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观察 6 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结果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 Hp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 ,其发生与发展与 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血氨浓度变化与不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根除Hp后对血氨的影响.方法 49例确诊为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46例Hp阴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40例Hp阳性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1周,于4周后再次检测三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阳性组血氨浓度与阴性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的血氨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肝硬化血氨浓度密切相关,根除Hp可以使血氨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边雪梅 《淮海医药》2005,23(6):446-447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或血清NO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PHG患者60例,通过内镜检查诊断,胃黏膜活检(每例4块)用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HP。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PHG患者的HP阳性率为68.3%(41/60),PHG组与对照组胃液或血清NO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阴性与阳性组PHG胃液或血清NO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HG患者的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肝源性溃疡(H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5年来符合标准的256例行胃镜检查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溃疡发病率为32.42%(83/256)高于慢性肝炎组的25.24%(26/1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p阳性感染率为42.58%(109/256),非肝硬化组Hp阳性感染率为35.92%(37/10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肝源性溃疡伴Hp感染54例,Hp阳性率为65.06%,无肝源性溃疡组Hp感染55例,Hp阳性率为31.7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HU发生率分别为28.33%(17/60)、28.83%(32/111)、40.00%(34/85),肝功能C级组中HU的发生率比A级组及B级组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16例,HU发生率为46.55%(54/116),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40例,HU发生率为20.71%(29/1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HU发生率为60.42%(29/48),轻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HU发生率为36.76%(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病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分级越差,溃疡发病率越高。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关系。方法 :PHG组 40例 ,对照组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4 1例 ,对两组分别进行HP检测。结果 :PHG组HP感染率为 6 2 5 % ,显著高于FD组的 17 1%(P <0 0 0 5 )。结论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急诊胃镜的广泛开展,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作为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通过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与HP感染的关系及PHG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氨血水平及肝性脑病(HE)的作用,探讨根除HP治疗对血氨水平和HE发病的影响。方法对148例高氨血症的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患者行13C呼气试验测HP,口服尿素(13C)片,30min后吹气测试结果,记录HP感染率,生强350干化学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氨水平。结果发生HE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为64.86%,HP阴性率35.13%。HP阳性和HP阴性肝硬化患者HE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HP阳性患者的血氨水平(88.4±24.9)μmol/L显着高于HP阴性患者(30.5±13.3)μmol/L,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 HP感染加重肝硬化血氨浓度升高,促成HE发作,根除HP及有效地降低血氨有助于治疗和预防肝硬HE发生。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性脑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影群  章萍 《江西医药》2000,35(1):38-39
  相似文献   

9.
卢向东  张志广  吴金臣 《天津医药》2001,29(12):746-746
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氨在其发病机理上具有关键作用,血氨增高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虽然通常认为结肠细菌是产氨的主要根源,但胃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P)由于其尿素酶活性较尿素酶阳性肠球菌强许多倍而产生大量氨,是氨的另一重要来源,本研究旨在确定HP感染对慢性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在伴有和不伴有PHG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程度的PHG患者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非常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P<0.01)显著低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组(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共收集肝硬化住院患者83例作为实验组,分Hp(+)组和Hp(-)组,Hp(+)组予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替硝唑行Hp根治性治疗,并选取同期住院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氨浓度以及Hp(+)组行Hp根治性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变化。结果肝硬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血氨浓度明显升高(P<0.05),根治性治疗后血氨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根治性治疗后能明显降低血氨浓度,有效预防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2.
杨颖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9):669-670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 3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 1 4C-尿毒呼气试验检测 Hp,并采空腹静脉血测血氨浓度 ,之后全部患者均给予根除 Hp三联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甲硝唑 )。治疗结束 4周后复查 Hp及血氨浓度。结果 :39例患者中 2 5例 Hp阳性 (6 4 .1% )。Hp阳性组血氨浓度 [(5 5 .6 5± 19.32 )μmol/ L ]与 Hp阴性组血氨浓度 [(4 9.91± 17.78)μmol/ L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根除 Hp治疗后 ,Hp阳性组中 Hp根除者血氨浓度降至 (4 2 .33± 13.90 ) μmol/ L,Hp阴性组血氨浓度降至 (36 .19± 15 .11)μmol/ L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P<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与是否感染 Hp无明显关系 ,但根除 Hp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影响与肝功能分级之间关系。方法:对56例肝硬化患者通过胃镜检查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并分别对其血氨测定,按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分组,对HP阳性组予以抗HP治疗后测定血氨浓度,对各组间及治疗前后血氨浓度比较。结果:HP阳性患者血氨浓度较HP阴性患者血氨浓度高,对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后血氨下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发现肝功能越差血氨浓度越高。结论:肝硬化血氨升高患者在传统降氨治疗同时应检测HP感染情况。根除HP有助降氨,减少肝昏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分HP(+)组和HP(-)组,HP(+)组以根治性治疗,检测两组的血氨及HP(+)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变化,据肝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血氨水平。结果 HP(+)组血氨浓度高于H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P(+)组根除治疗,血氨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HP(+)组中肝功分级B、C级高于A级血氨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升高,根除HP有助于防治肝硬化高氨血症。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溃疡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93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进行检测并分析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CG)接近;HP感染率在肝硬化有、无PHG及轻、重型PHG组间无显著差异;肝硬化伴十二指肠溃疡(DU)组HP感染率高于不伴溃疡组而与DU对照组接近;肝硬化伴胃溃疡(GU)组HP感染率与不伴溃疡组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低于GU对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HP与DU关系密切,而与PHG及GU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3例肝源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93倒肝硬化患者HP感染进行检测并分析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CG)接近;HP感染率在肝硬化有、无PHG及轻、重型PHG组间无显著差异;肝硬化伴十二指肠溃疡(DU)组HP感染率高于不伴溃疡组而与DU对照组接近;肝硬化伴胃溃疡(GU)组HP感染率与不伴溃疡组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低于GU对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HP与DU关系密切,而与PHG及GU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袁文清  张明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94-249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已经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共识。我们观察15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artensive gastropothy,PHG)患者的内镜形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和Hp检测,以探讨PHG与Hp两者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的深入研究表明,H.pylori菌株毒力因子的差异是H.pylori感染后造成多种结局的主要因素。目前根据H.pylori的毒力因子的不同,将菌株大体分为两型,Ⅰ型即高毒力株,含有细胞毒性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表达CagA蛋白和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蛋白,  相似文献   

19.
王学祥 《河南医药信息》2010,(23):127-127,129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治疗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确诊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40例,在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疗程10d。对照组30例仅常规肝硬化护肝及对症疗法,未用根治HP药物。结果治疗组A级及B级肝功能血氨浓度明显下降(P〈0.05),C级肝功能患者的则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氨升高,Hp感染根治疗法可明显降低A级及B级肝功能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浓度,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阿斯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之一,具有解热、止痛和抗炎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随着其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展,它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与之相关的胃病发生率显增加,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公认为导致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作为疾病的两大致病因素,两合并存在是否加剧疾病的发生尚不清楚。本旨在探讨阿斯匹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