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癌层粘蛋白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层粘蛋白(LN)表达与其浸润、转移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51例临床确定的Pca标本进行LN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和描记其表达强度、分布和形态,结合临床生物学行为加以分析。结果 Pca细胞内LN的表达差异存在于癌细胞不同分化程度间,而细胞外基质LN的表达差异主要表现在浸润和转移性方面,均有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Pca细胞内外LN的异质性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分化程度和其浸润、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曲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切除范围决策。方法 回顾分析3l例手术切除的脾曲结肠癌区域淋巴结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其中根治性切除27例,伴肝转移的行姑息性切除4例。结果3l例患者中有22例有区域LN(Lymph Node)转移,共取得区域LN数259枚,阳性LN数为72枚,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的阳性LN数在统计学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浸润深度及区域LN结所在位置有显著差异,有2l例出现在结肠左A(Anery)旁LN转移,而在结肠的中A旁LN阳性仅有4例。结论 本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脾曲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并以向结肠左A旁LN转移为主,结肠中A旁LN显著少之(P<O.01)手术切除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横结肠的切除,减少肝曲的解剖游离。  相似文献   

3.
吴春莲  赵斌  赖旦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46-147,149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钙黏蛋白(E-cad)、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0例乳腺癌E-cad、LN、ColⅣ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E-cad低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及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0.01);基底膜缺损程度在分化低、临床Ⅲ~Ⅳ期、有转移及生存期〈5年的乳腺癌组,显著高于分化高、临床Ⅰ~Ⅱ期、无转移及生存期≥5年组(P〈0.01),而PCNA的表达在前组中显著增高(P〈0.01)。结论 E-cad、LN、ColⅣ和PCNA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寻找促使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最佳细胞外基质,为NSCs定向分化培养及NSCs共移植体的构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和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NSCs,进行体外扩增、悬浮培养、传代;将层粘连蛋白(LN)、Matrigel、多聚赖氨酸与NSCs贴壁混合培养14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通过上述实验表明,在利用不同的细胞外基质混合培养时,LN组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多聚赖氨酸组和Matrigel组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LN组。结论:LN有助于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是NSCs共移植体较理想的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是决定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层粘连蛋白(LN)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对基膜组成和完整性以及细胞形态、增殖、分化及迁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这些作用多是由层粘连蛋白受体(LN-R)介导完成。现就LN及LN-R对肿瘤转移和预后的有关影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分析,对大肠癌各期病变进行细胞外基质成分检测,结果表明:I型胶原在癌旁交界处的表达增加,Ⅳ型胶原和LN在肿瘤浸润期中表达增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在肿瘤浸润的Ⅱ、Ⅲ级中表达增强;DukesB期病例的细胞外基质含量低于C加D期病例。说明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可抑制和促进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提示抑制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可阻止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细胞外间质成分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琼脂扩散法检测20名正常人及40例不同时期胃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含量.结果40例不同时期胃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分别<0.01、0.01、0.05.中晚期(87.5%)、低分化(65.0%)、有淋巴结转移(62.5%)胃癌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临床早期(12.5%)、中高分化(35.0%)、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P均<0.05.不同组织类型胃癌组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时期胃癌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细胞外基质纤维组织的增生,其恶性程度的高低与间质增生程度有必然联系,细胞外基质纤维组织的增生一方面可为癌细胞的浸润生长提供依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对抗和限制肿瘤转移的一种趋势.检测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血清含量变化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并可作为临床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评估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层粘连蛋白(LN)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甲状腺正常组织和38例甲状腺腺瘤、2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LN的表达,对LN表达率作两两比较。结果LN在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LN在甲状腺癌细胞及出现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中的乳头状腺瘤细胞胞浆中有表达。结论LN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LN免疫反应物出现于肿瘤细胞胞浆很可能是良性肿瘤转化为癌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顾晓林  王桂兰  邢元龙  鄂群 《天津医药》2002,30(10):597-599
目的:研究38例肋腺良恶性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MMP9与癌基因c-myc表达的关系及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石蜡包埋组织中的MMP2、MMP9和c-myc表达。结果:MMP2、MMP9定位于细胞浆中,分布于肿瘤细胞及肿瘤细胞旁间质细胞中,特别见于肿瘤细胞与间质交界处。MMP2和MMP9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随着肿瘤细胞分化降低MMP2和MMP9表达增强.c-myc表达强弱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与MMP2和MMP9表达之间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MMP2和MMP9的分泌是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共同事件,以肿瘤细胞占优势,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可能是由于过度表达的MMP2和MMP9所致。癌基因c-myc有可能促进癌细胞分泌更多的MMP2和MMP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中细胞外基质Tenascin(TN)表达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胃癌患者中的TN表达,并应用SPSS18.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enascin表达(+)78例,(-)27例;以Tenascin表达为应变量,以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贫血程度、HP感染、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程度、组织学类型、胃癌的Borrmann分型、胃癌部位、分化程度和癌胚抗原)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贫血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分化程度、癌胚抗原是影响Tenascin表达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胃癌中的TN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否有相互协同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各7例)和59例宫颈癌组织中CD147和MMP-2的表达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CD147和MMP-2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宫颈癌组织中CD147和MMP-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与CIN组(P<0.05)。宫颈癌中,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CD14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FIGO分期、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宫颈癌患者的CD147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MMP-2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宫颈癌患者MMP-2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CD147与MMP-2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CD147和MMP-2在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D147和MMP-2成为宫颈癌诊断的标志物,是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灵菌红素在体外对癌细胞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理。方法用创伤试验测定高转移性人肺腺癌细胞95D的运动能力,用浸润杯试验法研究细胞的浸润能力,用明胶酶谱分析法观察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9)的能力,通过Westernblot印迹法,定量分析细胞质内NFκB的蛋白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结果在非细胞毒作用的浓度范围,2.5μmol·L-1灵菌红素作用于肿瘤细胞12h后,抑制癌细胞的运动能力达42%,同时,显著抑制癌细胞的浸润转移(EC50=5μmol·L-1)。灵菌红素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MMP2,9的分泌,增加肿瘤细胞质内NFκB蛋白量,抑制胞内NFκB蛋白的活化。灵菌红素能有效通过细胞膜,其药效学作用与细胞内药物浓度相关。结论灵菌红素能有效地进入细胞内,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NFκB蛋白活性来抑制MMP2,9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4.
地塞米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促增殖效应及地塞米松(DXM)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人肾MC,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掺入法)测定MC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1)及细胞外基质ECM(FN、LN)。结果 TNFa明显刺激MC^3H—TdR掺入,与对照组比较P<0.01,同时,TNFa促进MC分泌IL1、和LN、FN,与对照组比较P<0.01。DXM抑制TNFa刺激MC^3H—TdR掺入及分泌ILl、LN、FN,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 细胞因子TNFa能明显促进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而DXM具有抑制TNFa的作用,为临床上使用DXM治疗肾小球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和方法研究7_hydroxystaurosporine(UCN_01)对转移性前列腺肿瘤DU_145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影响。用体外转移和创伤法检查细胞浸润和转移 ,用Westernblotting 法检查蛋白质的表达。结果UCN_01在非毒性剂量下(100nmol·L -1)明显地抑制DU_145细胞浸润和转移。而且 ,UCN_01这种抗肿瘤浸润和转移功能与它增加细胞_细胞粘连分子E_cadherion的表达有关。结论这些实验首次证实UCN_01能抑制人前列腺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UCN_01的临床应用可能更有效地控制前列腺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6.
PTEN和Surviv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EN和Surviv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RB切片和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RB患者性别、临床分期、视神经受侵犯情况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①RB中PTEN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63%,PTEN表达明显降低,Survivin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之间PTEN和Survivin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眼内生长期PTEN表达阳性率(90%)眼外扩展期PTEN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压增高期与眼外扩展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伴有视神经浸润的RB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不伴视神经浸润者(P<0.05)。在RB组织分级之间,分化型RB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分化型(P<0.05)。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2,P<0.01)。结论PTEN在RB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Survivin在RB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二者共表达与RB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3蛋白、Ki6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食管癌,13例食管炎组织中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53蛋白、Ki67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01)。在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仅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0.006)。结论 P53蛋白和Ki67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协作检测对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69例OSCC患者作为OSCC组,同时选取43例口腔正常新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的MMP-14及EMMPRIN 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 MMP-14mRNA、EMMPRIN mRNA在OSCC组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98、9.624,P<0.01);OSCC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因素中的MMP-14、EMMPRIN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均明显升高(t=2.909、2.156,P<0.05);且MMP-14、EMMPRIN mRNA在Ⅲ~Ⅳ期、中低分化的OSCC中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6、2.667、3.027、2.399,P<0.05);MMP-14与EMMPRIN mRNA表达含量间相关系数为r=0.821,二者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OSCC组织中MMP-14和EMMPRIN的高表达状态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因素关系密切,两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提示MMP-14和EMMPRIN均参与了OSCC的浸润及转移过程,通过检测EMMPRIN及MMP-14mRNA表达含量可能有助于OSCC的病变程度及预后转归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ECM)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9例肺癌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以下简称基质四项),与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结果肺癌患者血清基质四项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肺癌胸外转移患者的血清PCⅢ和CⅣ比肺癌胸内转移者显著升高(P<0.05),肺癌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血清基质四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清细胞外基质指标有明显异常,这对于肺癌的诊断、转移程度的观察、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转移机理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肠癌浸润转移的病变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 SAB法检测 30例正常结肠组织及 82例结肠癌标本中胶原 (Col) 、层粘连蛋白 (L N)、纤维粘连蛋白 (FN)的表达。结果  30例正常结肠组织的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均匀、完整 ,基本无间质增生。 82例结肠癌组织中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遭到明显的破坏 ,呈断线状、条索状、甚至碎片状表达 ,且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增生。 Dukes C/ D期 (5 3.7% )和低分化 (37.8% )的结肠癌组基底膜明显缺损和间质明显增生程度大于 Dukes A/ B期和中高分化的结肠癌组 (P均 <0 .0 5 )。术后0 .5 a内死亡组 (19.5 % )基底膜明显缺损重于 0 .5~ 5 a及 5 a以上生存组 (P均 <0 .0 5 ) ,而间质明显增生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结肠癌恶性程度的高低与其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是否完整有必然联系 ,其浸润转移首先破坏基底膜。细胞外间质纤维组织的增生一方面可为癌细胞的浸润生长提供依托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对抗和限制肿瘤转移的一种趋势。提示 Col 、L N、FN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及评估其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