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采用手术方法治疗82例(88眼)慢性泪囊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64例;31~68岁,平均48岁,双眼6例,单眼76例,病史5个月~23年,均有长期溢泪流脓症状,行泪道冲洗有脓性分泌物,经保守治疗无效,采取鼻腔泪囊造口术48例48眼,采取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泪道成型术34例40眼,随诊3个月~1年均达到治愈标准。2方法2.1鼻腔泪囊造口术患者取仰卧位,鼻腔粘膜用0.5%地卡因、肾上腺素液表面麻醉收缩鼻腔2次,再以2%利多卡因从鼻腔前方的中后部作局部浸润麻醉,在鼻内窥镜下中鼻甲附着部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前路病灶清除、一期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及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全组31例均治愈,无组织器官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患者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3.4°,15个月植骨愈合率100%,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及窦道形成。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后凸畸形矫正良好、重建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活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3.
1985~1994年笔者经治咽喉部结核16例,合并肺结核14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借以探讨本病新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误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平均40.2岁;病程1~7个月。其中咽结核2例,喉结核8例,咽喉部合并结核6例。1.2临床表现:16例患者均以咽喉局部症状突出,首诊耳鼻喉科、内科。8例咽及咽喉部结核以疼痛最多见6例,伴声嘶5例,吞咽困难4例,局部特征以溃疡为主,粘膜糜烂,散在点状、片状污黄分泌物,部分伴粘膜肿胀。8例喉结核均有声嘶,喉痛4例,病变多发生在会厌、声带,其次是…  相似文献   

4.
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输尿管镜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诊断水平,评估其疗效.方法 2001年6月~2007年6月,该院共收治散发性上尿路结核患者39例.所有患者的症状均不典型,主要是在内镜手术中偶然发现的病变,后经病理或留取肾盂尿做抗酸杆菌等检查确诊.根据患肾功能和患者全身情况,在积极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分剐行患肾切除、孤立结核肾肾造瘘或首次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并定期镜体扩张、球囊扩张或内切开术后再更换内支架等治疗.3~6个月随访1次,治愈后继续随访6个月.结果 除外院手术后才确诊肾结核因尿瘘转入该院的3例外,其余36例均是在输尿管镜检查时或检查后留取尿液或组织进一步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死亡.12例肾切除;其中旱期3例因单纯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患侧输尿管闭锁,致患肾无功能,被迫行肾切除;24例留置输尿管内支架抗结核治愈,无输尿管狭窄.结论 输尿管镜检查术有助于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诊断;对患肾有功能的上尿路结核,可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留置输尿管内支架,以减少输尿管狭窄并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赵翠娥  李国先 《护理研究》2006,20(24):2190-2190
肺结核是糖尿病病人常见的继发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以每年24.75%的速度递增[1]。以病程进展快、疗效差耐药率高、预后凶险为特征。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住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34例护理体会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1岁~65岁(平均44岁);2型糖尿病28例,1型糖尿病6例;糖尿病病程1年~16年(平均11年),肺结核病程6个月~18个月(平均10个月)。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同时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7例,平均疗程9个月;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7例;平均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配合 CT 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90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身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合 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时间(55±14)d;其中310例患者有脊柱手术指征,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结合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2~4周后行病灶清除术。结果980例脊柱结核患者未发生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3~5年,均达到治愈及停药标准,另310例手术后达到治愈。结论全身化疗配合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结合全身抗结核治疗,对不伴有严重脊髓损伤或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后用单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8年1月一2011年9月收治的42例胸椎结核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7~63岁,平均45岁;病程4~12个月,平均8个月。按受累部位和节段分:上胸椎l例,中胸椎20例,下胸椎21例;病灶累及单一节段31例,多节段9例,跳跃结核2例。所有患者术前使用药物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确认抗结核治疗有效后,均采用一期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摄x线片检测融合情况,使用瘫痪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核病灶区域无复发。术后随访40例,时间12~34个月,平均23个月,经过x线片复查植骨区域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0~16个月,平均13个月。无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患者瘫痪Frankel分级:术前A级2例,B级3例,C级9例,D级25例,E级3例。术后末次随访:A级0例,B级1例,C级5例,D级10例,E级26例。局部疼痛VAS评分术前(7.82±1.03)分,术后末次随访(0.52±0.31)分,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结合植骨单钉棒固定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是可靠有效的方法之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取全身治疗结合局部穿刺注入抗结核等药物治疗盆腔腹膜结核,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24例女性,为本院1994年1月至1997年9月收治的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31岁。未婚5例,已婚19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3C,有1例住院期间体温增高达39.4C。B超、CT检查,盆腔、腹腔有广泛粘连,多个包裹性积液和(或)盆腔积液及游离腹水,经涂片、培养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盆腔腹膜结核。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0例。l.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正规化疗方案(ZHRZE/4HR…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脏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以"Liver/Hepatology/Hepatic Tuberculosis"为关键词,检索2013-2017年Pubmed数据库关于肝结核的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16岁男性患者以咳嗽、腹胀为主要表现,痰查抗酸杆菌阳性,CT提示肝脏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经抗结核治疗后病变消失,最终考虑血行播散性结核所致肝结核。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本例患者,共64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1月龄~77岁,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或存在基础疾病者39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33例(51.6%)、腹痛32例(50.0%)、体重下降20例(31.2%)、食欲减退16例(25.0%)、疲乏无力14例(21.9%)和恶心/呕吐13例(20.3%),CT表现主要为肝脏局部低密度占位性病变,59例患者经病理/细菌学诊断,5例患者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后诊断。治愈36例,好转19例,死亡3例。结论肝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结合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肝结核的主要方法,抗结核治疗及适时手术治疗为有效治疗手段,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3例肾移植术后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33例中肺结核30例,肺外结核3例。多以长时间发热为首发、主要的临床表现,伴咳嗽26例,以轻度干咳为主,45%(15/33)患者于术后1年内发病。20例患者经病原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治疗首选一线抗结核药物,肺结核疗程6—12个月,合并肺外结核者疗程12—18个月。10例患者死亡;19例治愈,随访2年无复发;4例仍在治疗中。结论:肾移植术后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可合并肺外多部位结核,临床症状隐匿而不典型。对肾移植术后发热、咳嗽患者应及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须兼顾抗结核与抗排斥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腰椎结核伴脓肿形成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下PCD治疗腰椎结核伴脓肿形成3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31例单纯采用PCD治疗,8例采用PCD结合腰椎稳定手术,应用结核临床治愈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例置管部位形成皮肤窦道,经局部换药3周后治愈;1例交叉感染,经引流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后治愈.随防其中35例,随访时间1~4年,平均36个月,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PCD是一种引流术,适合较大的未分隔的稀薄脓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青少年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及近期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6例青少年(12~18岁)膝关节结核患者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关节清理手术,术后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6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随访6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膝关节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再治疗经过。10例行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及重新植骨术,3例重新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安置病灶引流管相应延长到3~14d;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延长用药时间为9~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2,6年。10例患者治愈。结论:病灶的残留及不合理的化疗是脊柱结核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并充分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青少年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33例青少年脊柱结核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15~21岁,平均18.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8个月。胸椎结核19例,胸腰段结核6例,腰椎结核8例,受累椎体均为2个。对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神经损害的恢复情况、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及植骨融合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3年。1例术后伤口形成窦道,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愈合。其余病例术后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折断,术前、术后后凸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超过6个月的28例,均获得了骨性愈合。结论对青少年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感染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的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受者术后结核感染发生率为1.62%(6/370),结核感染发生距肝移植手术3~20个月,中位时间11.5个月.其中肺结核4例,骨结核1例,颅内结核1例.肺结核及骨结核病例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颅内结核应用诊断性治疗后确诊.6例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例,加用保肝药物后治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后急性排斥反应控制.6例结核最终均痊愈.结论 肝移植术后感染结核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不易明确诊断,对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的患者需要高度警惕结核感染.肺结核及骨结核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颅内结核诊断极为困难,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可能是明确诊断、抢救患者生命的惟一可行措施.及时抗结核治疗后患者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背景:医用硫酸钙人工骨用以填充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存在争议,长期肌注链霉素抗结核具有患者依从性差等弊端,局部应用可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目的:观察在胸腰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中,应用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的疗效。 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局部切口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内固定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的矫正,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全身不良反应。17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于内固定后9个月结核复发再次行前路手术后治愈;胸腰椎X射线检查,内固定后1周硫酸钙人工骨粒显影清楚,内固定后3个月显影不清,内固定后6-9个月植骨部位获骨性愈合。提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应用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不仅可以补充植骨量,而且可以提高局部抗结核药物的浓度,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发多节段,多部位巨大脓肿患者的安全及疗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9例伴发多节段,多部位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体8例,3个及以上者1例,累及胸椎5例,腰椎3例,胸腰椎者1例。单纯椎旁脓肿7例,合并盆腔脓肿2例,距椎体最远距离(5.11±3.14)cm。Cobb角5~45°,平均(28.3±13.47)°。VAS评分6±1.22;ODI指数45.5±13.90,术前均采用口服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比嗪酰胺(Z)四联方案(HRZE)抗结核治疗后行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内固定方式包括前路金属接骨板系统及前路钉棒系统,术后继续HRZE抗结核治疗12个月。佩戴胸腰椎支具3个月。结果术中出血量400~1400mL,平均900mL。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脑脊液漏,1例行修补,1例未行,均顺利愈合,2例术后切口出现窦道Ⅱ期愈合,其余均I期愈合,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恢复至5~15°,平均(10.25±3.28)°。脓肿完全吸收时间平均为3个月,ASIA功能评定A、B、C级0例,D级2例,E级7例,VAS降至0.56±0.53;ODI指数降至术后3.78±2.64;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辅助胸腰椎支具固定及外科综合治疗可有效治愈多发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确诊手段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年龄70岁以上,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镜下表现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高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症状,平均确诊时间9.2个月;痰集抗酸杆菌阳性仅14例(12.5%),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抗酸杆菌阳性51例(45.5%),内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结核表现61例(54.5%),其中在组织中找到抗酸杆菌21例(34.4%);误诊为呼吸道感染27例(24.2%),误诊为肺癌19例(16.9%);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规律的抗结核治疗,有32例还进行了经纤支镜局部注药治疗,预后较好.结论 高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纤维支气管镜下行常规刷检找抗酸杆菌及组织学活检阳性率高;绝大部分患者还应进行规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食管结核临床特点、消化内镜下表现及诊治经过,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4例食管结核患者,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表现为吞咽疼痛2例,哽咽感2例,伴有盗汗症状1例,4例均为隆起型病变,2例表面合并溃疡,3例反复内镜下活检确诊,1例EMR活检确诊,均予以抗结核治疗12个月,全部缓解治愈,随访10个月~3年,均无吞咽困难或结核病灶复发。结论食管结核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不适。注重病史,联合辅助检查,特别是消化内镜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抗结核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对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脊柱结核患者以中青年居多(72%),35例(96%)继发于肺结核,病灶以腰椎(28例、56%)、胸腰椎(10例、20%)居多,23例(46%)为复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病初误诊32例,误诊率64%。本组根据症状体征结合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是否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结核、椎旁脓肿穿刺实验室检查、手术活检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明确诊断。本组治愈35例;10例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治疗失败;5例治疗6个月后失访。结论脊柱结核临床表现复杂及复治患者较多为本组误诊及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尽快制定治疗指南是避免误诊并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