白蛋白mRNA及蛋白的表达,28天检测出CK18、抗肝细胞抗体的表达,21天、28天均可检测到糖原染色阳性细胞,随诱导时间的延长C-met,FGFR2 mRNA表达增高,HGF FGF4诱导组肝系细胞标志阳性率均高于单独生长因子诱导组(P<0.05);单独生长因子诱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生长因子诱导组在以上时间点均未检测到上述指标。结论HGF、FGF4均能诱导人脐血MSC分化为具有肝系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联合作用。生长因子与其相幢受体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成年小鼠骨髓干细胞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用下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分化特性,为肝细胞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HGF100ng/ml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于诱导的第0、7、l4、21、28天,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LB、AFP和细胞角蛋白l9(CK19)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新鲜分离的骨髓干细胞ALB及AFP mRNA呈弱阳性。在非诱导组,培养7d时ALB mRNA已检测不到,AFP mRNA明显减弱,14d时消失。在诱导组,7d时ALB mRNA检测不到,14d时再次出现阳性条带,21d时表达量最大,而AFP mRNA在诱导组始终呈阳性,14d时表达量最大,以后逐渐减少。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但CK19蛋白始终阴性。结论小鼠骨髓干细胞在HGF单独作用下能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最佳时期是2~3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体外转化为肝样干细胞的诱导条件。方法选取自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符合入选标准患者,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化疗药物动员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磁珠法筛选出CD34+的单个核细胞。将CD34+的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4)组、FGF4+HGF组、HGF+FGF4+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组。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15 d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Oct4、ALB、AFP、c-Kit、CK19及CD34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HGF+FGF4+MCSF组:见大量类圆形细胞,贴壁生长,核仁明显,核质比例大,部分细胞串珠样生长; FGF4+HGF组:见少量类圆形细胞,余细胞形变明显;对照组、HGF组、FGF4组:仅个别细胞呈类圆形,大部分死亡。HGF+FGF4+MCSF组:Oct4、c-Kit、CK19、CD34阳性表达,AFP弱阳性,ALB阴性; FGF4+HGF组:细胞AFP、ALB阳性表达,CK19、CD34弱阳性表达,Oct4、c-Kit阴性;对照组、HGF组、FGF4组:检测指标均无表达。结论经HGF、FGF4及MCSF联合诱导后的外周血CD34+单个核细胞更易转化为肝样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肝组织匀浆上清液(LHS)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功能特性进行检测。方法选取第3代hUCMSC,采用LHS作为诱导培养基,实验分为对照组和LHS处理诱导组,每组有3、5、7 d三个时间点;诱导后对细胞进行AFP、CK1 8、TPH2、CYP3A4、Alb、HGF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并测定诱导前后CYP3A酶活性、Alb、HGF和尿素的分泌量。结果 LHS诱导3 d后细胞表达肝特异性蛋白AFP、CK18、TPH2、CYP3A4、Alb和HGF;对照组hUCMSC不同时间点CYP3A酶特异性代谢底物咪达唑仑的代谢量为0.026~0.03 0ng/mg,LHS诱导3、5和7 d后细胞代谢量分别为(30.14±1.19)、(50.20±6.24)和(120.85±15.52)n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细胞3、5和7 d HGF的分泌量分别为(0.24±0.14)、(0.42±0.20)和(0.18±0.15)ng/mg,LHS诱导后细胞HGF的分泌量分别为(4.06±1.35)、(3.35±0.17)和(3.83±0.42)n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LHS诱导后各组细胞尿素分泌量增加14倍以上,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3、5和7 d Alb的分泌量分别为(22.66±2.99)、(16.99±2.90)和(15.37±1.86)μg/mg,诱导3、5和7 d后Alb的分泌量分别为(36.40±3.53)、(46.66±2.50)和(54.82±4.28)μ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在体外经LHS诱导后,hUCMSC能够分化为具有成熟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4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诱导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hMAPCs)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1)取志愿者适量骨髓后采用梯度密度离心+贴壁培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MSCs通过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得到hMAPCS。(2)将hMAPCs用HGF+FGF-4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分组:A组:HGF(20ng/m1)+(FGF-4)10ng/m1诱导hMAPCS;B组(阳性对照组):L-02人肝细胞株;C组(阴性对照组):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hMAPCs。(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细胞的白蛋白(A1b)、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等肝细胞特征的表型变化评计数阳性细胞比率。(4)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细胞的A1b、AFP,CK-18的mRNA转录。(5)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第21,35天后细胞的A1b表达。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A1b、CK18在诱导组中不同时间段基本为阳性着色;AFP在诱导分化第7天为阳性着色,在诱导第14,21天为阴性着色。(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作为不成熟肝细胞表型的AFP,在诱导分化的第7天有mRNA阳性表达;作为成熟肝细胞表型的A1b及CK-18,在不同时间段mRNA均为阳性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第21、35天后细胞的A1b表达。结论hMAP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大鼠骨髓中是否存在肝脏干细胞,并用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刺激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方法 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3组进行培养:(1)单纯培养基对照组;(2)肝损伤血清组(15%,血清来自于2-AAF 75%肝切除大鼠);(3)HGF(20ng/ml)组。用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作为细胞标志,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对骨髓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结果 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 AFP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染色阳性;RT-PCR AFP mRNA阳性,新鲜骨髓细胞和单纯IMDM/F12培养基组AFP蛋白和mRNA均阴性。新鲜骨髓细胞存在白蛋白mRNA表达,在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白蛋白mRNA表达增强。结论 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促使体外培养骨髓细胞表达AFP mRNA和AFP。骨髓中可能存在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并微弱表达白蛋白mRNA;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以促进骨髓细胞表达白蛋白mRNA。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拟中药干预组.采用CCl4乳剂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干预组采用丹金舒肝胶囊药液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剖杀大鼠,留取大鼠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改变.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各组大鼠的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各组纯化的MSCs采用HGF、FGF-4进行诱导培养.留取15、21、27 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 d收集细胞爬片,进行糖原染色和CK-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3组15、21和27 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其中21 d AFP水平最高(肝纤维化模型组:48.94±0.08 vs 9.90±0.09;中药干预组:49.86±0.29vs 8.69±0.62;正常对照组:38.65±0.33 vs9.04±0.11,均P<0.01);3组15 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 d、27 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1.11±0.08 vs 0.32±0.00,1.25±0.04 vs 0.32±0.00,1.06±0.03 vs 0.33±0.00;1.52±0.02 vs 0.33±0.00,1.79±0.01vs 0.31±0.03,1.63±0.04 vs 0.32±0.01,均P<0.01),27 d最高.27 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从AFP、Alb水平综合比较,3组诱导效果发现自拟中药干预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HGF、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的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自体MSCs可以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而临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可能会使MSCs体外诱导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MSC)向肝细胞横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胶原酶消化脂肪组织,贴壁培养,体外扩增后以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志。取扩增3代的AMSC分为2组,诱导分化组在含有2%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20 ng/ml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10 ng/ml、1×ITS和地塞米松0.1μmol/L,培养14 d;空白对照组则不加任何细胞因子。RT-PCR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肝细胞核因子1、GATA4等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FP和Alb阳性细胞在两组细胞中的比例,检测肝细胞特异性细胞角蛋白(CK) 18、CK19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AMSC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可以稳定传代。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第3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表面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RT-PCR检测诱导5、8、11、14 d的细胞,显示有肝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4和肝细胞核因子1A基因的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14 d的细胞,发现30.0%的细胞表达Alb,17.8%细胞表达AFP,双阳性的细胞为6.9%;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诱导细胞表达CK18、CK19。空白对照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则未见上述各项变化。结论在低血清培养体系中,采用细胞因子联合诱导,显示脂肪间充质细胞在体外能定向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诱导人胎肝非实质间充质干细胞(NP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对类肝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功能鉴定。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人胎肝NPMSCs,在1%基质胶作基质,2.5 mmol/L氮胞苷预处理10~12 h,肝细胞生长因子10μg/L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10μg/L加肝细胞生长培养基中诱导。用显微摄像和四甲基偶氮唑盐研究细胞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细胞表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人Alb水平,过碘酸希夫试验进行糖原染色。结果从人胎肝获得贴壁细胞种植后生长分裂良好,连续传10代后,每份人胎肝NPMSCs可扩增达109个细胞。NPMSCs表型为CD166阳性,CD34阴性。在添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基质胶上诱导培养的NPMSCs在21~28 d时,形态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或类圆形。细胞转圆率为40%,双核细胞比率5%。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未诱导培养的NPMSCs中,有较少的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及其mRNA,未见其他肝脏特有的转录因子或者细胞质蛋白标志。诱导早期可见较多细胞表达GATA4、甲胎蛋白和CK18及其mRNA,至诱导后期表达下降,而Alb、CK18、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和肝细胞核因子1α表达逐渐上升。Alb、CK18阳性细胞比例达60%。未诱导分化的NPMSCs不分泌Alb,诱导分化的NP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NPMSCs诱导14d时首先见到部分细胞出现红紫色染色的糖原积聚物,28 d后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增多。结论在本实验诱导条件下可获得在复制及翻译各环节肝细胞标志阳性的类肝细胞。诱导后NPMSCs已具备肝细胞特有的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诱导的最优条件,为MSCs治疗临床重症肝病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析因实验,设不同诱导时间、不同浓度的FBS、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不同水平,对纯化的MSCs进行分组诱导培养.留取15、2l、27 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1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 d时收集细胞爬片,采用过碘酸希夫(PAs)实验进行糖原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SCs中CK-18和CK-19.结果:诱导15、21、27 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21 d诱导组AFP水平最高:15 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27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27 d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最高.27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CK-19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CK-19均阴性.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Mscs体外最佳诱导条件为含200mL/LFBS的DMEM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Ug/L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20UG/L.结论:HGF和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不同浓度的FBS、HGF和FGF-4影响MSCs的体外分化;MSCs可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与肝细胞L02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MSCs.将接种于盖玻片上的MSCs和人肝细胞L02共置于培养皿中.在2、4、6、8 d时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FP、细胞角蛋白(CK18),同时检测染色体核型.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MSCs,其表型为CD29阳性,CD34阴性.共培养的MSCs可在2~8 d时,形态变为三角形、多角型或类圆形.第2天时,共培养细胞AFP表现为强阳性表达,以后减弱,第8天AFP的阳性表达很少.第2、4天检测出CK18均为阴性表达,第6、8天CK18为阳性表达.阳性对照组细胞CK18有较强的阳性表达,AFP弱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共培养细胞染色体核型无融合现象.结论 人肝细胞L02能够诱导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作用及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方法体外培养小鼠ESC使其发育成拟胚体,然后加入a FGF、HGF诱导ESC定向分化成肝细胞。收集培养上清液,RIA法测定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白蛋白(albumin,ALB)浓度。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LB、细胞角蛋白8(CK8)以及细胞角蛋白18(CK18)在细胞内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SC培养5 d后发育成为拟胚体,加入不同浓度a FGF继续培养,5 d后AFP浓度降低,ALB浓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细胞内ALB、CK8及CK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一次诱导后加入HGF,继续诱导5 d,上清液中AFP浓度降低,ALB浓度升高,具有浓度依赖性。ALB、CK8及CK18在细胞内表达升高。结论体外培养小鼠ESC,加入a FGF、HGF后可诱导其向肝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标志物AFP水平明显降低,ALB、CK8以及CK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温彪  周述仙 《山东医药》2014,(45):23-25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肝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BMSCs ,将体外扩增的第3代BMSCs制作细胞爬片,并行肝细胞定向诱导。根据诱导因子不同分为: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组、HGF+BMP2组、BMP2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10 d左右收集细胞,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 AFP)、白蛋白( ALB),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分化后细胞CK-18的表达。结果 HGF组和HGF+BMP2组可检测到ALB、AFP及CK-18,且HGF+BMP2组ALB、AFP及CK-18明显高于HGF组(P均<0.05)。结论 BMP2不能单独诱导BMSCs向肝细胞分化,但能增强HGF诱导B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泡球蚴蛋白(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protein,EmP)促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人脂肪组织来源的ADSCs,第三代(P3)ADSCs分为对照组(HDM肝细胞诱导分化组)和Em蛋白处理组(HDM+EmP组),经无血清肝细胞诱导培养基培养7、14和21 d,检测对照组和EmP处理组肝细胞样细胞(iHep)百分比、糖原染色面积、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Albumin,ALB)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GSK-3β的表达情况。结果 P3代ADSCs具有成脂及成骨分化能力并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29、CD90和CD105等)。在ADSCs向肝细胞诱导分化14 d,EmP处理组iHep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mP处理组糖原染色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两组细胞在诱导分化7 d开始表达ALB,荧光强度随诱导时间增加呈增强趋势。qPCR结果显示在诱导分化后第14 d,EmP处理组AL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诱导分化第7 d和14 d,EmP处理组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 Em蛋白可能通过激活GSK-3β而具有促进ADSCs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应用ADSCs移植治疗泡型棘球蚴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类肝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生物学的特性及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行传代培养, 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细胞周期和生长活性等, 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4和抑瘤素等细胞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用免疫细胞方法对诱导和未诱导的细胞进行免疫学检测, 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结果: 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进行长期稳定培养; CD29、CD105和Vimentin表达阳性, 基本不表达CD34、CD31, 经加入细胞因子可成功将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 分化的细胞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物ALB、AFP、CK18和CK19, 糖原染色呈现阳性.结论:人脐带中可成功分离到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可实现体外长期培养, 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有望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在HGF、FGF_4诱导下骨髓单个核细胞能否向肝细胞分化。方法 找健康忐愿者,年龄4~50岁,胸骨抽取骨髓,用淋巴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含2%胎牛血清和1×ITS的DMEM培养,分别用单独HGF、单独FGF_4、HGF和FGF_4联合刺激、无生长因子4种处理因素进行诱导培养,分别于诱导培养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18、AFP、白蛋白,用PAS法进行糖元染色试验以验证诱导分化的结果。结果 0天时,AFP、白蛋白少数细胞阴性,CK18阴性,糖元未见阳性;加生长因子的三组AFP在7、14天时表达逐渐增高,21、28天减弱;糖元、CK18、白蛋白表达逐渐增高。无生长因子组,在7、14、21、28天时,这此指标均未见表达。结论 在HGF、FGR_4诱导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分化为具肝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王莹  罗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31-2433
目的 建立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探讨损伤肝组织匀浆对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以10%损伤肝组织匀浆、10%FBS的L-DMEM诱导培养,并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 MSCs在含10%损伤肝组织匀浆的10%FBS L-DMEM培养基中培养,呈类上皮样细胞.诱导组在培养7 d时,大部分细胞呈AFP阳性表达(75.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诱导培养 14、21和28 d AFP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2%、12.3%和2.0%,与对照组及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诱导组在培养7 d仅少数细胞Alb呈阳性表达(14.6%),诱导培养14、21和28 d Al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88.9%和95.6%,与对照组及不同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该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MSCs,损伤肝组织匀浆可诱导MSCs表达AFP和Al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hMAPCs)在与人肝细胞系L02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其在组织工程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适量骨髓采用CD45、糖化蛋白A(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纯化培养CD45、GlyA hMAPCs。(2)间接共培养:将分别接种于盖玻片上的传代hMAPCs和人肝细胞系L02(密度均为1×105/ml)按照各50%比例共置于直径10 cm培养皿中,培养液共通,实现间接共培养。分别于第1、3、5、7天免疫细胞化学鉴定hMAPCs的Alb、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19(CK19)等肝细胞特征性表型表达变化情况,并设阳性对照(单独培养的L02细胞)和阴性对照(单独培养未经诱导的hMAPCs),计数阳性细胞比率。(3)直接共培养:将CFSE荧光(绿色)标记的hMAPCs与L02(密度均为1×104/ml)按照各50%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专用培养皿内,实现直接共培养。5 d后用SABC-Cy3免疫荧光(红色)双标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hMAPCs表达Alb、AFP、CK18的情况。同样设阳性对照(单独培养的CFSE标记L02细胞)和阴性对照(单独培养的CFSE标记MAPCs)。镜下表达黄色荧光的细胞即是向肝细胞分化的MAPCs,为阳性细胞;单纯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为未分化的MAPCs;单纯表达红色荧光的细胞为L02细胞。结果(1)间接共培养结果:AFP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表型标志,在间接共培养第1天表现为强阳性表达,随后逐渐减弱,至第7天,AFP的阳性表达已经很少。而Alb在第1天有可疑阳性表达,第3天,Alb即出现较强的阳性表达,第5天,Alb的阳性表达就达到高峰,第7天,密集生长的细胞仍广泛的阳性表达Alb。第1、3天检测CK18均为阴性,至第5天CK18开始出现阳性表达,第7天CK18阳性表达较前增强。CK19在各时间点均为阴性着色。阳性对照细胞Alb及CK18有较强的阳性表达,AFP弱阳性表达,CK19阴性表达。阴性对照细胞均为阴性表达。(2)直接共培养结果:Alb和CK18检测时,较多细胞质内出现黄色荧光表达,而AFP阳性荧光表达则仅出现在极个别细胞质内,该结果与阳性对照细胞荧光表达类似,而阴性对照细胞未见有阳性荧光表达。结论(1)与人肝细胞系L02间接共培养能够诱导人骨髓来源的MAPCs向成熟肝样细胞定向分化。(2)与人肝细胞系L02直接共培养能够诱导人骨髓来源的MAPCs向成熟肝样细胞定向分化,且时间有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在体外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小鼠骨髓干细胞,进行体外贴壁培养、纯化,观察不同传代次数细胞形态特点.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传代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45和CD90.分离后的MSCs再经含有HGF,FGF-4,EGF三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体系继续培养21 d,分别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白蛋白(ALB)、细胞角化蛋白18(Cg18)、以及甲胎蛋白(AFP)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培养的骨髓干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形态趋向为长梭形.传代到第5代,基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90阳性细胞从原代的25.42%增加到93.47%,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细胞从原代的86.49%降低到2.77%.通过RT-PCR可检测出诱导第7天细胞表达AFP mRNA,ALB mRNA及CK18 mRNA;通过Western blot可检测出诱导第21天的细胞表达ALB和CK18.结论:小鼠MSCs可以在体外被有效地分离纯化,可以被诱导为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的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